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05)
- 2023(16257)
- 2022(13660)
- 2021(12974)
- 2020(10873)
- 2019(24687)
- 2018(24253)
- 2017(45665)
- 2016(24587)
- 2015(27427)
- 2014(27132)
- 2013(26954)
- 2012(24800)
- 2011(22353)
- 2010(22369)
- 2009(20838)
- 2008(20873)
- 2007(18226)
- 2006(16024)
- 2005(14636)
- 学科
- 济(102548)
- 经济(102393)
- 业(95499)
- 管理(89588)
- 企(85928)
- 企业(85928)
- 方法(44811)
- 数学(35323)
- 数学方法(34817)
- 财(34406)
- 农(31706)
- 业经(31611)
- 中国(26086)
- 制(24143)
- 务(24124)
- 财务(24064)
- 财务管理(24023)
- 企业财务(22811)
- 农业(22215)
- 技术(20680)
- 和(19831)
- 理论(19523)
- 学(18845)
- 划(17961)
- 贸(17930)
- 贸易(17919)
- 体(17824)
- 易(17455)
- 策(17437)
- 地方(16417)
- 机构
- 大学(351549)
- 学院(350783)
- 济(147699)
- 经济(144852)
- 管理(143167)
- 理学(123080)
- 理学院(121792)
- 管理学(119965)
- 管理学院(119263)
- 研究(114968)
- 中国(90757)
- 京(73722)
- 财(72164)
- 科学(66713)
- 所(56600)
- 财经(56533)
- 农(54609)
- 中心(53582)
- 江(53207)
- 经(51461)
- 研究所(50781)
- 业大(47713)
- 北京(45869)
- 范(45080)
- 师范(44694)
- 经济学(44334)
- 农业(42569)
- 财经大学(41969)
- 州(41521)
- 院(41429)
- 基金
- 项目(231529)
- 科学(186009)
- 基金(172154)
- 研究(172146)
- 家(148409)
- 国家(147143)
- 科学基金(128975)
- 社会(111884)
- 社会科(106135)
- 社会科学(106110)
- 基金项目(91229)
- 省(88394)
- 自然(82987)
- 自然科(81053)
- 自然科学(81031)
- 自然科学基金(79657)
- 教育(79047)
- 划(74552)
- 编号(69648)
- 资助(68835)
- 成果(56700)
- 部(52815)
- 重点(51600)
- 创(51062)
- 发(49040)
- 制(47662)
- 创新(47088)
- 国家社会(46950)
- 教育部(46097)
- 课题(46002)
- 期刊
- 济(167240)
- 经济(167240)
- 研究(104956)
- 中国(69650)
- 财(60058)
- 管理(59147)
- 农(50415)
- 学报(48543)
- 科学(48368)
- 大学(38391)
- 学学(35649)
- 教育(35640)
- 农业(34643)
- 融(32757)
- 金融(32757)
- 技术(32458)
- 财经(28333)
- 业经(27515)
- 经济研究(25331)
- 经(24436)
- 问题(21451)
- 业(20896)
- 技术经济(18740)
- 图书(18598)
- 贸(18072)
- 世界(17502)
- 财会(17371)
- 现代(17139)
- 理论(16898)
- 国际(16704)
共检索到5354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董书礼
本文结合欧盟《未来制造业:2020年展望》研究报告,对欧盟制造业未来20年将面对的挑战、欧盟提出的应对措施及未来发展战略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通过对报告的研究和分析,指出我国应该重视制造业的发展,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增加研发投入,促进技术密集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积极适应和应对“从基于资源的制造向基于知识的制造转变”这一未来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制造业 研发 欧盟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宾建成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盟"再工业化"的呼声不断高涨,欧盟及其成员国纷纷制订重振制造业的具体方案,涉及战略规划、资金补贴、政策倾斜等措施,"再工业化"从经济主张变成政策行动。欧盟提出"再工业化"的背景,是金融危机对其经济地位造成严重冲击,而新兴经济体群体性崛起,导致欧盟社会经济模式优越感逐渐丧失。为扭转不利局面,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郑江绥 董书礼
本文首先论述了美国和欧盟近期关于发展制造业的战略措施与规划,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出它们发展制造业的四点主要的经验,其核心经验是,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大力发展基于知识的先进制造业。最后,在美国和欧盟的经验的启发下,结合我国制造业的实际情况,从战略定位、政府作用、人力资源等方面对我国发展先进制造业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制造业 美国 欧盟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余珮
有别于传统跨国公司理论,全球工厂理论指出,跨国公司可以融合全球价值链及跨国经营组织模式,采用内部化与外部化相结合的"辐轴式"结构,从而灵活应对全球宏观经济的波动,在短时间内重新配置资源,同时保持较低的战略调整成本。通过深入分析全球工厂理论体系的来源、特点以及发展动态,有助于中国制造业面对"空心化"威胁、全球经济增长低迷、以及在中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和创新驱动的新常态背景下,制定可持续性发展战略,从而通过"一带一路"在全球范围内提升竞争优势。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崔静
二战后德国制造业迅猛发展,成为其国内经济的支柱产业。2013年时,德国更是率先提出了"工业4.0",即全面实现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一体,被称为人类史上第四次工业革命,全球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呼之欲出。同为制造大国的中国在2015年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部署,旨在向高端制造业转型,把中国打造成现代化的工业强国。借鉴德国制造业长盛不衰的发展经验,对促进中国制造业向智能化、数字化、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平
金融危机后欧盟提出了"再工业化"的产业政策。分析表明,长期的去工业化进程及金融危机前后的金融和房地产泡沫,使实体经济空心化在欧盟一些成员国相当严重。同时,虽然欧盟工业和制造业在世界市场仍占重要地位,但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金融危机的特殊经历让欧盟认识到,制造业是现代经济的发动机,在经济体内保持一个较大的工业和制造业份额极其必要。欧盟的"再工业化"绝不是简单地基于现有产业结构提高工业比重,而是要加强对已有产业高附加值环节的再造,同时推动一批新兴产业的诞生与发展。这样的产业政策思路对处于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简兆权 刘晓彦 李雷
制造业服务化能为企业带来财务收益、竞争优势和客户满意,但面临很多管理挑战和"服务化悖论",组织设计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和保障机制,国际学术界对该问题越来越关注,我国企业界也在积极探索,但还未引起我国学术界的足够重视。本文在明确制造业服务化组织设计概念的基础上,从权变理论、服务主导逻辑和组织行为理论视角梳理了其理论基础,发现已有研究缺少对当前互联网环境和多主体价值共创实践的关注;总结了学术界对服务组织分离还是整合的争论,将组织结构归纳为四种类型并指出其演进趋势;强调企业文化要加强服务导向,并创建产品和服务文化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简兆权 刘晓彦 李雷
制造业服务化能为企业带来财务收益、竞争优势和客户满意,但面临很多管理挑战和"服务化悖论",组织设计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和保障机制,国际学术界对该问题越来越关注,我国企业界也在积极探索,但还未引起我国学术界的足够重视。本文在明确制造业服务化组织设计概念的基础上,从权变理论、服务主导逻辑和组织行为理论视角梳理了其理论基础,发现已有研究缺少对当前互联网环境和多主体价值共创实践的关注;总结了学术界对服务组织分离还是整合的争论,将组织结构归纳为四种类型并指出其演进趋势;强调企业文化要加强服务导向,并创建产品和服务文化不稳定共生关系。最后,本文构建了制造业服务化组织设计的研究框架,提出未来应加强多主体导向组织设计和平台型组织结构的研究,行业特性、组织规模对其影响研究等,为国内学者开展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也为我国企业界开展相关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范剑勇 杨丙见
本文通过引述Krugman的中心 -外围区域模型 ,详细分析了美国早期制造业中心从位于东北部、大西洋中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条件、过程。本文发现 ,美国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的发展是与该地区人口数量特别是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内部运输系统效率提高、暂时维持与制造业发达地区运输成本分不开的。联系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地区差距总体上是处于不断扩大的趋势之中 ,缩小地区差距的前提条件是实现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 ,而这一目标实现的前提条件是西部地区城市化的发展和地区内部交通运输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
中心-外围模型 西部开发 城市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辽 王俊杰
本文就"两化融合"的本质内涵、理论因应及其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述评,着重分析了"两化融合"在制造业生产组织方式变革、竞争优势重构、资源约束缓解等领域中的作用,进而探讨了"两化融合"促进制造业转型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推动"两化融合"的模式选择、关键领域、基本手段和制度安排等问题。
关键词:
生产组织方式 竞争优势 资源约束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辽 王俊杰
本文就"两化融合"的本质内涵、理论因应及其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述评,着重分析了"两化融合"在制造业生产组织方式变革、竞争优势重构、资源约束缓解等领域中的作用,进而探讨了"两化融合"促进制造业转型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推动"两化融合"的模式选择、关键领域、基本手段和制度安排等问题。
关键词:
生产组织方式 竞争优势 资源约束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邓小华
中国制造2025为高职院校制造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配套规划之一,《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不仅为高职院校制造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的具体行动提供了坐标系,也描绘了路线图。在《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的整体框架下,高职院校制造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可从四个方面展开,即通过对接需求的专业布局推进高职制造业人才供给结构改革,通过确立人文引领的核心素养实现高职制造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通过完善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推动高职制造业人才培养过程创新,以及通过制度自觉的生态治理促进高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汪涛武
本文估算了1999-2016年期间我国制造业分行业劳动力技能结构及技能溢价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制造业高技能劳动力数量占比和报酬占比均呈现明显的上升态势,尤其是2010年后上升趋势更加明显,且资本密集型行业显著高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力技能溢价则在2004年达到最大,此后逐渐下降,说明制造业高技能劳动力的供给增速高于需求的增速,"新人口红利"正在逐渐形成,其中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技能溢价在样本期间一直低于资本密集型行业。为加速实现"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未来尚需大力培养适应"中国创造"的高技能人才,并积极完善工资的市场化决定机制,同时还要预防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对技能溢价的拉高作用可能导致劳动者收入差距扩大。
关键词:
制造业 技能结构 技能溢价 新人口红利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万灵 卢万青
随着成本提高和产能过剩,未来我国制造业发展不应再主要靠K和L,而应主要靠A,也就是说未来我国需要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国,这是中央政府审时度势提出的制造业发展战略目标。制造业强国系统由外在环境和内部要素组成,外在环境(基础设施)包括营商环境、人才培养、政府和经济组织服务、研发系统的研发效率等,内部要素包括技术能力和组织能力。中国与德、美、日等制造业强国在外在环境(基础设施)的发展方面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存在差距的原因
关键词:
制造业强国 政府转型 外在环境 内部要素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马风华 李江帆
本文按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研究的框架,从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在宏观、产业和企业3个层面产生的互动及互动机制两方面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评述,梳理出相关研究的主要结论,阐明了相关研究的启示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生产服务业 制造业 互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