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45)
- 2023(8056)
- 2022(7024)
- 2021(6757)
- 2020(5496)
- 2019(12940)
- 2018(12957)
- 2017(24408)
- 2016(13331)
- 2015(15137)
- 2014(15294)
- 2013(14776)
- 2012(13863)
- 2011(12085)
- 2010(12221)
- 2009(11061)
- 2008(10822)
- 2007(9610)
- 2006(8535)
- 2005(7765)
- 学科
- 济(49089)
- 经济(49021)
- 管理(39160)
- 业(33350)
- 企(28053)
- 企业(28053)
- 方法(17991)
- 财(17407)
- 农(16437)
- 贸(14830)
- 贸易(14821)
- 易(14461)
- 中国(14396)
- 地方(14203)
- 数学(13411)
- 业经(13343)
- 数学方法(13181)
- 出(12772)
- 制(11322)
- 农业(10747)
- 理论(10505)
- 和(9002)
- 学(8759)
- 务(8583)
- 财务(8560)
- 财务管理(8520)
- 口(8037)
- 出口(8031)
- 出口贸易(8031)
- 财政(7936)
- 机构
- 学院(175970)
- 大学(173036)
- 济(68878)
- 经济(67182)
- 管理(65736)
- 研究(55443)
- 理学(55087)
- 理学院(54431)
- 管理学(53611)
- 管理学院(53258)
- 中国(45253)
- 财(37619)
- 京(37321)
- 科学(32199)
- 江(29827)
- 财经(28229)
- 中心(27963)
- 所(26628)
- 州(25987)
- 范(25415)
- 经(25399)
- 师范(25268)
- 农(24150)
- 北京(23623)
- 研究所(23144)
- 业大(21966)
- 经济学(21433)
- 院(20622)
- 财经大学(20537)
- 师范大学(20072)
- 基金
- 项目(111265)
- 研究(88804)
- 科学(87125)
- 基金(78256)
- 家(65725)
- 国家(65061)
- 科学基金(56481)
- 社会(55355)
- 社会科(52039)
- 社会科学(52024)
- 省(44487)
- 基金项目(41877)
- 教育(40944)
- 编号(38357)
- 划(36679)
- 自然(34300)
- 自然科(33438)
- 自然科学(33432)
- 自然科学基金(32804)
- 成果(32181)
- 资助(31168)
- 课题(26751)
- 部(24547)
- 发(24522)
- 重点(24490)
- 创(23393)
- 性(23248)
- 项目编号(22767)
- 制(22677)
- 年(22610)
共检索到2827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梅梅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法治化、规范化要求越来越高,中央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不相适应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一是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将近一半,支出却仅占全国公共财政支出的15%,导致地方履行事权需要通过中央转移支付予以保证。二是中央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缺乏健全的协调机制,且转移支付制度仍不够完善。这也使得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成为中央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卢洪友 张楠
现代国家治理普遍采取的是政府、市场与社会"三维"合作共治制度安排,在政府责任清单里列举的只是市场与社会不能有效处理的公共事务,即所谓政府事权及支出责任。在此基础上,大国治理中通常要将政府事权及支出责任在政府不同层级之间加以具体划分,并保持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相匹配,进而分享税收、实施均等化转移支付,建立起规范稳定的分税制体制。在上述逻辑链条中,合理划分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是分税制体制的根基。中国现行分税制体制是在1994年以提高"两个比重"为目标建立的,迄今已过去了20多年,期间,中国的经济社会结构已发生了深刻变化,财政体制则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使得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错配以及由此衍生的诸多...
关键词:
财政治理能力 事权 支出责任 错配 匹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卢洪友 张楠
1.科学界定政府事权范围。以法治原则规范政府、市场和社会各自的职能范围,合理界定政府事权。政府天然具有干预市场的内在倾向,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惯性,中国更甚。按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本原则,在《宪法》框架下,以《预算法》及各单项公共事业法律法规(如教育法等等)为基础,明确界定政府事权范围,并以"正面清单"约束政府,对政府而言是"法无许可不可为",对各类市场主体而言则是"法无禁止即可为"。2.合理、具体划分政府间事权。在明确政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周坚卫 罗辉
政府之间的事权如何界定,是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一个基础性问题,也是财政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正视的一个理论与现实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和事权相匹配的体制",中央十七届二次全会通过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骆平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这是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和目标。本文以广西防城港市为例,通过对近五年来防城港市各级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实证分析,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和调研成果,为构建科学、合理的政府间财力事权的划分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一、防城港市政府间财政管理体制情况防城港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地处北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马万里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推进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必须系统研究其逻辑进路,并强调体制保障与法治匹配。在逻辑进路方面,支出责任调整是政府间事权配置的起点;理顺"条块"关系是政府间事权配置的横向维度;公共品层次性区分是政府间事权配置的纵向维度;由横纵分明到多元互动是政府间事权配置的终点环节。在体制保障方面,确立财力与支出责任相匹配运行原则;整合增值税、所得税和税收返还,设立地方税收分享包机制;上移支出责任,缩减政府间转移支付规模,建立以均衡性拨款为主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华春 于达
本文对中国20062015年间27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处理,将地方政府财力与支出责任匹配的问题进行了定量分析,验证了财力缺口和财力支出责任匹配程度对中国地级市环境污染物排放量的影响。经验数据表明,地方政府的财力缺口增大将会加重工业二氧化硫与工业烟(粉)尘的排放。中国大部分地级城市已经表面上跨过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环境问题并不像基础教育、公共医疗等非经济性公共服务那样容易被忽视。
关键词:
地方政府 支出责任 财力缺口 环境污染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明晓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薛迎迎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匹配是理顺中央和地方财政分配关系、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体制的重要任务。将我国政府事权、支出责任、税权的划分情况与美国、德国、英国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我国政府事权划分与政府支出责任划分不匹配,地方政府存在财权与事权严重脱节的现象。通过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认为我国应科学划分各级政府事权范围,明确政府间的支出责任,辅之以科学划分税收收益权以及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等举措,实现我国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匹配。
关键词:
政府事权 支出责任 税权 转移支付制度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马万里
长期以来,侧重收入分配一端的财政体制改革造成地方财政支出压力日益加大,对财政利益的争夺扭曲肢解了财政体制;公共品供给"结构偏向"问题并未有效解决,事权下放并没有真正提高公共品供给效率,且造成地方政府事实上的权力主体地位,降低中央公共品供给在地方层面的执行效果;转移支付制度的不健全加剧了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因此,单纯侧重收入一方的体制演进弊端凸显,财政体制改革迫切需要新思维与新突破。事权划分新逻辑的构建就是对上述难题的破解。事权划分新逻辑取决于两个维度:纵向——中央—地方财政分权架构下的纵向公共品供给职责配置;横向——政府、市场与非营利组织公共品供给职责横向分工两个维度,使财力与事权相匹配,即由...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郭佩霞
关于"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实现路径问题,学界主流观点认为,应将税权下放以增强地方财力。这种观点既不符宪政制衡原则,也缺乏中国具体国情基础。清末财权下放的惨痛经历即是该论断的一个有力佐证。而透过清廷末期中央与地方间的财政权关系演变,其清晰地昭示出:政府间财政关系调整要义在于保持宪政制衡;政府间财政权关系的调整路径,还可借助人事权调整实现。所以,本着宪政制衡原则与经济激励相融和的目标要求,以及秉持区域差异与地方主体功能定位的发展导向,我国当下政府间财政权关系的调整,地方政府"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目标的达成,其实现路径与政策重心应在于转移支付制度的完善,而不在于地方自主税权的构建。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要...
关键词:
财力 事权 宪政制衡 转移支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廖平 宋哲 容平
招商引资工作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地方财税增收、增加地方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北部湾经济区招商引资深入推进,钦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多方面效益的同时,部分引进项目也存在对地方财税贡献不突出甚至没有贡献的现象,这就需要对项目落地前的预评估工作进行审视,在拟引进项目的预评估工作中强化对地方的财税贡献度。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靳继东
财税体制改革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保障,建立政府间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制度是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当前,地方政府财力不足与支出责任过重是我国财税体制面临的突出矛盾,而以政策性方式调整政府间事权和财力配置关系是导致这一矛盾的重要根源。本文认为,实现政府间事权与财力匹配的关键在于制度化,应按照法治化渠道统筹推进政府间事权、支出责任、财权划分以及财力配置的系统性改革。
关键词:
政府事权 财力配置 法治路径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柯华庆
当前,地方债务风险较严重,其根源在于各级政府没有严格实施支出责任与事权相匹配原则。我们必须将分税制原则确立为支出责任与事权相匹配原则,也就是财政意义上的事权与事责相匹配原则,才能根本化解地方债务风险。1994年分税制最初所确立的是"事权与财权相统一"原则,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谁请客,谁有收钱的权力",但收钱后不一定买单。"财权与事权相匹配"原则与"财力与事权相匹配"原则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实质区别较大。财权是指筹集和支配收入的财政权力,主要包括征税权、收费权及发债权;财力则是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志雄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作为新公共管理浪潮的重要环节,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在财政领域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国在"十一五"期间就确定了政府会计改革战略规划,并从2011年开始试点编制政府财务报告。可是在6年的试编阶段中,受到编制报告未对外披露的限制,外部专家与学者对于许多试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境都无法了解。尤其是面对2017年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正式编制截点的到来,报告编制质量将面临公众的监督评价以及巨大挑战。因此为了建立"十三五"规划中现代化财政制度,健全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本文以政府财务报告编制人员的工作经验为研
关键词: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 财政事权 支出责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