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86)
- 2023(8955)
- 2022(7695)
- 2021(7138)
- 2020(6201)
- 2019(14001)
- 2018(14365)
- 2017(27843)
- 2016(15406)
- 2015(17655)
- 2014(18088)
- 2013(17726)
- 2012(16569)
- 2011(15174)
- 2010(15536)
- 2009(15023)
- 2008(14916)
- 2007(13757)
- 2006(12357)
- 2005(11453)
- 学科
- 济(59619)
- 经济(59502)
- 管理(52178)
- 业(45407)
- 企(38381)
- 企业(38381)
- 方法(25375)
- 数学(21795)
- 数学方法(21585)
- 财(19952)
- 制(19428)
- 中国(19139)
- 农(16680)
- 体(13842)
- 业经(13546)
- 学(13285)
- 银(13014)
- 银行(12987)
- 行(12454)
- 贸(12045)
- 贸易(12039)
- 易(11733)
- 务(11691)
- 财务(11652)
- 财务管理(11621)
- 融(11330)
- 金融(11323)
- 企业财务(11036)
- 体制(10527)
- 环境(10094)
- 机构
- 大学(230283)
- 学院(228750)
- 济(93488)
- 经济(91316)
- 管理(85775)
- 研究(76909)
- 理学(72557)
- 理学院(71735)
- 管理学(70537)
- 管理学院(70132)
- 中国(61128)
- 财(50232)
- 京(49455)
- 科学(45003)
- 所(39631)
- 财经(38362)
- 农(37180)
- 江(36243)
- 研究所(35148)
- 中心(34596)
- 经(34513)
- 业大(32559)
- 北京(31687)
- 农业(29014)
- 范(28723)
- 经济学(28707)
- 师范(28413)
- 州(28389)
- 院(28224)
- 财经大学(28223)
- 基金
- 项目(142088)
- 科学(111162)
- 研究(104874)
- 基金(102614)
- 家(89179)
- 国家(88451)
- 科学基金(74859)
- 社会(66754)
- 社会科(63166)
- 社会科学(63147)
- 省(54941)
- 基金项目(53850)
- 教育(49007)
- 自然(47325)
- 划(46418)
- 自然科(46099)
- 自然科学(46081)
- 自然科学基金(45285)
- 编号(43070)
- 资助(42309)
- 成果(36738)
- 部(32550)
- 重点(31939)
- 制(31093)
- 课题(30808)
- 发(29495)
- 创(28910)
- 教育部(27851)
- 国家社会(27260)
- 性(27187)
- 期刊
- 济(110571)
- 经济(110571)
- 研究(71921)
- 中国(50430)
- 财(40114)
- 学报(35312)
- 管理(34111)
- 农(33812)
- 科学(32480)
- 大学(27133)
- 教育(25882)
- 学学(25528)
- 融(24581)
- 金融(24581)
- 农业(22280)
- 财经(19925)
- 技术(19780)
- 业经(18352)
- 经济研究(17235)
- 经(17047)
- 问题(15239)
- 贸(12822)
- 理论(11586)
- 技术经济(11147)
- 商业(11017)
- 业(11010)
- 国际(10795)
- 版(10698)
- 现代(10363)
- 实践(10313)
共检索到3590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段岩燕 申静
实现耕地保护目标,不仅要采用法律、政策、规划等手段,还要从经济学的角度提高各利益主体保护耕地的积极性。系统分析了耕地保护过程中各利益主体间的多层博弈关系,构建了以地方政府和农民为双核心,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着手进行耕地保护的理论框架,并提出了设立耕地保护基金,重新调整耕地保护各方利益分配方案,采取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征地模式等措施。
关键词:
博弈分析 耕地保护 耕地制度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雪峰
因为土地用途管制和土地位置不可移动,农地经过征收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可以产生巨大级差收益。征地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如何分配经过征地产生的土地级差收益。本质上讲,城市建设用地级差收益来自经济发展,如何分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土地级差收益,是关系到中国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的根本问题。文章讨论了土地级差收益的性质和土地利益分配的原则。文章认为,当前中国土地征收制度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基本制度安排,这一制度大体合理。完善而非改变当前征地制度,应是征地制度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征地制度 征地补偿 农民利益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吴次芳 谭永忠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效军 欧名豪 高艳梅 李景刚
耕地保护产权不清,不仅导致我国耕地资源大量损失和耕地质量下降,影响到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安全,也是引起我国耕地保护制度不能真正落到实处的重要原因。本文从我国耕地保护主要问题的辨析入手,认为以耕地保护产权不清为特征的基本制度缺陷和地方政府的制度扭曲是耕地保护制度失灵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两个理论命题:一是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其主要表现在耕地保护产权不清、耕地价值不完全、制度没有对耕地保护产权界定和耕地保护制度扭曲;另一是耕地保护机制创新——构建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并对这一机制构建提出了基本的思路。
关键词:
耕地保护 产权 区域补偿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叶艳妹 吴次芳
我国土地产权制度与耕地保护问题研究叶艳妹吴次芳如何切实有效地保护耕地,以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目前人们较多关注的问题是宏观调控、行政管理、总体规划、法制保障、动态监测等等,这无疑都是十分正确和非常有意义的。然而,从长远观点和根本意义上分析,土地...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吉献 秦明周 张启珍 卢红岩
概括了制度环境的变化与耕地保护制度变迁的特点,指出了耕地保护制度对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繁荣做出的巨大贡献,总结了现行制度的被动性、镶嵌式、地方政府主导征用收益、违法占用耕地与地方政府GDP冲动及官员的政绩追求密切相关等特点。评估内在制度的柔性对刚性制度的化解与冲突,提出了诚信与合作意识、用地观念、计划意识与强势主导等3类因子的影响。分析了未来耕地保护制度的供需及其主体,指出耕地保护作为我国重要的管理政策,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央政府作为唯一的制度供给主体的行为、地方政府作为制度执行主体及农民作为耕地保护的最终执行主体耕地保护的行为与利益诉求。据此,提出了耕地保护制度进一步改革调整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郭正涛 刘涛 付荣
目前,我国耕地保护的现状和失地农民补偿体系存在的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基于博弈论的分析和当前现状,中央政府应对现有的耕地保护制度进行创新,改革当前的失地农民补偿体系,提高保护耕地补贴,妥善处理好中央、地方、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美好和谐的人类家园。
关键词:
耕地保护 失地农民补偿 博弈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纪昌品 欧名豪
区域协调与利益补偿是实现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应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从经济发展带来的耕地面积减少、区域间耕地保护压力与机会成本差异、区域间耕地保护责任与义务不对等等方面阐述了耕地保护区域协调的客观性与必要性,提出了耕地保护利益补偿区域协调的基本思路,并从补偿/受偿区域确定、补偿途径选择、补偿标准测算、补偿资金使用管理等方面对区域间耕地保护利益补偿机制的具体运作做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构建区域耕地保护利益补偿机制有较强的现实必要性,各区域的实际情况也具备了进行协作的基础,同时需要在制度层面为耕地保护利益补偿的区域协调提供必要的保障。
关键词:
区域协调 耕地保护 利益补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谭俊华 谭文兵
本文在总结现行耕地保护制度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现行耕地保护制度中体现利益机制的方面。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耕地保护效果不理想的原因——耕地保护中利益机制的缺失。
关键词:
耕地保护 制度体系 利益机制 缺失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吴九兴 黄征学
尽管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近年来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和粗放利用问题仍日益严重,表明耕地保护政策的实施效果亟待加强。本文从强化管控耕地"非农化"手段、加大调控耕地"非粮化"的力度、实施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健全耕地生态健康的网络监测体系等多个方面,探讨了多维度耕地保护制度体系的构建思路。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蒋天文
特殊工种是我国自1951年以来一直沿用的劳动安全保护政策。尽管期间进行了多次适应性调整,但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后,因相关利益主体的理性博弈及其行为扭曲,导致特殊工种制度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集中爆发。主要表现在多主体合谋造假、"搭便车"和风险分配不公平等。由于特殊工种最终以提前退休的方式进行补偿,风险行为与责任不一致导致了大量的成本和风险多维转嫁。转嫁的结果不仅使养老保险面临"公地悲剧",而且使企业失去了劳动安全激励和惩罚威胁,最终使劳动者处于持续的风险暴露状态。本文试图通过对各利益主体博弈行为的分析,找到其行为扭曲的背后机理,从而把特殊工种政策还原为劳动风险决策过程,寻找政策的合理化...
关键词:
特殊工种 利益主体 博弈 行为扭曲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牛海鹏 张安录 李明秋
基于耕地功能的多样性以及在社会经济整体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重构了耕地利用的效益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耕地利用生态社会效益外部性下的耕地非农化机制。分析表明,耕地利用生态社会效益的外部性是耕地非农化的根本原因,而构建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则是抑制耕地非农化的根本途径。最后提出了耕地保护的区内经济补偿和区际经济补偿运行机制、补偿体系和实施措施。
关键词:
耕地利用 效益体系 耕地非农化 补偿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明艳 赵珂
我国已采取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而耕地面积却依然呈下降趋势。鉴于此,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对我国现行耕地保护制度的供给和需求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现有的耕地保护制度水平是供需双方以及供给方内部成员依据各自的影响力博弈的结果。农民虽处在弱势地位,但他们往往通过土地抛荒等负面行为给供给者造成压力。因此,改变激励与约束条件,从而促使供需状况从当前的利益“非均衡状态”向“均衡状态”移动。
关键词:
耕地保护 供求机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格 盛业旭
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是一种激励机制,是对长期以来耕地保护制度侧重约束机制的弥补。健全的制度环境是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有效运行的前提和基础,但中国正处在社会经济转型期,以市场机制为核心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运行的制度环境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为保障耕地补偿机制有效运行,应从界定明晰的农地产权边界、建立科学的耕地价值体系以及耕地保护补偿立法等营造其运行的内部制度环境;从树立正确的耕地保护责任观、改革财税体系、完善政绩考核以及改革征地制度等营造其运行的外部环境条件。
关键词:
耕地保护 农地产权 制度安排 经济补偿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藏波 吕萍
作为耕地保护中的唯一税种,耕地占用税并没有发挥相应的耕地占用行为约束作用和转移支付作用,这其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策略互动是重要原因。本文从合约理论出发,运用委托—代理合约关系中的道德风险模型从耕地占用税的制度中现有合约关系的运行绩效、合约执行中道德风险的规避以及执行问题治理的经验举措等方面,系统分析耕地占用税制度中合约关系的治理问题,以期更好地发挥税收手段实现耕地资源有效保护的目的。研究结论:委托—代理合约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耕地占用税制度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策略互动行为,并为二者合约关系的有效治理提供理论参考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