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24)
- 2023(7625)
- 2022(6386)
- 2021(6112)
- 2020(4937)
- 2019(11527)
- 2018(10990)
- 2017(21037)
- 2016(10909)
- 2015(12635)
- 2014(12065)
- 2013(12259)
- 2012(11435)
- 2011(10449)
- 2010(10381)
- 2009(9586)
- 2008(9578)
- 2007(8247)
- 2006(7448)
- 2005(6900)
- 学科
- 济(56088)
- 经济(56031)
- 业(28484)
- 管理(26369)
- 方法(24801)
- 数学(22554)
- 数学方法(22438)
- 企(20619)
- 企业(20619)
- 中国(17737)
- 农(14033)
- 贸(12673)
- 贸易(12666)
- 易(12443)
- 财(10650)
- 业经(10645)
- 学(10633)
- 农业(9501)
- 制(9249)
- 地方(9057)
- 银(8190)
- 银行(8176)
- 融(8057)
- 金融(8056)
- 行(7974)
- 环境(7712)
- 出(7591)
- 税(7375)
- 发(7280)
- 关系(7082)
- 机构
- 大学(165550)
- 学院(160700)
- 济(83163)
- 经济(82094)
- 研究(66359)
- 管理(59451)
- 中国(51468)
- 理学(51007)
- 理学院(50400)
- 管理学(49803)
- 管理学院(49491)
- 科学(36864)
- 京(35850)
- 财(35240)
- 所(33289)
- 研究所(30496)
- 财经(28722)
- 经济学(28582)
- 中心(28487)
- 经(26653)
- 农(26055)
- 经济学院(25880)
- 院(23851)
- 北京(23295)
- 江(21963)
- 财经大学(21705)
- 业大(21306)
- 农业(20415)
- 科学院(20316)
- 范(20275)
- 基金
- 项目(109159)
- 科学(88131)
- 基金(85006)
- 研究(78260)
- 家(76835)
- 国家(75917)
- 科学基金(63646)
- 社会(54723)
- 社会科(52178)
- 社会科学(52170)
- 基金项目(43371)
- 自然(39219)
- 自然科(38368)
- 自然科学(38357)
- 自然科学基金(37751)
- 省(36684)
- 资助(35295)
- 教育(34206)
- 划(33013)
- 编号(27597)
- 部(26598)
- 重点(25573)
- 国家社会(25541)
- 中国(25356)
- 发(24443)
- 教育部(22932)
- 成果(22754)
- 创(22119)
- 人文(21205)
- 创新(20992)
共检索到2476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简泽
转轨以来,中国工业部门的大部分产业经历了从国家垄断向竞争性市场结构的转变。本文讨论了市场竞争的引入与增强对中国工业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利用一个大规模的微观非平衡面板数据集,我们发现,市场竞争的引入与增强通过两个机制促进了中国工业生产率的增长:一方面,市场竞争为在位企业提高生产率提供了激励,从而推动了企业层面的生产率增长;另一方面,市场选择机制改善了跨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进而促进了总量层面的生产率增长。这些结果显示,作为中国经济转轨的基本特征,从国家垄断向市场竞争的转变成为中国工业生产率增长的重要源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涂正革 肖耿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雷明全
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实质就是垄断的不断形成与竞争逐渐产生的过程。没有垄断,经济增长就缺乏后劲;没有竞争,经济增长就失去了动力。垄断并非十恶不赦,它有其存在的基础,也有它消失的理由;新的垄断需不断问世,旧的垄断要及时退出历史舞台,只有这样,经济的持续增长才能实现。
关键词:
垄断 竞争 经济增长 自然垄断 专利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军
把中国的经济转轨、增长与工业化联系起来是本文的一个尝试。作者认为 ,中国的经济增长在近年来越来越表现出静态的特征 ,至今尚不具备持续的动态改进的力量 ,而中国在 2 0世纪 80年代以后的转轨过程则又典型地表现为以新兴工业部门的进入和扩张为特征的持续的工业化过程。本文给出了一个帮助理解转轨后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概念框架和经验描述。在这个框架里 ,中国的经济增长在过去 1 0年来所表现出的下降趋势可以由过度的工业化进程来解释。
关键词:
工业化 经济增长 资本-产出比率 转轨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晖
竞争与所有制改革是目前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的主要趋势。但原有的理论和经验都是针对发达国家而言,对于转轨国家如何协调经济转轨与自然垄断产业改革却没有现成的理论与经验。因此,本文关注转轨国家自然垄断产业引入竞争可能性以及所有制改革模式的选择。研究发现:考虑管理成本,转轨国家自然垄断产业引入竞争是可能的;改革进程取决于转轨国家市场发育程度以及改革的初始条件;混合所有制的企业竞争模式更适合于转轨国家自然垄断产业的改革。
关键词:
经济转轨 自然垄断 社会福利 所有制模式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耀宇 陈利根
文章从地方政府竞争发展和土地制度出发,剖析了作为垄断供地者的地方政府,如何通过一个系统的土地供应策略集来满足其竞争发展行为,以及在这个策略集影响下所产生的城市用地增长问题。文章利用2006—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完成了实证检验并验证了所提出的工作假说。研究发现,受到地方政府服务于竞争发展行为的土地供应策略集影响,城市用地增长在二产用地和经营性用地这两个方面有着不同的表现,前者低价供地以实现招商引资和工业化发展的最大化;后者则通过城市建设投资—土地价格上涨的自我循环与跨期的土地抵押、出让决策来实现土地融资的最大化目标,并将其融资收益用于补贴二产用地的低价供应行为。地方政府会在这两个方面进行协...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许礼生 高凌云
通过对国家宏观经济数据分析,发现进口竞争变化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之间具有正向关系;国内竞争虽然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具有促进作用,但却不具有统计显著性;而且进口竞争在国内竞争程度较低时,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提升效应较大,说明我国培育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仍然是一个漫长过程。
关键词:
进口贸易 进口竞争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罗开富
中国外运集团是我国最大的货运代理企业,至今已有48年的历史。外运集团与我国国际货代业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可以说,中国外运的发展历程是我国外贸运输体制变革的一个缩影。 外运集团的发展 综观我国国际货代业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计划经济时期的统一经营;二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竞争经营阶段。中国外运集团正是在我国这种不断走向市场化的大环境下,发展壮大起来的。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菁华 毕超
本文以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颁布为切入点,从企业生产率改善的角度分析了去行政垄断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有助于提升高行政垄断性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渠道检验表明,该制度可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改善信贷资源配置和优化公司治理水平,最终作用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地方政府创新导向更强、区域营商环境更好时,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好;当市场分割指数更高时,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作用更明显;当地方政府具备完善的政务诚信约束和问责机制时,有助于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正面作用。本文从投入产出效率视角丰富了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实施效果,对进一步规范行政垄断、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菁华 毕超
本文以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颁布为切入点,从企业生产率改善的角度分析了去行政垄断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有助于提升高行政垄断性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渠道检验表明,该制度可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改善信贷资源配置和优化公司治理水平,最终作用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地方政府创新导向更强、区域营商环境更好时,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好;当市场分割指数更高时,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作用更明显;当地方政府具备完善的政务诚信约束和问责机制时,有助于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正面作用。本文从投入产出效率视角丰富了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实施效果,对进一步规范行政垄断、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郑秉文
竞争引起垄断,垄断存在损失(腐朽),这是市场缺陷的最突出表现,是市场失败理论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100多年来,无论是西方经济学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对垄断的看法上是不存在什么较大争议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荣朝和 王国样
铁路由于高度集中的运营管理特点和长期在我国的综合运输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与市场机制对立而富有浓厚自然垄断色彩的“独立王国”,由此促成了中央政府对铁路实行管制政策,例如,运价管制和限制民营资本的进入。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生产力在运输业的广...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垄断与竞争不同的产业有不同的市场结构。结构特征中最关键性的因素是卖主的集中、产品差异和新卖主进入该产业的难易。其中最能影响市场结构的因素是卖主的集中程度,包括以下三类。一是小经营者竞争,即卖主很多,各个卖主的市场份额很小,谁也难以通过改变价格或产量来...
[期刊] 征信
[作者]
耿得科
当前,标普、穆迪、惠誉三大机构垄断的世界信用评级市场结构是美国主导世界经济金融的体现。世界经济结构、信用评级失败、行业监管、竞争机构的发展等因素正在瓦解这一格局,规模经济、市场的有限性、进入门槛等因素决定垄断竞争是必然的演变走向,以中日为代表的亚洲信用评级机构将以主权信用评级为突破点,经过20年左右的时间,形成与三大评级机构共同竞争、共同垄断的垄断竞争世界信用评级市场结构。
关键词:
信用评级 寡头垄断 垄断竞争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石盛林
本文以金融密度为切入点,分析了县域金融发展程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密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我国最有效的金融密度是2.2个/万人左右。进一步的分析表明,银行间存在的垄断竞争行为可能是导致倒U型的主要原因,基于银行坏账率的研究也验证了这一结论。
关键词:
县域经济 县域金融 金融密度 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