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52)
2023(4665)
2022(3749)
2021(3574)
2020(2927)
2019(6517)
2018(5849)
2017(11621)
2016(5971)
2015(6713)
2014(6620)
2013(6727)
2012(6103)
2011(5025)
2010(5396)
2009(5555)
2008(4750)
2007(3936)
2006(3458)
2005(3214)
作者
(14500)
(12037)
(11589)
(11480)
(7322)
(5662)
(5482)
(4717)
(4413)
(4357)
(4071)
(3966)
(3867)
(3851)
(3661)
(3570)
(3416)
(3307)
(3243)
(3198)
(2909)
(2879)
(2711)
(2709)
(2700)
(2688)
(2546)
(2507)
(2443)
(2364)
学科
(24437)
(24348)
金融(24347)
(21746)
银行(21746)
(21441)
经济(21424)
管理(21269)
(21051)
(20715)
(18185)
企业(18185)
中国(15753)
(12134)
财务(12121)
财务管理(12083)
财政(11762)
企业财务(11652)
(10898)
中国金融(10869)
(9486)
地方(8110)
土地(7190)
方法(7187)
(7152)
体制(6622)
数学(6570)
数学方法(6546)
制度(6477)
(6477)
机构
学院(73356)
大学(71823)
(32700)
经济(32002)
中国(28067)
(27476)
管理(26529)
研究(23151)
理学(22058)
理学院(21864)
管理学(21640)
管理学院(21515)
财经(17398)
(15655)
(15239)
(14772)
银行(14744)
(14639)
金融(14495)
(13830)
中心(13771)
财经大学(12787)
人民(12277)
经济学(11731)
科学(11622)
(11618)
(11113)
国人(11099)
中国人(11037)
中国人民(10964)
基金
项目(44208)
研究(34799)
科学(34482)
基金(32232)
(26552)
国家(26293)
社会(23143)
科学基金(23089)
社会科(22144)
社会科学(22138)
(17311)
基金项目(16809)
教育(15069)
编号(14276)
(13618)
资助(13199)
自然(13014)
自然科(12691)
自然科学(12689)
自然科学基金(12449)
成果(12267)
(10652)
(10622)
(10014)
重点(9943)
国家社会(9928)
(9814)
(9800)
课题(9792)
(9567)
期刊
(35769)
经济(35769)
研究(27249)
(27074)
(26282)
金融(26282)
中国(20285)
财经(9409)
(9390)
管理(8725)
学报(8258)
科学(8196)
(7933)
大学(6949)
财会(6928)
(6829)
财政(6829)
学学(6775)
会计(6693)
经济研究(6491)
农业(5069)
业经(4837)
中国金融(4751)
通讯(4650)
会通(4647)
理论(4341)
问题(4330)
国土(4275)
技术(4178)
教育(4124)
共检索到1290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赵燕菁  宋涛  
长期以来,由于不能区分"土地金融"和"土地财政",导致相关讨论低效乃至混乱。只有将这两个概念放到增长转型这一大框架中,才能被清晰地加以定义。任何增长都可以分为资本型增长和运营型增长两个阶段。过去四十年,中国主要解决社会资本的积累问题,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实际上是"土地金融";随着"土地金融"使命的完成,未来城市的发展要尽快转向以税收为主的"土地财政"。要完成这一转型,现有住房制度和资本市场需要重新设计。推行"先租后售"的住房供给和保荐制资本市场,是实现我国经济转型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乔天锋  任亚娟  李保东  
1994年我国实施分税制改革以来,土地出让金逐渐成为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地方政府在土地转让中获得了大量收入,又通过财政担保和土地抵押等方式获取巨额银行贷款,造成了潜在的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土地财政"逐渐演变为影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之一。定西市"土地财政"现状一是土地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攀升。随着土地出让"招拍挂"制度的实行,我国大多数城市建起了土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乔天锋  任亚娟  李保东  
1994年我国实施分税制改革以来,土地出让金逐渐成为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地方政府在土地转让中获得了大量收入,又通过财政担保和土地抵押等方式获取巨额银行贷款,造成了潜在的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土地财政"逐渐演变为影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之一。定西市"土地财政"现状一是土地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攀升。随着土地出让"招拍挂"制度的实行,我国大多数城市建起了土地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武鑫  黄文礼  刘建和  
本文探讨金融抑制条件下土地金融和土地财政在我国宏观分配格局演变中的影响机理与结果。研究表明:首先,地方政府在竞争加剧的形势下会通过土地金融和土地财政控制更多的经济资源,以维持公共投资增长。其次,我国金融规模越大,对宏观分配格局的扭曲效应就越明显,居民收入占比会随之走低,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的收入比例会上升。因此地方政府通过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撬动更多经济资源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应该恢复其公共部门的职能,将土地权利还给个体,将金融部门的服务重点转向实体经济。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辛波  
近年来,土地财政与土地金融以及二者的耦合是我国一种特殊的经济现象,也是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推手。通过对土地财政与土地金融的耦合条件与形成过程的分析,可以发现土地财政与土地金融在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促进地方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许多风险,如片面的土地城市化和经济增长动力的不可持续性、削弱了中央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能力等。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加以管控。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武鑫  黄文礼  刘建和  
本文探讨金融抑制条件下土地金融和土地财政在我国宏观分配格局演变中的影响机理与结果。研究表明:首先,地方政府在竞争加剧的形势下会通过土地金融和土地财政控制更多的经济资源,以维持公共投资增长。其次,我国金融规模越大,对宏观分配格局的扭曲效应就越明显,居民收入占比会随之走低,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的收入比例会上升。因此地方政府通过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撬动更多经济资源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应该恢复其公共部门的职能,将土地权利还给个体,将金融部门的服务重点转向实体经济。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阎炎  
截至9月底,北京市今年公开出让土地成交187宗,土地出让总价款556.27亿元。同期,北京市财政收入1519.5亿元,这意味着前三季度,土地出让金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在35%左右;而2007年和2008年,这个比例分别为29%和27%。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徐德华  
积极稳妥有序地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一步激发农业经营主体动力活力,是提升农村土地综合效益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本文结合浙江省宁波市实际情况,从财政金融视角考察相关政策对农村土地流转支持情况及不足之处,并提出完善社保机制、发挥财政补贴引导作用、提升金融手段支持、拓展农村土地流转范围等相关建议。一、近年宁波市农村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宁波市属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之一,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起步较早。据统计,截止2013年末全市农村家庭承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梁强  
基于2003—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动态空间自回归模型,从金融效率和金融规模的视角研究土地财政、金融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适度提升土地供给量有利于提升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但土地财政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西部地区较高的土地财政依赖显著抑制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金融效率提升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西部、东部和中部。但金融规模的扩大却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程度由大到小区域依次是西部、中部和东部。次贷危机加剧地区土地财政、金融规模及政府财政对土地出让金依存度,不利于技术进步。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冯严超  王晓红  
基于2003—2016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5种空间计量模型,通过设置地理距离空间权重矩阵,着重分析了土地财政、金融发展对城市扩张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土地财政对周围城市扩张存在正向"溢出效应",而金融发展对周围城市扩张存在"虹吸效应",上述影响随时间呈波动性上升趋势;土地财政与金融发展在推动本地城市扩张方面存在替代关系,但这种替代关系在不同地区层面、不同城市规模层面则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人口集聚是促使城市扩张的主要因素,绿化程度是抑制城市扩张的主要因素;城市扩张具有明显的"时间惯性",即滞后一期的城市扩张会对当期的城市扩张产生正向影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梁强  
基于2003—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动态空间自回归模型,从金融效率和金融规模的视角研究土地财政、金融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适度提升土地供给量有利于提升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但土地财政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西部地区较高的土地财政依赖显著抑制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金融效率提升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西部、东部和中部。但金融规模的扩大却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程度由大到小区域依次是西部、中部和东部。次贷危机加剧地区土地财政、金融规模及政府财政对土地出让金依存度,不利于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倩  王海卉  
房产税代替土地财政是制度变迁的趋势,但在我国目前的制度安排下,从土地财政到房产税尚有三个重要的问题待解决:土地财政同时起到了分配土地和厘清产权的作用,在我国土地公有制的情况下,全国土地产权尚未完全明晰,房产税无法在分配土地和厘清产权上有所作为;理论上,土地的市场价中包含了公共物品之价,在边际上更为清晰,现实中,由于公共物品建设成本巨大,房产税的预期规模不能和土地财政相比,会造成公共物品的建设困境;土地财政是地方政府收取同等财政收入中交易成本最少的一种制度安排,当变更为房产税时,边际交易成本将极大增加。因而,土地财政暂时无法退出,或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会呈现土地财政和房产税并行的双轨制格局。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余靖雯  王敏  郭凯明  
本文主要聚焦于地方政府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对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这两种土地融资方式的权衡选择。我们首先构建动态最优化理论模型,提出土地价格是决定地方政府融资模式的主要因素:土地价格上涨越快,地方政府越倾向于用土地抵押获得资金;土地价格上涨越慢,地方政府越倾向于直接出让土地。利用2008—2013年地级市的相关数据展开实证研究,结果支持了模型的基本结论,土地价格增长率对人均城投债发行额具有正向影响,拉动了基础设施投资。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东部和一二线城市土地价格的影响最大。此外,地方政府抵押土地获取资金的融资成本并非外生,受到土地价格增长率的影响,土地价格上涨越快的城市,发行城投债的实际利率越低。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玉龙  
文章从地方政府债券和土地财政的视角,在一般均衡框架下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潜在机制。研究发现,外生冲击造成的总产出下降会抑制家庭和企业的土地需求,土地价格下跌会降低地方政府的土地相关收入。由于土地财政因素的存在,土地相关收入下降会减少政府支出,且地方政府偿债压力增大,债务风险上升,导致债券利率上升和价格下跌。债券价格下跌会影响金融中介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使其杠杆率上升和信贷紧缩,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增大。当金融风险上升和经济形势恶化时,由于企业债务的违约风险高于地方政府债券,金融机构会增持地方政府债券,由此带来的信贷挤出效应会进一步抑制企业投资,导致总产出和土地价格进一步下降。经济中存在"金融加速器"机制,债务风险和金融风险相互强化。文章研究表明,进一步拓展地方政府债券投资者,适当降低地方政府债券期限,且在必要时中央银行实施信用政策,可以降低金融风险和社会福利损失。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周雪飞  
一、地方财力不足催生"土地财政"(一)地方政府形成"土地生财"依赖。现阶段,财权小于事权的状况造成地方政府入不敷出:仅仅依靠预算内收入,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