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15)
2023(2201)
2022(1815)
2021(1826)
2020(1343)
2019(2976)
2018(2969)
2017(5269)
2016(3021)
2015(3267)
2014(3177)
2013(3029)
2012(2948)
2011(2640)
2010(2795)
2009(2637)
2008(2550)
2007(2329)
2006(2061)
2005(1809)
作者
(8254)
(6757)
(6713)
(6511)
(4273)
(3195)
(3104)
(2694)
(2566)
(2428)
(2308)
(2285)
(2181)
(2159)
(2063)
(2007)
(1997)
(1964)
(1958)
(1890)
(1732)
(1700)
(1661)
(1605)
(1540)
(1539)
(1487)
(1487)
(1354)
(1343)
学科
(8846)
经济(8823)
(5811)
(4592)
中国(4442)
管理(4244)
农业(3815)
(3476)
教育(3372)
(2977)
企业(2977)
(2704)
劳动(2699)
动力(2353)
业经(2288)
人口(2229)
劳动力(2191)
理论(2132)
方法(2078)
农业劳动(2050)
(2024)
(2014)
金融(2010)
农业人口(2003)
政治(1973)
(1950)
思想(1916)
(1661)
银行(1652)
(1632)
机构
大学(42644)
学院(40862)
研究(16586)
(15577)
经济(15208)
中国(11981)
管理(11659)
科学(10289)
理学(9807)
理学院(9610)
管理学(9406)
管理学院(9307)
(9179)
(8765)
研究所(7991)
(7810)
(7751)
师范(7675)
(7283)
中心(6845)
师范大学(6479)
农业(6248)
(6172)
北京(5884)
教育(5868)
(5777)
业大(5665)
财经(5656)
经济学(5500)
(5140)
基金
项目(25585)
科学(19772)
研究(19720)
基金(17948)
(15624)
国家(15458)
社会(12404)
科学基金(12403)
社会科(11406)
社会科学(11403)
教育(9820)
(9404)
基金项目(8961)
(8540)
编号(8371)
成果(8297)
自然(7170)
自然科(6987)
自然科学(6986)
自然科学基金(6850)
资助(6783)
课题(6205)
重点(5905)
(5833)
(5585)
(5578)
(5494)
(5170)
项目编号(5085)
教育部(5070)
期刊
(19296)
经济(19296)
研究(13664)
中国(9787)
教育(8779)
(8425)
学报(7736)
科学(6495)
大学(5849)
农业(5682)
学学(5238)
(5238)
管理(4793)
(3648)
金融(3648)
(3261)
世界(3046)
财经(2940)
经济研究(2882)
技术(2716)
(2633)
(2615)
问题(2431)
图书(2406)
(2354)
论坛(2354)
业经(2340)
社会(2269)
(2091)
职业(1963)
共检索到653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包大为  
新文化运动以降,启蒙主义政治解放的构想主导着知识阶层的理论方向。不论是德先生、赛先生,还是移风易俗、重塑人民和改造语言的努力,都是五四启蒙者投身救亡图存的理论凭借。但是,当半殖民半封建的内外危机打破了启蒙式的政治解放的想象,知识分子便开始自觉地反思局限于意识形态变革的启蒙。同时,当十月革命展现了另一条依靠庶民而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马克思主义便开始成为了五四运动新的历史特征。尽管在一开始这种马克思主义的转向由于缺乏组织和理论译介,仍然掺杂着无政府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等泛左翼的内容,但随着人民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中逐步获得了能动性,马克思主义也开始接过了启蒙主义未竟的救亡图存的使命。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华平  
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发展方向。研究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于准确认识、把握马克思主义,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源起、历史进程、历史规律的角度来进行研究,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视角。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源起问题为研究起点,整体审视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相关问题,以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乃至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有更深刻的理解。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志兵  
本文从差异与同一的角度,以哈贝马斯、鲍德里亚、亨廷顿的文化话语为典型案例,探析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在西方所经历的"文化转向"问题。无论哈贝马斯、鲍德里亚,还是亨廷顿,都立足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现实,要么通过文化介入(符号革命)的方式来宣判马克思主义核心理论的无效,要么通过文明冲突的模式致力于全球政治新秩序的重建,本质上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冷战现实及其观念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不仅以其真理性、正义性具有时代意义,而且是同资本主义文明对话的现实力量。面对文化差异,我们应该遵循"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原则,全方位地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鉴。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森林  
从哲学视角重思启蒙,意味着从绝对、理性、完满的大全一体世界转向现实、感性、激情、欲望、世俗利益的现代世界,意味着对人与上帝、皇帝的关系,理性、知性与感性的关系,普遍性、特殊性与个别性的关系,统一、对立与差异的关系,善、公正与恶的关系,存在、变化与行动的关系,进行重新思考和调整。通过这种调整与重构,启蒙辩证法得以发生。雅各比对激进启蒙否定超验性维度、理性和主体性谋求统治一切的担忧,黑格尔通过否定辩证法对绝对完满世界的新式追求,都预示着如何辩证对待自然、历史和超越性信念成为启蒙辩证法的核心问题。与启蒙传统贬低自然不同,马克思的启蒙哲学力主扬弃自然和自由的二元对立,强调自然和劳动都是财富的源泉。资产阶级启蒙把历史视为漆黑一片,无产阶级辩证对待历史的继承性和创新性,充分肯定传统的历史性意义。针对激进启蒙否定超越性维度引发理想信念的虚无化后果,历史唯物主义不再与自然和历史对立,而是在尊重自然和历史的基础上,重建理想的超越性维度。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勇  汤晶  
延安文艺进入中国现代文学的版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范式,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与文艺事业的高度融合与深度互动。延安文艺运动坚守人民至上的文化价值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文艺方面的核心特质;延安文艺运动大众化的追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社会性及其在中国语境下所实现的新的文化自觉;延安文艺运动的民族形式建构赋予了文艺民族品格和中国气派,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形式问题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包括文艺在内的人民革命事业中,延安文艺是一个经典的辉煌篇章。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苏寄北  
文章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因此,在新时期,我们要继续发扬党的历史上形成的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经验,不断地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亚娟  
梅洛-庞蒂在历史问题中见证了现象学和马克思主义的融合,二者在人类关系的地基上相互关联,共同以理性危机为反思对象。他借鉴胡塞尔在生活世界分析中引出的历史问题,却发现胡塞尔的先验历史观包含着矛盾。他肯定卢卡奇在意识形态理论中提出的历史维度,认为历史进程为历史理论摆脱教条的马克思主义和胡塞尔的先验主义提供了可能。然而,这使他深陷相对主义的质疑,为了摆脱争议,他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现象学还原中转向肉身。肉身在历史性概念的深度关联中被阐明,它作为人类关系的起源揭示了历史性的生成。因此,历史生成论是历史唯物主义深度还原的结果,它使梅洛-庞蒂从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转向肉身本体论,并为历史哲学的更新指出方向。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文菊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迅速为中国人民所接受,在某一层面上,是因为中国文化所特有的通变思维,以及关系本位文化模式,与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式及其实践生成论之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畅  
20世纪初,近代中国经历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文化上的启蒙运动,因发生于"五四"运动前后,因此又被称为"五四"启蒙。这场运动将以资本主义配置为典范的现代性观念广泛传播,但最终中国还是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从文化心理上来看,这其中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即"五四"青年传播的启蒙思想本身存在误读,混沌不明;近代中国的启蒙一直面临着"救国存亡"的压力,社会主义更好地回应了富国强民的需求;儒家传统文化作为群族心理和生活方式参与进现代性建构,影响着民众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子联  崔苧心  
人民币长期升值的根源在于中国相对他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综合运用和比较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所演绎的汇率理论和巴拉萨—萨缪尔森汇率模型的基础上,文章试图采取有别于传统研究的视角,探索相对劳动生产率影响汇率变动的内在逻辑。从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的角度,文章运用动态面板模型研究了主要贸易伙伴国与中国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以及各经济体内部的两部门相对劳动生产率等变量对汇率变动的影响。结论显示:第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一国货币升值的根本动力,不管是贸易部门还是非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都能平稳提升一国的汇率水平,人民币升值的根源即在于此;第二,受发展阶段、经济结构和汇率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巴—萨效应在中国及所选取的经济体样本内均不显著,而马克思主义汇率理论则对人民币升值具有较强的解释力;第三,一国包括开放程度、人均GDP增长率在内的基础变量也会对汇率变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是提升货币价值、吸引国际资本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纪亚光  杨卫芳  
百年前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在中西文明双双陷入困境之际,中国先进分子走在时代前列,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根本,着眼人类前途命运,努力探求"第三新文明"的结果。在这一追求下孕育而生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以建设一个"文明先进的中国"为己任,将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深深扎根于为人民谋幸福的基础之上,放在服务于全人类共同发展的视野之中,历经百年奋斗,既获得了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又呈现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广阔发展前景,从而开辟出一条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崭新文明之路。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虎涛  
长期以来,即使在马克思主义阵营内部,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传统命题——生产力一元决定论也一直存在不同的解读,而在马克思主义阵营外,则存在着与生产力一元决定论相对的,以迈克尔·曼等人为代表的新韦伯主义的多元论。后者认为,并不存在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社会领域(如经济),经济的、政治的、军事的、意识形态的权力都可能发挥决定性作用。一元论和多元论的分歧本质,不仅只是观点之争,也是关涉到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性的根本问题,对历史唯物主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黎家佑  
空间生产是马克思主义审视资本运作并建构人类解放图景的重要维度,也是马克思主义实现当代发展的理论生长点。从自然空间的社会化改造到社会空间的生产扩张,到空间的资本化生产,再到资本空间的扬弃,空间生产正经历着朴素实践、初步探索、全面深化与扬弃超越的历史嬗变。对空间生产予以全面的历史考察并审理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脉络,将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的当代深化与实践创新。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虎涛  
长期以来,即使在马克思主义阵营内部,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传统命题——生产力一元决定论也一直存在不同的解读,而在马克思主义阵营外,则存在着与生产力一元决定论相对的,以迈克尔·曼等人为代表的新韦伯主义的多元论。后者认为,并不存在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社会领域(如经济),经济的、政治的、军事的、意识形态的权力都可能发挥决定性作用。一元论和多元论的分歧本质,不仅只是观点之争,也是关涉到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性的根本问题,对历史唯物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