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04)
2023(13945)
2022(11652)
2021(11127)
2020(9360)
2019(21957)
2018(21679)
2017(40782)
2016(22025)
2015(25404)
2014(25439)
2013(25081)
2012(23234)
2011(20984)
2010(20620)
2009(19152)
2008(18793)
2007(16449)
2006(13763)
2005(12375)
作者
(62913)
(53078)
(52539)
(50243)
(33377)
(25393)
(24144)
(20802)
(20079)
(18651)
(17913)
(17814)
(16656)
(16601)
(16570)
(16430)
(15993)
(15661)
(15261)
(15042)
(13000)
(12955)
(12822)
(12139)
(11948)
(11798)
(11609)
(11499)
(10651)
(10622)
学科
(92735)
经济(92626)
管理(60089)
(56621)
(45330)
企业(45330)
方法(44831)
数学(40166)
数学方法(39702)
中国(26990)
(24996)
(24079)
(18937)
贸易(18929)
(18497)
(18461)
业经(18240)
(17945)
地方(16492)
农业(16228)
(14599)
银行(14556)
(14409)
财务(14353)
财务管理(14314)
(14254)
金融(14246)
(13951)
(13851)
理论(13690)
机构
大学(316070)
学院(313522)
(134667)
经济(132105)
管理(120287)
研究(109022)
理学(103858)
理学院(102717)
管理学(100884)
管理学院(100302)
中国(83048)
(66690)
科学(65347)
(60459)
(54272)
(53086)
中心(50807)
研究所(49608)
财经(48467)
业大(46498)
(45177)
(44259)
经济学(42420)
北京(42017)
农业(41944)
(40998)
师范(40549)
(39231)
经济学院(38344)
财经大学(36103)
基金
项目(213395)
科学(168364)
基金(156759)
研究(155358)
(137323)
国家(136247)
科学基金(116268)
社会(99677)
社会科(94486)
社会科学(94464)
基金项目(82059)
(81036)
自然(74483)
自然科(72795)
自然科学(72770)
教育(72448)
自然科学基金(71491)
(69448)
资助(64897)
编号(62258)
成果(51009)
(48748)
重点(48309)
(45729)
(44106)
课题(43062)
国家社会(42381)
教育部(41879)
创新(41399)
科研(41367)
期刊
(140466)
经济(140466)
研究(91410)
中国(60519)
学报(50316)
(47703)
(47531)
科学(45873)
管理(42784)
大学(38409)
学学(36135)
教育(33893)
农业(32407)
技术(28426)
(26656)
金融(26656)
财经(24013)
经济研究(23951)
业经(21763)
(20712)
问题(18983)
(18275)
(17225)
统计(16432)
(15543)
世界(15485)
技术经济(15425)
国际(14917)
图书(14318)
(14315)
共检索到4602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董大仟  唐皇凤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话语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关键叙述,其话语内容主要包含对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党带领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对当下民族工作开展的现实境况的析要,以及对今后推进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原则方向的诠旨。中国共产党民族话语的演进,始终围绕两个核心问题:一是回答什么是“民族”,如何在实践中促进民族发展;二是回答民族关系如何协调,如何凝聚社会经济建设与国家发展的共同力量。从党的八大到二十大历次报告文本来看,中国共产党的民族话语呈现出从倡导民族“多元”性转向增进民族“一体”性,进而走向铸牢“民族共同体”的演进轨迹,其中包含由“各民族”到“中华民族”的话语主体转变、由各民族间关系的“平等”到民族“大团结”的话语原则转进、由“支援”“帮助”少数民族到“共促”繁荣发展的话语实践形式转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志晋  贾翠娇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索生态文明建设规律,总结经验,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时代和民族特色的思想,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运用关键词语分析法,以党的八大至党的二十大的党代会报告为文本依据,结合历史研究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脉络和演进逻辑。研究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发展经过了四个阶段,即萌芽探索时期(党的八大至党的十一大)、起步发展时期(党的十二大至党的十四大)、稳步推进时期(党的十五大至党的十七大)和整体构建时期(党的十八大至党的二十大)。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的演进逻辑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依循与创新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理论基础演进、从二元主体到多元主体高效联动的主体认识演进、从推动经济发展到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演进、从与经济发展统筹谋划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谋划方略演进、从人与自然和谐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意蕴演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志晋  贾翠娇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索生态文明建设规律,总结经验,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时代和民族特色的思想,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运用关键词语分析法,以党的八大至党的二十大的党代会报告为文本依据,结合历史研究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脉络和演进逻辑。研究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发展经过了四个阶段,即萌芽探索时期(党的八大至党的十一大)、起步发展时期(党的十二大至党的十四大)、稳步推进时期(党的十五大至党的十七大)和整体构建时期(党的十八大至党的二十大)。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的演进逻辑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依循与创新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理论基础演进、从二元主体到多元主体高效联动的主体认识演进、从推动经济发展到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演进、从与经济发展统筹谋划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谋划方略演进、从人与自然和谐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意蕴演进。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春晖  丁瑞雪  
马克思主义从扎根中国开始就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紧密相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规律既是结合中国国情和发展实际的过程,也是成功地探索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过程。从20世纪20年代建党伊始到新中国成立70年的发展历程中,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在边疆治理的实践中紧紧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灵魂,将边疆治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边疆治理实践经验,中国共产党边疆治理直接推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青觉  曹高丁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重大命题以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话语无疑是中国共产党政治话语体系中重要的核心概念。中国共产党“民族复兴”话语是近代中华民族在内外交困的背景下逐渐建构起来的,先后经历了早期萌芽、转型发展、转化重构、革新升华、成熟定型和继续发展等历史演化阶段,建构了以“民族独立”“民族解放”“国家建设”“民族梦想”等为核心意涵的中国共产党“民族复兴”话语体系。中国共产党“民族复兴”话语的意涵在传承与发展中不断向前演进,被赋予鲜明的时代特色。系统梳理和科学阐释中国共产党“民族复兴”话语的生成和意涵演变,可以拓宽中国民族理论研究视角,实现中国话语与世界话语的融通发展,彰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话语的国际影响力。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学敏  柴然  
自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就以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方法为理论工具,以解决不同时期社会主要矛盾为民族工作重点,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确立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制度和基本政策,在民族地区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各族人民共同迈向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后,党中央及时将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调整到经济发展与人民物质文化需要上来,提出民族工作关键看发展的重要决策。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判断,将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提升到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领导各族人民取得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立足未来远景目标,中国共产党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提出并落实促进民族地区和各民族发展的时代任务,准确把握中国社会发展大势,凝聚起各族人民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业。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袁琳  袁银传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走过了从初具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到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实践的起步,再到中华民族地域、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共同体布局的基本完成与全面推进的辉煌历程,积累了宝贵经验,主要包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党领导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根本保证,始终坚持与国家前途命运相结合是党领导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根本方向,始终坚持以各民族人民群众为依靠是党领导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力量之源,始终坚持中华民族大团结是党领导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基本方法。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熊道宏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坚持胸怀天下”作为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充分表明党的世界话语构建进程中始终保持着眼世界格局、顺应历史潮流、关注人类命运的一贯逻辑。讨论党的话语中“共同体”的意义演进,尤其是“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话语内涵构建,对理解党的世界话语有重要意义。新时代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面向全人类的世界话语表达,是党对外部世界及自身与世界关系认知发展演变在新阶段的代表。文章认为,从理论上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内涵,要从党的世界观念的百年变迁中出发。其中,从延安时期到改革开放之前,党的世界观念分为民族性世界观与革命性世界观,分别对应着两种不同的世界话语;而改革开放之后,伴随世界观念的结构性变化,党的世界话语也不断更新发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陆继锋  吴明海  张晓蕾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把这项工作作为实现党的民族纲领,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关键环节。陕北公学成立以后特别是陕北公学后期加强了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的培养工作,先后组建蒙古青年队、少数民族文化工作队、民族部,开始了早期民族高等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吴明海  
中国共产党民族教育理论—政策—实践互动机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族教育事业取得的重要历史成就与成功经验,其理论基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本理念是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该机制包括实事求是与理论自信相结合的基本理论建设子系统、普常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兴学理论—政策—实践互动子系统、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课程建设理论—政策—实践互动子系统、"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结合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理论—政策—实践互动子系统、优先发展与协调发展相结合的教育扶持理论—政策—实践互动子系统。该机制是历史性与时代性、初心与使命、有领导性与群众性、中国共产党三大优良传统、自洽性与开放性及可持续发展性等关系的辩证统一;不仅能为中国民族教育事业智慧导航,且能促进教育事业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双向建构、和谐发展,是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有生力量。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怡  李兵  
近代中华民族遭受的屈辱促使当时中国人的中华民族意识觉醒,进而使得中国的先进分子产生了复兴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唤醒了中国无产阶级的阶级革命意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这个先锋队组织应运而生,并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担当起了唤醒中华民族意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时间流变中始终站在时代前列,赋予中华民族意识觉醒新的实践内容。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华各族儿女在伟大的斗争实践中不断推动中华民族意识新的觉醒,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注入不竭的动力。
[期刊] 求索  [作者] 陈金龙  
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生成与演进是一个过程,随着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史进程的推进和历史成就的取得,逐渐形成了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的自信,历史自信的内涵和视域不断拓展,历史自信的程度和水平日渐提升。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以党史自信为核心,是历史自信与历史自觉、历史主动的交织,是历史、现在和未来的有机统一,既基于历史真实和历史事实,又蕴含国际比较和世界视野。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吕小亮  李正图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了共同富裕的价值引领、允许部分先富的路径优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共同富裕实践,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在减少相对贫困、推进部分先富的实践基础上,继续优化统筹兼顾分配制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共同富裕思想,为指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实践,进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提供理论和行动指南。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景泉  杨丽雯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的追求和梦想。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实现现代化、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经过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奋斗,成功地开创并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从一大到二十大,历经为现代化奠基、为现代化寻路、从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的丰富和发展,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深刻启示。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贺菲   李鑫  
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自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国共产党积极致力于保护西藏少数民族女性受教育权,其成功经验集中在形成了符合不同发展阶段特征的女性受教育权政策导向,建构了以宪法为总纲、以教育立法为基石,以特殊立法为助力的法律保障体系,并实施了央地协同性的保障行动和社会公益性的保障项目;其主要成效体现在西藏教育事业整体快速发展,女性受教育情况明显改善,女性社会价值日益凸显。西藏女性受教育权保障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复杂性的整体工程,今后要坚持党对西藏人权事业的领导,推进西藏经济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增强受教育权法治建设力度,推动西藏女性教育事业有序发展,筑牢西藏女性教育保护的文化根基,以保障西藏少数民族女性受教育权的全方位落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