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79)
- 2023(4008)
- 2022(3441)
- 2021(3228)
- 2020(2524)
- 2019(5848)
- 2018(5488)
- 2017(10313)
- 2016(5316)
- 2015(5786)
- 2014(5516)
- 2013(5122)
- 2012(4741)
- 2011(4247)
- 2010(4536)
- 2009(4001)
- 2008(4027)
- 2007(3735)
- 2006(3440)
- 2005(3126)
- 学科
- 济(21446)
- 经济(21420)
- 业(17219)
- 企(14942)
- 企业(14942)
- 管理(14690)
- 中国(6976)
- 农(6459)
- 方法(6355)
- 地方(6179)
- 业经(5496)
- 数学(4900)
- 数学方法(4810)
- 划(4342)
- 策(4307)
- 农业(4289)
- 贸(4255)
- 贸易(4251)
- 易(4101)
- 制(4081)
- 财(4020)
- 技术(3802)
- 发(3670)
- 学(3649)
- 和(3591)
- 银(3564)
- 银行(3562)
- 行(3446)
- 融(3428)
- 金融(3427)
- 机构
- 大学(74547)
- 学院(74383)
- 济(30851)
- 经济(30077)
- 管理(29089)
- 研究(27477)
- 理学(24905)
- 理学院(24513)
- 管理学(24151)
- 管理学院(23984)
- 中国(19394)
- 京(16280)
- 科学(15861)
- 财(13409)
- 所(12993)
- 中心(11974)
- 范(11863)
- 研究所(11823)
- 师范(11805)
- 江(11619)
- 财经(10820)
- 院(10382)
- 北京(10249)
- 经(9831)
- 师范大学(9759)
- 农(9414)
- 州(9162)
- 经济学(9008)
- 业大(8735)
- 商学(8096)
- 基金
- 项目(50281)
- 科学(41066)
- 基金(37775)
- 研究(37347)
- 家(33914)
- 国家(33181)
- 科学基金(28581)
- 社会(24950)
- 社会科(23777)
- 社会科学(23769)
- 基金项目(20058)
- 省(18708)
- 自然(18158)
- 自然科(17763)
- 自然科学(17758)
- 自然科学基金(17440)
- 教育(16922)
- 划(16359)
- 编号(14785)
- 资助(14318)
- 成果(11969)
- 重点(11416)
- 发(11302)
- 部(10987)
- 创(10666)
- 国家社会(10631)
- 课题(10505)
- 创新(9870)
- 教育部(9617)
- 人文(9483)
共检索到1146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吴昊天 杨郑鑫
从1992年浦东新区成立至今,我国共批复了11个国家级新区。作为"新特区",这些国家级新区纷纷落户在我国主要的经济区和城镇群,具有高规格的制度和政策支持,是我国过去三十年及未来一个时期深化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承担着探索改革与先行先试做法、辐射带动区域发展、提升区域及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使命。系统考察了11个国家级新区的发展背景、规模及特征,与宏观经济发展相结合,重新认识了各新区在区域及国家转型发展中的地位,提出了未来发展潜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未来国家战略空间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国家级新区 空间战略 空间演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晁恒 马学广 李贵才
全球化背景下,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以及资本和技术的快速转移,使区域成为重要的国家生产空间,并引致了国家—区域的治理回应。近年来逐渐出现了沿用尺度重构的理论视角来探讨区域空间生产策略,尺度重构被视为大多数国家应对区域发展问题的重要手段,而国家级新区就是这样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尺度重构工具。文章回顾了国家级新区设立、发展的逻辑演变,认为其是国家战略性选择的结果,将政策和优势导向特定的空间尺度,引领了区域的发展。近年来,中央政府更是加大了通过设立"国家级新区"来重塑区域空间生产策略的行动。最后,文章讨论了国家战略区域空间生产策略体系,并从制度建构、治理重构、规划整合和财税安排等四个方面对善用这种尺度重构工具提出了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曹云
随着国家级新区逐渐成为新常态下一项新的区域发展战略,新时期国家级新区的战略定位和极化机制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在对国外城市新区、我国国家级新区已有文献的系统性研究基础上,对各个国家级新区已有发展目标进行深入的提炼、分析,提出新时期国家级新区的定位既要符合城市新区的一般规律,还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即成为国家/区域改革创新新样本、新常态下中心城市转型升级新引擎、新型城镇化下统筹城乡新载体。国家级新区作为新型经济增长极,将促进所在中心城市、城市群跨越发展,形成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的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区域
关键词:
国家级新区 战略定位 极化机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曹云
随着国家级新区逐渐成为新常态下一项新的区域发展战略,新时期国家级新区的战略定位和极化机制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在对国外城市新区、我国国家级新区已有文献的系统性研究基础上,对各个国家级新区已有发展目标进行深入的提炼、分析,提出新时期国家级新区的定位既要符合城市新区的一般规律,还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即成为国家/区域改革创新新样本、新常态下中心城市转型升级新引擎、新型城镇化下统筹城乡新载体。国家级新区作为新型经济增长极,将促进所在中心城市、城市群跨越发展,形成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的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区域经济发展新路径。
关键词:
国家级新区 战略定位 极化机制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昂扬 汤爽爽 徐静
国家级城市新区是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研究其设立的背景有助于深化对我国战略布局的认识。本文从区域分布和战略类型两方面分析了我国国家级城市新区设立的战略背景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国家级城市新区的设立对我国经济地理格局的影响。最后研究认为,国家级城市新区与政治经济、国家战略紧密相连,其设立过程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格局从"沿海开放"向"内陆开放"、从"沿海经济"向"海洋经济"拓展的战略意图。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佳宁 罗重谱
国家级新区作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被国家赋予先行先试的特殊权限和一系列优惠政策,其发展不仅关系到某一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更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管理体制直接影响到管理的效率和效能,决定着区域发展方向和发展效益,功能区是实现城市经济社会职能的重要空间载体。管理体制和功能区设置对于国家级新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考察四个国家级新区的管理体制和功能区设置,可以发现:管理体制与功能区设置之间交互影响和协同演进决定了国家级新区的发展路径。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宋丁
2019年4月25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印发了《深圳国家高新区扩区方案》,面积扩大14倍!这个消息可谓是爆炸性的。深圳市国家高新区原规划面积仅为11.52平方公里,扩区后的总面积达到159.48平方公里,形成"一区两核多园"("一区"指深圳市高新区,"两核"是南山园区和坪山园区,"多园"是指深圳高新区由多个园区组成)的高新区发展布局。这次扩容后,大体形成一条由南山区、宝安区、龙华区、龙岗区和坪山区组成的科技创研走廊,我查了一下,这个布局与2001年9月2日国家科技部正式复函深圳同意建设的全长100公里、规划总面积达152.62平方公里的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区(带)非常相似。从这点看,深圳早在18年前已经对高新技术产业进行
关键词:
国家高新区 张五常 大湾区 战略价值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伟奇 王兴平
以南京市国家级高新区为例,通过建立一套空间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南京高新区和城市空间效益的现状进行一系列相关的比较研究,分析评价国家级高新区对城市的贡献作用,并进一步提出高新区拉动城市空间效益的对策,为正确评价国家级高新区的历史功绩以及对城市的贡献作用和现实价值提供依据和参考。
[期刊] 改革
[作者]
尹虹潘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接续演变的三个阶段,各类国家级战略平台的重要作用贯穿始终且呈现显著阶段性特征。改革开放初期主要以中央单向主导的开放平台渐进式布局支撑东部沿海率先发展的战略意图。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通过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推动以主题性综合改革为重点的各类战略平台相对平衡布局服务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启了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阶段,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突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引领,将中央推动和地方全面贯彻结合,用新发展理念指引各类战略平台加快布局,全方位培育区域发展新动能。未来各类战略平台将功能更完善、布局更优化,助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区域发展 国家级战略平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平淡 袁浩铭
设立国家级新区是我国全面推进深化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其设立效果及对周边区域的带动效用受到广泛关注。利用中国283个地级市2006—2015年的面板数据,从"五化"协同发展水平的视角对国家级新区设立效用进行分析。实证发现,国家级新区设立能促进其主体城市并带动同省其它城市"五化"协同发展水平的提升。控制地理禀赋的结果显示,国家级新区设立对同省其它城市的带动效应会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而递减。考虑地区异质性的结果显示,在东北地区设立的国家级新区,其效应尚未全面显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左伟
发展创客空间是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适应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途径。国家高新区积累了发展创客空间的诸多优势而且进行了先行先试的探索。文章认为,国家高新区推进创客空间发展重点是要树立与创客空间相适应的创新理念;明确创客空间定位,创新创客空间组织形态;完善机制体制,整合社会力量参与创客空间建设;推进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
关键词:
创客空间 高新区 大众创新创业 创新驱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肖菲 殷洁 罗小龙 傅俊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设立多尺度、差异化的特殊政策空间实现指定区域的快速发展。国家级新区作为我国新时期重要的尺度战略,其形成发展对城市与区域具有深远影响。本研究选取南京江北新区作为新时期设立的国家级新区典型案例,根据治理体系的变迁,将其发展划分为开发区模式下的"产业孤岛"阶段(1988-2001年)、行政区划调整带来的"和合发展"阶段(2002-2009年)和国家空间设立下制度与经济空间整合阶段(2010年至今)。产业空间设立、行政区划调整、国家空间形成等尺度工具在不同的阶段各自发挥了重要作用,制度空间的生产始终是新区发展的核心动力,并促使经济社会空间生产与空间治理重构互相耦合。
关键词:
国家级新区 空间生产 南京江北新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戴旭宏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充分体现出对生态的高度重视。若尔盖草原湿地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泥炭沼泽湿地,同时又是黄河、长江两大河流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对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将若尔盖地区作为国家级生态特区进行建设,有利于发挥其生态屏障功能,抑制草原退化。本文从若尔盖湿地的生态和保护现状、建设若尔盖国家级生态特区的必要性和主要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战略建设的相关建议,旨在为实践、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生态特区 若尔盖 湿地 建设战略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宋琪 刘佳琪
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建立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助力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经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六个维度建立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PSM-DID模型评估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建立对城市高质量发展存在直接正向影响,通过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产生间接影响,且对不同区域与行政等级城市的影响存在差异性。以上结论为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建立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对进一步推动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和城市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兴江 杨志辉 张多勇
建立陕甘宁蒙毗邻地区国家级资源型战略重点经济带,有重要的经济战略价值,通过对陕甘宁蒙毗邻地区建立国家级资源型战略重点经济带运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区域政策制定、构建产业梯度结构、建立经济增长中心,发挥极化效用和大规模进行国土整治的陕甘宁蒙毗邻地区国家级资源型战略重点经济带的整体构想。
关键词:
陕甘宁蒙毗邻地区 经济带 战略构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