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7)
2023(1120)
2022(1103)
2021(1024)
2020(1021)
2019(2288)
2018(2310)
2017(4743)
2016(2620)
2015(2977)
2014(2974)
2013(2977)
2012(2671)
2011(2538)
2010(2559)
2009(2434)
2008(2469)
2007(2165)
2006(1972)
2005(1803)
作者
(7224)
(6322)
(6134)
(5765)
(3825)
(2966)
(2931)
(2468)
(2274)
(2195)
(2038)
(2014)
(1983)
(1982)
(1966)
(1842)
(1827)
(1685)
(1682)
(1663)
(1611)
(1559)
(1525)
(1415)
(1396)
(1353)
(1340)
(1312)
(1261)
(1225)
学科
(12665)
经济(12652)
管理(7824)
(7671)
(7047)
企业(7047)
方法(6131)
数学(5320)
数学方法(5295)
(3095)
(2962)
中国(2663)
地方(2453)
政治(2430)
教育(2376)
(2297)
(2255)
贸易(2253)
关系(2251)
(2210)
业经(2178)
(2151)
理论(1995)
(1790)
财务(1790)
财务管理(1785)
(1734)
企业财务(1731)
(1666)
思想(1653)
机构
大学(39567)
学院(37803)
(15961)
经济(15655)
研究(14100)
管理(13748)
理学(12164)
理学院(11968)
管理学(11701)
管理学院(11629)
中国(9967)
(8075)
科学(8035)
(7528)
(7403)
研究所(6787)
财经(5960)
(5549)
(5539)
师范(5511)
中心(5504)
(5468)
(5378)
北京(5248)
(5044)
经济学(5024)
业大(4963)
师范大学(4530)
财经大学(4483)
(4403)
基金
项目(23380)
科学(18471)
基金(17316)
研究(16808)
(14969)
国家(14825)
科学基金(12517)
社会(11252)
社会科(10566)
社会科学(10562)
基金项目(9212)
(8560)
教育(8305)
自然(8115)
自然科(7947)
自然科学(7943)
自然科学基金(7824)
(7358)
资助(7198)
编号(6310)
(5663)
成果(5644)
重点(5159)
教育部(4987)
人文(4732)
(4728)
大学(4691)
课题(4597)
(4575)
科研(4428)
期刊
(19487)
经济(19487)
研究(11528)
中国(7519)
学报(5934)
科学(5756)
管理(5679)
(5531)
(5070)
教育(4998)
大学(4551)
学学(4226)
农业(3402)
财经(3070)
(3048)
金融(3048)
经济研究(3042)
世界(2770)
(2663)
现代(2628)
业经(2489)
(2383)
技术(2360)
国际(2358)
问题(2309)
(2153)
论坛(2153)
商业(2047)
(2036)
(1770)
共检索到588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彪  
中日两国同处东北亚,文化同根,在美国金融危机引发世界经济危机并加速世界政治、经济重心东移的背景下,中日关系正在各种挑战和机遇中酝酿突破性进展。从地缘政治角度看,日本对华关系应有新的思路。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刘作启  
统一后的德国成为欧洲第一强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推动德国走向政治大国之路。德国的大国战略的实施不会一帆风顺 ,但如不出现特殊情况 ,德国的政治大国地位最终当会得到确认。中、德都是当今世界上国力迅速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日益上升的大国 ,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具有共同的战略利益。进一步发展中德友好关系 ,有利于两国和两国人民 ,也有利于促进世界力量的平衡以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俞正樑  
2016年欧洲面临恐怖袭击、难民危机、乌克兰危机和英国脱欧四大危机,陷入穷于应付的困境。一波又一波的"独狼式""群狼式"恐怖袭击,给欧洲的安全形势带来了更严峻的挑战。与恐怖袭击形成"双生危机"的难民危机,触发了欧盟的结构性矛盾,引爆了欧盟成员国的社会动荡和政治乱局。乌克兰危机继续深陷僵持状态,随时可能爆发冲突乃至战争。英国脱欧则撕裂欧洲,构成对欧盟的关键挑战。欧盟进入了一个较长的不确定时期,多重危机叠加、权力结构重组、再国家化冲击一体化等诸多难题的解决尚需时日。欧洲的一丝亮色是对华关系取得实质性进展。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雪莲  
地缘环境是影响一个国家发展以及国家关系的稳定制约因素 ,是不可忽视的。中日两国作为地缘上非常接近的国家 ,其关系必然离不开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从两国所处的自然地理状况入手进行分析、探讨两国地缘政治关系的变化和美国这一地缘制衡力量对现实中日关系的影响 ,在两国利益上的共同点和难以解决的矛盾点都存在的情况下 ,两国关系只能是有限合作、有限冲突 ,但合作应是两国关系的主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丽君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家集团间较量的焦点从政治领域转移到经济领域。为此,我们要全面地了解地缘政治的涵义以及地缘政治学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去分析和研究冷战前后地缘政治的发展及对国际关系的重大影响;如何用发展的眼光去洞悉世界的发展方向——地缘经济必然代替地缘政治,并以此来作为制定国家经济政策和外交政策的重要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洪菊花  骆华松  
着力于地缘政治学与地缘经济学学科之争、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内涵之争。地缘经济学既不从属于也不会取代地缘政治学;地缘政治学、地缘经济学对客观世界在时代特征、国际关系、国家利益、国家安全、领土等关键要素上存在不同见解,国家联盟、争夺领域、争夺地域、博弈手段在地缘政治时期和地缘经济时期亦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殊途同归并有着深刻的互动作用。中国的现实是经济大国正在崛起、区域合作如火如荼地发展,但面临严峻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国地缘战略应以地缘经济为重心,地缘政治为根本。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苗华寿  
中亚五国独立前,作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虽然名义上是独立共和国,但实际上并没有自己独立的政治、经济体制和政策,实际实行的是全苏统一的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政治上,极度闭塞,没有自已的对外交流权利和外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小华  
摆脱两极体制的桎梏后,中日在两国关系史上第一次告别了过去“一强一弱”型的模式,走向“两强并立”的新时代。对这一全新的双边关系前景,人们开始用两种不同的思维来考虑问题:政治现实主义认为,两大缺少战略缓冲空间的地缘力量中心必将在“安全困境”的作用下重复过...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葛汉文  
印度政治文化传统和现代西方地缘政治理论构成了印度地缘政治思想的两大历史渊源。印度地缘政治思想历经了独立前、冷战时期与冷战后三个发展阶段,印度所在地区的国际政治形势是其研究重点,其主要理论观点呈现出极强的继承性,体现出强烈的进攻性和强权政治色彩。印度地缘政治思想融合了浓厚的地理受害者意识和基于地理基础之上的大国自信,反映出近现代以来印度国内社会集体心态的演变。在不同历史时期,印度地缘政治思想对印度对外战略决策过程发挥着显著的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宋德星  
在亚洲地缘政治中 ,弹性均势理论较好地揭示了美中印三角关系的结构特征。在这一均势体系中 ,每个国家都可被视为试图发挥居间制衡作用的平衡者 ,每个国家都不可能与另一国结成正式同盟 ,每一国都试图在共同利益基础上扩大与其他两国的关系 ,同时当利益一致且发现两国立场相同时 ,它们就会毫不犹豫地进行合作以促进共同利益 ,反对第三方。当前 ,美中印关系中表现得特别明显的国际警觉印证了弹性均势论的合理性 ,但同时这一理论也存在着重大的学理缺陷。第一 ,美中印三国之间的双边关系有着坚实的基础 ,第三国因素还远未达到足以超越双边关系的战略地位 ;第二 ,三角关系中的均势论明显地忽视了其他大国的作用 ,而这些大...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玉潭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廉晓梅  
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逐步调整了其传统的不参与区域经济集团的政策,对区域合作的态度日趋积极,并且形成了较为系统和明确的区域一体化战略(即EPA战略)。日本的区域一体化战略存在明显的排斥中国的倾向。这种倾向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主要的则是政治因素特别是日本的地缘政治战略。日本的区域一体化战略存在着明显的地缘政治战略特征。对于日本区域一体化战略排斥我国的倾向,我国政府需要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泰德·盖伦·卡彭特  李想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近日抵达华盛顿,他将与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会晤并在国会参众两院联合会议上作一次演讲。美日联盟关系正处于关键的转折点。美国政府对中国在东亚日渐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备加关心,期望日本在维护东亚安全问题扮演更为活跃和积极的角色,这是美国态度的重大转变之一。二十余年之前,美国驻日冲绳海军将军亨利·斯泰克波尔(Henry Stackpole)认为,美国就像瓶中的软木塞,防止日本军事主义复苏以及由此引起的在东亚范围的扩张。斯泰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毛汉英  
在对19世纪末和20世纪西方代表性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理论进行重点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历史和现状特点,阐述了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基本格局与发展态势,即:北部地缘政治关系紧密,地缘经济发展较快;西部地缘政治关系持续发展,地缘经济合作前景广阔;西南部为地缘政治破碎带,地缘经济极具潜力;南部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关系总体良好,但南海问题是不稳定因素;东部地缘政治热点问题敏感复杂,地缘经济结构相对稳定。最后提出了改善提升中国周边地缘政治关系与发展地缘经济的"北联、西进、南合、东拓"地缘战略及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