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98)
- 2023(9161)
- 2022(7664)
- 2021(6997)
- 2020(5833)
- 2019(13027)
- 2018(13212)
- 2017(24314)
- 2016(13559)
- 2015(14943)
- 2014(15407)
- 2013(14803)
- 2012(13962)
- 2011(12993)
- 2010(13320)
- 2009(12454)
- 2008(12130)
- 2007(10849)
- 2006(10047)
- 2005(9370)
- 学科
- 济(74829)
- 经济(74756)
- 管理(35971)
- 业(30672)
- 企(25612)
- 企业(25612)
- 方法(23381)
- 数学(20496)
- 数学方法(20321)
- 地方(19062)
- 中国(17980)
- 学(16546)
- 制(15778)
- 财(15703)
- 农(14128)
- 业经(13954)
- 体(13466)
- 地方经济(13308)
- 融(11811)
- 金融(11804)
- 银(11269)
- 银行(11245)
- 行(10910)
- 理论(10120)
- 体制(9724)
- 农业(9004)
- 产业(8802)
- 环境(8531)
- 和(8490)
- 策(8189)
- 机构
- 大学(199165)
- 学院(198516)
- 济(90795)
- 经济(88971)
- 研究(77731)
- 管理(67894)
- 中国(57437)
- 理学(57309)
- 理学院(56546)
- 管理学(55484)
- 管理学院(55079)
- 科学(45938)
- 财(43316)
- 京(42718)
- 所(40755)
- 研究所(36812)
- 农(35118)
- 财经(33227)
- 中心(33146)
- 江(31615)
- 经(30073)
- 经济学(29785)
- 业大(28262)
- 院(27692)
- 农业(27353)
- 北京(27277)
- 范(26690)
- 经济学院(26374)
- 师范(26327)
- 财经大学(24549)
- 基金
- 项目(125644)
- 科学(98347)
- 研究(90864)
- 基金(90549)
- 家(80266)
- 国家(79635)
- 科学基金(66634)
- 社会(58904)
- 社会科(55852)
- 社会科学(55838)
- 省(49083)
- 基金项目(46554)
- 教育(42204)
- 自然(41529)
- 划(41390)
- 自然科(40544)
- 自然科学(40528)
- 自然科学基金(39827)
- 资助(37685)
- 编号(34841)
- 成果(29985)
- 重点(29435)
- 发(28329)
- 部(28012)
- 课题(26461)
- 创(25349)
- 国家社会(25137)
- 性(25081)
- 创新(23944)
- 教育部(23908)
共检索到3183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小瑛 张俊山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我国现实经济发展中的必然选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直观来看是相对于需求侧而言的,源自于需求管理政策对经济发展作用的不可持续性。但是,供求失衡、需求不足问题只是经济表象,是国民经济有机体内部联系的中断在市场片断的具体表现。而将国民经济有机体各环节以及各构成要素有机衔接起来的社会生产关系不合理才是根源,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具体体现为国民经济结构不合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就是要调整社会生产关系,使国民经济结构体系合理化。因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理论指导,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中深刻理解供给侧的结构性矛盾,处理好物质生产领域与非生产领域、生产与消费、积累与消费、共同消费与个人消费、政府与市场、工资利润在新创造价值中的占比、经济自主积累循环与对外开放等关系,才能构建合理的国民经济结构体系,取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功。
关键词:
国民经济有机体 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段艳芳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以来,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之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运用已有经济学理论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渊源进行解读,二是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措施进行探索。在理论渊源方面,一些学者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理论上可以归源于萨伊定律及之后的供给学派,另一些学者认为古典政治经济学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才是其真正的来源。遵循经济理论发展的整体脉络,参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背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渊源既不能简单归于萨伊定律与供给学派,也不单单是古典经济学及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结果,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段艳芳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以来,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之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运用已有经济学理论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渊源进行解读,二是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措施进行探索。在理论渊源方面,一些学者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理论上可以归源于萨伊定律及之后的供给学派,另一些学者认为古典政治经济学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才是其真正的来源。遵循经济理论发展的整体脉络,参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背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渊源既不能简单归于萨伊定律与供给学派,也不单单是古典经济学及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结果,它与长期以来经济结构变迁相联系,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定产物,与古典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以及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甚至现代经济学的发展演变都是分不开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伟 蔡志洲
本文集中讨论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国民收入宏观分配结构的演变及其特点,一方面考察所有制变化及经济机制改革的深入,对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产生的深刻影响;另一方面考察宏观分配结构变化对微观居民收入分配产生的影响。通过这种宏观分配格局变化的考察,阐释国民收入分配中的结构性矛盾及其对经济发展和运行产生的影响,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收入分配方面的理论分析。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伟 蔡志洲
本文集中讨论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国民收入宏观分配结构的演变及其特点,一方面考察所有制变化及经济机制改革的深入,对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产生的深刻影响;另一方面考察宏观分配结构变化对微观居民收入分配产生的影响。通过这种宏观分配格局变化的考察,阐释国民收入分配中的结构性矛盾及其对经济发展和运行产生的影响,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收入分配方面的理论分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姜涛
在新常态下,伴随着世界资源、能源市场疲软以及整体经济下行,工业经济面临巨大的压力,在体制机制上暴露出不少问题。陕西、内蒙古、新疆、山西、辽宁等省份在资源、能源主导经济领域具有代表意义。文章提出,"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发展深加工、向非能经济转化是我国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
关键词:
资源 能源 供给侧改革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赵登峰
坦率地说,我没资格在这里对唐杰教授这本涵盖内容非常丰富的书做任何评论,只能说是谈一谈读后感。该书的后记里面说,这是一本从微信群里走出来的书,但是从我跟唐杰教授学习这么多年的经历来看,这应该是唐杰教授多年积累的一系列研究成果的一个阶段总结,只是微信群里的观点碰撞激发了唐杰教授将多年的成果用专著形式做了一个集成。该书中的许多观点,唐杰教授早在在2009年和2010年的时候就提出来了,2010年底唐杰教授出版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伟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面临一系列新的约束条件的变化,在新的起点上的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历史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深刻的挑战。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转变发展方式,贯彻新的发展理念,穿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全面小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极为重要的命题。如何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命题提出的背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处理怎样的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工具和体系有怎样的特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怎样的制度创新,这些问题都有待深入探讨。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裴长洪 刘洪愧
一、经济新常态、新理论(一)在经济新常态中开创新局面"十二五"期间,我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重大挑战,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成绩,"十二五"规划的主要指标均得以实现或超额完成,十八届五中全会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十二五"期间,虽然面对严峻的世界经济形势,我国经济仍然保持持续较快发展。第一,我国经济年均增速达到7.8%,远高于世界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姜涛
在新常态下,伴随着世界资源、能源市场疲软以及整体经济下行,工业经济面临巨大的压力,在体制机制上暴露出不少问题。陕西、内蒙古、新疆、山西、辽宁等省份在资源、能源主导经济领域具有代表意义。文章提出,"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发展深加工、向非能经济转化是我国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
关键词:
资源 能源 供给侧改革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刘元春 闫衍 刘晓光
2016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在持续探底中开始呈现企稳的迹象,表明中国宏观经济并不存在"硬着陆"的可能。2016年出现了一系列值得关注的新现象,充分说明了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依然面临四大方面的问题: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还没有完全找到;二是稳增长政策并没有缓解宏观经济深层次问题;三是短期产出与中期潜在产出的负向强化机制、超国民收入分配所带来的"消费—投资"困局、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对收益下滑所带来的进一步"脱实向虚"三大新难题已经成为中国宏观经济摆脱持续探底困境的核心障碍;四是当前宏观经济的短期企稳构建在大规模政策宽松和泡沫化房地产复苏之上,还没有形成持续复苏的基础。2016年下半年,中国宏观...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探底企稳 深层次问题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Б.Б.波雷諾夫 陈傅康
有机体地质作用问题的历史可以截然地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的观点是把有机体看做为岩石破坏与形成的非经常的因素,认为只有一定类型的有机体和一定的有机体群才参加这个过程。诚然,随同着时间的发展,参加这种过程的有机体的数量和类型是增加了;但是发生在地壳上的绝大多数外营力过程一般地仍被看为没有生命参加的纯物理-化学过程。本世纪20年代,在В.И.维尔纳茨基的著作中出现了对这个问题的完全不同的看法。大家都知道,他提出了"活质"的概念,把活质看作是经常的地质活动因素,换言之,他所谈的不是有机体的个别类群和类型,而是有机体的总合活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艳华 范毅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旧城规模越来越大,拆旧建新和建新城的城市发展模式显得越来越单调,传统改造模式遇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国外经验及国内发展实践均表明旧城改造蕴含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投资空间。经济下行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角度推动旧城改造,转换城市发展模式,将旧城改造与社区商业发展结合起来,盘活城市旧城区域,培育城市新型商业与服务业。通过旧城社区商业的发展,增强旧城吸引力,减少人口在城市内部就业和居住空间的分离,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关键词:
旧城改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经济增长点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李旭章 龙小燕
面对经济新常态,我国掀起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本文解析了我国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介绍了西方供给学派的发展概要、主要内容以及里根经济学对供给学派的应用,对比了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西方的"供给学派"的区别与联系,阐述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我国当前的经济政策选择。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高友才 汤凯
随着航空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临空指向性产业和各种生产要素在机场周边大规模集聚,形成一种新型经济形态临空经济。它与供给侧改革要求具有内在契合性,可通过产业升级、结构优化、价值提升、技术革新等多条路径作用于供给侧改革,从供需双向推动中国经济当前结构性矛盾化解,为供给侧改革提供结构指向、价值指向、效率指向、需求指向。中国应强化临空经济的战略地位,加大政府对临空经济发展的扶植力度,完善国际"空中丝绸之路",探索临空经济发展新模式,构建临空产业集群创新发展体系,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中国智造"转变,为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换和经济持续增长提供新动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