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213)
- 2022(193)
- 2021(190)
- 2020(164)
- 2019(381)
- 2018(368)
- 2017(654)
- 2016(390)
- 2015(518)
- 2014(509)
- 2013(471)
- 2012(415)
- 2011(415)
- 2010(417)
- 2009(490)
- 2008(482)
- 2007(390)
- 2006(359)
- 2005(345)
- 2004(328)
- 学科
- 济(1319)
- 经济(1318)
- 教育(974)
- 中国(916)
- 管理(728)
- 理论(487)
- 业(472)
- 制(437)
- 政治(421)
- 思想(387)
- 学(366)
- 德育(364)
- 思想政治(364)
- 政治教育(364)
- 治教(364)
- 体(334)
- 教学(314)
- 企(302)
- 企业(302)
- 农(301)
- 方法(296)
- 银(294)
- 银行(294)
- 高等(294)
- 行(292)
- 贸(287)
- 贸易(287)
- 策(283)
- 易(281)
- 融(281)
- 机构
- 大学(6856)
- 学院(5643)
- 研究(2584)
- 济(2355)
- 经济(2301)
- 中国(1821)
- 京(1792)
- 管理(1397)
- 科学(1317)
- 范(1302)
- 师范(1301)
- 所(1286)
- 北京(1265)
- 研究所(1165)
- 财(1155)
- 理学(1125)
- 理学院(1104)
- 教育(1101)
- 管理学(1072)
- 管理学院(1057)
- 师范大学(1053)
- 中心(975)
- 江(968)
- 财经(897)
- 社会(858)
- 院(848)
- 经(814)
- 经济学(808)
- 州(721)
- 科学院(706)
共检索到103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宋雪
从晚清到民国,“Peking University”的指称对象先后包括京师同文馆、汇文书院、京师大学堂、私立燕京大学和国立北京大学五所驻京高等教育机构,其中既有国立最高学府,也有私立教会学校。虽然部分属于非正式名称,但仍具有广泛社会影响。语言概念的重叠带来话语表达中的歧义,同时也投射出多元复杂的历史图景。依据档案、报刊、辞书、回忆录等材料,返回历史现场,梳理近代中国“Peking University”概念的生成和流变,从中考察新式教育的引入、中西观念的互动及文化空间的形成,有助于探求译名背后的知识建构、教育转型与社会变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希伟
北京大学与北洋大学合并事件是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桩历史公案。1912年7月初,北洋政府教育部曾一度计划停办北京大学。全国临时教育会议后,教育部基于大学区规划提出合并北京大学与北洋大学计划。1913—1914年,教育部探索出两校合并方案:工科合并至北洋大学,法科合并至北京大学。1917年,北京大学启动改制,将工科合并至北洋大学成为其中一项重要改革内容。教育部借机重新推动1914年所探索的学科合并方案。两校学科合并事件,既与相关人物的大学观、大学区规划思想密切相关,又与当时国家财力困顿不无关系。学科发展讲求传承与积淀,对于办学历史长久的学科而言,不应轻易裁撤。学科文脉一旦被割断,不仅后来的学科重建可能面临重重困难,而且原来积淀的学科历史不易接续。还原两校合并事件来龙去脉,不仅有助于认识当时教育部关于大学发展的宏观规划,亦可为当今高水平大学的合并及学科调整提供一种历史观照。
关键词:
北京大学 北洋大学 大学合并 大学改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岳庆平 徐中煜
根据历史传统、现实条件和未来需求 ,北京大学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作为自身的基本定位和奋斗目标。这就要求北京大学大力推进教育创新 ,继续深化教育改革 ,善于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经验 ,坚持以提高为主、以内涵发展为主的方针 ,坚定不移地把提高质量、水平和效益放在首位 ,保持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办学特色 ,坚持不懈地向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 ,责无旁贷、一如既往地担负起中国精英教育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
北京大学 发展定位 一流大学 精英教育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张小丽
"德育""智育""体育"是目前中国教育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组概念。20世纪初,这组概念成为官方、民间乃至学界奉行的"公理"。其流行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这组概念并非来自斯宾塞,严复的《原强(修订稿)》并未明确提出"德育、智育、体育"的概念。其在中国的流行和传播更多是受日本兴学经验的影响。"德育、智育、体育"作为"日语借词"进入中文后,在严修、张謇、张之洞等人的推介下,成为国人熟悉的教育"术语"。与各种影响因素相应,20世纪初,三育论不仅成为"强国"的重要一环,也是国人理解、议论、分析教育问题的理论工具,还是实施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
德育 智育 体育 严复 斯宾塞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蔡志明
从“以疾病为中心”、“以医生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是医院服务或经营理念的重大突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病人与健康人,以及健康的概念已逐步发生变化。人人拥有健康已成为21世纪现代人的美好企盼。有鉴于此,我们在健康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率先提出“以人为中心”的全新理念,并以创新理念引导创新经营,进一步提出“健康产业”的全新概念。近3年来,在医院内尝试推行全新的健康服务新模式。介绍了新理念产生的背景、内涵、以及创新经营的做法和成效。
关键词:
创新 理念 经营 健康产业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刘彦丽
介绍了北京大学图书馆在保持传统服务工作的基础上,增设多种服务项目,深化图书馆与读者的互动。通过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关键词:
北京大学图书馆 互动 读者服务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2007年12月,北京大学研究生院举办了一系列庆典活动,纪念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90周年。据《北京大学日刊》记载,1917年底北京大学创办研究所并开始招收研究生,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范凡
目前普遍认为北京大学图书馆学教育始于1947年王重民在北京大学文学院建立的图书馆学专修科。文章依据1920年以来有关北京大学图书馆学发展的史料提出不同看法,认为早在1920年北京大学决策层就对图书馆专门人才培养有系统的规划,一面选拔毕业生到欧美学习图书馆学,另一面打算在本校添设图书馆学专科培养图书馆员。1924年袁同礼留学回国后在北京大学教育系开设图书馆学科目,1937年严文郁在北京大学文学院开设图书馆学选科,1947年王重民、袁同礼、毛子水等在北京大学文学院开设图书馆学专科。尽管处于不同时期,但它们之间存在一脉相承的关系,从而得出"北京大学图书馆学教育起始时间最迟不晚于1924年"的结论。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于国彤
文章对五四运动时期北京大学无政府主义者创办的通信图书馆的创办、宗旨、章程、发展经过、藏书数量、藏书来源及藏书主题进行了史料梳理和史实考辨。并与同一时期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少年中国学会社会主义研究会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通信图书馆在传播社会主义思潮和新文化方面的积极意义。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常怀颖 孙庆伟
考古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田野考古是考古学研究的基础,因此田野考古教学是高校考古学科教学体系的核心。中国考古学的田野考古教学发端于北京大学,本文通过系统回顾北大田野考古六十载的辉煌历程,分析了北大考古学科如何将田野考古工地锻造为重大科研的前沿阵地和人才培养的摇篮,从而为构建考古学的"中国学派"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关键词:
考古学 田野考古 考古教学 北京大学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别敦荣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明确提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这不仅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要求,而且也是中国和平崛起的要求。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应当重视其世界性特征,更应光大其中国特色,应当坚持弘扬中国的核心价值观,服务中国人民和中国发展,引领人类文化科技进步,尊重多元文化、促进相互理解与融合。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应当是一大批大学的自觉行为,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的努力方可能取得成功。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别立谦 张海舰 李晓东
面向支持高校“双一流”建设,图书馆应正确认识或重新认识文献典藏工作。文章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以北京大学为例,首先梳理总分馆文献典藏工作现状和问题,进而分析构建总分馆纸质文献典藏体系应考虑的因素,重点探讨构建纸质文献学科化典藏体系的框架,明确了优化三线动态典藏制,在全校实现按学科组织纸质文献的典藏体系。最后对新的典藏体系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为构建良性循环的总分馆学术资源生态系统夯实基础。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刘劲松
1917至1929年间,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借书规则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一是借书主体逐渐明确,二是借书数量和期限趋向合理,三是救济条文可圈可点。这些变化,总体上以促进图书流通为原则,教职员和学生的借书权利趋向平等。这一时期,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借书规则已经成熟,堪称民国时期大学图书馆借书规则的典范。
关键词:
北京大学 图书馆 借书规则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亮宽
郑天挺与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关系密切,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郑天挺兼任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副所长,实际主持所务。他在招收和培养研究生等方面坚持严格招考、精准培养、科学管理,努力践行爱国教育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所招收的数十名研究生都成为其研究领域的学术骨干和领军人物,在历史、语言等学术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郑天挺 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 傅斯年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吕淑贤 张艳霞
建设古籍保护实验室对提高图书馆古籍保护业务的科学技术水平、培养古籍保护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保护实验室于2019年初正式运行,下设物理性能实验室、模拟老化实验室、精密仪器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和预防性保护实验室共五个实验室,配备了一流的硬件设施。文章调研了国内外古籍保护实验室现状,阐述了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保护实验室建设的目的、意义、定位以及设计思路,并通过回顾实验室的建设历程,总结实验室建设中的六点经验,在此基础上探讨实验室的建设特色与优势,展望未来发展前景。
关键词:
图书馆 古籍保护 实验室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