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76)
2023(7034)
2022(5262)
2021(4897)
2020(3696)
2019(8281)
2018(8372)
2017(13940)
2016(8874)
2015(10185)
2014(10345)
2013(8761)
2012(7784)
2011(7001)
2010(7341)
2009(6334)
2008(6088)
2007(5550)
2006(5144)
2005(4952)
作者
(21100)
(17443)
(17280)
(16580)
(11208)
(8304)
(8056)
(6986)
(6572)
(6269)
(5988)
(5822)
(5608)
(5600)
(5504)
(5490)
(5325)
(5193)
(5154)
(4882)
(4539)
(4243)
(4241)
(4178)
(4066)
(3976)
(3901)
(3847)
(3540)
(3522)
学科
(24685)
经济(24649)
教育(19507)
中国(17072)
(15879)
管理(15004)
(11395)
企业(11395)
(10051)
理论(8477)
(7993)
发展(7332)
业经(7299)
(7210)
(7109)
教学(7085)
农业(6593)
方法(5896)
地方(5265)
技术(5244)
(4964)
(4672)
(4593)
金融(4592)
数学(4573)
数学方法(4478)
产业(4434)
研究(4231)
世界(4207)
(4151)
机构
大学(110948)
学院(107890)
研究(43402)
(36788)
经济(35776)
管理(31783)
教育(29698)
理学(26791)
(26604)
师范(26488)
理学院(26328)
(25696)
管理学(25650)
中国(25413)
管理学院(25404)
科学(24414)
师范大学(21905)
(21324)
研究所(19408)
(18395)
中心(17963)
技术(17306)
北京(17169)
(16993)
职业(16920)
(15706)
(14847)
(14055)
财经(13349)
业大(12876)
基金
项目(68725)
研究(60316)
科学(56040)
基金(45929)
(39900)
国家(38970)
教育(36346)
社会(36248)
社会科(33903)
社会科学(33894)
科学基金(32119)
(28168)
编号(27787)
(25824)
成果(25390)
课题(23086)
基金项目(22673)
(19762)
重点(17439)
规划(17308)
资助(17217)
自然(17186)
(16949)
(16871)
自然科(16786)
自然科学(16781)
自然科学基金(16480)
(16364)
项目编号(16124)
教育部(15363)
期刊
教育(51375)
研究(43706)
(43132)
经济(43132)
中国(34672)
(14898)
学报(14758)
技术(14610)
职业(14515)
科学(13691)
大学(12842)
管理(12315)
(12253)
农业(10371)
学学(10192)
技术教育(9893)
职业技术(9893)
职业技术教育(9893)
(8287)
论坛(8287)
(7873)
金融(7873)
经济研究(6841)
业经(6825)
财经(6578)
(6556)
图书(6234)
(6129)
(5846)
问题(5770)
共检索到1789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平利  
19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随着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国家主义职业教育被作为富国强兵战略的一部分而得到了迅猛发展,此时的职业教育"被缚"于教育功利主义战车。20世纪后半叶开始形成终身教育思想和全民教育思想使得职业教育步入了"全球主义职业教育"时期,"被缚"的国家主义职业教育正在求得全球化的"解放",即在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的过程中,职业教育逐渐从传统的"岗位培训"扩展到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职业教育应为未来社会培养"幸福生产者"。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冯孟  
近年来,在教育分权的背景下,中央政府一方面加强教育放权,另一方面又不断加强对高职教育的宏观调控和干预力度,出现了高职教育"国家化"的趋势。这一趋势在观念上体现为将高职教育纳入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的大系统中,突出发展高职教育对国家、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并强调国家发展高职教育的主体责任;在内容上体现为高职教育国家制度的建构;在形式上体现为中央政府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强化对高职教育的宏观调控。高职教育的"国家化"趋势,有利于推动高职教育市场从区域分割走向统一,促进高职教育形成系统、科学的管理模式,进而增强高职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男星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致力于公民社会的建设,实行中央和地方的分权制度,同时也开始了整个社会的民主化过程,实现国家与社会的共同发展。俄罗斯教育的发展以及课程政策的制定在权力层次上的国家因素也发生了变化,课程的社会权力日益受到重视并逐步形成与课程的国家权力协调的趋向,显示出了国家和社会共存的关系态势。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叶隽  
本文尝试探讨在教育全球化(尤其是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作为教育第三部门的国际性教育交流中介组织的功用问题。尤其从全球化趋势与现代性问题的宏观背景着手,具体选择美国国际教育协会与德国学术交流中心为代表(对英语国家与非英语国家略作分别),既主张“人性伦理化”的关注维度,同时更着重突出“利益国家化”的问题实质。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方选斌  周加来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与筹资、跨国经营等国际问的经济活动日益发展,对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呼声也日益高涨,但如何看待我国会计的国际化,如何协调会计国际化与国家化的关系,既成为会计界关注的焦点,又成为理论界僵持不下的纷争。 一、会计国际化和国家化是矛盾的统一体 会计国际化是全球会计的一体化、统一化,它要求各国按照国际上统一的会计准则来处理本国的会计实务,使提供的会计信息能满足国际经济管理的需要。会计国家化是指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它是与特定环境下的社会制度、经济体制、文化素养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紧密相联系的,会计理论与方法明显体现着国家的特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沈炎雄   冯巧根  
近代会计的历史表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会计科学与会计实务或多或少地带有本国或本地区的政治、法律、经济与文化等方面的烙印,以此区别于其他国家或地区。会计的这种独特属性,我们称之为会计的国家化。另一方面,世界各国的会计科学与会计实务又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取长补短、渐趋融汇的,现代会计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一门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的这种共同属性称之为会计的国际化。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会计国际化的发展及其对我国会计的影响来探讨会计的国家化与国际化这一关系问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蔡宗模  
高等教育国家化范式萌生于17世纪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之后的现代民族国家,成熟于洪堡的柏林大学,其理论基础是国家主义教育思想和教育与国家形成理论。该范式将民族国家的世界视为一个个利益分割的世界,民族利益和国家忠诚是高等教育事业的出发点;主张建立国民教育制度,并通过财政拨款等方式加以控制;高等教育应为民族国家培养精英,自觉成为国家的工具。这种高等教育的民族国家信念延续到上世纪70年代末,遭到全球化的严峻挑战,各种局部的修正已经难以应对整体性的压力,范式的转型势成必然。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周谊  
经济全球化,中国必须提高劳动者素质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职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作者指出,改革包括职业教育立法、经费、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否则,将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汉尼·莎皮尔  李玉静  
在全球经济紧密联系的背景下,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成为世界发展的核心目标。在这一过程中,职业教育与培训通过促进智慧专业化及地区经济和生产一线的创新发挥着关键性的杠杆作用。在未来发展中,职业教育与培训应充分重视与更广泛的外部主体建立合作伙伴和联系网络,形成促进技能供需动态平衡的技能生态体系,并注重教学组织的有效性和创新。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全球化"似一股浪潮汹涌澎湃,扑面而来.无论是一种"必然"的事实,还是"应然"的价值,无论它是否为人们欣然接受,我们都已经很难抛开"全球化"讨论和分析教育,教育也很难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饶耀平  
全球化是一个近乎被滥用的流行话语,本文拟对全球化从概念到内涵作较为全面的梳理,初步探讨民族国家教育在全球化背景下所面临的挑战。指出全球化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民族国家教育的功能和形态,民族国家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依然指向国家的发展需求,当今各国教育间的相互交流更多地被赋予了“国际化”的特点。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菡之  陈浩彬  
经济全球化带来产业结构与职业结构的新变化,要求劳动者具备多种职业技能,包括关键职业能力、职业适应能力、工作场所学习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以及朝向未来的职业技能等。职业教育要积极应对这些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培养关键技术技能;加强职业指导,培养职业适应能力;采用多元教学,培养工作场所学习能力;创新教育方法,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突出能力本位,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整合职教资源,培养未来职业能力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