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10)
- 2023(5785)
- 2022(4715)
- 2021(4322)
- 2020(3793)
- 2019(8425)
- 2018(8245)
- 2017(17057)
- 2016(8775)
- 2015(10081)
- 2014(9918)
- 2013(10203)
- 2012(9614)
- 2011(8667)
- 2010(9031)
- 2009(9015)
- 2008(8076)
- 2007(7290)
- 2006(6783)
- 2005(6379)
- 学科
- 济(35750)
- 经济(35712)
- 业(25708)
- 融(25646)
- 金融(25646)
- 银(23886)
- 银行(23880)
- 行(23254)
- 管理(22387)
- 中国(20661)
- 企(18504)
- 企业(18504)
- 财(15921)
- 方法(15419)
- 数学(14456)
- 数学方法(14385)
- 制(12742)
- 农(11956)
- 中国金融(11161)
- 收入(9106)
- 农业(8481)
- 贸(8141)
- 贸易(8128)
- 地方(8014)
- 易(8008)
- 务(7957)
- 财务(7942)
- 业经(7926)
- 财务管理(7924)
- 企业财务(7580)
- 机构
- 学院(127898)
- 大学(127679)
- 济(59807)
- 经济(58569)
- 管理(45901)
- 研究(43508)
- 中国(42983)
- 理学(38414)
- 理学院(38034)
- 管理学(37579)
- 管理学院(37352)
- 财(33042)
- 京(26711)
- 财经(25562)
- 科学(23131)
- 经(23115)
- 中心(22015)
- 所(21820)
- 经济学(20570)
- 融(19468)
- 研究所(19396)
- 财经大学(19136)
- 银(19119)
- 金融(19108)
- 经济学院(18910)
- 江(18665)
- 银行(18466)
- 农(18044)
- 北京(17720)
- 行(17331)
- 基金
- 项目(75886)
- 科学(59477)
- 研究(57681)
- 基金(55860)
- 家(47645)
- 国家(47257)
- 科学基金(39691)
- 社会(37761)
- 社会科(36019)
- 社会科学(36014)
- 基金项目(29143)
- 省(28309)
- 教育(25354)
- 划(24065)
- 编号(23696)
- 资助(23506)
- 自然(23279)
- 自然科(22692)
- 自然科学(22687)
- 自然科学基金(22271)
- 成果(20197)
- 部(17583)
- 重点(17383)
- 发(17318)
- 国家社会(16090)
- 性(16084)
- 课题(16083)
- 创(15733)
- 教育部(15303)
- 制(15070)
共检索到2054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阮健弘
本文基于实物资金流量表,计算我国各部门初次分配收入比重并做国际比较。结果显示:我国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初次分配收入占比处于国际较高水平,居民部门占比处于国际较低水平。我国金融部门初次分配收入增长较快,与金融部门为实体经济提供服务的增长基本匹配。再分配后,我国金融部门可支配收入占比明显下降。我国金融部门收入主要用于补充资本,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熊鹭
公私部门结构会对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产生显著影响。政府要有计划地逐步提高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居民所得的占比,缩小两极分化,创造国企、民企公平竞争的环境。最优公私部门结构应由市场公平竞争和市场失效的范围决定,不要为"国进民退"或"国退民进"设定人为的目标。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梁季
我国自1992年开始编制资金流量表,自此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分析数据基础才得以完整和统一。本文对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分析时间跨度为1992~2008年,所有数据均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资金流量表(实物部分)"中相关数据整理得到。一、基本特征。我国1992~2008年国民收入分配,初次分配中,企业部门占比从1992年的17.4%上升至2008
[期刊] 改革
[作者]
周月秋
如何对改革12年来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变化作出理性的判断,以及如何在这种变化中发挥金融的作用,这无疑是个不小的课题。本文将从分配结构变化中得出的某些重要启示,研究金融体制改革的取向。一、四大启示: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变动引出的思考。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事。尤其是从1984年改革进入城市体制以后,表现出明显的向企业和个人倾斜特征,而财政所占的份额却越来越小。据此,理论界关于国民收入分配倾斜,尤其是向个人倾斜已经过度的呼声颇有市场,政府决策也把提高财政收入的两个比重纳入计划体系中,大有分配格局回转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清华
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资金流量表数据为基础,对政府、企业、居民三大部门在我国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中的收入比例变动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发现在初次分配环节:居民部门的劳动报酬、财产性收入、经营性留存占GDP的比重均有所下降,其中劳动报酬占比下降6.66个百分点。而企业部门的经营性留存占比有显著上升,政府部门的收入增加主要体现在生产税净额和社会保险收入方面。在再分配过程中,由于缴纳收入税,企业部门的可支配收入份额有所降低,政府部门的收入比重则继续上升。居民部门的收入占比与初次分配相比有所提高,但随着时间推移,提高的幅度趋小,也就是说,再分配环节对于改善居民部门在国民收入格局中相对地位的作用越来越弱。
关键词:
初次分配 再分配 经营性留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课题组 常兴华 李伟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测算结果显示: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中,企业所得增长较快,政府所得次之,居民所得增长较慢;再分配格局中,由于各种制度外收入和土地出让收入的快速增加使政府所得份额上升明显,企业在再分配格局中居于弱势地位,居民所得继续呈下降趋势。各主体内部分配结构的变化特点是:政府部门内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收支结构不平衡,地方政府的非预算收入激增;企业部门内部垄断行业利润增加大于竞争性行业,利润向少数行业集中;居民劳动报酬份额不断下降且会在较长时间内延续,居民部门内收入差距持续扩大。针对当前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应适当调整我国国民收入主体分配格局,强化再...
关键词:
分配格局 调整 政策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俊霖
近十几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持续下降,而企业收入比重和政府收入比重逐步上升。国民收入分配失衡加剧投资与消费不平衡和国际收支失衡,阻碍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本文提出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圣明
本文回顾了国民收入分配问题的历史沿革,指出杨坚白在国民收入统计和理论研究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要处理好职工与企业、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在再分配方面,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产品分配的精神,对于今天我们研究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问题仍具有指导意义。最后,本文还介绍了国民收入超分配的由来、计算方法及其形成的根源与治理。
关键词:
国民收入 初次分配 再分配 超分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任太增 喻璐
金砖国家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正处于进一步的演变中,稳定的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尚未形成。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的演进过程中,中国、南非"利润侵蚀工资"的趋势十分明显,俄罗斯则表现为居民收入、政府收入对企业利润的侵蚀,印度居民份额之低、企业份额之高超乎想象。居民份额偏低、随着人均GDP的增加居民份额没有出现明显的"U"型趋势是金砖国家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的基本特征。发展中大国"U"型拐点迟迟没有出现,说明拐点是否出现不完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结果,可能与国家选择的经济发展方式、政府的国民收入分配导向等存在密切关系。
关键词:
金砖国家 国民收入 分配格局 演变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杨旸 马艳利 袁景衡
目前我国收入分配问题已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媒体议论的热点。我们试图从国民收入的基本原理出发,分析目前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其特征,提出如何利用国民收入分配原理对目前的收入分配不公进行有效的政策调节。
关键词:
国民收入 分配政策 调节方式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严阳
一、问题的提出近几年来,由于我国经济运行过程中连续出现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投资和消费增长过猛以及通货膨胀等经济现象,引起了国内经济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在研究这些现象的成因过程中,提出了“国民收入超分配”的问题,认为这些现象主要是由于国民收入“超分配”所形成的。关于“超分配”问题,1984年以来,我国经济学界就已经展开了较长一段时间的讨论,主要观点包括:(1)“超分配”是指国民收入使用超过国民收入生产;(2)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收入使用额超过按上年价格计算的国民收入生产额;(3)积累基金加消费基金超过国民收入生产额,即指分配使用的货币形态的国民收入超过实际生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余永定
国民收入分配、金融结构与宏观经济稳定余永定(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一、分析框架:各宏观经济部门的资金流量关系首先我们把中国经济划分为居民、企业、政府和银行四个部门。即在中国的资金环流中,可选择上述四个节点。正如在所有环流中一样,流入和流出给...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安体富 蒋震
本文计算了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最终分配的基本格局,并将我国与美国、日本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我国当前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是"向政府和企业倾斜",居民最终分配比率不断下降,国民收入最终分配格局处于向政府和企业倾斜的失衡状态;然后,本文分析了引起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失衡的原因,即企业利润侵蚀了劳动报酬,政府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降低了居民收入分配份额,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微弱使居民收入分配份额无法提高;最后,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分析了应该采取的政策措施。政策着力点应该在于四个方面:一是增加居民收入,二是减轻居民负担,三是缩小收入差距,四是解除或缓解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贺菊煌,龚益,刘成相
生产的社会化和政府对经济的管理,不可避免地会使国民收入在地区间流动。所以,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国民收入生产额通常不等于国民收入使用额。在我国,国民收入在地区间流动的方向和流量的大小,与中央政府的区域政策关系十分密切。本文将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52—1989年的国民收入及人口资料,分析国民收入在地区间的流动情况,揭示其政策含义。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扬
收入分配是宏观经济运行中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重要环节,“承上”是指它与生产相联,分配的对象是生产的最终成果;“启下”是指它引发并左右着消费和投资,是收入使用的前提,并对下一轮的经济循环起着决定作用。而税收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形成过程中,在调整分配关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一定的收入分配关系确定了相应的利益群体及相互联系,一定时期的收入分配格局也必然反映现实的经济利益关系。本文在研究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各利益主体之间分配格局的基础上,分析了税收在国民收入分配过程中的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