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58)
- 2023(7231)
- 2022(5825)
- 2021(5043)
- 2020(3885)
- 2019(8977)
- 2018(8691)
- 2017(17048)
- 2016(9114)
- 2015(10047)
- 2014(10142)
- 2013(10224)
- 2012(10001)
- 2011(9097)
- 2010(9316)
- 2009(8501)
- 2008(8288)
- 2007(7543)
- 2006(7063)
- 2005(6703)
- 学科
- 济(50671)
- 经济(50634)
- 业(22993)
- 管理(21395)
- 地方(19712)
- 中国(17528)
- 企(15254)
- 企业(15254)
- 农(14496)
- 方法(13383)
- 业经(12279)
- 地方经济(12077)
- 数学(11664)
- 数学方法(11579)
- 农业(10623)
- 发(10000)
- 融(8860)
- 金融(8860)
- 银(8820)
- 银行(8805)
- 行(8635)
- 贸(8305)
- 贸易(8294)
- 学(8271)
- 财(8170)
- 环境(7988)
- 易(7927)
- 制(7806)
- 发展(7509)
- 展(7486)
- 机构
- 学院(131226)
- 大学(127935)
- 济(59993)
- 经济(58834)
- 研究(52891)
- 管理(45690)
- 中国(40650)
- 理学(37606)
- 理学院(37099)
- 管理学(36537)
- 管理学院(36284)
- 科学(30674)
- 京(28820)
- 所(27426)
- 财(26886)
- 研究所(24453)
- 中心(23299)
- 农(23186)
- 江(21913)
- 财经(19999)
- 范(19590)
- 师范(19400)
- 院(19136)
- 北京(18980)
- 经济学(18793)
- 经(18015)
- 州(17919)
- 农业(17650)
- 业大(17384)
- 省(17290)
- 基金
- 项目(80516)
- 科学(63392)
- 研究(61641)
- 基金(56042)
- 家(48658)
- 国家(48168)
- 科学基金(40507)
- 社会(40016)
- 社会科(37969)
- 社会科学(37964)
- 省(33026)
- 基金项目(28732)
- 教育(27206)
- 划(27160)
- 发(25176)
- 编号(24873)
- 自然(23316)
- 自然科(22733)
- 自然科学(22730)
- 资助(22588)
- 自然科学基金(22310)
- 发展(20830)
- 成果(20708)
- 展(20465)
- 课题(18831)
- 重点(18811)
- 部(17220)
- 创(16843)
- 国家社会(16703)
- 创新(15800)
共检索到2232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世锦
温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1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仍然极其复杂。世界经济将继续缓慢复苏,但复苏的基础不牢。我国经济运行中一些长期问题和短期问题相互交织,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问题叠加在一起,加大了宏观调控难度。我们要准确判断形势,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做好应对风险的准备。为了更透彻地理解当前的形势,深化对落实科学发展观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问题的研究,本刊特邀请著名专家撰写一组笔谈文章,以飨读者。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郭赩 李宝会 蔡颖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历经了30多年的快速增长。近几年,同全国一样,江苏也处在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增长动力转换成为转型发展新阶段的主要特征。本文应用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对江苏经济增长动力进行分析可知,"十三五"时期江苏经济增长动力将呈现以下特征: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总体稳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得到加强,苏中、苏北地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持续提升,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作用将充分发挥,深化改革对经济增长的红利将不断释放。根据江苏经济发展阶段的新环境和新要求,应围绕内部需求、结构优化、科技创新、区域协...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孙海鸣
中国经济发展阶段与增长方式的转变孙海鸣一、经济发展阶段与增长方式:要素替代分析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增长,各种类型的结构变动,是增长的衍生物或逻辑结果。虽然,结构变动的优劣,会影响经济增长的数量或质量,但是,它不会影响经济增长是财富积累主体来源的基本趋...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邹东山
经济增长具有阶段性。经济增长的阶段性一定程度体现在保险业发展之中,并对整个保险业的发展产生影响。我国保险业处在初级阶段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存在波动性、周期性,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国保险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必然的,但不是自发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通过"有形的手"引领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永忠 夏孟秋
新世纪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十五”计划以来,我区国民经济出现了加速发展的态势,呈现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较快发展,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净出口三大需求快速增长的良好格局。今年以来,这种经济加速度发展的势头表现得更为充分,且初步实现了速度与结构、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中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冲击的宏观政策研究"课题组 吕炜 王伟同 曾芸
突如其来的全球金融危机暴露出了中国经济长期自身存在的诸多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在中国积极应对此次危机的过程中,经济增速的快速下滑并不是我们面临的全部问题,而如何在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推进民生事业的发展才是此轮危机应对的应有之意。本文通过深入剖析中国所面临危机的根源及可能采用的政策空间体系,在区分危机应对三个阶段的基础上,提出了危机应对策略与应对阶段相契合的科学发展理念,力图理清中国当前宏观政策调控的基本思路,并对下一阶段的政策安排提供一些前瞻性的思考。
关键词:
危机应对 结构失衡 增长转型 科学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郭熙保 段岳兰
本文从人口红利和统一增长理论两个视角阐述中等收入阶段人口转型的特征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然后,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和宾州世界表的人力资本指数,采用生存分析中的COX比例风险模型,验证了OECD国家人口转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提出了中国应对人口转型应该全面放弃计划生育政策,大力开发老年劳动资源以及以"人力资源红利"代表"人口红利"的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向书坚 郑瑞坤
基于现阶段我国大力提倡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增长模式背景,通过分解经济增长质量指数的结构,突破以往经济增长质量评价研究建立在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下的不足,将循环经济、绿色经济思想引入经济增长质量评价研究中,构建经济增长质量指数结构与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关系图以及能够反映新的经济增长模式的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1995~2006年为例,测评经济增长质量总指数及其分指数,据此判断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状况及增长模式的进程,以期为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研究提供一个实证分析框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郭熙保 段岳兰
本文从人口红利和统一增长理论两个视角阐述中等收入阶段人口转型的特征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然后,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和宾州世界表的人力资本指数,采用生存分析中的COX比例风险模型,验证了OECD国家人口转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提出了中国应对人口转型应该全面放弃计划生育政策,大力开发老年劳动资源以及以"人力资源红利"代表"人口红利"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茜 苏利阳 汝醒君
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最重大问题之一,探讨社会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就成为国际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焦点问题。文章采用探讨二者变量关系的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不同发展阶段下6个典型发达国家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6个典型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碳排放之间具有长期协整关系;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是不同的;即使在相同的发展阶段,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也不同。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杨云母
外贸的发展能带动国内经济的增长,但必须选择正确的发展模式,我国应走进口与出口替代相结合的路子,为此要创造良好的实施条件──调整进口政策和出口管理体制;优化出口产业和产品结构;改善外贸发展的配套条件;发展全方位的出口贸易。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钢 刘华芹 李俊
自1999年以来,由于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以及俄罗斯经济的恢复性增长,中俄两国之间的贸易呈现出快速增长势头,2003年双边贸易额突破15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纪录。2004年俄罗斯总统大选中普京再次获胜,其在新一届任期内所面临的首要任务仍是加速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为此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董志凯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碧云 易行健
文章首先从发展阶段与发展方式的角度探讨我国外汇储备飞速增长的深层次根源,认为我国目前外汇储备规模飞速增长主要是由我国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所决定的,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格局仍将持续5~10年。然后对2010~2015年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进行了预测,结论表明到2015年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将在5~6万亿美元,占GDP的比例在50%~60%,并且综合结果显示在2013~2015年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占GDP之比将达到最大值,然后开始缓慢下降。最后文章从三个方面提出缓解我国外汇储备飞速增长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外汇储备 国际收支 经济发展阶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