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04)
2023(10623)
2022(8905)
2021(8318)
2020(6620)
2019(15317)
2018(15383)
2017(27982)
2016(16168)
2015(18580)
2014(18904)
2013(18254)
2012(17565)
2011(16381)
2010(17109)
2009(15788)
2008(15613)
2007(14735)
2006(13686)
2005(12550)
作者
(45352)
(37477)
(37403)
(35557)
(23815)
(17682)
(17168)
(14358)
(14354)
(13784)
(12634)
(12498)
(12234)
(12032)
(11684)
(11614)
(11051)
(11020)
(10814)
(10743)
(9928)
(9356)
(9200)
(8716)
(8604)
(8567)
(8552)
(8510)
(7580)
(7507)
学科
(66294)
经济(66239)
管理(41088)
(39211)
(29782)
企业(29782)
中国(29504)
教育(21546)
地方(21211)
(20860)
方法(19792)
数学(16461)
业经(16285)
数学方法(16270)
(14386)
(14074)
农业(13806)
(13724)
银行(13712)
(13599)
(13401)
(12833)
贸易(12816)
(12769)
理论(12594)
(12550)
金融(12550)
(12374)
地方经济(11337)
技术(11179)
机构
大学(229351)
学院(228304)
(89688)
经济(87341)
研究(85593)
管理(78577)
理学(64779)
理学院(63874)
中国(62931)
管理学(62767)
管理学院(62278)
(52444)
科学(48195)
(44669)
(43377)
(41402)
师范(41141)
(38441)
研究所(38369)
中心(37434)
教育(35828)
北京(35430)
财经(33368)
师范大学(33164)
(32755)
(31316)
(30646)
(29999)
技术(28011)
业大(27270)
基金
项目(131367)
研究(108102)
科学(103519)
基金(88285)
(74467)
国家(73559)
社会(65128)
科学基金(61494)
社会科(61321)
社会科学(61310)
教育(56262)
(53444)
编号(48179)
(46198)
基金项目(44959)
成果(43392)
课题(37720)
资助(36160)
自然(35227)
(35010)
自然科(34290)
自然科学(34282)
自然科学基金(33647)
(31867)
重点(30877)
(30310)
发展(29092)
(28553)
项目编号(28490)
规划(28455)
期刊
(116572)
经济(116572)
研究(85982)
中国(62730)
教育(60774)
管理(33579)
(32088)
(31747)
学报(27950)
科学(27628)
(26473)
金融(26473)
技术(24286)
大学(23003)
农业(22207)
业经(20935)
学学(19346)
经济研究(17947)
财经(16486)
职业(15733)
问题(15328)
(14280)
图书(14162)
(13573)
论坛(13573)
(13130)
(11982)
国际(11769)
商业(11614)
(11386)
共检索到3900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谢仁业  
我国高等教育在经历了新世纪首个十年的大发展、大跨越以后,正处在历史发展的转折点、新起点上。新一轮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从外延扩张走向内涵建设,由高等教育大国迈向高等教育强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保德  康思琦  李桂霞  
我国高职教育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在规模上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外延的扩张必须以质量的提高为基础。加强内涵建设是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加强内涵建设要求高职院校明确办学理念、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办出高职特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谈松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特别是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之后,高职教育已经成为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高职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需要得到很好的解决,以提高质量和效益。本刊特约了几位专家,就高职教育的体系、定位、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韩震  
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提出,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是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种要求,是在高等教育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如果说过去人们普遍关注的是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不发展即发展的快慢问题,那么现在人们普遍关心的是中国的高等教育怎么样发展即发展的质量问题。如果说过去是以外延为主的发展,那么现在就是以内涵为主的发展。一句话,我们所需要的发展,应该是中国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是真正符合中国发展战略和社会进步需求的发展,也是自身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远清  
文章全面总结了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效。这些成绩从三个大的方面概括为 :1 .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或者突破性进展 ;2 .教学改革到了一个收获的阶段 ;3.教育思想、观念的改革进入一个深入的阶段。文章还展望了 2 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的前景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尚卫  沈有禄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十分重视残疾人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特殊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经历了萌芽期、形成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注重普职融通、终身化与应用性,但是顶层设计仍存在理念、体系欠完善、协作不够、督导不足等局限,需进一步更新理念、优化文本结构、加强分工合作与督导,以不断提升特殊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的前瞻性、可操作性、协同性与实效性。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柳海民  
追求"有质量的教育公平"成为当前教育研究与实践的重点。从城乡均衡发展立场看,随着教育"普九"任务的完成,城乡教育机会公平已经基本实现,而城乡教育质量差距依然非常突出。因此,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发展模式转变,凸显内涵发展,成为当前农村教育发展的时代主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此问题进行了较为集中的研究,本刊发表一组笔谈反映他们的研究成果,旨在引起大家对农村教育质量的关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振天  
内涵式发展和外延式发展是两种不同的高等教育价值观、本质观和发展观。遵从外部逻辑、实现外在目的、受外部需要操控的高等教育发展,即为外延式发展;遵从内部规律、实现内在目的、受自身需要支配的高等教育发展,即为内涵式发展。以此为考察视角,可以发现,千百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总体上是一部外延式发展史。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其实质在于回归高等教育本身。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需要以内涵式发展理论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质量为重、以学术为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致力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樊继轩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枭鹰  刘子云  
民族高等教育特色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具有历史继承性,对以往形成的"研究"进行"再研究"意义重大,可以让我们明了民族高等教育特色发展的起点性研究、生长性研究、发展性研究、突破性研究、总结性研究的状貌,进而知道从何处拓展新的研究,形成创新性的研究成果。近30年来,民族高等教育特色发展研究展现了从模糊走向清晰、从隐性走向显性、从整体走向专门、从经验总结走向理性成熟的历史生态。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兰平  
增加与国际社会的广泛交流将会促进本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日本政府在增加来日本学习的外国学生人数和雇佣外籍公民担任日本大学教师的初始行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论述了自80年代以来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方面,指出一个互补的国际交流运动正在兴起,已渗透到日本教育的各个方面.文章还对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作了相应的预测.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马建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亿万中华儿女近代以来的神圣历史追求和伟大梦想。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人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初步设想,提出了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四个现代化"发展战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在开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同时,确立了到1990年解决温饱问题、2000年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人,在1998年提前实现"小康水平"目标的基础上,确立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发展目标和2050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第二个百年发展目标。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继往开来,重申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和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的战略安排,并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及和平发展6个方面进行了战略部署。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沈立人  
发展中国家都有一个从传统战略转变为新战略的过程。中国作为大国,情况复杂,认知和提出较早而实施较慢,现在到了转型的关键时候。否则,不利于今后的开创新局面。中央对此已有全面部署,贯彻落实,从理念到行动,要有一系列的应对。本文梳理出10项重点,应当抓紧促其成功。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远清  
在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新的历史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改革、大发展、大提高。30年来,我们抓住体制改革关键,围绕教学改革核心,在对外开放和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的推动下,改革平稳顺利进行,获得了广泛的突破性进展,促进了结构的改善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带来了规模的巨大发展,进入了推进质量水平大提高、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新阶段。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贡生  
依据中共历次代表大会和其他重要文件精神,将中国区域发展战略划分为改革开放前30年和后40年两个阶段。前者又细分为重工业偏向于内地、"大跃进"及三线建设、经济发展重点转向沿海三个阶段;后者细分为改革开放偏向于沿海地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施总体战略和新时代新战略四个阶段。所取得的基本经验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为指导,依托于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社会特征,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同时,战略重点和举措更加明确和具有可操作性。展望未来,沿海地区由南向北将构成陆海统筹纵向的具有世界意义的经济带,并率先实现现代化;"四纵四横"经济带的建设将成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重点;以绿色城市和绿色城市群建设为载体的绿色城镇化将步入快车道;国内和国际次区域之间的合作与协作、公共服务均等化、交通的通达性和差别化的区域政策,成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常规手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