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28)
2023(4623)
2022(3970)
2021(3764)
2020(3403)
2019(7963)
2018(7704)
2017(14133)
2016(7512)
2015(8622)
2014(8277)
2013(8586)
2012(7439)
2011(6612)
2010(6850)
2009(6580)
2008(6811)
2007(6291)
2006(5776)
2005(5472)
作者
(20264)
(16909)
(16740)
(15995)
(10956)
(7905)
(7797)
(6482)
(6334)
(6187)
(5721)
(5606)
(5530)
(5344)
(5074)
(5071)
(5051)
(4979)
(4916)
(4909)
(4143)
(4097)
(4069)
(3951)
(3872)
(3823)
(3723)
(3705)
(3475)
(3283)
学科
管理(37623)
(31081)
企业(31081)
(30957)
(27837)
经济(27806)
方法(12563)
(12352)
数学(9273)
(9242)
财务(9204)
财务管理(9186)
数学方法(9143)
企业财务(8731)
(7816)
业经(7480)
(7382)
(7273)
理论(7038)
经营(6654)
人事(6429)
人事管理(6428)
中国(6378)
决策(6010)
技术(5987)
计划(5922)
(5462)
(5296)
银行(5292)
(5126)
机构
大学(102679)
学院(100997)
管理(46763)
(39030)
理学(38530)
理学院(38159)
经济(37947)
管理学(37679)
管理学院(37436)
研究(28872)
中国(26149)
(22335)
(22241)
(16884)
财经(15889)
科学(15710)
中心(14551)
(14411)
北京(14291)
(13770)
(13621)
商学(12813)
商学院(12681)
(12540)
师范(12432)
研究所(11986)
业大(11822)
财经大学(11761)
(11678)
经济管理(10745)
基金
项目(61091)
科学(49244)
研究(46478)
基金(44974)
(38022)
国家(37676)
科学基金(33753)
社会(29208)
社会科(27687)
社会科学(27679)
基金项目(23686)
(23544)
教育(22761)
自然(22250)
自然科(21802)
自然科学(21800)
自然科学基金(21427)
(19345)
编号(19076)
资助(18220)
成果(15990)
(13869)
(13567)
课题(13412)
重点(13281)
教育部(12560)
创新(12446)
项目编号(12443)
人文(12226)
大学(12203)
期刊
(48801)
经济(48801)
研究(30902)
中国(27316)
管理(23331)
(22096)
教育(14538)
科学(12924)
学报(12192)
(11005)
金融(11005)
技术(10871)
大学(10336)
(9494)
学学(9164)
财经(8429)
会计(7578)
业经(7349)
(7322)
财会(7240)
经济研究(7139)
图书(6092)
农业(5950)
(5656)
技术经济(5631)
现代(5242)
经济管理(5084)
问题(5011)
通讯(4996)
会通(4969)
共检索到1695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孙琳  
企业一线管理者常常局限于一些事务性的工作。本文立足团队绩效形成过程,对一线管理者应具备的能力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释放一线管理者潜能的措施。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震  
可以说,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只是HR们的工作职责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一提到人力资源管理就首先想到HR部门的情形并未发生变化。伴随着被重视与被诋毁,HR部门已从最初的功能性角色定位转变为现在的战略性角色定位,形成了一个包括人力资源专家中心、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和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在内的三支柱运行模式。与此同时,在人力资源管理要素和模块上,尽管学术界还未有定论,但人力资源管理最佳实践和高绩效工作系统已被企业大力倡导和推行。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陈贤纯  戴良铁  
明确的政策和程序有助于一线管理者清楚什么责任是他们应该履行的,什么权力是他们应该掌握的,使一线管理者在执行过程中有章可循,与人力资源部门合力,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安全着陆"。为什么许多符合科学管理原则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却无法为企业带来理想的组织绩效?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组织缺乏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执行力。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开发人力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钱高峰  吴欢伟  
本文结合实际,探讨了工作指导的产生背景、关键要素、实施方法及应用前景。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卫东  刘洪  王玉峰  
本文在回顾一线管理者角色职责演变的基础上,指出其角色与职责冲突的根源及表现,探讨了一线管理者领导能力的构成及开发方式。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隆意  
一线管理者,一方面充当"组织协调"的角色,将来自上层的信息传达给员工,另一方面又肩负着"教练员"的角色,对下属进行指导与监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芝山  
文章以M公司A销售处主任为例,通过分析指出,绩效改进不应是一线管理者的附加工作,也不应是组织在特殊情况下追加给一线管理者的特殊任务,它应该成为一线管理者日常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线管理者是员工绩效管理的主体,在员工绩效管理过程中要扮演好合作伙伴、辅导员、记录员、公证员和诊断专家五种角色。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邓汉慧  黎金荣  
本文在分析企业生命周期与领导力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一线管理者领导力权变模型,并揭示了一线管理者领导力的特点及开发途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飞相  陈敬良  
一线管理者同中层、高层管理者在环境层次上的差异导致其创新潜能的异质性:创新需求弱化;创新动机淡出;创新行为受阻,从创新价值链角度对其创新潜能的开发空间进行思考,具体步骤包括:创新思维的培育;创新能力的转化以及创新成果的推广。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丁越兰  高鑫  程玉军  
本文以M油田公司管理实践为例,通过分析访谈资料,探索大型国有企业一线管理者的组织角色及其转变过程,提出促进一线管理者角色转变的激励机制,以及与之相衔接的管理机制和配套条件。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震  
现在一提到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无论是企业家还是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往往都会把目光聚焦到企业高管团队、产品研发和市场开发的高级专业人才。很多人想不到,甚至也不相信那些远离战略决策层,在基层处理具体生产经营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向阳  冼志涛  张程程  
过往的文献中一贯关注中层管理者的管理效能问题,而忽略了一线管理者对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的贡献。本文以161名企业一线管理者为研究对象,从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角度来评价他们在执行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参与期望、负荷能力、胜任力与执行效能的关系,以及组织的政策程序和人力资源部门支持对这些关系所起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一线管理者的参与期望、胜任力与其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均有显著正相关关系;(2)组织对一线管理者的政策程序在参与期望和胜任力两个因素与执行效能间具有显著调节作用;(3)人力资源部门支持在胜任力因素与执行效能间具有显著调节作用。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向阳  李晓丹  冼志涛  陈词  
在管理活动中,人力资源部门常常受到来自其他部门的诟病,理论上被发现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的管理活动却不能有效开展和收到预期的效果。合作思想和理论为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研究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本研究运用合作理论构建一线管理者与人力资源部门人员的合作模型,探究一线管理者和人力资源部门人员的合作关系与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的关系,探索新的影响人力资源效能发挥的要素和路径。基于226对一线管理者和人力资源部门人员的配对样本,研究表明:一线管理者和人力资源部门人员的合作关系对人力资源管理效能有显著的影响;合作满意度在一线管理者和人力资源部门人员的合作关系与人力资源管理效能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高旭阳  
老板凭借个人权威高效地处理一个具体问题,殊不知那可能会派生出更多、更复杂的问题。虽然很多老板都意识到自己能力的局限性,开始引进职业经理人,但他们对于职业经理人还是缺乏认识。老板仍然常常出现在生产管理的现场,让员工按照自己的思路工作。例如,某日,张老板和李经理在生产车间检查工作,走到机械加工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鹤群   洪宝福  
同样的人员,同样的厂房,同样的设备,同样的原料,仅仅是合资企业的牌子一挂,便显示勃勃生机和活力.这是何原因?作者认为,这主要得益于外部环境的宽松;内部机制的灵活;合资政策的优惠;企业严格的管理和核算.由此得到启示:不能以企业的经济成分阻碍优势的组合,只要有利于经济发展,企业的经济成分可转向“一厂多制”的格局,从而充分释放其内在能量;要真正落实企业的经营权,使之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不能老在政府“行政性放权”上做文章,而应先界定政府对企业的管理职能,使企业依法经营;搞活企业,应实行配套改革,建立企业的自我激励机制;要抓住开放契机,坚定地把企业推向国际市场,加快由“内”向“外”的转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