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18)
- 2023(5221)
- 2022(4385)
- 2021(3875)
- 2020(3192)
- 2019(7241)
- 2018(7455)
- 2017(14022)
- 2016(7343)
- 2015(8015)
- 2014(8130)
- 2013(7962)
- 2012(7621)
- 2011(7264)
- 2010(7688)
- 2009(7472)
- 2008(7294)
- 2007(6630)
- 2006(6576)
- 2005(6008)
- 学科
- 济(56858)
- 经济(56719)
- 管理(18544)
- 地方(15603)
- 方法(14917)
- 业(13454)
- 企(12710)
- 企业(12710)
- 中国(12622)
- 业经(12102)
- 地方经济(11827)
- 数学(11151)
- 数学方法(11099)
- 制(10158)
- 农(9137)
- 学(8989)
- 体(8586)
- 和(8220)
- 理论(7904)
- 财(7882)
- 融(7002)
- 金融(7001)
- 经济学(6655)
- 体制(6220)
- 银(6178)
- 银行(6178)
- 发(6134)
- 行(6059)
- 环境(5954)
- 农业(5703)
- 机构
- 大学(111379)
- 学院(110151)
- 济(59576)
- 经济(58546)
- 研究(44966)
- 管理(38642)
- 中国(33498)
- 理学(31955)
- 理学院(31557)
- 管理学(31171)
- 管理学院(30926)
- 财(27848)
- 京(23330)
- 科学(22649)
- 所(22358)
- 财经(20768)
- 经济学(20027)
- 研究所(19643)
- 经(18663)
- 中心(18661)
- 江(17736)
- 经济学院(17471)
- 范(15891)
- 师范(15827)
- 北京(15582)
- 院(15426)
- 财经大学(15047)
- 社会(15020)
- 州(13386)
- 农(13058)
- 基金
- 项目(62276)
- 研究(49785)
- 科学(49764)
- 基金(45240)
- 家(37808)
- 国家(37447)
- 社会(36292)
- 社会科(33183)
- 社会科学(33168)
- 科学基金(32193)
- 省(23289)
- 基金项目(22844)
- 教育(22662)
- 编号(19491)
- 划(18907)
- 资助(18227)
- 成果(17464)
- 自然(16699)
- 自然科(16268)
- 自然科学(16265)
- 自然科学基金(15983)
- 国家社会(15124)
- 发(15000)
- 部(14495)
- 课题(14378)
- 重点(14210)
- 济(13686)
- 经济(13562)
- 发展(13252)
- 教育部(13209)
共检索到1923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何伟
党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是一个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文献,标志着对社会主义认识上树立了一种新观念。如果说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是阶级斗争的社会,邓小平时代的社会主义是市场经济的社会,那末现在的社会主义是和谐社会,由斗争哲学转向和谐哲学,这在指导思想上是一个重大变化。这一战略决策,丰富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加了新的内容,将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建设顺利发展,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使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新军
作为两种最基础性、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劳动与资本的关系不仅关系企业正常的运行,更关系到一个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谐的劳资关系是构建一个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制度创新来自于对劳资关系本身所具有的和谐成分的把握和引导。本文从经济发展史的角度分析了劳资关系变迁的规律,并从博弈论、外部性和利益相关者治理三个维度探究了劳资关系所具有的内外部和谐机制,对其政策含义进行了延伸。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社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等方面的协调和谐深入发展,其中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与组成部分。为奠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实经济基础,有必要妥善处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系,大力发展教育、努力扩大就业、切实提高收入、有效拉动消费与促进经济发展,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扩大就业、提高收入与拉动消费的良性循环,不断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春学
自由市场制度会产生效率,但不会自动产生"社会福利";合理的社会政策是可以与个人自由相容的。这种观点是借助于个人面对某些随机模式时表现出来的社会偏好来论证的。通过"无知之幕"的构思排除了个人的特殊地位对其主观偏好的影响之后,借助于人际间的比较,我们可以证明,每个人都将会表现出两种具有内在联系的社会偏好:一是对"公平的"制度安排的偏好,它们将能够有效缓和"出身"与"运气"等随机因素对个人前景的巨大累积性影响;二是再分配的社会偏好,它将个人对不平等的社会反感,合理化为个人对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厌恶。这些偏好都可以是理性的个人自愿选择的产物,因而,力图实现这些偏好的明智政策,自然不会与个人自由相冲突。根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敬伟 蒲勇健
基于理性经济人假说的传统经济学认为,经济行为主体是单纯地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社会经济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在行为经济学基础上的公平互惠理论,强调了有限理性的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的公平、互惠与合作,这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因此,公平、互惠与合作是和谐社会的经济要素。而且,基于行为经济学的公平互惠理论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微观经济理论基础,并可依据这一理论对和谐社会进行机制设计或制度安排。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浩斌
和谐社会的经济制度基础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根本性问题。近年来,学术界围绕着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在取得众多研究成果的同时,陷入了意识形态决定论、经济建设决定论、机械和谐决定论以及制度建设风险论的研究困境之中。积极找寻摆脱研究困境的出路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经济制度基础 研究困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知博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之一和重要保障,而以社会利益为本位、追求社会实质公平正义恰是经济法的本质和永恒的价值追求,两者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和同质性。基于此,文章就如何发挥经济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提出了建立对弱势群体的倾斜性保护制度;强化强势市场主体的社会性责任制度;推行公益诉讼三个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
公平正义 和谐社会 经济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陆新元 熊跃辉 曹立平 张胜
在剖析和谐社会及人与自然和谐基本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对社会和谐的破坏作用,阐明了人与自然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通过分析加强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可以促进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促使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促进经济繁荣和持续发展,阐明了以人与自然和谐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进而全面论述了人与自然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 和谐社会 物质基础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石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滕藤
1马克思主义与和谐社会最近60年,技术创新的周期越来越短,人类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越来越强。同时,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冲击越来越大,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受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人们也因此逐渐认识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进一步指明了生态经济学研究的方向。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生态经济与和谐社会"研讨会将于2008年11月8日~9日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现围绕以下议题进行征文。(1)改革三十年来生态经济学进展的回顾与反思(2)生态经济学理论与方法论的探索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楚金桥 李俊
和谐社会要求构成社会的各个部分内部各要素分别协调以及各部分之间整体协调,达到力量上的相互平衡,这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均衡。和谐社会的这一均衡本质,要求其在经济上必须达到资源配置有效、市场制度完善和收入分配公平。有效的资源配置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需要完善的市场制度,尤其是产权制度和价格制度作为前提;在获取效率的基础上,还必须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让社会上的所有人共享经济成果。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胡伟清
本文认为,和谐社会的经济标准必须从效率和公平两个方面来考虑,具体可分解为人均GDP、经济增长率、恩格尔系数、失业率、人均周工作时间、行业集中度、劳动力流动成本、负外部性、吉尼系数、歧视指数、贫困人口比例和通货膨胀率等12个指标。文章提出,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重点,应该放在提高人均GDP、收入的合理分配、反贫困、环境治理和保护、减少生产要素在行业以及地区间的流动障碍等方面。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经济标准 效率 公平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晓亮
本文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哲学应是和谐哲学,而不是斗争哲学;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既要尊重社会经济规律,更要尊重自然规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能建立在各种所有制协调发展的经济基础之上。文章提出,我国社会现阶段存在公私矛盾和劳资矛盾这两种基本的经济关系,公私兼顾和劳资两利是处理这两类经济矛盾的基本原则。文章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看待收入差距,妥当处理分配关系,特别是要处理好创造财富的效率与分配财富的公平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要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群众团体、社会组织等非政府组织的独特作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白建东 李宝虹
和谐社会是一个多元结构的复合概念,它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法律、道德、社会交往等领域。按马克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思想逻辑进一步推理,经济基础的品质决定了上层建筑的生态,而商业信用则构成了经济基础品质的内在要素与外在体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夯实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改造和提升经济基础的原有品质,本是应有之意。
关键词:
商业信用 和谐社会 经济品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