- 年份
- 2024(5638)
- 2023(8147)
- 2022(6320)
- 2021(5912)
- 2020(4647)
- 2019(10504)
- 2018(10772)
- 2017(20672)
- 2016(11769)
- 2015(13711)
- 2014(13813)
- 2013(12927)
- 2012(12057)
- 2011(10869)
- 2010(11351)
- 2009(10277)
- 2008(10155)
- 2007(9111)
- 2006(8504)
- 2005(8061)
- 学科
- 济(42404)
- 经济(42331)
- 管理(28828)
- 业(28452)
- 企(21543)
- 企业(21543)
- 中国(20918)
- 农(16090)
- 方法(15014)
- 数学(12362)
- 数学方法(12257)
- 业经(11577)
- 制(11144)
- 农业(9988)
- 财(9630)
- 银(9164)
- 理论(9149)
- 银行(9147)
- 行(8846)
- 贸(8527)
- 贸易(8516)
- 教育(8477)
- 易(8353)
- 体(8147)
- 学(8114)
- 发(8041)
- 融(7912)
- 金融(7911)
- 地方(7400)
- 策(7118)
- 机构
- 学院(163525)
- 大学(162453)
- 济(64634)
- 经济(63079)
- 管理(57498)
- 研究(56220)
- 理学(48243)
- 理学院(47675)
- 管理学(46918)
- 管理学院(46598)
- 中国(42814)
- 京(35278)
- 财(33191)
- 科学(31250)
- 所(27965)
- 江(26332)
- 财经(25682)
- 范(25489)
- 师范(25272)
- 中心(25199)
- 研究所(24918)
- 农(23565)
- 经(23260)
- 北京(23070)
- 技术(21230)
- 州(20888)
- 师范大学(20239)
- 经济学(20196)
- 业大(20154)
- 院(20084)
- 基金
- 项目(98741)
- 研究(80599)
- 科学(77646)
- 基金(68562)
- 家(58998)
- 国家(57997)
- 社会(49537)
- 科学基金(48250)
- 社会科(46564)
- 社会科学(46553)
- 教育(41038)
- 省(38861)
- 编号(36032)
- 基金项目(35309)
- 划(33332)
- 成果(31045)
- 自然(27349)
- 资助(27070)
- 自然科(26632)
- 自然科学(26622)
- 课题(26473)
- 自然科学基金(26143)
- 部(23168)
- 重点(22920)
- 年(22446)
- 发(22266)
- 项目编号(21252)
- 性(21130)
- 教育部(20448)
- 创(20337)
- 期刊
- 济(77911)
- 经济(77911)
- 研究(53432)
- 中国(39372)
- 教育(33540)
- 管理(24063)
- 财(23535)
- 农(23312)
- 学报(21723)
- 科学(20736)
- 技术(19848)
- 大学(17378)
- 融(17350)
- 金融(17350)
- 农业(15810)
- 学学(15693)
- 职业(14201)
- 业经(13614)
- 财经(12817)
- 经济研究(12477)
- 问题(11531)
- 经(11119)
- 技术教育(10372)
- 职业技术(10372)
- 职业技术教育(10372)
- 坛(10006)
- 论坛(10006)
- 图书(9970)
- 贸(9646)
- 国际(8653)
共检索到2614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萌
家政业是我国农村妇女向城市转移就业的重要产业。因此,家政工职业身份建构的中观组织实践与农村妇女转移就业后的工作与生活质量高度相关,也是该议题从宏观政策最终体现为微观个体意识的重要落脚点。本文基于长期的田野调查,提出了三类组织化实践路径,分别为企业组织路径、公益组织路径和群团组织路径。三类组织基于各自的立场与目标,分别强调家政工的性别身份、处于“草根”社会结构位置的流动劳动者和传统产业劳动者等多元但彼此独立的职业身份。但为了回应家政群体职业化发展的现实需求及身份理论机制,宏观维度的政策与制度需要整合不同组织的立场诉求与实践,将多元组织化实践下的家政工多元身份最终整合为统一、稳定的职业化身份,以作为家政产业深化发展、提质扩容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
身份理论 家政工 职业身份 组织化实践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赖力静 苏日娜
实现家政工职业培训权既是提升家政工就业质量和家政服务行业水平的主要手段,也是实现国家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家政工职业培训权呈现出“二元结构”的制度安排,即《宪法》《职业教育法》对全体家政工的职业培训权适用普适性保障以及《劳动法》对员工制家政工的职业培训权适用特别保障。当前,家政工的职业培训权保护面临国际形势与国家战略、家政行业与家政企业的发展特点、用工家庭的不同需求、职业培训权“权利义务复合”形成的困境。为实现对家政工职业培训权的保护,建议立法要注重“刚性”与“弹性”相结合、构建“统分结合”模式的家政工职业培训体系、国家履行尊重和保障职业培训权的义务。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范树成
西方国家为了传播资产阶级的政治信念、准则和价值 ,培养它们需要的“政治人” ,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非常重视公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政治教育和政治社会化 ,并且在政治教育和政治化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认真研究西方国家的政治教育和政治社会化理论与实践 ,有助于改进和加强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本文论述了西方国家政治教育和政治社会化的内容、机构 ,分析了政治教育和政治社会化的实质
关键词:
政治教育 政治社会化 理论 实践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粹
关注留守妇女组织化这一新的发展路径,分析其结社的制度环境及推进路径。结合对全国4个省份709份问卷的调研分析,研究认为:我国农村留守妇女组织化程度较低,留守妇女个人的结社行为仍受制于父权观念、政府依赖心理及留守身份认同感缺失等非正式制度和社团双重管理改革时滞、现有妇女组织示范效应较差及民间传统组织挤占发展空间等正式制度层面的双重制约;推进农村留守妇女结社需要依靠正式制度的强力推进和非正式制度的渐进变迁。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昌木
早期的大学教师作为教士,充当世界的解释者和立法者。他们从圣洁的"师长"走向社会特权阶层并获得普通民众的认同。现代欧洲大学保留了早期大学的优秀学术传统,教师的社会上层身份得到延续。美国大学教育变革与市场深度衔接,在日益增强的大学资助者的控制面前,教师由神圣的知识权威走向世俗的知识商人,由传统学究走向现代经济人,由尊崇走向失落。大学教师的权威者、立法者身份被解构,身份认同陷入困境。
关键词:
身份认同 政治人 学术人 经济人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孟凡丽 葛永钧
青年是民族的未来与国家的希望,青年对国家的认同与否关系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年国家认同实践理路在与时俱进中不断发展变化。这主要体现在动力来源、联结纽带以及内化表征三个维度:个体参与与国家在场是青年国家认同的动力来源;权益保障与教育引导是青年国家认同的联结纽带;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青年国家认同的内化表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青年群体是实现党中心任务的中坚力量,抓好青年这一关键群体的国家认同,不仅对新时代青年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更对党和国家乃至中华民族伟大事业的继往开来与锐意进取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
新时代 青年 国家认同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浩然
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概念的提出,有效回应了我国传统个人保险代理人制度在实践中的性质争议。为避免重蹈传统个人保险代理人制度发展之覆辙,在强调个人保险代理人“独立性”的基础上,应立足于其商主体身份,构建“扁平化”的组织形式,并以“营利保护”为理念重构制度内容。“再组织化”后,我国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制度构建应坚持“主体中心论”,重点围绕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的监管体系完善、代理权限公开、佣金权利保护三个方面展开。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国卉男
自20世纪90年代起,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已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教育政策,且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写入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并在全国多地展开了各具地方特色的政策实践。对北京市终身教育政策实践的分析表明,未来我国终身教育的发展方向是:推动终身教育立法,整合资源打通教育渠道,开展终身教育政策的分类试点与分步推广。
关键词:
终身教育 国家政策 地方实践 北京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卫平
目前学界对乡村工业化及城镇化之研究,多集中于南方区域,而对深处内陆省份的山西乡村经济转型及城镇化的研究鲜有问津。基于此,本文选择1949年以来太原郝庄的乡村经济转型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地方档案,从新的角度探讨以下问题:乡村是如何实现经济变革的,在经济变革过程中国家与乡村之间的关系如何,这一乡村城市化的进程是完全现代式的抑或是传统与现代的联姻,城市化对中国传统的乡村秩序有何影响,乡村经济的成功转型与城市化经验对当代的新农村建设有何启示,郝庄的非农化有何不足。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韦俊峰 明庆忠
文章聚焦于旅游流动性谱系中打工度假旅游这一特殊的流动类型,以厦门马克客栈的打工度假旅游者为分析单元,基于流动性理论和扎根理论,具体运用参与观察、深度访谈以及非参与观察的个案研究方法,探讨其流动性实践内容,以及他们在流动中建构身份认同的机制和结果。研究发现,打工度假旅游在以生产导向和消费导向为两级的旅游流动性谱系中的位置比较特殊,旅游生产与消费的同一性程度较高。打工度假旅游者是一个在实践流动性基础上社会建构的身份概念,马克客栈"打工度假旅游+少量志愿活动"的打工度假旅游项目组织模式使得他们在打工度假旅游者和志愿旅游者两种身份之间实现了流动。他们是通过在流入地的工作与生活实践、旅游实践和客栈空间生产实践去实践流动性并逐渐凸显其身份意义的。流动性视角下,打工度假旅游者的身份认同建构机制可从工作与旅游、主与客、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边界日益消弭和流动的背景中去考察。在这3组关系生产过程中,他们主要通过反身性思考、自我区隔与自我确立,以及在地化建构的身份认同建构方式,分别表征和建构了一个"连贯"的自我、一个"犹主非客"的自我、一个在地化的自我。最后,文章提出了研究存在的不足及若干深化研究的方向,例如关注打工度假旅游者身份认同的协商性;进行将自我身份认同和他人认同共同置于流动性框架下的探索性研究;开展旅游流动性治理研究;采取流动民族志方法,基于更广时空范围内打工度假旅游者的旅行史,选取其他流动要素开展补充和批判性研究;关注打工度假旅游者内部群体流动能力的差异性特征对其流动性实践和身份认同产生的影响。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军峰
目前我国的家政服务业存在着市场不规范、缺乏诚信、从业人员技能水平低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家政业的进一步发展将成为一句空话。本文认为,改变家政服务业非正规的就业方式、提高就业者的技能水平、规范市场是推进家政业规范化、技能化和标准化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家政服务 标准化 正规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群 唐芹芹 王茂祥 张宏如
具有农民与组织成员双重身份的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企业员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其职业适应性既是建设新时代高素质劳动者大军的前提,又是有效践行爱岗敬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现。研究发现,领导方式决定了个体职业成长与发展所需的资源与机会,是增加个体职业适应性的重要保证。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考察新时代背景下德行领导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适应性的影响以及双重身份认同在上述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德行领导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适应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德行领导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农民身份认同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对组织成员的身份认同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身份认同在德行领导与职业适应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大武
目前全世界有家政工人1亿左右,其中我国有近2000万。为了保护该类工人,国际劳工组织已将"家政工人劳动保护标准"列为2010年6月大会会议议题,并可能通过《家政工人劳动保护标准公约(或建议书)》。在国内,家政业已被国务院确定为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产业之一,成立了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联席会议,并拟出台相关政策扶持该产业。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本文试图对美国各州的宪法保护情况做出分析,并希望对我国有所借鉴。
关键词:
家政工人 工伤保险 工作时间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聂长虹
一、美国政府公共支出绩效考评自"进步时代"以来,美国人民面对市场竞争程度的恶化及垄断状况的形成,对政府的要求越来越高,自由主义的传统并非要求政府完全退出。只是纳税人同时也选择了更多的限制,以期督促政府能够确实担负起自身的责任,提供纳税人满意的服务。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美国政府开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赵睿诗
影响现代国家政治认同的要素极为复杂。但从政治系统运转的角度而言,政治意识形态、制度权威和治理绩效,构成了人们对一个政治系统认同与否最重要的三个维度。同时,现代国家政治认同的三个维度并非割裂关系,而是呈现相互支撑的关系,有着深刻的内在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强化人们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政治认同,需要从社会主义政治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权威、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成效三个方面着力推进。
关键词:
现代国家 政治认同 中国场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关键是提高组织化程度——关于加快农业转型的实践与思考
从国际经验到本土实践: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破局之法
从多元文化主义到国家认同和共同价值观——英国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的转向
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组织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北镇市的工作实践
我国家政服务业规范化发展问题研究
发达国家的家庭政策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基于经合组织国家的分析
游客满意:国家战略视角下的理论建构与实践进路
农民组织化与农村公共性的交互性建构:理论框架、当代实践与未来路径——兼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职业技术大学:身份建构与发展策略——兼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理念的可能与实践
国家政权建设视域下农村“生活治理”的实践研究——基于华北F村的田野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