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39)
2023(3319)
2022(2759)
2021(2610)
2020(2048)
2019(4594)
2018(4412)
2017(8796)
2016(4297)
2015(4737)
2014(4569)
2013(4373)
2012(3859)
2011(3332)
2010(3235)
2009(3056)
2008(2977)
2007(2694)
2006(2309)
2005(1719)
作者
(10253)
(8556)
(8412)
(8194)
(5418)
(4054)
(4013)
(3295)
(3267)
(2906)
(2886)
(2835)
(2634)
(2525)
(2508)
(2501)
(2485)
(2442)
(2435)
(2414)
(2022)
(1979)
(1903)
(1896)
(1895)
(1836)
(1789)
(1785)
(1664)
(1637)
学科
(16186)
经济(16043)
管理(13352)
(12596)
(12104)
企业(12104)
方法(6961)
业经(6168)
中国(5722)
(5578)
(5293)
理论(5249)
(5163)
社会(3814)
数学(3710)
数学方法(3676)
(3482)
企业经济(3455)
经济理论(3383)
农业(3316)
(3221)
财务(3217)
财务管理(3214)
(3082)
企业财务(3066)
地方(2877)
技术(2682)
教育(2610)
(2523)
贸易(2522)
机构
大学(58571)
学院(58171)
(24327)
管理(24168)
经济(23887)
理学(21296)
理学院(21076)
管理学(20831)
管理学院(20704)
研究(17432)
中国(12805)
(12392)
(11186)
财经(10136)
(9244)
科学(9040)
中心(8482)
(8393)
师范(8370)
(7940)
经济学(7918)
财经大学(7707)
(7298)
经济学院(7122)
师范大学(6819)
商学(6756)
北京(6692)
商学院(6684)
业大(6529)
研究所(6460)
基金
项目(40875)
科学(33865)
研究(33127)
基金(30970)
(25728)
国家(25454)
社会(24679)
科学基金(23008)
社会科(22137)
社会科学(22127)
基金项目(16574)
(15237)
教育(15138)
编号(13626)
自然(13017)
(12847)
自然科(12751)
自然科学(12750)
自然科学基金(12546)
成果(11324)
资助(10890)
国家社会(9950)
(9716)
(9379)
人文(9072)
教育部(9020)
(9013)
重点(8984)
项目编号(8726)
课题(8648)
期刊
(27675)
经济(27675)
研究(18025)
中国(11139)
(10097)
管理(8743)
教育(7864)
科学(7375)
学报(7081)
(6244)
大学(6204)
学学(5725)
财经(5329)
业经(4968)
(4670)
经济研究(4529)
(4340)
金融(4340)
农业(4069)
技术(3728)
问题(3509)
社会(3175)
(2888)
现代(2787)
商业(2759)
财会(2653)
图书(2626)
(2534)
科技(2457)
社会科(2440)
共检索到829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薛建鹏  
党内民主是党基于自身的性质、任务和宗旨,依据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对党的组织、体制和过程所作出的民主的制度规定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民主政治的产物。实现民主是党的历史使命,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内民主是实现人民民主的先导,是实现党内和谐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积极发展党内民主,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罗来武  雷蔚  
本文从管理学视角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是建设能够促使社会和谐运行的机制。这种机制必须具有三种功能:其一,在事前,社会内部的结构与运行含有内在的稳定因素,能够预防诸多不和谐和不稳定事项的发生;其二,在事中,社会能够自我调节大部分不和谐现象与矛盾,即耗散结构理论所说的具有自组织功能;其三,在事后,当面对重大不和谐问题时,社会管理和调控部门能够有效地整合社会各部分和各种力量,发挥调节与矫治作用.使社会始终能够回到良好运行的状态或保持动态平衡。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冯文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德育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市场经济的本质奠定了二者和谐共生的客观前提,德育与社会和谐共生不仅具有历史必然性、可能性、静态性和动态性,而且由于市场经济的一般价值取向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价值取向,德育与社会的和谐共生还有着更加深刻的制度保障与经济伦理根源。为了实现德育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必须进行德育观念、德育目标、德育内容与德育方法的全面创新。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文虎  万劲波  
环境—社会系统的三元结构是指人、社会和自然三元,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对这三元运动机制的协调。从环境—社会系统的视角看,可持续发展是指通过三种生产的和谐运行与环境—社会系统的稳定演进,获得"经济-社会-环境"整体的高效益。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矛盾是资源生产的矛盾和资源配置的矛盾,因此,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在争取"人-社会-自然"和谐演进的前提下,处理好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以及自然的、社会的方方面面的"关系"。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叶晓东  
作为城市发展的一种全新理念,城市经营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受到城市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并将其付诸于实践。如今.建设和谐社会已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而和谐社会的核心和灵魂就在于以人为本!它要求我们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民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当前为征地、旧城改造拆迁纠纷引发的农民、市民们集体上访等群体性事件,无疑与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极不相称,如得不到有效遏制,它必将化作一把高悬在和谐社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都将砍掉社会的和谐。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尹世杰  
“中消协”2007年的年主题是“消费和谐”,这一主题具有重要的意义。3月10日,湖南师大商学院和本刊编辑部在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联合举办了一次“消费和谐”的理论研讨会,5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这里选登部分发言与论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晓玲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话题。从法律视角分析要以分配正义为基础构建其秩序体系,要畅通立法等民意表达机制,要构建起保障弱势群体利益的整合机制,最根本的是要经济发展,正确协调各类利益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峰  王超  
一、正确处理利益竞争与利益共享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使经济得到发展,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这就要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鲁贵宝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论从深化理论研究,还是从实践发展需要上看,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文章通过对市场产权的内涵及其主体分析,结合当前影响我国和谐社会构建主要突出问题收入差距扩大、就业压力大和政府与市场边界模糊等问题及其产生原因的探讨,阐明了健全市场产权制度,可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博逸  夏洪胜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是党的执政理念和治国理念的一次重大飞跃。从信用的视角探索和谐社会的建设,拓展了“和谐”与“信用”的内涵,有利于加强信用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通过建立健全信用立法和信用管理,进一步完善政府、企业、个人等信用建设,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袁建凤  吴义华  谢元态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汤跃跃  
“中消协”2007年的年主题是“消费和谐”,这一主题具有重要的意义。3月10日,湖南师大商学院和本刊编辑部在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联合举办了一次“消费和谐”的理论研讨会,5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这里选登部分发言与论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何伟  
党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是一个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文献,标志着对社会主义认识上树立了一种新观念。如果说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是阶级斗争的社会,邓小平时代的社会主义是市场经济的社会,那末现在的社会主义是和谐社会,由斗争哲学转向和谐哲学,这在指导思想上是一个重大变化。这一战略决策,丰富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加了新的内容,将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建设顺利发展,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使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翔  李凯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几千年前我们国家就有了建设和谐大同社会的美好理想,然而,虽然我们曾经盛极一时,但由于受时势的局限,离美好的理想总是相差太远。近代,国力衰微,备受欺凌,更使这种理想遥不可及。今天,我们党在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本文从近代历史的角度通过对建设"和谐社会"的探索与实践的分析,从而论证了一条真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完成建设"和谐社会"的崇高任务。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纪大海  
构建和谐社会的要素包括主体、文化、物利、关系、制度和环境六个层面, 它们各具作用,又相互关联。教育之于它们的良性互动有着特殊的功用。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教育。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为表现在:促进人、社会关系、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教育自身的和谐发展,开展理性教育和敬人教育,推进社会均衡协调发展,致力于建设民主社会和民主政治等方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