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19)
- 2023(13342)
- 2022(10972)
- 2021(10074)
- 2020(8523)
- 2019(18934)
- 2018(19164)
- 2017(36111)
- 2016(19986)
- 2015(22215)
- 2014(22229)
- 2013(21673)
- 2012(19614)
- 2011(17670)
- 2010(18042)
- 2009(17297)
- 2008(17503)
- 2007(16079)
- 2006(14697)
- 2005(13552)
- 学科
- 业(92712)
- 济(80663)
- 经济(80520)
- 企(75688)
- 企业(75688)
- 管理(72530)
- 农(46617)
- 业经(31561)
- 农业(30973)
- 财(29668)
- 方法(29224)
- 制(25554)
- 中国(21910)
- 数学(21036)
- 数学方法(20876)
- 务(20521)
- 财务(20490)
- 财务管理(20462)
- 体(20234)
- 企业财务(19370)
- 技术(17573)
- 策(17287)
- 理论(15868)
- 体制(15604)
- 划(15601)
- 银(14829)
- 银行(14810)
- 和(14349)
- 行(14222)
- 地方(13783)
- 机构
- 学院(284901)
- 大学(276337)
- 济(121361)
- 经济(118932)
- 管理(112945)
- 理学(95800)
- 理学院(94952)
- 管理学(93787)
- 管理学院(93250)
- 研究(92754)
- 中国(76256)
- 财(60554)
- 农(60523)
- 京(57836)
- 科学(52143)
- 江(47358)
- 所(46397)
- 农业(46118)
- 财经(45827)
- 业大(43978)
- 中心(43415)
- 经(41333)
- 研究所(41031)
- 州(36172)
- 北京(35751)
- 经济学(35596)
- 范(33698)
- 师范(33353)
- 财经大学(33055)
- 院(32784)
- 基金
- 项目(178937)
- 科学(142389)
- 研究(138248)
- 基金(129246)
- 家(110621)
- 国家(109442)
- 科学基金(95263)
- 社会(89499)
- 社会科(84379)
- 社会科学(84358)
- 省(72291)
- 基金项目(68068)
- 教育(62809)
- 自然(58289)
- 划(58062)
- 编号(57901)
- 自然科(56929)
- 自然科学(56915)
- 自然科学基金(55997)
- 资助(50844)
- 成果(47268)
- 制(40600)
- 部(40523)
- 创(40309)
- 业(40288)
- 课题(39679)
- 重点(39535)
- 发(39284)
- 创新(36865)
- 国家社会(36817)
- 期刊
- 济(151170)
- 经济(151170)
- 研究(87133)
- 中国(66031)
- 农(63239)
- 财(51339)
- 管理(46047)
- 农业(42214)
- 学报(39462)
- 科学(38592)
- 融(32486)
- 金融(32486)
- 教育(32244)
- 大学(32100)
- 业经(31050)
- 学学(30457)
- 技术(27086)
- 财经(23563)
- 业(22383)
- 经济研究(21596)
- 经(20364)
- 问题(19766)
- 世界(15654)
- 技术经济(15645)
- 农村(15628)
- 村(15628)
- 版(14922)
- 农业经济(14551)
- 现代(14258)
- 财会(13961)
共检索到4505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韩朝华
发展职工家庭农场使国有农场在农业生产方式上实现了从团队生产到个体经营的转变,顺应了农业的固有特性对农业生产组织方式的要求。这项改革使国有农场的职工和经营者在相当程度上掌握了农场生产的自主权,并成为农场生产的剩余索取者,从而显著化解了国有农场成员中长期存在的生产积极性不足、工作责任心淡漠等问题。本文分析了这项改革的背景、过程、特点及其不足,讨论了目前农垦农业生产体制中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家庭农场 农业的生产组织方式 剩余索取权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贾大明
兴办家庭农场是农垦企业为了解决职工吃企业“大锅饭”,遵循农业生产适于家庭经营的特点与规律,调动职工生产经营积极性的重要改革。像许多国有企业一样,在土地资源国有化和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农场兴办家庭农场,无论从理论上、实践上都没有现成的模式与经验可参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左兆礼
内蒙古自治区上库力农场位于大兴安岭西北麓,额尔古纳市境内,隶属于海拉尔农牧场管理局,于1956年建场,全场总面积3119平方公里,总耕地53万亩,拥有人口5873人,职工2781人,固定资产7617万元,农场拥有各种农业机具1153台(件),农业机械...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涛 黄频英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广东秉承敢为人先传统,厉行调查研究,创立“五定一奖”生产责任制,开启了中国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的实验。同时,广东农民冲破制度禁区,率先试验包产到户;搁置争论,尊重群众意愿,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农村的巨大变革。随着改革的发展,求真务实,扬长避短,创建有广东特色的家庭经营与合作经济同步发展的双层经营体制。随后顺应现代经济潮流,与时俱进,率先推行适度规模经营和股份合作制,不断开拓农业体制创新之路。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美文
农垦的"块状分布"与"多重管理"造成地方的"支离破碎"与"区域失衡",理顺"条块分割"的管理格局,辨析相互间利益关系,以农垦地方化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将是"省部共建"型农垦未来发展的核心议题。农垦地方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健全责任主体、构建协调模式、改变价值观念及重视运行保障等方面作出努力。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海红
中国农业科技改革历经恢复期、市场化改革探索期、改革深化期和创新体系建立期四个阶段,改革的成效斐然,科技创新体系初具规模,农业科技资金来源渠道多样化,农业科技资源投入数量和结构逐渐合理,农业科技创新产出水平不断提高,农推体系多点覆盖。改革累积了成功经验,顶层设计需遵循农业科技本身的特点,改革的动力来自于"政府主导、需求倒逼"双重驱动,在"渐进式"改革中实现了"先破再立"。农业科技体制仍存在政府和市场的主导作用扭曲,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结构失衡,科技创新绩效水平薄弱,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导向偏颇等弊端。下一步需建立"政府有为,市场有效"的农业创新体制,强化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构建,优化平衡农业科技资源配置,建立平台化农技推广和成果转化体制,重构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农业科技 体制改革 创新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谭利伟 李艳芝 谭静 陈鹏
中国以农立国,农耕历史悠久,农业文明灿烂,农耕文化渗透进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液。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全面土地改革彻底结束了延绵两千多年之久的封建土地制度,将农业、农村、农民推上了崭新的历史舞台。"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发展的根本性、基础性问题。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则是农业生产经营体制问题,能否解决好生产经营体制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三农"发展、粮食安全,影响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一、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沿革(一)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尤飞 李红梅
本文归纳了农垦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对农垦制度安排的理论基础、区域公共服务、管理模式选择、制度存在合理性评价进行了综述。对国有经济和农业农村经济改革对农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企社不分、定位不准仍是当前制约农垦改革的重要因素。同时,农垦立法空白也是其改革发展的掣肘。在此基础上,本文指出农垦改革不能侧重部门利益,应尊重农业经营特性和农工利益,改革利益取向必须进行根本性转变,并提出新时期农垦和国有农业改革设想。
关键词:
农垦 国有农场 改革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金登宇
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势必引起农业农村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人口结构、就业结构等发生深刻变化,其中最为显著的变化是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变化,由此对加快推进农业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要求并带来契机。农业高职院校应当围绕整合专业集群、共建校企紧密型合作共同体、构建创业教育新体系、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等方面开展实践探索。
关键词:
农业生产经营体制 农业高职教育 改革探索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郑有贵
文章根据对黑龙江、海南两省国有农场的调查 ,并结合全国农垦情况 ,系统回顾并探讨了我国国有农垦改革的历程、国有农场转型、农垦经济改革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农垦 体制改革 转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寅康 徐梦洁 彭补拙
本文建立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垦城镇类、等、级及基准地价的城镇土地等级体系,为兵团农垦城镇不同层次的土地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深化我国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合理的土地市场,实现土地资源资产化等具有较好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胡成胜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农村体制机制创新,以改革谋突破,以改革促发展。那么,如何创新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将分散的家庭经营与大市场对接起来,推进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从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创新 农业生产经营 体制机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廖文康 王介勇 李红梅
[目的]农垦已经成为我国国有农业经济的骨干和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分析我国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态势、区域差异及主要限制因素,提出提升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对策建议。[方法]采用DEA-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法,利用全国30个垦区投入产出数据,评价分析2004—2015年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区域差异。[结果]2004—2015年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其平均值为1.104,技术进步变化平均值为1.160,技术效率变化平均值为0.953;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相对较快的区域为东北地区、黄淮海平原地区、东南沿海和新疆地区,增长相对较慢的区域为黄土高原地区、西南喀斯特地区和东南山地丘陵区等。[结论]2004—2015年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提升,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而技术效率是其主要抑制因素,农垦农业发展主要依赖农业技术进步,而农业经营管理方式仍然相对较粗放;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呈现显著的区域差异特征,根据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特征将全国垦区划分为高全要素生产率—规模效率驱动型、高全要素生产率—技术驱动型、低全要素生产率—规模效率驱动型和低全要素生产率—技术驱动型4种类型。建议通过完善农垦土地利用与管理制度、建立农垦现代企业用人制度和新型垦农关系、因地制宜分类分区推进农垦农业经营管理改革与创新,全面提升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韩连贵 李铁君 刘春生 朱晓光 吴习丰 王英单 董齐 李振宇 李九辉 张照利
关键词:
农村经济 脱贫增收 小康社会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克良 焦金波
农民具有的均平求富心态在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变迁中发挥重要作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我党采取国家帮助发展、大力宣传合作化的好处等措施,满足农民均平求富愿望,引导农民参与合作化。人民公社时期,大量农村剩余转化为工业资本积累,无法实现农民增收,最终促生新时期家庭经营和集体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不同时期的生产经营体制只有体现、适应、满足农民均平求富心态,实现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才会成为农民的自觉选择,才会长久。
关键词:
农民 均平求富心态 生产经营体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