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59)
2023(11192)
2022(9202)
2021(8652)
2020(7423)
2019(16820)
2018(16872)
2017(31406)
2016(17107)
2015(18991)
2014(18452)
2013(18298)
2012(16528)
2011(14314)
2010(15241)
2009(14701)
2008(15356)
2007(14182)
2006(13122)
2005(12466)
作者
(45670)
(38030)
(37978)
(35994)
(24738)
(17846)
(17165)
(14499)
(14379)
(14050)
(13003)
(12919)
(12645)
(12197)
(11893)
(11642)
(11328)
(11146)
(10998)
(10939)
(9608)
(9290)
(9096)
(8907)
(8834)
(8710)
(8448)
(8315)
(7548)
(7460)
学科
(86505)
(81944)
企业(81944)
管理(77496)
(68147)
经济(68043)
(29458)
业经(28291)
方法(25563)
(23690)
(22240)
(22159)
财务(22130)
财务管理(22095)
企业财务(20952)
技术(20086)
中国(18715)
农业(17044)
数学(17024)
数学方法(16868)
(16008)
(15773)
理论(15553)
(15139)
(14148)
银行(14139)
体制(13878)
(13834)
技术管理(13591)
(13391)
机构
学院(232642)
大学(227264)
管理(100163)
(97810)
经济(95685)
理学(82315)
理学院(81544)
管理学(80732)
管理学院(80231)
研究(70943)
中国(64321)
(53556)
(49779)
(41697)
财经(38829)
科学(38271)
中心(35117)
(34989)
(34402)
(34062)
(32997)
北京(32035)
研究所(29603)
业大(28693)
商学(28162)
财经大学(28126)
商学院(27904)
经济学(27530)
(27288)
师范(27096)
基金
项目(136809)
科学(110314)
研究(107440)
基金(98370)
(82277)
国家(81347)
科学基金(73562)
社会(69090)
社会科(65451)
社会科学(65436)
(55627)
基金项目(51880)
教育(48964)
自然(45693)
自然科(44632)
自然科学(44624)
(44342)
编号(43963)
自然科学基金(43963)
资助(38675)
成果(35690)
(35374)
(33278)
创新(31871)
课题(30792)
(30000)
重点(29845)
(29397)
(29387)
(27966)
期刊
(126292)
经济(126292)
研究(77899)
中国(61071)
(49775)
管理(48544)
(32134)
(31088)
金融(31088)
教育(30234)
科学(27368)
技术(24937)
学报(24403)
业经(22419)
农业(20953)
大学(20702)
财经(20360)
学学(18702)
经济研究(17835)
(17736)
(15430)
财会(15360)
问题(15218)
会计(14948)
技术经济(14760)
现代(13283)
经济管理(12092)
科技(11802)
图书(11490)
商业(11368)
共检索到3976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自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放  李洪江  
本文从渐进改革的宏观角度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制度根源。作者认为 :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从某种程度上看是国有银行承担了体制转轨的改革成本 ,是一种在既定条件下的次优的制度安排 ,仅仅限于银行内部的改革而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 ,根本无法求解。问题的关键是如何防止新的政策性不良资产的生成 ,改革的出路在于理顺政府、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之间的关系 ,按照市场经济运作的要求重新安排政银、政企关系。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欧阳芳英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而不良资产则是指不仅不能给企业带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华书  
国有企业过度负债与银行不良资产是困扰银企关系最棘手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深层次的 ,解决问题的途径应从几方面入手 :(1)科学界定政府职能 ;(2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重新构建国有企业和银行的正常关系 ;(3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剥离国有企业和银行的社会职能 ;(4 )实行金融分化 ,发展直接融资 ,拓宽融资渠道 ,分散银行风险 ;(5 )做好解决银行不良资产存量的工作。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波  
国企改制,明确了产权关系,转换经营机制,有利于银企债务重组,防范和化解银行不良贷款。但也应当看到,一些国有企业在改制进程中行为不规范,使银行债权落空,资产流失比较严重。因此,商业银行要积极支持和参与企业改制,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落实债权债务,保全银行资产,化解不良贷款。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国有企业改革评价及国企改革指数》课题组  文宗瑜  谭静  
国有企业改革评价必须要对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本轮国企改革内涵进行准确界定,依据政策内涵设计国有企业改革进展及经济社会效应评价指标。通过设定的评价维度、选取的各类各项各档指标以及确定的各指标权重进行综合得分的定量评价。与定量评价相呼应,定性评价同时推出。在对国有企业改革进展及经济社会效应进行评价基础上,设立国有企业改革指数,即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国企改革指数(简称财科院国企改革指数)。指数基准日为2015年12月31日,指数基点为100点。通过每年计算出的改革指数,可以对2015-2020年的国有企业改革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少波  
金融资产公司在处理不良资产过程中往往涉及到股权的变动,结果之一是导致国有股退居非控股地位,这是否属于国企改制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从我国法律对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使命和任务等角度认为应属于国企改制行为,并对这种改制所适用的法律政策文件、改制基准日以及改制所需各项安置费用的承担主体等相关法律问题进行了探索。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白永秀  严汉平  
本文提出造成国有企业改革滞后的关键原因是对国有企业定位模糊不清以及没有抓住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质。国有企业应定位于只承担“特殊职能”,“特殊职能”的定位决定了国有企业不完全是企业,既具有企业的职能,还具有政府的职能,是通过企业的组织形式行使政府的部分职能。衡量国有企业绩效的标准不应是经济指标,而是看“特殊职能”的完成情况。国企改革的实质:一是对不承担特殊职能的国有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让它们从国有经济领域全部退出;二是对承担特殊职能的国有企业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让它们更好地承担“特殊职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中建  
在对国有企业的认识上,社会上存在着一些诸如“功能错位论”、“产权低效论”、“与其私下里腐败不如出卖”等似是而非的观点。迫切需要明辨是非,防止国企改革发生变异,防止变成实际上消解国有企业和私有化的浪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吴凡  欧阳鑫  张晓燕  
非金融企业不良资产业务盈利稳定、现金流可持续,已成为资产公司不良资产主业的重要基石,也是其收入和利润的重要来源和保障。从业务模式上看,非金业务发展至今暴露出若干问题,也面临着业务转型的需要。面对严峻的经营形势,资产管理公司探索非金融企业不良资产业务如何开展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非金业务开展的市场需求,系统分析了当前非金业务发展的情况,指出资产公司非金业务开展仍面临资产来源狭窄、业务手段单一、资产结构房地产比重偏高等不足,并建议非金业务开展应以非金收购为切入点,打破业务模式边界,为企业提供涵盖多业务手段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尹矣  
良好的清收处置体制、科学的清收处置经营机制是做好不良资产清收处置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提高不良资产回收价值、提升清收处置效率的有效途径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经济增长主要由依赖生产要素驱动转变为更多依靠改革、创新驱动,一些长期依赖要素投入驱动发展的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困难,现金流和偿债能力、偿债意愿明显下降,银行业风险防控和不良资产清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