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63)
- 2023(6332)
- 2022(5415)
- 2021(5201)
- 2020(4123)
- 2019(9749)
- 2018(9593)
- 2017(18817)
- 2016(9923)
- 2015(10899)
- 2014(10806)
- 2013(10592)
- 2012(10071)
- 2011(9408)
- 2010(9794)
- 2009(8978)
- 2008(8964)
- 2007(8098)
- 2006(7503)
- 2005(6791)
- 学科
- 济(42069)
- 经济(42031)
- 管理(27009)
- 业(25372)
- 企(21069)
- 企业(21069)
- 方法(17120)
- 贸(15836)
- 贸易(15833)
- 易(15587)
- 数学(14556)
- 数学方法(14361)
- 财(12440)
- 出(11773)
- 农(11605)
- 中国(11232)
- 策(9047)
- 业经(8494)
- 学(8446)
- 出口(8279)
- 出口贸易(8279)
- 口(8279)
- 制(8202)
- 理论(7672)
- 银(7225)
- 银行(7215)
- 农业(7029)
- 行(6994)
- 融(6969)
- 金融(6969)
- 机构
- 大学(142752)
- 学院(142294)
- 济(66123)
- 经济(64802)
- 管理(52737)
- 研究(49843)
- 理学(44612)
- 理学院(44145)
- 管理学(43456)
- 管理学院(43180)
- 中国(40164)
- 财(33292)
- 京(29456)
- 科学(26795)
- 财经(25442)
- 所(24604)
- 经(23102)
- 中心(22390)
- 江(22237)
- 经济学(21940)
- 研究所(21746)
- 经济学院(19702)
- 农(19626)
- 财经大学(18844)
- 北京(18819)
- 范(18815)
- 师范(18692)
- 院(18022)
- 州(17567)
- 业大(16844)
- 基金
- 项目(86338)
- 科学(68589)
- 研究(66566)
- 基金(63572)
- 家(53791)
- 国家(53339)
- 科学基金(45732)
- 社会(43444)
- 社会科(41170)
- 社会科学(41162)
- 省(31974)
- 基金项目(31535)
- 教育(30894)
- 资助(27599)
- 自然(27558)
- 划(27204)
- 编号(26936)
- 自然科(26924)
- 自然科学(26915)
- 自然科学基金(26460)
- 成果(23694)
- 部(20368)
- 重点(19306)
- 课题(19281)
- 发(18635)
- 性(18066)
- 教育部(18057)
- 国家社会(17975)
- 创(17676)
- 人文(17321)
共检索到2281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陈达飞 贾璐熙
文章以后凯恩斯主义货币内生论为理论依据,将货币"中性"与"非中性"之争和"内生"与"外生"之争纳入到一个框架下进行研究,以探求货币政策操作的"内生"逻辑。采用我国2001年第1季度至2013年第3季度的季度数据,构建联立方程模型,运用协整检验和系统估计方法分别考察货币政策操作的短期和长期效果以及货币内生创造机制的根源。实证结果表明,M2对名义GDP增长短期和长期均呈现中性;M2短期内会加剧CPI的波动率,但长期内和CPI增长率没有共同的趋势;存款与M2有共同的长期趋势,短期内二者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而且显著性不会随着结构变化、滞后项和控制变量的加入而减弱;贷款与存款之间也存在长期的共同趋势,短期...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陆家骝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颖
内生货币供给理论是后凯恩斯主义货币经济学的中心内容 ,自从 2 0世纪 70年代后凯恩斯主义产生以来 ,该理论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大量争议。本文将对后凯恩斯主义内生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进行回顾 ,并分析其理论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启示。
关键词:
后凯恩斯主义 内生货币供给理论 启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袁辉
后凯恩斯主义从反向因果关系和金融创新两个维度诠释了货币内生的机理和过程,但却由于把关注焦点集中于传统商业银行而受到Palley的批评,后者提出用内生金融概念取代内生货币以涵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创造。尽管非银行金融机构创造的负债可以代替货币执行交易媒介的职能,然而其流动性终究是虚拟的,离不开商业银行"真正"流动性的参与和支持。现实生活中,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整个金融体系在带来远大于内生货币理论描述的金融弹性的同时,也导致更大的金融不稳定性。后凯恩斯主义从内生货币到内生金融理论的发展,丰富了我们对货币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为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曾宪久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的是货币政策经由何种渠道影响真实经济社会的过程。它既是货币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各国货币当局无法回避的重大实践问题。本文在对被西方理论界誉为经典的凯恩斯货币政策传导理论进行考察的基础上 ,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利率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 ,旨在为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取向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凯恩斯 货币政策传导理论 利率效应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耿中元 曾令华
后凯恩斯学派的货币理论认为货币供给是内生的,对于货币供给是如何内生决定的这一问题,后凯恩斯学派内部存在着适应主义、结构主义、流动性偏好3种不同的观点。以中国为例检验内生货币假说,可以拓展内生货币假说在发展中国家的经验证据,运用EngleGranger两步法、误差校正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等计量经济方法得出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存在从贷款到货币供应量的单向因果关系,所以中国的货币供应量本质上是内生的。长期内中国的GDP与货币供应量、贷款与基础货币、贷款与货币供应量货币乘数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短期内存在从贷款到货币供应量货币乘数的单向因果关系,这充分证实了结构主义的观点,但结果并未...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芦东 陈学彬
后凯恩斯主义的内生货币理论打破了货币供给前提,提出中央银行既没有能力控制基础货币,也不愿去控制基础货币。他们认为货币的供给是内生的,即由信用驱使、需求决定的,与商业银行和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行为有关。结合最新的实证研究对后凯恩斯主义的内生货币理论进行了系统的评介,并认为其将与宏观经济、开放经济相结合向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涤源 张健君
本文介绍了传统数量说的两个模型、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鲍莫尔和托宾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补充和发展以及温特劳布与罗西斯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批评,最后提出了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董亮 孙颋
在实践操作层面上,货币经济学家已经在尝试编制金融条件指数,并将其引入货币政策响应函数,以期确定最优货币政策。本文将中国金融条件指数引入新凯恩斯主义前瞻式模型进行经济模拟。结果显示,在单纯的通货膨胀目标制下货币政策不对资产价格响应是最优的;如果货币当局考虑兼顾产出和通货膨胀目标时,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响应是最优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艺明 蔡昌达
本文综述了当前国内外关于货币政策成本传导机制的研究进展,并构建了符合中国经济特征的新凯恩斯主义DSGE模型。该分析框架不仅能较好地避免卢卡斯批评和政策的动态不一致性等问题,同时在经济预测和政策评价方面也较传统计量模型更具可靠性。研究发现,紧缩性货币政策在长期会使通胀率下降,而对于产出的长期影响则是中性的。这表明在当前中国经济中,紧缩性货币政策是控制通货膨胀的有效手段。然而,成本传导机制本身存在很大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增加了央行实施货币政策所得到结果的不确定性。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宋琴 胡凯
如果运营资本作为生产和分配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名义利率进入生产函数,影响企业的生产和定价,那么货币冲击就会如同影响总需求一样通过成本渠道来影响总供给。因此,紧缩性的货币政策通常导致价格水平的升高而不是下降。本文通过建立一个新凯恩斯模型发现在低效率的金融体系中,成本渠道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相对要弱一些。
关键词: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成本渠道 利率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邵立
20世纪90年代以来,货币政策实践和理论研究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新凯恩斯主义框架在综合了凯恩斯主义和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研究成果,并吸收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实践经验之后,已逐步发展为当前货币政策分析的主流框架。然而,该理论框架仍然存在一些不尽完美之处,并且在预防和应对本次金融危机方面表现得不尽如人意。本文首先介绍了新凯恩斯主义框架的基本理论模型,而后总结了其给出的全新政策涵义和存在的不足之处,最后指出其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俊海 李鑫
文章基于新凯恩斯理论的视角,构建Sidrauski-type模型对我国的货币政策有效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当央行未能采取积极主动的货币政策时,一单位技术冲击导致的产出波动幅度约为采取积极主动的货币政策时产出波动幅度的2.3倍,投资波动幅度约为1.9倍。因此,当前央行所采取的积极主动的货币政策能够起到"熨平"经济波动的作用,并且盯住通货膨胀率的目标在我国是行之有效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齐鹰飞
宏观经济学正在迈向新一次综合。在这个进程中,一些前沿经济学家为总需求理论构建了坚实的微观基础,使其成为新新古典综合框架的一块基石。它与同样建立在微观基础上的总供给理论相结合,就成为当前主流宏观经济学进行货币政策分析的标准工具。利用这个工具,经济学家对货币政策的研究得出了很多富有启发性的结论。本文梳理了总需求理论的上述新近发展,并讨论它在货币政策中的一些应用。特别地,本文的分析表明,这些应用对于中国的货币政策操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