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89)
2023(11146)
2022(8848)
2021(7979)
2020(6410)
2019(14370)
2018(14561)
2017(28266)
2016(15715)
2015(17694)
2014(18175)
2013(17568)
2012(16386)
2011(15008)
2010(15402)
2009(14510)
2008(14271)
2007(13063)
2006(12011)
2005(11129)
作者
(47002)
(38830)
(38825)
(37222)
(24678)
(18369)
(17798)
(15263)
(14774)
(13847)
(13172)
(13027)
(12684)
(12496)
(12150)
(12063)
(11566)
(11405)
(11298)
(11170)
(9956)
(9610)
(9586)
(8875)
(8856)
(8735)
(8717)
(8565)
(8009)
(7887)
学科
(71869)
经济(71799)
管理(41805)
(37868)
(28601)
企业(28601)
中国(25465)
方法(22989)
(20974)
地方(20800)
数学(19583)
数学方法(19442)
(17611)
业经(16235)
(14514)
(14407)
农业(13611)
(13558)
(12433)
银行(12405)
(12019)
(11737)
贸易(11729)
(11492)
金融(11483)
(11281)
地方经济(11192)
环境(11092)
(10845)
理论(10075)
机构
学院(232076)
大学(231277)
(95309)
经济(92991)
研究(85045)
管理(83143)
理学(70303)
理学院(69369)
管理学(68290)
管理学院(67840)
中国(63973)
科学(51315)
(50837)
(45401)
(43379)
研究所(39177)
(38904)
中心(37466)
(36175)
财经(35500)
(33180)
师范(32859)
业大(32341)
北京(32110)
(32018)
(31387)
农业(30324)
经济学(29644)
(29438)
经济学院(26810)
基金
项目(149743)
科学(117657)
研究(112187)
基金(106771)
(93690)
国家(92952)
科学基金(78087)
社会(71785)
社会科(67859)
社会科学(67843)
(58393)
基金项目(56377)
教育(50752)
(49831)
自然(47533)
编号(46596)
自然科(46351)
自然科学(46334)
自然科学基金(45439)
资助(41801)
成果(39382)
(34595)
重点(34367)
课题(33561)
(32791)
国家社会(30216)
(30123)
创新(28399)
发展(28267)
(28141)
期刊
(113178)
经济(113178)
研究(73753)
中国(47898)
(37054)
学报(35838)
科学(33688)
(32372)
管理(30943)
教育(28269)
大学(27055)
学学(25399)
农业(24774)
(23961)
金融(23961)
业经(19280)
技术(19266)
财经(17708)
经济研究(17658)
问题(17599)
(15409)
(12754)
(11872)
国际(11495)
现代(11472)
(11263)
商业(11025)
(10914)
图书(10779)
理论(10763)
共检索到3584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尹来盛  冯邦彦  
在现有分税制和晋升锦标赛体制下,我国地方政府间呈现出严重的"为增长而竞争"的态势。地方竞争有利于调动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但过度竞争也催生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在市场化、城市化、国际化的综合作用下,城市群正逐步向大都市区转变,现有的政府碎化体制与区域一体化发展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冲突,构建适宜的区域治理体系势在必行。因此,我国城市化地区治理体系的重构可采取以下措施:优化地方政府体制,完善区域治理机制,改革地方政府考核体系等。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姜德波  吴进红  
区域经济发展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迫切需要加强区域合作,优势互补,形成区域合力。推进农村城市化是江苏由全面实现小康向现代化目标迈进的进程中必不可少的战略任务。江苏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分析表明,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的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呈现出典型的不平衡发展态势。这种差异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区域竞争力的不同。要把握区域竞争力与农村城市化的互动关系,结合区域竞争力现状的对比分析,探索苏南、苏中和苏北以推进农村城市化来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发展战略。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蔡书凯  蔡荣  
关键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都沁军  武强  
在分析传统城市化水平度量缺陷的基础上,建立了由经济城市化水平、人口城市化水平、地域景观城市化水平、生活方式的城市化水平、环境状态的城市化水平等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29个三级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并对河北省区域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评价分析。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新海  王勇  
将生物入侵和生态位理论引入城市竞争与区域协调的研究中 ,指出企业对外入侵既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同时也是触发城市间竞争的主要根源。由此分析了由城市竞争引发城市冲突的表象和根源。在简述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区域协调的几点认识。
[期刊] 改革  [作者] 吴良亚  
城市核心竞争力作为城市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对现代城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重庆市六个区域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分析表明,区域中心城市核心竞争力较强,具有提升潜能,但目前存在经济体量不大、积聚能力较弱、城市品质不够优、开发步伐不够快等差距。为此,应加大产业培育,完善综合服务能力,加大区域经济合作。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文守逊  张泰松  
基于既有的城市竞争力评价研究成果,构建了体现我国区域经济、政治体制、人文环境、社会和谐等方面的特殊性和差异性的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以我国中、西部地区18个主要城市为样本,利用2006—2010年样本的指标数据,运用GM(1,1)模型对2011—2015年样本的指标数据进行预测,并利用该预测值进行实证分析,即根据模糊聚类原理划分被评价对象的灰类、确定其白化权函数。最后得出我国中、西地区18个主要城市所属的灰类及未来竞争力的排名,并针对现阶段各城市的情况提出了发展方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宏  
城市创新体系的建设已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本文首先分析城市创新体系的理论基础及其基本结构,然后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构建城市创新体系运行机制模型,最后分析通过运行创新体系提升城市竞争力。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沈丽容  倪波  
我国应建立以信息管理类院系、工商管理类院系为主体 ,以信息管理类专业、工商管理类专业、理工科学生为主要教育对象的竞争情报教育体系。参考文献 5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蔡宇平  
21世纪初期 ,加快我国城市化步伐 ,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 ,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 ,全国上下已形成共识。各国国情不同 ,城市化的道路也不同。我国城市化的道路选择 ,首先要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关键是政府从许多方面退出来 ,让位于市场 ,城市化过程主要由市场机制调节和引导 ;其次 ,要充分利用城市化的现有动力 ,即实力强大的乡镇企业 ,并以加快我国重加工业发展为契机 ,推动城市化更快发展 ;最后 ,在大、中、小城市发展选择上 ,除了少数特大型城市需要限制规模外 ,各大、中、小城市都应放开 ,取消计划经济形成的特殊的城乡户籍制度 ,让大、中、小城市在市场机制调节下共同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廖丹清  
城镇化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关键,也是全国城乡人民的共同愿望。城市居民要提高生活质量,增加住房面积,需要城镇化;农村居民要提高收入,转移剩余劳动力,也需要城镇化。特别是在当前乡镇企业发展减缓的情况下,农业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的转移,就主要靠城镇化了。但我国城镇化严重滞后,不仅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究其原因,既有理论认识上的失误,也有政策操作上的偏差。为此,我刊开设“城镇化问题研究”栏目,探讨我国城镇化滞后的原因和解决的思路、途径、方法。希望大家积极参与,踊跃投稿,为加速我国城镇化进程献计献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滕飞  申红艳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滕飞  申红艳  
省际交界地区是一类特殊的区域类型,其经济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远离各自省份的经济中心城市,培育区域性中心城市成为促进交界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但是一般省际交界地区单个城市不足以辐射带动整个交界地区。本文以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区为例,探索将"区域中心城市之争"转化为多区域中心城市互动合作,以此优化省际交界地区空间结构,最终形成几个功能互补、联系密切的"城市经济圈",对广大省际交界地区产生足够的辐射力和带动力,打破行政分割,实现对省际交界地区的整合与协调发展。并探讨了区域合作的模式和路径,以期对国内省际交界地区避免区域冲突、促进合作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崔晶  
在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邻避抗争已经成为中国区域治理中一个亟待关注的议题。文章在分析"邻避抗争"四个典型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式"邻避抗争的特征和集体行动类型,进而阐述在作为"次政治"和"新社会运动"的邻避抗争中,公民的集体行动而不是非政府组织的行动成为公民参与区域治理的主要方式。同时,公民在这种集体行动中不断地进行着社会学习,对以邻避设施为代表的环境问题进行集体反思。这种带有协商和审议特征的邻避抗争运动显示了民众参与区域治理的积极性。在现实中,民众已经开始借助邻避抗争行动尝试与地方政府建立一种沟通机制来促进邻避问题的解决。区域公民社会与地方政府之间良好的协商机制必将有助于多元区域治理结构的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