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79)
- 2023(5750)
- 2022(4947)
- 2021(4370)
- 2020(3782)
- 2019(8708)
- 2018(8859)
- 2017(18694)
- 2016(9585)
- 2015(11114)
- 2014(11322)
- 2013(11840)
- 2012(11610)
- 2011(10848)
- 2010(11442)
- 2009(11169)
- 2008(10664)
- 2007(9767)
- 2006(9316)
- 2005(8856)
- 学科
- 济(69277)
- 经济(69231)
- 管理(25778)
- 业(24430)
- 方法(22618)
- 数学(19823)
- 数学方法(19759)
- 企(18151)
- 企业(18151)
- 中国(17011)
- 地方(16528)
- 农(12442)
- 地方经济(12339)
- 贸(12291)
- 贸易(12283)
- 制(11943)
- 易(11933)
- 业经(11564)
- 财(11220)
- 融(10724)
- 金融(10724)
- 银(10375)
- 银行(10368)
- 行(10077)
- 学(10055)
- 体(8709)
- 税(8298)
- 农业(8291)
- 和(7996)
- 环境(7962)
- 机构
- 大学(158998)
- 学院(157721)
- 济(85676)
- 经济(84217)
- 研究(58671)
- 管理(57335)
- 理学(47727)
- 理学院(47231)
- 中国(46864)
- 管理学(46827)
- 管理学院(46522)
- 财(39840)
- 京(33332)
- 财经(31034)
- 所(29635)
- 科学(29030)
- 经济学(28868)
- 经(27975)
- 研究所(26067)
- 经济学院(25847)
- 中心(24688)
- 江(23346)
- 财经大学(22784)
- 北京(22168)
- 院(20162)
- 农(18863)
- 范(18859)
- 师范(18770)
- 州(18601)
- 贸(17311)
- 基金
- 项目(85973)
- 科学(67605)
- 研究(66476)
- 基金(63098)
- 家(53007)
- 国家(52636)
- 社会(45369)
- 科学基金(44262)
- 社会科(43250)
- 社会科学(43240)
- 基金项目(32169)
- 省(31006)
- 教育(29290)
- 资助(27114)
- 编号(26345)
- 划(26006)
- 自然(24325)
- 自然科(23691)
- 自然科学(23682)
- 自然科学基金(23251)
- 成果(23053)
- 发(20686)
- 部(20523)
- 国家社会(19519)
- 重点(19194)
- 课题(18482)
- 教育部(18170)
- 发展(17915)
- 人文(17816)
- 济(17808)
- 期刊
- 济(105451)
- 经济(105451)
- 研究(59323)
- 财(28514)
- 中国(28009)
- 管理(23687)
- 融(20542)
- 金融(20542)
- 经济研究(18992)
- 科学(17352)
- 农(17220)
- 学报(17074)
- 财经(16770)
- 问题(14728)
- 经(14653)
- 贸(14234)
- 业经(14170)
- 国际(14007)
- 大学(13773)
- 技术(13254)
- 学学(13057)
- 农业(11477)
- 教育(10776)
- 技术经济(10274)
- 世界(9838)
- 统计(9136)
- 商业(9044)
- 经济问题(8852)
- 理论(8848)
- 经济管理(8610)
共检索到2603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怡平
文章认为,国际经济竞争包括国外竞争和国内竞争两个方面,一是我国经济在国际市场面临的竞争;二是我国国内市场表现的国际竞争。我国参与国际市场经济竞争的主要形式是对外贸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主要是利用国内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原材料等资源,生产具有价格竞争优势的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其经济增长方式极为粗放。在国内市场表现的国际竞争方面,国外和海外跨国公司等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使我国民族工业受到严峻挑战。文章强调,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必然使中国逐步丧失其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原有优势。因此,必须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把经济发展转...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世浚
国际经济竞争的新特征王世浚(四川大学)在当今世界,竞争机制已经渗透到国际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关系的全过程,并且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一系列新特征。第一是国际经济竞争的结构性变化。这首先表现在面争对手多元化、竞争范围只得日益/阔、竞争程度日益深化等...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沈大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京文
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今后15年的宏伟奋斗目标,并指出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京文
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经验 “发展中国家”是目前对100多个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上较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的国家和地区的统称,开头称为“落后国家”、“后进国家“,后又曾称为”不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现在,多数人认为称他们为“发展中国家”,较为确切。这一类国家或地区的特点一般是:(1)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缺乏资本和技术;(2)人口出生率高,增长速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迟福林
在我国,全面、深入地讨论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最近一二年的事。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已经开始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在某些认识方面并不一致。 到目前为止,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积累了相当多的经济矛盾和经济风险。我认为,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克莎
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对外开放的新局面和体制改革的新时期均要求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尽快改变片面数量扩张的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较快上升。在“九五”期间,要重点推选三项经济政策:一是控制经济增长速度,使年平均增长率不超过8~9%;二是调整投资重点,增加内涵型和质量型投资;三是优化产业结构,以提高产业结构水平来促进结构协调。同时,要通过加快改革开放,提高非国有企业的发展层次,扭转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状况,加强市场机制对企业转变增长方式的调节作用,推动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的战略转变,并提高宏观调控机制对增长方式转变的调控能力。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邹彦林
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历史依据邹彦林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历了长期的认识和实践过程。在建国初期,面临的是十分严重的经济短缺,为快速增加社会物质财富,必须大规模推进工业化进程。相对于传统的农业社会而言,工业化就是高效率,就是对资源的集约化开发和利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谢涛
“两个转变”的决策,既重视制度前提,又重视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益,充分肯定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理顺了“两个转变”相互作用的关系,极具科学性与战略眼光。从改革制度缺陷入手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求经济体制的转变。经济体制的转变定能使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转变。 一、制度缺陷、技术滞后:我国粗放式经济增长的原因 1.制度缺陷是我国粗放式经济增长的主要成因 我国在建国之礼,曾面临如何在缺少外援和贸易条件下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历史选择。以当时的客观环境和主观认识出发,中国选择了以优先发展重工业来带动整个经济建设,实现赶超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即实现经济增长的高速度。为筹集发展重工业的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倪建彬
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实现未来15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长期以来,我国一方面经济增长速度较快,而另一方面却是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值此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中央及时指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为我们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指明了方向。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已无庸讳言,笔者认为目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书茂 李通屏
通过建国后人口对经济增长方式影响的历史考察和现实分析,指出了实现这一转变的主要困难,并提出了从中国人口国情出发,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原则思考和路径选择
关键词:
人口 经济增长方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吴春明
我国经济还没有完全转变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深化国企改革,完善市场体系,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和投资管理体制;调整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以科技进步和人才资本为依托,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型。
关键词:
经济增长方式 国企改革 产业结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程名望 史清华
基于岭回归的模型和实证分析创新性地表明:1978年以来我国总体经济增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改革为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了条件,而城市服务业则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去向,正规工业部门和建筑业的发展虽然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有促进作用,但相对较弱。进一步发展农业经济,使得更多的劳动力从农村解放出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得第三产业能够吸收更多的劳动力,是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
农业增长 产业结构 劳动力转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吴振球 王建军
本文从一般均衡的角度阐述了地方政府竞争影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微观机制。以此为理论基础,使用1998——2010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以全要素生产率表示经济增长方式,考察地方政府竞争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中国地方政府竞争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影响关系存在着显著的滞后效应;地方政府竞争当期、滞后两期、四期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较大,滞后一期、三期的影响较小,在任期内呈现出W型特征;地方政府竞争对各省区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相同。文章论证了地方政府竞争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性,这与现有的研究结论不相同。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二震 马野青
南京是江苏省的省会,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咽喉地带,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六大古都之一,也是中国沿江开发城市和长江流域四大中心城市(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之一。市区面积6515.7平方公里,总人口520多万,其中城区面积77平方公里,人口300多万。南京抓住世界经济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中国东部地区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开放开发的机遇,提出把南京建成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战略目标。其阶段性目标是,2000年城区率先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