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61)
2023(9379)
2022(8112)
2021(7500)
2020(6603)
2019(15514)
2018(15402)
2017(30534)
2016(16656)
2015(18998)
2014(19327)
2013(19132)
2012(17968)
2011(16174)
2010(16449)
2009(15890)
2008(16198)
2007(14984)
2006(13024)
2005(12182)
作者
(48968)
(41288)
(41090)
(39474)
(26121)
(19688)
(18906)
(15890)
(15542)
(14783)
(13987)
(13845)
(13166)
(13137)
(13106)
(12932)
(12430)
(12162)
(12052)
(11986)
(10295)
(10076)
(10072)
(9339)
(9337)
(9331)
(9319)
(9281)
(8305)
(8108)
学科
(68126)
经济(68018)
管理(52753)
(49556)
(43484)
企业(43484)
方法(32008)
数学(28067)
数学方法(27848)
(25349)
(22075)
(21455)
银行(21310)
(19893)
(17715)
业经(16605)
中国(16506)
(15066)
金融(15062)
(14049)
制度(14042)
(14016)
财务(13983)
财务管理(13944)
(13568)
(13355)
贸易(13346)
企业财务(13225)
(12846)
(12644)
机构
大学(245031)
学院(242070)
(103384)
经济(101134)
管理(94721)
理学(80275)
研究(79570)
理学院(79439)
管理学(78301)
管理学院(77836)
中国(70119)
(53184)
(51380)
科学(46185)
(43165)
财经(41217)
(40568)
中心(39310)
(38968)
(37185)
研究所(36265)
业大(34943)
农业(33970)
经济学(32602)
北京(32361)
(30755)
财经大学(30647)
经济学院(29494)
(28994)
(28978)
基金
项目(153643)
科学(121129)
基金(113316)
研究(112229)
(97746)
国家(96948)
科学基金(83245)
社会(72221)
社会科(68488)
社会科学(68465)
基金项目(60209)
(59027)
自然(53414)
自然科(52168)
自然科学(52153)
教育(52079)
自然科学基金(51291)
(49732)
资助(46576)
编号(45571)
成果(38033)
(35522)
重点(34482)
(33210)
(32018)
(31747)
教育部(30813)
课题(30794)
创新(30076)
国家社会(29960)
期刊
(114994)
经济(114994)
研究(76119)
中国(49520)
(44468)
(41396)
金融(41396)
(38651)
学报(36471)
管理(34515)
科学(33698)
大学(27933)
学学(26459)
农业(23090)
财经(21821)
教育(21609)
技术(19637)
(18477)
业经(18201)
经济研究(17672)
问题(15366)
理论(13918)
实践(12546)
(12546)
(12477)
(12326)
技术经济(12193)
(11717)
财会(11520)
商业(11240)
共检索到3771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曾诗鸿  刘煜辉  段辰菊  
本文从日本、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具有高不良贷款的现实出发研究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的经理人员(代理人)的行为,第一部分的引言强调研究国有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的经理人员行为的必要性,并且对现有文献进行了回顾。第二部分扩展了基本的监管模型,研究了国有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的经理人员(代理人)在支付矩阵下的行为,第三部分得出结论:在我们的研究范围内,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是因为商业银行在不同的行为参数下,依赖自己的行为参数从效用最大化出发进行博弈的结果。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曾诗鸿  
产生日本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因素很多,本文只在现有的体制下,利用大藏省与商业银行信贷部经理博弈的监管模型对大藏省的作为进行分析,认为,日本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是因为大藏省在不同的行为参数下,依赖自己的行为参数从效用最大化出发进行博弈的结果。集金融计划立案与监察检查职能于一身的大藏省,是造成金融机构高不良贷款的主要原因之一。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沈梅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制度根源是 :经济转型时期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安排 ,政府对信贷决策的干预以及导致企业骗贷和拖欠的社会信用制度的缺失。要根本上解决不良贷款的再生问题 ,就必须进行制度上的创新 ,从源头上防止新的不良贷款的产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芳  丁文锋  
与金融领域的其他改革相比,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显得有些滞后,此间严峻的不良贷款问题明显成为其改革进程的巨大障碍。十几年来,各方为扫清这一障碍采取了诸多措施,但效果并不显著。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须做通盘考虑,既要有全方位的宏观视角,又要有行之有效的微观思路,综合分析解决这一问题的内外因素,才能有效克服此障碍。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儒昞  
不良贷款是指借款人未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或者已有迹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而形成的贷款。我国自2002年全面实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该制度按照贷款的风险程度,将银行信贷资产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不良贷款主要指次级、可疑和损失类贷款。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提供的数据,到2006年6月末,我国商业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唐小果  
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提出运用利息率和贷款抵押的选择效应和诱导作用控制不良贷款的产生,强调只有建立完善的信贷管理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控制不良贷款的新增。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冷国邦  
我国金融风险潜在因素主要表现在国有商业银行的大量不良贷款上面。正确分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危害和成因,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对于从整体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一、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及危害不良贷款,一般指到期不能收回本息的贷款...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程蓉  
随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银行体系中累计了巨额的不良贷款,严重阻碍了国内经济的未来发展。因此,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步伐,化解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为重中之中。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白颖  郭成辉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祥发  
国有商业银行巨额不良资产是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长期积累的产物,这也就意味着它的处置解决也将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我们在处置已有不良资产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不良资产的增量问题,防止旧的不良资产在不断减少的同时,新的不良资产又源源不断出现的恶性循环状况,从根本上清除不良资产产生的源头,做到标本兼治。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浩  李春阳  
不良贷款是制约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关键,基层国有商业银行消化不良贷款能力有限,可以考虑实行公司化模式,走不良贷款专业清收道路。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姚桂成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过高,是由于国有企业、银行、政府三方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是体制上的原因。降低不良贷款比率,应着眼于体制上的改革,加快资本市场建设,推行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同时,当前关键的问题是控制不良贷款增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华  
形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解决起来的难度也比较大 ,应该从建立银行现代企业制度、构建社会信用环境等方面入手真正化解不良贷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