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73)
2023(5886)
2022(4836)
2021(4541)
2020(3684)
2019(8042)
2018(7809)
2017(14602)
2016(7191)
2015(7743)
2014(6933)
2013(6535)
2012(5716)
2011(4940)
2010(4889)
2009(4537)
2008(4274)
2007(3799)
2006(3108)
2005(2514)
作者
(16848)
(14165)
(14027)
(13183)
(9023)
(6642)
(6232)
(5298)
(5256)
(4854)
(4683)
(4648)
(4449)
(4286)
(4230)
(4165)
(4131)
(4091)
(4013)
(3926)
(3270)
(3266)
(3186)
(3153)
(3087)
(3074)
(3041)
(3012)
(2824)
(2742)
学科
(29047)
管理(28183)
(26848)
企业(26848)
(23365)
经济(23342)
技术(14169)
技术管理(11506)
中国(8185)
方法(8182)
业经(8027)
(7653)
(6605)
数学(5964)
数学方法(5897)
(5749)
理论(5557)
(5270)
银行(5265)
(5079)
财务(5075)
财务管理(5069)
(5054)
(4922)
企业财务(4843)
(4817)
金融(4817)
地方(4680)
产业(4606)
农业(4585)
机构
学院(92216)
大学(90786)
管理(40796)
(39419)
经济(38755)
理学(35704)
理学院(35390)
管理学(35062)
管理学院(34855)
研究(26483)
中国(20735)
(18442)
(17382)
财经(14735)
科学(13715)
(13540)
(13482)
中心(12934)
经济学(12125)
商学(12023)
商学院(11884)
(11282)
师范(11213)
财经大学(11151)
(10994)
经济学院(10903)
(10831)
北京(10468)
业大(10325)
经济管理(10127)
基金
项目(65185)
科学(54499)
研究(52234)
基金(48145)
(40553)
国家(40162)
科学基金(36872)
社会(35671)
社会科(33940)
社会科学(33934)
(26920)
基金项目(26034)
教育(23759)
自然(21868)
(21677)
自然科(21485)
自然科学(21482)
(21302)
自然科学基金(21159)
编号(20324)
创新(18646)
资助(16416)
成果(15930)
国家社会(15058)
(14800)
(14394)
重点(14342)
(14246)
(14207)
课题(14084)
期刊
(42565)
经济(42565)
研究(28006)
中国(20115)
管理(18153)
(14667)
教育(13103)
科学(10849)
(9151)
金融(9151)
学报(8973)
技术(8956)
(8156)
业经(8066)
大学(7899)
科技(7527)
学学(7251)
经济研究(7241)
财经(7144)
(6299)
技术经济(5717)
农业(5471)
(5070)
论坛(5070)
问题(4888)
商业(4856)
现代(4684)
财会(4133)
(4117)
会计(3860)
共检索到1342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解玉平  
信托公司的经营核心依赖的是声誉机制,承销能力和资产管理能力建设以及两者之间的匹配协调是信托公司面临的长期课题,创新的内容也多与之有关托公司展业的基石和条件是投资者对信托公司的信任,因此,信托公司的经营核心依赖的是声誉机制,其声誉除了监管者评价之外,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承销能力或者资金获取能力建设中带来的社会声誉;另一方面是资产管理或者投资能力的提升中客户对信托公司的评价。这两个能力建设以及两者之间的匹配协调是信托公司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董禹  秦岭  
本文以消费信托为例,从消费信托的内涵、机理和运作模式、发展消费信托的条件以及信托公司针对消费信托业务的战略转型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为信托产品的创新和信托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应的对策。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马亚明  
信托作为一种财产管理制度,不仅具备一般意义上的资金融通功能,其特殊的交易结构赋予信托财产独有的破产隔离功能。信托财产所有权、处置权、受益权的分离特性,以及由此造就的信托在满足社会需求方面的广泛适应性与灵活性,是信托业最大的竞争优势。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邢成  
信托业发展新机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新常态下信托业的转型创新、加速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同时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信托业必须牢牢把握这一机遇,发挥其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独特作用。在未来转型创新过程中,信托业既应着眼长远的体制机制创新,又要立足"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协调推进自身发展模式改革的深化,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宏峰  
信托作为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四大支柱之一,其功能发挥潜力很大。通过多途径、多样化信托创新,不仅是信托业发展需要,也是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减少国家财政压力,化解当前流动性过剩的有效措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钟宏  袁田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指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数据要素市场成为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武石桥  平力群  
文章以过去信托行业何以获得爆发式增长、目前信托行业缘何迫切转型创新、"供给侧改革"的时代风口和"三去一降一补"的政策风向提供了哪些突围方向为逻辑线索,重点分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信托行业的新思维和新机遇。文章发现,围绕着"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五大重点任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给信托行业带来资产证券化、以上市公司为核心的产业并购、投贷联动以及农地流转信托四类创新业务机遇。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武石桥  平力群  
文章以过去信托行业何以获得爆发式增长、目前信托行业缘何迫切转型创新、"供给侧改革"的时代风口和"三去一降一补"的政策风向提供了哪些突围方向为逻辑线索,重点分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信托行业的新思维和新机遇。文章发现,围绕着"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五大重点任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给信托行业带来资产证券化、以上市公司为核心的产业并购、投贷联动以及农地流转信托四类创新业务机遇。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武石桥  平力群  
文章以过去信托行业何以获得爆发式增长、目前信托行业缘何迫切转型创新、"供给侧改革"的时代风口和"三去一降一补"的政策风向提供了哪些突围方向为逻辑线索,重点分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信托行业的新思维和新机遇。文章发现,围绕着"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五大重点任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给信托行业带来资产证券化、以上市公司为核心的产业并购、投贷联动以及农地流转信托四类创新业务机遇。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常叶青  宋瑞武  
从信托的本质和信托公司的特点及业务类型来看,信托公司的风险主要由声誉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政策风险和道德风险等构成。其中,由于信托业是一个靠信用为生的行业,信用是信托公司立身的根本,声誉是信托公司生存的基础,因此对声誉风险的良好管控就显得尤为重要。信托公司各种风险的发生都有可能引发声誉风险,一旦声誉受损,必将影响信托公司的经营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崔明  
近年来随着信托业的快速增长,信托产品的刚性兑付问题逐渐凸显,谁愿意成为打破刚性兑付的第一人,对于那些信托计划的各方当事人来说,这应该是各方博弈的结果。文章将从信托公司声誉风险角度研究信托业刚性兑付的市场博弈过程,通过模型分析刚性兑付形成的原因,理清信托公司、投资者在刚性兑付形成过程中的角色扮演,为刚性兑付的打破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曲怡颖  甄杰  任浩  
通过研究创新集群内声誉对企业间合作活动的协调作用,提出声誉、知识生产能力、知识转移能力、创新绩效4项要素的理论模型,并以218家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认为知识生产能力和知识转移能力对创新绩效有直接显著正向影响;声誉对知识生产能力和知识转移能力有直接显著正向影响,并由此对创新绩效有间接正向影响。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王睿智  冯永春  许晖  
突破式创新能为企业带来超额的未来收益,是企业成长的重要引擎。作为一种资源密集型活动,突破式创新需要大量营销资源作为保障,有学者证实了营销资源能促进突破式创新,也有学者却发现具有很强营销资源的企业倾向于回避突破式创新。针对营销资源与突破式创新的关系,已有研究尚没有得到统一结论,需要进一步梳理两者关系。以注意力基础观为视角,探讨声誉资源和关系资源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影响,并考察企业社会认知能力在其中的调节作用。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和天津的制造企业进行调研,获得231份有效样本,采用多元回归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沈菲  陶启智  张云  
绿色技术创新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优势的重要动力,也是新时代我国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重要路径。文章基于2003—2020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从企业声誉的角度研究了董事海外背景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归董事注重企业的声誉管理,会增加绿色技术创新占企业总体技术创新的比例,加大绿色技术创新产出的数量,提高绿色技术创新产出的质量,从而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活动产生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海归”董事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会产生正外部性,这将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目前,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是政策监管与行政执法,这将导致巨大的财政压力,而重视“海归人才”在我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也可以为“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我国财政减负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蔡英玉  孙涛  
本文在KMRW声誉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监管机构—信托公司—投资者"三方多阶段博弈模型来研究信托公司"刚性兑付"问题。分析认为,由于投资者缺乏识别和定价能力,以及监管机构的准入审批和评级机制,使信托公司可以利用监管机构的"信用背书",在前期通过"刚性兑付"建立声誉,进而在未来获取超额收益,因此"刚性兑付"成为信托公司的必然选择。利用68家信托公司2010-2015年度数据,实证分析发现当期声誉与下一期收益呈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好声誉能够为信托公司带来更高收益。对此,应当从加强投资者教育、转变监管方式、强化信托公司治理三个方面来打破"刚性兑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