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78)
2023(7969)
2022(6444)
2021(6145)
2020(4975)
2019(10920)
2018(10809)
2017(21178)
2016(10956)
2015(12288)
2014(12321)
2013(12428)
2012(11487)
2011(10558)
2010(10330)
2009(9533)
2008(9409)
2007(8574)
2006(7747)
2005(6835)
作者
(29674)
(25384)
(24806)
(23721)
(15391)
(11959)
(11514)
(9610)
(9559)
(8832)
(8406)
(8390)
(7957)
(7646)
(7600)
(7454)
(7353)
(7235)
(7120)
(7053)
(6230)
(6058)
(5972)
(5910)
(5886)
(5630)
(5621)
(5180)
(5108)
(5012)
学科
(48612)
(45049)
经济(45005)
(37679)
农业(32341)
管理(27443)
业经(18205)
(17812)
企业(17812)
方法(14746)
中国(12660)
农业经济(12311)
数学(11861)
数学方法(11765)
(10304)
(10283)
图书(10232)
地方(10173)
(10131)
工作(10058)
书馆(9715)
图书馆(9715)
(9442)
农村(9423)
(9311)
贸易(9308)
(9106)
发展(8598)
(8589)
(8525)
机构
学院(157187)
大学(153719)
(64778)
管理(63800)
经济(63430)
理学(54907)
理学院(54379)
管理学(53637)
管理学院(53303)
研究(46615)
(45126)
中国(38455)
农业(33778)
(29969)
业大(28493)
(28036)
科学(27024)
(24950)
中心(24341)
(22659)
师范(22548)
财经(22083)
(21980)
图书(21110)
(20755)
农业大学(20709)
书馆(20598)
图书馆(20595)
(20134)
经济管理(19661)
基金
项目(103907)
研究(83028)
科学(82361)
基金(75380)
(63426)
国家(62694)
社会(55366)
科学基金(54666)
社会科(51991)
社会科学(51981)
(41492)
基金项目(40393)
编号(38200)
教育(34827)
(32419)
自然(31199)
成果(31093)
自然科(30504)
自然科学(30501)
自然科学基金(29969)
(27915)
资助(27781)
(23449)
(23134)
国家社会(23091)
课题(22145)
(21677)
(21512)
重点(21491)
项目编号(21160)
期刊
(81707)
经济(81707)
(52691)
研究(41352)
农业(35769)
中国(31630)
图书(28507)
学报(25252)
书馆(23230)
图书馆(23230)
业经(22594)
科学(20644)
大学(20552)
(19921)
学学(17548)
管理(16578)
(16542)
金融(16542)
(15664)
农业经济(14468)
农村(13976)
(13976)
教育(12919)
问题(12233)
技术(10776)
(10513)
财经(10298)
经济研究(10044)
世界(9429)
经济问题(9336)
共检索到2447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晓春  
从农村图书消费的现状分析了当前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偏离与缺失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应对措施。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少波  杨代平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冯胜花  李彬  
农村公共产品与广大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特别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而供给却严重不足。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稀缺,已成为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一大障碍。政府作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主体,其行为缺失,是造成供需失衡的主要原因。本文着重分析了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行为缺失,提出了规范政府行为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闵秀珍  
目前我国城乡差距突出表现为公共产品上的差距。农村公共产品是指用于满足农村公共需要,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等基本特征的产品与服务。现阶段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是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长效供给,而要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长效供给,前提是解决资金来源渠道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康登元  姜世贞  
农村公共物品是农民国民待遇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在城乡二元体制下,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严重不足,政府的理性偏好诱发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结构失衡,农村公共物品制度外供给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国民待遇缺失。科学有效供给农村公共物品,改善和落实农民国民待遇,关键在于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物品供给体制,加大公共财政支持保障力度,切实做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决策、筹资和监管方面的制度安排。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葆春  方天堃  
一、问题的引出 近来,以张维迎、林毅夫、吴敬琏等为代表的诸多经济学家都十分关注中国的诚信缺失以及信用体系建立的问题。林毅夫在《后发国家如何建立信用体系?》一文中指出:"信用问题已经阻碍了中国经济发展,这是目前的共识……中国的信用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领域:国有企业的三角债,国有银行的呆帐、坏帐,上市公司的虚假信息以及中介机构的元信誉等等。"张维迎在《产权、政府与信誉》、《信息、信任与法律》等书中,都阐述了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解建立  任广浩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环境公共物品需求快速增长与环境公共物品供给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在我国,农村环境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短缺与环境公共物品均等化目标的追求不相适应。供给侧改革的目的在于补齐短板,增加农村环境公共物品供给,提高环境公共物品共享水平。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解建立  任广浩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环境公共物品需求快速增长与环境公共物品供给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在我国,农村环境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短缺与环境公共物品均等化目标的追求不相适应。供给侧改革的目的在于补齐短板,增加农村环境公共物品供给,提高环境公共物品共享水平。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徐强  王耘  
根据公共财政理论,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之一是弥补市场缺陷,提供公共产品和相应的服务。尽管在公共产品的投资上,乡镇财政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财政转移支付收入,但总体来说,乡镇财政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资还处于自发和任意的状况,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公共产品财政投资的增长。作者提出了创新农村公共产品财政投资机制的基本思路:建立对农村公共产品投资的财政预算评价机制、转移支付机制、投资决策机制、多元融资的引导配套投资机制、财政监督机制和公共选择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梁平  轩玉红  
在社会转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作为公共政策的社会保障己成为社会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对于社会保障持有不正确的看法,尤其是对农村的社会保障还存在一些质疑和排斥。因此,目前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还存在严重的缺失。本文从公共政策的角度,对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缺失进行了分析。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宋生瑛  
公共政策是政府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重要手段,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公共政策的主要组成部分,能够矫正收入分配中的市场失灵。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着整体性制度缺失,这虽然是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但其主导因素在不同时期却是不同的。在改革开放初期,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农村小农经济特征限制了农村对社会保障制度的需求。而在市场经济改革全面开展的今天,政府公共政策的非中性却成为影响农村社会保障的关键因素。因此,应该从健全农民利益的表达机制和公共政策的动态平衡性等方面入手解决农村社会保障缺失的问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桂兰  
推进山西农村文化产业向高端迈进,必须全面关注人的精神消费需求,坚持对农村文化产业、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必须在准确审视资源禀赋基础上拓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视野;必须不断推进农村文化产业各相关要素的融合发展;必须正确发挥市场与政府"两只手"的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玉兰  
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已经开始萌芽,但我们的认识却相当模糊。马克思揭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不平衡规律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当前我国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化产业具有特殊优势,其二重属性和多种功能对于综合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我国农村文化产业有着相当可观的发展空间,发达国家农业及农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给我们以很好的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朝顺  程昆  程秀丽  
1.利率管制与农村非正规金融。中国的农村非正规金融之所以存在,更多的是因为政府选择金融抑制的结果,源于利率管制下的定向信贷配给以及政府在金融资源分配中的所有制偏向和制度歧视。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和乡镇企业很难依靠有组织的银行信贷和股票发行抓住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使其对体制外资本市场有强烈的制度需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