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66)
- 2023(9050)
- 2022(6978)
- 2021(5977)
- 2020(4795)
- 2019(10624)
- 2018(10377)
- 2017(19741)
- 2016(10431)
- 2015(11875)
- 2014(12153)
- 2013(12137)
- 2012(11765)
- 2011(10924)
- 2010(11490)
- 2009(10834)
- 2008(10638)
- 2007(9759)
- 2006(9264)
- 2005(8763)
- 学科
- 济(74326)
- 经济(74267)
- 管理(31158)
- 业(27180)
- 方法(22568)
- 企(21796)
- 企业(21796)
- 数学(19038)
- 数学方法(18793)
- 地方(17504)
- 业经(17245)
- 中国(16125)
- 农(14523)
- 学(13286)
- 地方经济(12526)
- 财(11304)
- 产业(10964)
- 制(10426)
- 农业(10198)
- 信息(9851)
- 理论(9824)
- 贸(9739)
- 贸易(9732)
- 融(9627)
- 金融(9627)
- 总论(9535)
- 银(9396)
- 银行(9375)
- 易(9310)
- 行(9077)
- 机构
- 大学(173432)
- 学院(171969)
- 济(83172)
- 经济(81563)
- 管理(63107)
- 研究(62335)
- 理学(53184)
- 理学院(52547)
- 管理学(51683)
- 管理学院(51338)
- 中国(48062)
- 财(37095)
- 京(36387)
- 科学(35067)
- 所(31566)
- 财经(28806)
- 研究所(28034)
- 中心(27633)
- 经济学(27225)
- 江(27140)
- 经(25927)
- 农(25822)
- 经济学院(24085)
- 北京(23474)
- 范(23404)
- 师范(23219)
- 业大(22346)
- 院(21541)
- 州(21445)
- 财经大学(21066)
- 基金
- 项目(103940)
- 科学(82325)
- 研究(77631)
- 基金(75930)
- 家(65398)
- 国家(64828)
- 科学基金(55512)
- 社会(52507)
- 社会科(49910)
- 社会科学(49894)
- 省(40144)
- 基金项目(38786)
- 教育(34896)
- 划(32918)
- 自然(32511)
- 自然科(31731)
- 自然科学(31724)
- 自然科学基金(31172)
- 资助(30849)
- 编号(30816)
- 成果(26445)
- 发(23740)
- 重点(23524)
- 部(22736)
- 国家社会(22730)
- 课题(21568)
- 创(20938)
- 教育部(20022)
- 人文(19677)
- 发展(19675)
共检索到2790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杨峻一 杨碧云
2012年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从国家层面部署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一些问题逐渐凸显,特别是由发展数字经济而导致的经济发展“脱实向虚”问题值得深度思考。因而以马克思主义商品二因素理论为出发点,对数字经济发展中的脱实向虚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商品理论 数字经济 脱实向虚 产业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金轲 张文庭
流动性问题是宏观经济分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然而学界对于流动性的定义并不统一,存在许多不同的观点。本文通过综合相关文献中对流动性的不同观点,为研究资金脱实向虚问题引用了相应的流动性定义,并以此定义为基础进行分析。根据对数据和图表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经济确实存在着脱实向虚的问题,在实体经济领域面临流动性不足的同时,房地产市场和金融领域的流动性却是过剩的,流动性的不足或过剩更多地体现在结构上而非总量上。在这一基础上,本文给出了相应对策。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杨名彦 浦正宁
数字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同时,要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并且防止数字经济发展加剧经济“脱实向虚”。本研究以中国沪深A股实体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数字经济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程度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在整体上对企业金融化具有正向影响。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发展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加剧企业金融化的“传染效应”推进了企业金融化。研究还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存在产权异质性、政策支持异质性及地区异质性。除此之外,企业对数字技术的投资和使用缓解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金融化的促进作用。本研究拓展了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因素研究,也为数字经济发展中的风险防范、企业金融化的合理管控提供了依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洁 陈宝峰 吴莉昀
随着虚拟资产的膨胀化发展以及实体制造业的持续低迷,资金"脱实向虚"现象愈发严重,各界对其"脱虚向实"充满期待。通过构建时变参数计量经济模型,本文分析中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在经济周期的不同经济时期对宏观经济中的产出、通货膨胀以及就业水平的时变性冲击效应,研究表明:中国虚拟经济在经济繁荣时期和经济萧条时期对产出具有促进作用,在经济平稳时期对产出具有"挤出效应",其冲击效果的改变主要是由于虚拟经济膨胀化发展使虚、实经济逐渐"背离";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在经济繁荣时期对通货膨胀均具有促进作用,而在经济萧条时期,虚拟经济对通货膨胀仍具有促进作用,实体经济对通货膨胀具有抑制作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在经济平稳时期对通货膨胀均具有抑制作用,冲击效果的改变主要是由于市场总需求以及货币流动性发生改变;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在不同的经济时期对就业具有抑制作用,根源在于市场经济转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及产业结构失衡等均会对就业产生不利冲击,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挤出效应"更加抑制了就业水平。当前中国正处在经济周期的平稳期,经济"脱实向虚"对宏观经济各指标均产生不利影响,协调好虚、实经济的关系尤为重要,而引导经济"脱虚向实"更要重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及产业结构的调整这些深层次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脱实向虚 脱虚向实 产出 通货膨胀 就业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晓欣 张艺鹏
"脱实向虚"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首先运用虚拟经济理论,分析了中国经济"脱实向虚"的内在机理,认为经济的"脱实向虚"是以虚拟经济自我循环为运行基础、由生产职能向非生产职能转化的资本的价值化积累路径;其次,通过构建"虚拟经济—实体经济"三部门投入产出模型,依据"纯产品"原理,剥离了虚拟经济中的实体经济和实体经济中的虚拟经济;再次,运用结构分解方法(SDA)实证检验了我国经济"脱实向虚"的倾向。结论表明:(1)总体上,我国虚拟经济规模小于实体经济,但其自我循环规模的扩张速度高于实体经济;(2)趋势上,经济过度虚拟化导致的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正是我国经济出现"脱实向虚"倾向的重要诱因和时间起点;(3)结构上,虚拟经济对以制造业为主的第I类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趋弱,尤其是低端制造业;虚拟经济与以服务业为主的第Ⅱ类实体经济总体呈良性互动,说明中国经济"脱实向虚"倾向呈现结构性特征;最后,提出了纠正"脱实向虚"不良倾向的政策启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叶亚丽
产业数字化凭借广泛融合性与技术创新性优势,成为提振实体经济、塑造新发展格局的新动能。基于2006—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产业数字化对实体经济“脱虚向实”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产业数字化水平提升可推动实体经济“脱虚向实”,且存在明显空间溢出效应。跨区域回归结果表明,产业数字化对东部与中部地区实体经济“脱虚向实”的推动作用与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对西部地区的溢出效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据此,提出打造产业数字化“软环境”、推动价值链延伸,缓解融资约束、防止企业过度金融化,推动数实融合发展,形成区域协同机制的相关政策建议,为实体经济“脱虚向实”提供理论借鉴。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婧菲 孙立
发挥数字产业化的金融引导功能是抑制实体经济“脱实向虚”的重要选择。以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产权性质差异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数字产业化对金融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脱实向虚”的影响及具体路径。研究表明:数字产业化可促进金融科技创新水平提升,并抑制实体经济“脱实向虚”。同时,金融科技创新是数字产业化抑制实体经济“脱实向虚”的关键渠道。进一步研究显示,在金融开放水平较低地区,数字产业化对金融科技创新效应驱动效果更强。应大力孵化金融科技数字新基建、适度调整数字经济发展杠杆、拓展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边界,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伍戈 高莉
由"脱实向虚"转向为"脱虚向实",最终取决于深层次的市场化改革,标本兼治才是引导资金"脱虚向实"的正道近年来,我国国内资产价格(尤其是房价)不断高企,与此同时,实体制造业(主要是民间投资)却持续低迷。特别是2016年的新增贷款中高达45%的是房地产相关贷款。对此,各界开始对资金的"脱实向虚"展开热烈的讨论,同时对其"脱虚向实"有了更多的期待。201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抑制资产泡沫"和"振兴实体经济"。那么,抑制资产泡沫(尤其是房地产领域)果真能引导资金"脱虚向实"吗?对上述问题,我们或难以直接预判。但借鉴国际经验并结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伍戈 高莉
由"脱实向虚"转向为"脱虚向实",最终取决于深层次的市场化改革,标本兼治才是引导资金"脱虚向实"的正道近年来,我国国内资产价格(尤其是房价)不断高企,与此同时,实体制造业(主要是民间投资)却持续低迷。特别是2016年的新增贷款中高达45%的是房地产相关贷款。对此,各界开始对资金的"脱实向虚"展开热烈的讨论,同时对其"脱虚向实"有了更多的期待。201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抑制资产泡沫"和"振兴实体经济"。那么,抑制资产泡沫(尤其是房地产领域)果真能引导资金"脱虚向实"吗?对上述问题,我们或难以直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存刚 万帆帆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实衰虚兴"的现象。文章通过了解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发展现状,结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我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理论和现实原因进行详细剖析,最后阐述引导虚拟经济脱虚向实的思路与展望。主要结论如下:一是切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侧质量;二是提升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加大产品价值;三是切实推动金融体制改革,加强金融业务的监管,严格控制金融体系内部杠杆率;四是鼓励金融创新,推动普惠金融,促进金融租赁业发展;五是政府和市场要充分发挥其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
虚拟经济 实体经济 实衰虚兴 脱虚向实
[期刊] 改革
[作者]
俞俏萍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需要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以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现阶段,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间的不均衡状态日益凸显,过度膨胀的虚拟经济抑制了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资本"脱实向虚"的主要原因在于资本的逐利性、恶劣的实业环境和发展滞后的金融市场。引导资本理性回归实体经济,政府应积极改进相关政策,增强实体企业的赢利能力,同时积极推行金融创新、完善监管体系,使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发展趋于平衡,从而获得理想的经济增速。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伟 曹瑜强
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脱实向虚"已成为典型事实,大量实体公司积极投资金融资产,实体公司投资渠道与获利渠道日趋金融化。本文以我国2007—2015年A股制造业公司的面板数据为样本,使用固定效应模型,从机构投资者短视的视角研究我国实体公司金融化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总体来看,机构投资者持股驱动了实体公司金融化;(2)机构投资者具有异质性,长期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实体公司金融化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而短期机构投资者持股显著地驱动了实体公司金融化;(3)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于在国有企业中,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实体公司金融化的驱动作用在民营企业中更加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监管层合理引导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引导金融业回归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本源、推动金融结构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春鹏 徐璋勇
以2007—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市场竞争与企业"脱实向虚"的关系,结果发现:市场竞争主要发挥"掠夺"效应,助推了中国企业的"脱实向虚"。机制检验表明,市场竞争通过增强企业跨市场套利动机,提高了企业金融化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竞争对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随着融资成本的提升而加剧。最后,考虑企业类型的异质性,发现融资成本的调节效应在民营企业、小型企业中更明显;考虑外部环境的差异性,发现融资成本的调节效应在直接融资水平较低、经济增长较慢地区更突出。
关键词:
市场竞争 脱实向虚 套利动机 融资成本
[期刊] 改革
[作者]
俞俏萍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需要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以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现阶段,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间的不均衡状态日益凸显,过度膨胀的虚拟经济抑制了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资本"脱实向虚"的主要原因在于资本的逐利性、恶劣的实业环境和发展滞后的金融市场。引导资本理性回归实体经济,政府应积极改进相关政策,增强实体企业的赢利能力,同时积极推行金融创新、完善监管体系,使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发展趋于平衡,从而获得理想的经济增速。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李世美 沈丽
随着经济虚拟化程度不断提高,传统的货币理论已不能对超额货币增长做出合理解释。构建虚拟经济和货币供给交互影响作用机制的整体框架,并通过数理分析及向量自回归模型来推导、检验货币"脱实向虚"与经济"虚实分离"的关系。研究表明,货币"脱实向虚"会加剧经济"虚实背离",经济"虚实背离"又反过来强化货币"脱实向虚";货币"脱实向虚"对经济"虚实背离"的作用力度大于其反向作用力度;利率对经济"虚实背离"的正向影响大于对货币"脱实向虚"的负向影响。要有效改善经济的"虚实背离",需着力控制货币的"脱实向虚",分别对虚拟经济部门和实体经济采取有差别的利率政策,从而实现货币供给与经济发展的宏观均衡。
关键词:
虚拟经济 实体经济 脱实向虚 虚实背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