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86)
2023(7360)
2022(5803)
2021(5694)
2020(4562)
2019(10866)
2018(10708)
2017(18448)
2016(11222)
2015(12995)
2014(13186)
2013(12134)
2012(10682)
2011(9884)
2010(10491)
2009(9163)
2008(8882)
2007(7912)
2006(6892)
2005(6337)
作者
(29616)
(24180)
(24150)
(23322)
(15474)
(11580)
(11122)
(9481)
(9446)
(8831)
(8396)
(8099)
(7886)
(7748)
(7681)
(7364)
(7330)
(7303)
(7185)
(6983)
(6263)
(6066)
(5918)
(5585)
(5549)
(5534)
(5471)
(5413)
(4903)
(4872)
学科
(35000)
经济(34976)
管理(25087)
教育(21674)
(21262)
方法(19704)
数学(18066)
(17963)
企业(17963)
数学方法(17487)
中国(15363)
理论(11527)
教学(9654)
(9160)
(8523)
(7842)
业经(6931)
(6839)
研究(6557)
技术(6452)
(6325)
(5866)
贸易(5856)
(5719)
农业(5421)
发展(5296)
学法(5202)
教学法(5202)
地方(5196)
(5173)
机构
大学(153163)
学院(146592)
研究(52685)
管理(51709)
(49674)
经济(48126)
理学(44713)
理学院(44139)
管理学(42732)
管理学院(42446)
(34686)
教育(33091)
中国(32292)
科学(30671)
(30602)
师范(30427)
(25691)
师范大学(25202)
研究所(23390)
北京(23240)
(23116)
中心(22674)
(22619)
技术(20736)
(19666)
业大(19473)
(18917)
(18328)
职业(18251)
财经(18021)
基金
项目(96560)
科学(77229)
研究(77194)
基金(65959)
(56728)
国家(56169)
科学基金(47769)
教育(45925)
社会(45064)
社会科(42512)
社会科学(42502)
(39086)
(35501)
编号(34331)
基金项目(32418)
成果(30471)
自然(30079)
自然科(29408)
自然科学(29402)
自然科学基金(28824)
资助(28618)
课题(27719)
重点(23604)
(22965)
(22832)
(21224)
规划(21130)
项目编号(20687)
教育部(20477)
(20109)
期刊
教育(57371)
研究(53969)
(51299)
经济(51299)
中国(41268)
学报(19164)
技术(19077)
管理(18677)
科学(18003)
(16870)
大学(16500)
(15995)
职业(14194)
学学(13364)
农业(11636)
统计(9817)
技术教育(9397)
职业技术(9397)
职业技术教育(9397)
(9206)
金融(9206)
(8721)
(8312)
论坛(8312)
经济研究(8287)
财经(8112)
决策(8006)
图书(7710)
(7677)
业经(7445)
共检索到2264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黄海刚  
自1924年首次实施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估以来,美国博士生教育评估模式经历了以休格斯和肯尼斯顿为代表的声望研究、以美国教育委员会实施的两次质量评估为代表的客观指标研究和以全美研究委员会为代表的相关定量研究三个阶段。评估方法论的不断改进也意味着质量评估的目的从单纯的声望排名转向了真正的质量改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赵立莹  郝际平  
并非所有的评估都是有效的。评估的效力取决于评估目标与教育质量的适切性、评估方法的合理性、评估结果的影响力。美国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估的效力在现实的挑战与评估有限作用的矛盾冲突中遭到质疑。质疑催生了评估效力判断与效力提升的路径,在学术研究与实践改革的互动中,美国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估通过强调以评促建的目的,提高评估方法的专业化水平,增强评估的影响力等路径,在反思与改进中促进教育质量提升的能力逐渐增强。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黄海刚  
美国博士生教育评估已经有了近百年的历史,在经过了声望评估、客观指标研究和相关定量研究的方法论转向后,博士生教育评估也逐渐完成了从"辨别优劣"以获取资源的工具理性向"发现问题"以提高质量的价值理性的转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凡丰  
美国博士生教育已经相当成功地运行了一个半世纪;近30年来它经常被作为“金标准”,是世界各国学术界仿效的对象。人们把它的成功归因于教育与科研的统一,但是这种模式和机制并非完美无缺,当前所存在的一些不足与之有一定的关联。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推出的“研究生教育与科研训练整合计划”以促进研究生教育创新为己任,努力为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博士生创造跨学科的学习环境。这会给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一些启示。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兰英  
以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三所美国一流大学的教育学科为例,对学术型教育学博士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其高远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包容性大的跨学科的学科方向与专业、纵横交错个性化的课程教学体系、跨学科师资队伍、过程性学业考核制度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教育学博士生培养改革具有较好的借鉴价值。从人才培养目标的战略高度设置包容性大的学科方向、打破组织壁垒为跨学科人才培养搭建"绿色通道"、建立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学术训练系统、健全培养过程中的学业考核质量监控机制,是我国教育学博士生培养改革的未来方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侯鹏生   卞翠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是影响博士生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进入21世纪,在第二、三代知识生产模式影响下,法国不断加强博士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具体措施包括:设立博士生院,重组培养组织;打破学徒制模式,推广协作培养制度;改革课程体系,提高多元能力;完善评估制度,强化培养过程监控;签订工作合同,提高经济保障能力;开拓就业渠道,助力职业发展。以上改革措施促进了法国博士生培养从“高校逻辑”向“社会逻辑”、从“个人逻辑”向“协作逻辑”的转变。我国博士生教育质量保障工作也要注重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的影响,可以从加强制度建设、优化培养模式、提高科研资助等方面对法国经验加以借鉴。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国栋  樊琳  黄欣钰  杜朝辉  
分析了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内涵,建立了自我评估指标体系,说明了该体系的特点,反映了培养质量的内涵,考虑了博士生的诉求,有一定的前瞻性,可比性较强,同时以本校的实践证明了该体系是可行的。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冯嘉元  
博士生政治理论教育的“集中强化综合参与”模式冯嘉元越来越多的同志已经取得这样的共识:坚持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好包括博士生在内的广大跨世纪青年干部,是一条治本之道。同时人们也逐渐认识到,理论武装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任务。如...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范皑皑  沈文钦  
本研究使用2007年中国博士质量调查数据,从导师对博士生指导投入精力、指导方式、指导内容、导师制度等方面选取一系列指标考察了目前博士生导师学术指导行为的特点、模式及其影响,并从不同学科的视角对好的学术指导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好的博士生学术指导模式包含两大共性:学生论文选题与导师专长契合度高,导师能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同时,良好的导师指导也存在学科差异,对于人文学科,博士生更适宜"协商秩序"模式的指导,而对于工学博士生则更适合"技术理性"模式的指导。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余寿文  林功实  刘颖  
加强博士生教育工作 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余寿文,林功实,刘颖我国自实施“学位条例”建立博士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以来,通过十多年的实践,我国的博士生教育从起步到形成,培养规模从小到大,培养质量逐步提高,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至1994年底,已为国家培养了18万...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黄海刚  
科学研究与教学和学习的结合是近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这一结合使博士生教育与科学研究建立起了历史的、必然的关联,并成为有志于学术研究的人的重要选择。但随着职业的分化以及学术劳动力市场的萎缩,博士学位作为大学教师"资格证"的传统正面临挑战,从而引发了关于博士生教育是继续保持以"学术为业"的传统,还是要与学生的短期职业目标以及更广泛的职业选择建立联系的本质之争。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胡天助  
博士职业选择趋向多元化,使博士生教育面临一些挑战。聚焦"学生成功"是应对挑战的新转向。界定"学生成功"不再是传统习惯上以获得学位证书为依据,而是综合考量学生的教育结果与教育经验获取。因此,"学生成功"的要素、衡量标准、促进举措将是多元化、系统性的。麦吉尔大学认识到博士生教育存在的弊端,丰富"学生成功"内涵,聚焦学生可转移技能与健康,继而制定了"学生成功综合模式"。该模式内含学术、福利与学生生活、职业与专业发展三个方面,并凸显一些实施成效。"学生成功"是博士生教育的新旨趣所在,对我国博士生教育有重要启发。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申继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孙士茹  姚云  
分析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2000—2019年博士学位授予20年的数据,发现美国博士生教育在规模扩张的同时能够保障高质量,重要的措施就是坚持了4个“三分之一”基本方略。博士学位授予高校占学位授予高校总量的比例略超三分之一,有效避免所有学位授予机构开展博士生教育的冲动;极少数研究型大学授予的博士学位数量约占总体博士学位数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保证高水平博士学位授予机构授予的学位占据主体;学术型博士数量占所有类型博士数量的三分之一,以质量标准为前提促使不同类型博士学位分类发展;非STEM领域的博士学位授予比例相对稳定在三分之一,对标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调适博士生教育学科布局。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赵立莹  陈梅  
认为提高评估体系有效性是我国建设博士生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为此,基于对美中博士生教育评估体系的有效性分析,为提高我国博士生教育评估体系有效性提出对策建议:进行批判性反思,使评估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开展科学评估,充分发挥评估的改进功能;严格过程管理,客观评价博士生学术绩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