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07)
- 2023(6263)
- 2022(5476)
- 2021(5215)
- 2020(4388)
- 2019(10050)
- 2018(10022)
- 2017(19099)
- 2016(10640)
- 2015(12202)
- 2014(11879)
- 2013(11773)
- 2012(11198)
- 2011(10398)
- 2010(10625)
- 2009(9637)
- 2008(9685)
- 2007(8911)
- 2006(8135)
- 2005(7469)
- 学科
- 济(40114)
- 经济(40067)
- 管理(30961)
- 业(28436)
- 企(24234)
- 企业(24234)
- 方法(13268)
- 农(12007)
- 学(11470)
- 中国(11294)
- 地方(11078)
- 数学(10140)
- 数学方法(9960)
- 业经(9823)
- 财(9034)
- 制(8788)
- 理论(8728)
- 和(8366)
- 农业(8148)
- 教育(7387)
- 贸(7054)
- 贸易(7046)
- 策(6835)
- 易(6765)
- 资源(6765)
- 环境(6545)
- 划(6440)
- 技术(6285)
- 发(5979)
- 银(5914)
- 机构
- 大学(155571)
- 学院(153872)
- 研究(57306)
- 济(55311)
- 经济(53826)
- 管理(53565)
- 理学(44786)
- 理学院(44110)
- 管理学(43227)
- 中国(42921)
- 管理学院(42911)
- 科学(37874)
- 京(35593)
- 所(30660)
- 农(28661)
- 研究所(27862)
- 财(26122)
- 江(25919)
- 中心(25167)
- 范(24141)
- 师范(23879)
- 业大(23229)
- 农业(22696)
- 北京(22569)
- 州(21021)
- 院(20797)
- 财经(20267)
- 师范大学(19143)
- 省(18766)
- 经(18114)
- 基金
- 项目(98121)
- 科学(75314)
- 研究(70969)
- 基金(68556)
- 家(61406)
- 国家(60839)
- 科学基金(50103)
- 社会(42205)
- 社会科(39652)
- 社会科学(39633)
- 省(39038)
- 基金项目(35944)
- 划(33822)
- 自然(33793)
- 自然科(32821)
- 教育(32815)
- 自然科学(32804)
- 自然科学基金(32239)
- 编号(29849)
- 资助(28325)
- 成果(25775)
- 重点(22668)
- 发(22114)
- 课题(21812)
- 部(21153)
- 创(19737)
- 计划(18580)
- 科研(18516)
- 创新(18385)
- 大学(17719)
共检索到2461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段进军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论述了冷战后资源的战略地位。冷战结束以后 ,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美国等西方大国都相应提出了新的地缘政治经济战略 ,其中 ,资源战略是其地缘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源相对有限性这一经济学的最基本原理并没有过时 ,相反 ,资源短缺性表现得更加突出 ,特别是一些战略性资源对全球和地区的地缘政治经济格局将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发展经济是目前最重要的战略任务。中国应积极利用世界资源 ,同时 ,要积极维护自身的经济和资源主权。
关键词:
地缘政治 资源战略 地缘战略 中国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傅 勇
苏联解体后,中亚地区因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处于欧亚大陆腹地的战略位置,再次成为大国争夺地缘政治主导权的战场。”9·11“恐怖袭击事件后,临近阿富汗的中亚地区又不可避免地成为国际战略界关注的焦点。作者认为,阿富汗和中亚地区是冷战后美国建立其主导下的新安全结构的最后环节,认识中亚在冷战后的国际战略地位,有助于理解美国的中亚战略以及正在进行的阿富汗战争对中亚地区安全的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朱听昌
台湾是西太平洋上的战略要冲。台湾独特的地理位置无论对中国 ,还是对美国和日本都有至关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台湾是中国海防的关键 ,通向太平洋的门户 ,南北海运的枢纽 ;台湾是美国控制西太平洋“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 ;台湾海峡是日本西南航线的必经通道 ,恰似“东方的直布罗陀”。台湾是中、美、日三国战略利益的交汇之地 ,这是中国坚决维护祖国领土、主权统一 ,美国 (暗地里还有日本 )顽固干涉中国内政的最深层次的原因。
关键词:
台湾 地缘战略 海防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高科
冷战后的世界地缘政治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形成了界线比较清晰的四大地缘政治板块。这其中单极与多极竞争是冷战后时期世界地缘政治格局调整的主要内容。“9.11”事件与反恐战争使传统地缘政治观的影响有所淡化,但地缘政治本质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
关键词:
冷战后 地缘政治 评析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葛汉文
冷战后土耳其地缘政治思想是一种具有强烈保守倾向的意识形态和现实政治传统的国际政治话语,"凯末尔主义-欧亚主义"是其主要理论依据,具体表现形式是对土耳其部分政治思想传统的重新解读以及循此得出的对土耳其当前对外政策的批评与谋划。土耳其地缘政治思想提出的改变无条件亲西方政策、修正与俄罗斯关系、拓展对中亚国家影响和积极参与中东地区事务等主张,对冷战后土耳其国内政治和对外政策具有相当的影响。但其雄心勃勃的政策主张与土耳其的实际国力和可用资源存在巨大反差。
关键词:
地缘政治 土耳其 冷战后 对外政策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孙仲
冷战结束后 ,克林顿政府几经调整 ,于 1995年提出了“参与和扩展”的全球战略 ,并在 1997年发展成为“塑造———反应———准备”战略。随着美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 ,美国对外政策霸权色彩日益浓厚 ,想建立一个美国主导下的单极世界的图谋也日益明显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何奇松
自从冷战结束以来,英国核战略出现重大调整,英国主张建立和维持"最低限度"的核威慑力量。为保护英国重要利益,核武器要发挥战略与次战略威慑作用。在使用核武器条件上,英国实行"模糊性"策略。英国核威慑战略面临着诸如"独立"性、核威慑效果、苏格兰问题等挑战。英国更新核战略威慑力量,违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对无核国家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违背国际法。
关键词:
英国 核威慑 战略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旭东
思维方式是文化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决定着人们看待事物时的方式与角度。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代表,中国人以辨证、整体、崇古等思维倾向为主要特征,美国人则以逻辑、分析、崇前等思维倾向为主要特征。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必然会对冷战后中美对外战略的运作产生微妙影响。通过这样的分析,可以使我们从更深层次理解冷战后中美两国的对外战略。同时,也可以使我们进一步探究思维方式所产生的这种影响对当代中国外交的意义之所在。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董凌云
历史已经证明,石油工业是推动人类进步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自1930年世界石油产量不足30亿桶到目前约500亿桶,从能源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各种发展变化中,我们会发现石油工业做出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随着市场需求增长、新技术出现与地缘政治事件等正一起改变着石油工业的作用与地位,石油已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邓兵
本文从国际体系及国家两个层次 ,对决定冷战后美国对华战略的诸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 ,认为目前中国的综合国力尤其是军事实力还较为弱小 ,不足以在全球甚或地区性问题上对美国构成直接威胁 ;但是 ,中国在世界事务中的崛起不容忽视 ,加之中美两国在历史传统、社会制度、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基本点上客观存在的根本差异 ,造成了美中之间的深刻对抗 ,进而决定了美国对华战略虽势必会随情势的变化而在协调矛盾的过程中有相应调整 ,但其“接触加遏制”的基本战略取向将不会有根本的改变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骥,刘中民
文化对冷战后国际政治的影响与跨世纪中国文化战略的构建冷战结束后,伴随格局转换和力量重组,冷战时期处于潜伏和生成状态的许多因素开始跃居国际政治的前沿,使影响国际政治的因素呈现出日趋多维化的特点,而文化在政治中作用的抬升则构成了冷战后国际政治的典型特征之...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徐万胜
冷战后日本政党政治演变历程的最大特点就是联合政党时代的到来和新一党优位制的初创,并体现出政党政治的世代交替性。在政治改革潮流中,有一股不容忽视的新国家主义思潮在抬头。
关键词:
日本 政党政治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刘新华 秦仪
鉴于澳大利亚地缘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以及美国的霸权战略和澳大利亚增强自身影响的愿望 ,美澳军事同盟关系在冷战后得到了加强。文章对美澳军事同盟关系加强的各种影响作了分析。
关键词:
美国 澳大利亚 军事同盟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袁建军
二战以后,美国以无可匹敌的实力地位,开启了人类历史上迄今最具雄心的大规模国际制度建设进程,形成了自由主义霸权秩序。美国霸权以安全、政治、经济等领域全球性国际制度的创立为基础,以地区性军事同盟的确立为辅助,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利用国际机制推行霸权政策。冷战结束后,为维护其霸权地位,美国战略学术界相继提出了四种全球战略:新孤立主义、选择性介入、安全合作和优势战略等。未来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过程中,美国政府将不得不对其全球战略进行全方位重塑,以期同时应对多种类型挑战,维护和强化美国的全球主导地位。
关键词:
霸权 制度 美国霸权 全球战略选择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张淑君
冷战以后,美国政府根据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对美国的全球经济战略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将美国的区域经济战略重心由西欧向业太转移,将亚太地区作为冷战后谋求海外经贸利益的主战场。我国对此必须有足够的认识。我们应充分利用冷战后有利的国际环境,顺应经济国际化、一体化和集团化潮流,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努力发展同亚太各国(包括美国)的经贸关系,尽快地把经济搞上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