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63)
- 2023(10976)
- 2022(9218)
- 2021(8639)
- 2020(7285)
- 2019(17007)
- 2018(16834)
- 2017(32248)
- 2016(17146)
- 2015(19868)
- 2014(19649)
- 2013(19786)
- 2012(18611)
- 2011(17209)
- 2010(17515)
- 2009(16461)
- 2008(15821)
- 2007(13811)
- 2006(12624)
- 2005(11854)
- 学科
- 济(96558)
- 经济(96475)
- 管理(42559)
- 业(38949)
- 方法(38932)
- 数学(35120)
- 数学方法(34544)
- 企(30008)
- 企业(30008)
- 中国(23986)
- 地方(19811)
- 学(19115)
- 农(19070)
- 贸(18277)
- 贸易(18266)
- 易(17798)
- 业经(16196)
- 财(15945)
- 融(14108)
- 金融(14107)
- 制(13886)
- 地方经济(13519)
- 农业(12900)
- 银(12633)
- 银行(12593)
- 环境(12375)
- 行(12205)
- 理论(11758)
- 和(11732)
- 发(10772)
- 机构
- 大学(261040)
- 学院(257231)
- 济(122862)
- 经济(120811)
- 研究(100980)
- 管理(92556)
- 理学(78977)
- 理学院(77993)
- 中国(77854)
- 管理学(76440)
- 管理学院(75982)
- 科学(59540)
- 京(57258)
- 所(52759)
- 财(52500)
- 研究所(48071)
- 农(43218)
- 中心(43037)
- 财经(41614)
- 经济学(40417)
- 经(38037)
- 北京(37417)
- 江(37146)
- 业大(36227)
- 经济学院(36118)
- 院(36093)
- 农业(34126)
- 范(32568)
- 师范(32178)
- 科学院(31020)
- 基金
- 项目(166828)
- 科学(131127)
- 基金(123848)
- 研究(117043)
- 家(110734)
- 国家(109994)
- 科学基金(92178)
- 社会(76703)
- 社会科(72955)
- 社会科学(72937)
- 基金项目(62972)
- 省(60633)
- 自然(59492)
- 自然科(58177)
- 自然科学(58160)
- 自然科学基金(57130)
- 资助(54118)
- 教育(53261)
- 划(53194)
- 编号(43620)
- 重点(38835)
- 部(38239)
- 发(37264)
- 成果(36053)
- 国家社会(33618)
- 创(33577)
- 中国(33062)
- 教育部(32500)
- 科研(32083)
- 课题(31810)
- 期刊
- 济(137575)
- 经济(137575)
- 研究(83534)
- 中国(52294)
- 学报(42219)
- 科学(39581)
- 农(38512)
- 财(38414)
- 管理(37243)
- 大学(31930)
- 学学(30248)
- 农业(26695)
- 融(25139)
- 金融(25139)
- 经济研究(24836)
- 教育(23456)
- 技术(22562)
- 财经(21938)
- 经(19172)
- 贸(18446)
- 国际(18315)
- 问题(18000)
- 业经(17423)
- 世界(16622)
- 统计(16094)
- 业(15808)
- 技术经济(14618)
- 策(13610)
- 决策(12516)
- 资源(11481)
共检索到4025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卫东 梁婧 范若滢
在当前内外部新形势下,特别是外部环境日益复杂的背景下,需要重新反思国际收支格局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更全面、客观地为未来中国政策选择提供参考。本文从国际收支角度,对比分析了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国际收支结构,并着重分析了国际收支结构及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同时从中国的国际收支结构理解和分析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判断中国国际收支格局演变趋势。从国际收支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看,经常项目中贸易顺差是一国储蓄投资状况、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金融账户中外商直接投资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和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与证券、贷款等其他方式相比更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的国际收支结构已出现新变化,由长期经常账户与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双顺差"向更为均衡的方向收敛,且这种国际收支新格局将大概率延续。
关键词:
国际收支 经济增长模式 双顺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焦武
文章研究了国际收支约束条件下中国经济的长期均衡增长问题。文章把中国国际收支出现的长期、持续"双顺差"现象纳入研究框架中,拓展了已有文献的研究范围。通过实证分析,得到并对比检验了国际收支约束下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率、Thirlwall经济增长率和中国实际经济增长率的异同,分析了其中的经济含义。最后,在对研究结论做进一步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振亚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对中国1995-2000年期间经济增长与信贷规模、国际收支进行了预测分析。本文的研究表明,“九五”期间,若中国的出口增长率能够保持11.5%以上的话,GDP增长率不宜超过13.5%,货币增长率不宜超过13%;若中国的出口增长率只能维持在6%左右,那么,GDP增长率不宜超过8.5%,否则,较高的GDP增长率将会对中国的国际收支、国际储备产生不良影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娟伟 任保平
在理论上探讨国际收支失衡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运用3SLS和系统GMM方法,结合中国1982-2011年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回归结果表明中国国际收支失衡通过宏观经济稳定性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变化,国际收支失衡与经济增长质量负相关,其中经常项目收支失衡加剧了经济增长波动性,资本项目收支失衡是形成通货膨胀波动的重要因素,而且经济增长波动性也加剧了通货膨胀波动,因此调节国际收支失衡有利于促进宏观经济稳定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国际收支失衡 经济增长质量 经济波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顾国达 李丹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形成了"双顺差"的国际收支结构。这种结构并不利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对外经济关系的和谐。本文通过拓展的国际收支约束下经济增长模型(BPCG),实证分析了1982-2005年间我国长期理论经济增长率与实际增长率的差异,分析其原因,并明确了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来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政策着力点。要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同时保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有必要积极扩大内需、并优化贸易结构。
关键词:
国际收支 经济增长 BPCG模型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成力为 赵越
国际收支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开放经济下内外均衡的首要问题,国际收支平衡表作为对外开放的事后会计性记录,它的结构及各组成账户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收支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把国际收支平衡表作为对外开放的事后会计性记录,从内外均衡的视角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法研究贸易账户、资本账户和外汇储备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进口、出口、进出口、外商直接投资、外汇储备与中国经济增长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中国经济增长是出口、进口、进出口、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及外汇储备变化的格兰杰原因,较之于出口,进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更明显。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舒元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开辟了我国经济增长的新时期。40多年来,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经济增长的实绩究竟如何?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目前的经济实力为多大?经济发展水平为多高?从国际经验看我国经济增长的模式有什么特点?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总结我国经济增长的历程,学习、贯彻和落实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进一步明确赶超的目标、树立信心、奋发努力、不失时机地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对有关我国经济增长的大量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并对上述问题作出简要的分析和说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兵 魏玮
文章旨在基于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和影响因素进行界定、构建理论模型和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编制经济增长质量指数来深入探讨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动态演进并进行国际比较,通过经济增长"质量距离指数"反映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在世界经济中所处"位置",从而通过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在"新常态"下的提升策略和路径选择。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晏玲菊
无论是发达国家、工业化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GDP增长率、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工业增长率等指标都能反映技术进步因素对该国经济增长的作用,然而很少从一国出口结构方面进行研究。本文试用实证分析方法,从出口产品中,高科技产品所占的份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入手,研究反映在出口结构中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高科技产品出口 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梅新育
由于不同国家"保增长"和"抑通胀"等其他目标之间的矛盾冲突程度相差悬殊,不同新兴市场经济体在保增长时的政策选择空间相应差距甚大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明显降温,长期以来新兴市场经济体对发达国家相对实力上升的势头可能逆转,"保增长"成为越来越多新兴市场经济体宏观政策的主题。印度、越南、中国等新兴市场相继降息,最突出的巴西自2011年罗塞夫政府就任以来,至今已经连续7次降低基准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尧成 魏玲
文章应用基于MCMC模拟的TVP-VAR-SV模型分析了中国2000年第一季度至2015年第三季度间经济增长、人民币汇率以及国际收支之间的动态关联性。主要结论如下:首先,中国汇率和国际收支冲击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越来越严重的负面影响,特别是2007年之后影响加大,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重要原因;其次,经济增长冲击可以解释样本时段内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趋势,说明人民币汇率升值受我国经济基本面的影响明显,但是国际收支冲击对汇率波动的影响与传统的理论结论并不一致;最后,中国经济增长冲击可以解释样本时段内国际收支长期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尧成 魏玲
文章应用基于MCMC模拟的TVP-VAR-SV模型分析了中国2000年第一季度至2015年第三季度间经济增长、人民币汇率以及国际收支之间的动态关联性。主要结论如下:首先,中国汇率和国际收支冲击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越来越严重的负面影响,特别是2007年之后影响加大,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重要原因;其次,经济增长冲击可以解释样本时段内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趋势,说明人民币汇率升值受我国经济基本面的影响明显,但是国际收支冲击对汇率波动的影响与传统的理论结论并不一致;最后,中国经济增长冲击可以解释样本时段内国际收支长期的"双顺差",而汇率冲击会使得国际收支出现逆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丁骋骋 张立军
我国经济增长、信贷扩张是经常账户顺差的Granger原因,但经常账户不是经济增长和信贷扩张的Granger原因。货币分析法较好地解释了我国经济高增长与国际收支顺差并存的现象。我国国际收支顺差主要是由于经济增长带来货币需求大增,超过了货币供给所致。经济增长通过资产需求、"两部门问题"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等渠道导致货币需求的上升,因此扩大国内信贷可能会导致国际收支顺差总量的下降;人民币升值并不能减少国际收支顺差,而应该保持基本稳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 货币分析法 货币需求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靳涛 陶新宇
中国在经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经济增长率趋于下降,很多学者都提到了中国"结构性减速"问题。那么,中国的结构性问题是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呢?是不是所有发达国家都曾经历"结构性减速"这一门槛呢?本文借助国际比较,尝试从结构视角对中国经济减速的背后逻辑进行探讨。本文认为,中国经济的投资消费结构、外贸结构、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和城乡收入结构都存在僵化和失衡等问题,而原来的投资拉动型增长模式已不可持续,这必定造成增长率下降问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经济结构又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所以,应从世界经济增长的共性中找出中国经济增长的个性,并努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摆脱结构性羁绊,实现中国经济的持续性增长。
关键词:
结构性羁绊 国际比较 经济增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周红利 牛增辉 王菁娜
在国际比较视野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世界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但是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威胁着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还没有建立持续经济增长的产权结构和社会结构。借鉴国际经验教训,中国经济社会必须进行巨大的经济利益调整。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收入分配 国际比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