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40)
2023(4109)
2022(3665)
2021(3378)
2020(3098)
2019(6913)
2018(7138)
2017(15171)
2016(8098)
2015(9458)
2014(9673)
2013(10032)
2012(9912)
2011(9102)
2010(9316)
2009(8941)
2008(8790)
2007(7982)
2006(7365)
2005(6873)
作者
(24174)
(19757)
(19741)
(18957)
(12686)
(9365)
(9330)
(7594)
(7384)
(7225)
(6600)
(6563)
(6500)
(6393)
(6232)
(6056)
(5843)
(5826)
(5746)
(5734)
(5217)
(4848)
(4734)
(4590)
(4494)
(4454)
(4433)
(4411)
(4020)
(3901)
学科
(41433)
经济(41388)
(20452)
管理(19174)
方法(16414)
(15002)
企业(15002)
数学(14153)
数学方法(14053)
中国(12701)
(10919)
(10298)
贸易(10292)
(10061)
地方(9733)
(9276)
业经(9179)
产业(8900)
(8404)
金融(8404)
(8289)
银行(8281)
(8059)
(7915)
农业(6689)
技术(6246)
(6199)
地方经济(6022)
结构(5934)
(5930)
机构
大学(127873)
学院(127035)
(60964)
经济(59881)
管理(47124)
研究(45226)
理学(39622)
理学院(39208)
管理学(38821)
管理学院(38584)
中国(35631)
(28994)
(27625)
科学(23887)
(22975)
财经(22603)
研究所(20426)
(20246)
经济学(19727)
中心(19450)
(18867)
北京(18313)
经济学院(18053)
(16969)
财经大学(16641)
(16280)
师范(16149)
(15904)
(15460)
业大(14992)
基金
项目(73376)
研究(57469)
科学(57234)
基金(51927)
(43798)
国家(43479)
社会(37074)
科学基金(36129)
社会科(35370)
社会科学(35365)
(27860)
基金项目(27129)
教育(25332)
(23713)
编号(23691)
资助(21903)
成果(20268)
自然(20181)
自然科(19621)
自然科学(19615)
自然科学基金(19258)
(18178)
(17288)
课题(16873)
重点(16591)
发展(15605)
(15416)
(15389)
国家社会(15221)
(15032)
期刊
(71017)
经济(71017)
研究(44135)
中国(22320)
(19216)
管理(18349)
(16017)
金融(16017)
(15502)
学报(14502)
科学(14489)
经济研究(12093)
业经(12058)
教育(11733)
大学(11401)
财经(11146)
问题(11073)
国际(11065)
(11010)
农业(10785)
学学(10595)
技术(10327)
(9796)
商业(7682)
理论(7093)
技术经济(6841)
世界(6643)
现代(6571)
经济问题(6543)
统计(6399)
共检索到2010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彭志龙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used a series of data to analyse the change in the proportion of China's tertiary industry, then explored the reason for the low proportion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and measures against this status.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冠霖  辛红  
本文针对目前第三产业研究中经常遇到的对我国第三产业比重进行国际比较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认为不能对第三产业比重进行简单的国际比较,还要深入分析影响判断第三产业比重是否合理的其他因素,包括汇率、通胀率,全球产业布局,体制差异,统计体系是否健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服务产品的异质性等。解决这一问题比较简单又切实可行的方法是用服务产品价格指数来判断第三产业的供需平衡关系,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冠霖  任旺兵  
本文从产业结构偏离度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第三产业就业增长的轨迹。认为从 1 952— 2 0 0 1年 ,我国第三产业就业吸纳空间经历了高空间期、空间下降期、空间进一步缩小期三个时期。目前我国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已经超过国际标准模式的水平 ,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空间相对较小 ,如果没有新的服务需求出现 ,第三产业进一步吸纳就业的能力难以提高。为了提高第三产业就业吸纳能力 ,提出 8点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彭志龙  
从长期看,第三产业比重应呈上升趋势。但是,某一时期(比如5年或更长一点)第三产业比重回落也是可能的。第三产业比重与最终使用结构有很大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讲,一个国家的最终使用结构决定着它的第三产业比重,这一关系可以借助投入产出模型进行量化。我国的最终使用结构比较特殊,一定程度地制约了我国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黄少军  
与发达国家的比较:(1)与发达国家历史数据相比,我国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中第三产业偏低、第二产业偏高的情况一直存在,但笔者认为问题不大。以日本为参照,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发。起飞初始期的1960年,日本生产净值中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129∶497∶...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江帆  潘发令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金喜在  冯晓明  
一、从国际比较看我国第三产业的状况纵观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就不难发现,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劳动力在各产业之间的分配呈现出下述规律性的特点:劳动力首先从第一产业流向第二产业,再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这个规律首先由17世纪的英国经济学家佩蒂发现,因而被人们称为“佩蒂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朱土兴  
1980-2011年间,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在第二产业增长更快的条件下出现了大幅提升的怪异现象,其谜底在于中国官方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是按照不变价计算的,而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则是按照当年价计算的。重构定量分解模型,测量和解释中国1980年以来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演进的各动力因素贡献,结果表明,在1980-201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提升中,首要因素是第三产业劳动力比重持续较快上升,其次是第三产业价格涨幅在三大产业中显著领先,而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提升在三大产业中明显落后则较大地阻碍着其增加值比重提高。第三产业劳动力过度膨胀、内部就业结构错配是其劳动生产率提升速度显著落后的关键致因。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广为  赵涛  
中国政府提出2020年单位GDP的碳排放与2005年相比降低40%~45%的目标,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其起推动作用。本文在论述离散二阶差分方程预测模型(DDEPM)推导过程的基础上,将DDEPM与现有的碳排放预测方法进行比较,说明其优越性。其应用DDEPM,用Matlab编程,基于1980~2009年的碳排放数据、GDP数据和第三产业数据,对2020年碳排放、GDP和第三产业进行预测。通过计算得出碳排放强度和第三产业比重的预测值。应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利用脉冲响应函数,从第三产业比重的角度,分析其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同时,整合碳排放强度与第三产业比重的预测数据,与实际数据一起进行向...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厚甫   王中华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性日益显著,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今后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近十年来,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虽然较快,但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仍很低。下面是1980年到1990年我国三次产业的发展速度和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的资料。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曾志娟  
第三产业的兴起和迅猛发展,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对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作了定量分析和预测,并提出了要发展第三产业市场化,这有助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深化,才能使第三产业成为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润滑剂”,成为加速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催化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纯志  
失业、就业与第三产业刘纯志一、劳动就业:长期困扰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由于受社会、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劳动就业已成为困扰湖北与全国经济的一大难题.1.相对劳动人口过剩,失业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社会现实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类似,在我国失业情况大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董友松  
“产业”一词是从国外引进的。本意是指与农业相区别的一个部门,即工业。工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第二次大分工,即工业与农业分离而产生。在英文中“产业”与“工业”是一个词,即industyr。但是,目前,在西方国家对这个词的本‘意进行了发展,使其包括的内容更广泛了。根据联合国出版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关于产业(或产业部门)的说明有五个方面,即①一切常住的公营和私人的基层单位及类似的单位,它们为按正常地意在能补偿其成本的一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郑德如  
一、三次产业的划分 三次产业的分类在西方国家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至今许多国家对三次产业的口径和划分标准,以及对第三产业内部的分类都不相同。主要分歧是:(1)采掘业是属于第一产业还是第二产业;(2)建筑业、交通业、通讯业及煤气、电力、自来水等公用事业是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 三次产业的口径、范围划分上的差异主要是因为他们所根据的划分标准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以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是否同时进行为标准。如两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划分为第三产业部门,不同时进行的,划分为第一或第二产业部门。(2)以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距离远近为标准。即距离消费者远的划为第一产业部门,次远的划为第二产业部门,近的划为第三产业部门。(3)以产品是否有形为标准。即产品有形的划为第一或第二产业部门,产品无形的划为第三产业部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储祥银  
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变化与我国第三产业对外开放储祥银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发起国地位的恢复,国际服务贸易总协定的生效,必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就当代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特征,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参加国际服务贸易总协定对第三产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