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15)
- 2023(18100)
- 2022(15103)
- 2021(14128)
- 2020(11459)
- 2019(25929)
- 2018(25250)
- 2017(48414)
- 2016(25784)
- 2015(28351)
- 2014(27428)
- 2013(26555)
- 2012(24590)
- 2011(21984)
- 2010(22095)
- 2009(20190)
- 2008(19252)
- 2007(16909)
- 2006(14941)
- 2005(13217)
- 学科
- 济(108808)
- 经济(108675)
- 业(73455)
- 管理(68501)
- 企(50358)
- 企业(50358)
- 农(50197)
- 方法(39920)
- 数学(35128)
- 数学方法(34698)
- 农业(33374)
- 中国(32880)
- 地方(28469)
- 业经(27447)
- 财(26610)
- 制(21771)
- 贸(18527)
- 贸易(18514)
- 学(18197)
- 易(17908)
- 银(17097)
- 银行(17081)
- 发(17020)
- 融(16927)
- 金融(16923)
- 环境(16775)
- 行(16554)
- 技术(16243)
- 体(15303)
- 策(14332)
- 机构
- 学院(346208)
- 大学(339802)
- 济(146750)
- 经济(143839)
- 管理(134600)
- 研究(118171)
- 理学(115863)
- 理学院(114616)
- 管理学(112695)
- 管理学院(112032)
- 中国(91035)
- 京(72498)
- 科学(68582)
- 财(67368)
- 农(66142)
- 所(56799)
- 中心(56703)
- 财经(52243)
- 江(52154)
- 业大(52020)
- 研究所(51034)
- 农业(50249)
- 经(47849)
- 范(47024)
- 师范(46626)
- 北京(45447)
- 经济学(44503)
- 院(42524)
- 州(41599)
- 经济学院(40040)
- 基金
- 项目(236027)
- 科学(188039)
- 研究(179341)
- 基金(171440)
- 家(148131)
- 国家(146534)
- 科学基金(127098)
- 社会(116862)
- 社会科(110385)
- 社会科学(110357)
- 省(92667)
- 基金项目(90261)
- 教育(81757)
- 自然(78432)
- 划(77322)
- 自然科(76591)
- 自然科学(76574)
- 自然科学基金(75191)
- 编号(74036)
- 资助(67816)
- 成果(59277)
- 发(55605)
- 重点(52822)
- 部(52641)
- 课题(50731)
- 创(49951)
- 国家社会(48731)
- 创新(46600)
- 制(45762)
- 教育部(45652)
- 期刊
- 济(170199)
- 经济(170199)
- 研究(103771)
- 中国(74690)
- 农(67862)
- 财(51206)
- 学报(48840)
- 管理(48268)
- 科学(47770)
- 农业(46080)
- 教育(40012)
- 大学(39471)
- 学学(37198)
- 融(36433)
- 金融(36433)
- 业经(33280)
- 技术(30756)
- 经济研究(26047)
- 财经(25261)
- 问题(23186)
- 业(22811)
- 经(21795)
- 世界(17817)
- 版(17369)
- 技术经济(15852)
- 科技(15830)
- 农村(15767)
- 村(15767)
- 现代(15724)
- 经济问题(15608)
共检索到5266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梁琦
转型社区是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转型过渡的中间社会形态。“保留村”和安置小区构成转型社区的两种场域样态。本文在农民与国家关系的分析框架基础上,遵循义利平衡到福利泛化的研究路径,运用“过程-事件”比较分析方法,基于南京市溧水区西旺社区的案例,考察东部地区强发展逻辑下的“保留村”和安置小区农民的国家观。研究发现,强发展逻辑表现为“保留村”的“强项目下乡”和安置小区的“公共服务泛福利化”。经历了“保留村”从“项目动员”到“项目造点”和安置小区从“以帮代管”到“高标托管”的转变后,转型社区农民的国家观从保持已久的国家义利观向国家福利观变迁,并产生了阻碍城镇化发展、解构农民组织化、削弱国家治理效能等后果。问题的破解需要正视地方政府强发展逻辑的负面影响,重塑农民的国家义利观。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坤
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该国的主流消费观。整体上人类经历了农业经济、重商主义、工业经济和广义虚拟经济四个发展阶段,在"谁在消费"、"为谁消费"、"为何消费"、"消费什么"、"如何消费"、"谁缚消费"、"谁助消费"、"谁定消费"、"多少消费"、"在哪消费"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实体经济时代聚焦物质需求和使用价值,差异化的劳动带来财富和发展;广义虚拟经济时代注重心理需求和虚拟价值,差异化的生活带来财富和发展。打造差异化生活的重点,是立足文化优势,挖掘生活题材,打造差异化的心理需求,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消费和生活方式。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立民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审计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结合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提出国家审计是为了落实公共责任,检查、评价与报告公共资源(包括国家财政)的获取、占有、配置和使用过程的信息及其所反映的行为和事项是否符合特定标准、规范,是信息质量的独立保障机制。文章通过国家赋予国家审计的权力结构分析,探讨了国家审计监督论在实践中遇到的种种问题,阐述了国家审计在信息质量保障方面具有的权力与优势,提出了以信息质量保障为着眼点,国家审计在经济治理、政治治理和社会治理方面发挥作用的实现方式。结合目前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安排的具体实际,提出了强化和完善国家审计在促进国家治理方面发挥作用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唐雪松 白静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及其治理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问题。基于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探究国家审计如何影响城投债风险溢价以及相应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审计通过监督地方政府权力运行显著降低城投债风险溢价水平,这种监督效应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越高时,即当地方政府承担隐性担保责任、城投债发行主体行政级别较低或为新增债务融资时越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国家审计人员专业能力、独立性越高,或者审计环境越好时,国家审计的债务治理效应越强。因此,应该加强地方政府举债的监督问责机制,强化国家审计在权力制约机制中的作用,并从根源上识别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成因,有效治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颜学勇
文章认为,我国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转型继续深入进行必须处理好促进经济发展与维护社会公平之间的关系。如何提高人们的福利水平,保障社会成员共同分享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是当前我国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西方福利国家在社会建设和福利分配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教训。研究福利国家建构的基础、政治逻辑与发展趋势,能为我国制定和发展社会政策以及提高公民福祉提供宝贵的借鉴。
关键词:
福利国家 社会福利 政治逻辑 发展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巧生 周娜 成金华
新能源、新技术和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使关键矿产资源需求激增,已成为全球主要国家资源安全治理的焦点.直面全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剧烈调整与新冠肺炎疫情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基于国际国内形势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的判断,中国提出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文章在梳理已有矿产资源安全评价理论、全球价值链理论和国家资源治理理论的基础上,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出发,以锂资源为例剖析了总体国家安全观下关键矿产资源安全表征,并从治理主体、治理目标、治理方式三个维度解构了总体国家安全观下关键矿产资源安全的治理逻辑.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斯佳
国家治理绝不是抽象化的存在,准确把握国家治理的动态过程及其内在逻辑需借助于更加具象化的事例与话语方式。地方债内嵌于央地关系,对地方债治理的研究有利于在更加具象化的时空境遇中感知央地互动和国家治理的动态过程。地方债扩张与治理过程中,地方政府所表现出的发债锦标赛、隐性同群效应、分锅自保等行为逻辑反映了央地博弈的结果,涉及国家治理主体、治理对象、治理模式、治理过程、治理目标等多个方面问题,为此本文从地方债治理角度探讨国家治理,以对完善和创新国家治理体制机制、更好理顺央地关系、释放稳定和发展的国家治理效能有所启示。
关键词:
地方债 国家治理 央地关系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马海群 邹纯龙 王今
[目的/意义]总体国家安全观赋予国家治理能力建设全新的内涵,为此探究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国家情报评估制度,能够为建立高效的、理性的、适应时代进程的国家安全治理体系提供重要参考。[方法/过程]在重新厘清并界定国家情报评估制度的内涵与功能基础上,根据总体国家安全观解析国家情报评估制度的必要性,并系统分析国家情报评估的理论、制度支撑及发展要求。[结果/结论]提出国家情报评估制度的分析框架包括逻辑起点、构成逻辑和运行机理3个方面,据此能够解释国家情报评估制度的基本逻辑规律与具体工作机制。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钱坤
[目的/意义]信息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是政府科学决策、有效执行的前提条件。国家通过各种方式,获取全面、准确的治理信息,推动社会事实的清晰化,进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方法/过程]通过建构“信息汲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的信息治理分析框架,以厘清国家治理背后的信息逻辑。[结果/结论]通过认证体系的建立完善,国家的信息汲取能力不断提升,可以获得大量的静态、动态治理信息。由于人类的有限理性以及注意力的稀缺性,大量的治理信息必须通过筛选、整合、加工等程序才能够转化成为与治理主体注意力相匹配的有效信息,才能够发挥最大的治理效用。经过处理的治理信息可以帮助国家实现更精准的服务提供,以及通过信息管制工具为国家实现更有效的管制奠定基础。国家治理的信息逻辑,就是要从作为国家治理基础的“治理信息”走向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信息治理”。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云龙
市场逻辑与国家观念的变迁刘云龙一、“社会大工厂”模式和“国家万能”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到1978年,经济体制模式虽然也发生变化,但与1978年以后的改革相比是非实质性的,可假定为一个静态过程。这种“社会大工厂”模式建立后,...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越 李晶 伍中信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产权保护功能。制度市场的非均衡引致的国家财产权益保护问题决定了国家审计制度变迁具有必然性;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目标是维护国家财产权益和经济安全,变迁路径遵循"诱致性变迁为主、强制性变迁为辅",并具有很强的历史继承性,未来国家审计制度将实现从"产权为本"到"人权为本"、"政府主导"到"公民主导"的历史性变迁。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曲福田 马贤磊 郭贯成
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土地政策实践,呈现出探索、确立、改革、发展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土地政策体系。基于土地政策是国家发展的底层逻辑这一认知,本文运用“政策变迁—行为机制—路径回应”的分析框架,从政治秩序、经济发展、国家治理3个维度系统分析了党的百年土地政策实践的伟大贡献及其制度逻辑,充分揭示了土地政策对实现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土地思想的中国化,土地政策百年实践也为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积累了重要经验。基于此,未来的土地政策需要积极回应新时代现代化建设提出的新命题,在土地产权结构、城乡土地关系、空间治理体系和统筹发展与安全等方面做出积极探索和有效变革。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曲福田 马贤磊 郭贯成
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土地政策实践,呈现出探索、确立、改革、发展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土地政策体系。基于土地政策是国家发展的底层逻辑这一认知,本文运用"政策变迁—行为机制—路径回应"的分析框架,从政治秩序、经济发展、国家治理3个维度系统分析了党的百年土地政策实践的伟大贡献及其制度逻辑,充分揭示了土地政策对实现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土地思想的中国化,土地政策百年实践也为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积累了重要经验。基于此,未来的土地政策需要积极回应新时代现代化建设提出的新命题,在土地产权结构、城乡土地关系、空间治理体系和统筹发展与安全等方面做出积极探索和有效变革。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毅
[目的/意义]网络信息内容治理是网络治理的核心环节,加强网络信息内容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保障总体国家安全和网络强国目标实现的基本要求。[方法/过程]立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国内外网络治理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进展,对网络信息内容治理研究的现状和内涵进行了分析。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视域下网络信息内容治理研究的基本框架,认为应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目标要求)驱动“网络信息内容治理理论建构、行动逻辑和效能提升”(因变量)的场域中,寻找和破解网络信息内容治理的现存关键问题,建构起以网络信息内容治理体系和行为逻辑为核心的理论与实践体系。文章从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等方面分析了其内在逻辑。[结论/结果] 推进网络信息内容治理的行动创新和效能提升,最终保障总体国家安全目标的实现,这是网络信息内容治理问题研究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
总体国家安全观 网络信息内容 信息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