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67)
2023(11034)
2022(9468)
2021(8803)
2020(7238)
2019(16772)
2018(16451)
2017(32283)
2016(17409)
2015(19599)
2014(19957)
2013(19955)
2012(19282)
2011(17802)
2010(18415)
2009(17531)
2008(17326)
2007(15395)
2006(14292)
2005(13452)
作者
(51122)
(42479)
(42461)
(40712)
(27560)
(20314)
(19567)
(16305)
(16154)
(15475)
(14680)
(14079)
(14033)
(13948)
(13551)
(13224)
(12552)
(12399)
(12308)
(12225)
(11046)
(10448)
(10253)
(9922)
(9853)
(9703)
(9511)
(9333)
(8672)
(8413)
学科
(91358)
经济(91272)
管理(47430)
(45219)
(34260)
企业(34260)
方法(32252)
数学(28527)
数学方法(28205)
中国(25206)
(21292)
地方(21011)
(20726)
(17876)
贸易(17865)
(17706)
(17706)
(17403)
业经(16352)
(15862)
金融(15861)
(15679)
银行(15661)
(15155)
农业(13910)
地方经济(13813)
(12963)
(11924)
环境(11808)
(11704)
机构
大学(262147)
学院(260679)
(124458)
经济(122030)
研究(98310)
管理(94853)
理学(79704)
理学院(78766)
管理学(77662)
管理学院(77133)
中国(76953)
(60390)
(55505)
科学(54059)
(50413)
财经(46327)
研究所(44896)
中心(43298)
(41927)
经济学(40099)
(39884)
(39237)
北京(36257)
经济学院(35827)
(34651)
(34172)
财经大学(34130)
师范(33898)
业大(32276)
(31645)
基金
项目(155718)
科学(122717)
研究(116862)
基金(113666)
(98290)
国家(97485)
科学基金(81893)
社会(76254)
社会科(72401)
社会科学(72385)
(57889)
基金项目(57778)
教育(53153)
(49898)
自然(49630)
资助(48626)
自然科(48419)
自然科学(48405)
自然科学基金(47564)
编号(46269)
成果(40461)
(36307)
(35608)
重点(35492)
课题(33338)
(32403)
国家社会(32079)
教育部(31378)
(31237)
人文(30190)
期刊
(147893)
经济(147893)
研究(92237)
中国(52287)
(45002)
管理(37393)
(35917)
学报(35853)
科学(34015)
(33063)
金融(33063)
大学(27737)
教育(26631)
学学(25993)
经济研究(25826)
农业(24314)
财经(24129)
技术(21418)
业经(20932)
(20910)
问题(19701)
(19652)
国际(19034)
世界(14695)
技术经济(14247)
统计(13628)
理论(13183)
(12514)
商业(12384)
现代(11993)
共检索到4253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贾珅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对我国中长期经济增长的可达目标和所需的结构条件进行分析,是编制"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也有助于为新时期深化改革、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明确政策重点。本文结合典型后发经济体在中高收入阶段的增长经验,我国在2020年预计达到的要素条件,以及利用联合国国际比较数据集进行国别层面增长核算所估计的参数,对我国到2035年的经济增长可达目标进行了测算。要实现预期目标,需要有效应对资本产出效率不高、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增速下降、创新环境变化、城镇化速度放缓等挑战。未来,要坚守投资率底线,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实施更加积极的人口战略,提高劳动参与率,稳定一般劳动力就业;提高教育供给质量,增进教育公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创新投入强度和研发效率;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继续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晓东  宗义湘  任咏梅  
文章就支柱企业对黑龙江垦区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的结果表明,支柱企业对黑龙江垦区经济增长的综合的边际产出贡献高于非支柱企业,从而说明黑龙江垦区应加大对工业支柱企业的投入,引导和扶持支柱企业的发展,以促进整个黑龙江垦区经济持续、高速、稳定增长。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祺   张向前  
上海经济稳增长对全国经济稳增长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投资、消费、技术进步、产业聚集、贸易开放、债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方面对上海经济增长动力源泉与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回顾。通过数据对比分析,明确上海经济稳增长动力的阶段性特征。从投资效率、科技创新、产业环境、人力资本几方面构建上海经济稳增长的动力机制,提出基于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战略对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  
1.目前的7.5%增速是建立在货币超发基础上的。2014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已经突破10.57万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上半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了14.7%。预测表明,全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将达到14.2%,远远超过年初制定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3%的目标,也高于2013年13.6%的增速,2014年的货币超发,将使2014年在经济增长减速的同时,通货膨胀率上升。如果2015年继续实行微刺激政策,势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季仙华  
随着世界经济复苏进程的艰巨性、曲折性凸显,加之国内外环境更加错综复杂,2012年,虽然我国下半年经济增速趋于稳定并出现积极变化,但经济回升基础并不牢固,稳增长政策措施依然不容忽视。在新形势下,必须要全面估量目前的形势,既看到我国所要面对的问题、困难与风险,也要看到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仍然是好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武少俊  
准确测算住宅业的规模是正确认识住宅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前提。本论文从一个新的角度测算了住宅业的增加值 ,以及住宅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结合相关指标的分析 ,作者认为我国住宅业的发展水平已经超越了“经济增长点”的阶段 ,正处于从“经济增长点”向“支柱产业”过渡的后期阶段 ,从某种意义上说 ,我国住宅业已经进入了“支柱产业”的行列。在此基础上 ,论文提出了制定我国有中国特色的住宅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政策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睿  李立华  唐伟  
旅游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国际旅游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首先介绍了国际学术界关于旅游和经济增长相互作用路径的一般认识,即旅游发展主要从5个方面促进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主要从3个方面推动旅游发展;然后从旅游作为一个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量研究视角,归纳和回顾了国际学术界关于旅游乘数、投入产出分析、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旅游卫星账户等4方面的研究:从旅游作为经济增长因素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机理研究视角,归纳和梳理了国际学术界关于旅游专门化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旅游带动经济增长假说检验等两方面的研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连飞  
构建带有金融摩擦的DSGE模型,研究在供给面和需求面冲击下,各种不同类型的双支柱政策组合对稳增长与去杠杆的调控效果及传导机制。结果表明:当遇到技术冲击时,单独使用货币政策改变信贷供给状况可以较好地维护宏观经济的稳定,这也是金融危机之前未重视宏观审慎政策而只是强调货币政策控制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所在。面对正向房地产需求冲击,不适用于单纯采取大幅加息等总量措施,而应配合采取收紧LTV等宏观审慎政策,更有针对性地对房地产市场适度降温,避免对整体经济造成冲击,利率政策与LTV政策使经济增长和杠杆率的波动相对较小,政策组合更有效。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拜琦瑞  杨开忠  
知识可达性(knowledge accessibility)是指一个区域(国家、地区、城市)与其他有关区域(同样也包括国家、地区、城市)之间,知识流动(溢出)的便捷程度。知识分布的空间差异是理解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差距的关键性因素。经济增长主要发生在产业集群高度可到达(可进入)的区位。从这个意义上讲,显示了区域经济增长过程的"区位依赖(location-dependent)"。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一国一地区的发展都不可能是独立的。知识可达性的高低(或大小),反映了某一区域与其他区域进行知识交流的"机会"和"潜力",而这种接触机会、接触潜力是区域经济发展极为重要的因素。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周浩  余金利  
本文将中国在1997-2007年期间实施的铁路提速视为交通基础设施质量改善的一次自然实验,选取京广线和京沪线作为铁路提速代表,构造了城市一级面板数据,利用倍差法考察了其对城市可达性及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结论有以下几点:第一,整个铁路提速期间,提速使其沿途提速站点人均GDP提高约7.8个百分点;同时,铁路提速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具有叠加效应。第二,铁路提速对城市区域内可达性和区域间可达性的改善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并且区域间可达性改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第三,在铁路提速的推动下,上海和广州作为区域经济增长引擎的作用较北京更加显著。第四,铁路提速对第二产业的促进作用较第三产业更为显著...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孙学工  杜飞轮  刘雪燕  
今年二季度,我国经济增长总体仍呈下滑态势,但政策调整的作用开始显现,经济增长出现了一些回稳迹象,已接近或达到本轮经济下行的低点。但受到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制约,经济回升的力度将有限。预计全年经济增长8%左右,物价涨幅回落到3%左右。在当前外部市场疲软、内需增长动力不足的态势下,宏观调控要加强政策的微调预调。同时,要留有余地,形成更加有利于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的政策环境。一、对当前经济运行态势判断由于受内外需增长放缓、企业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盛斌  
根据“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机械、电子、化工、汽车等被列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国家通过产业组织、产业技术、投资融资、进口保护与鼓励出口以及国产化等政策促进其规模经济和竞争能力的提高。本文以颁布详细产业政策的汽车工业为例,考察现行体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勇  张杨  高耀伟  
“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都是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中的重要目标。长期以来,理论界对于谁是优先目标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作者认为,在不同特定的发展阶段,优先目标是不同的。就我国目前来讲,“增加就业”应该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而“经济增长”应适度调整其发展的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