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67)
- 2023(4180)
- 2022(3749)
- 2021(3520)
- 2020(3009)
- 2019(6596)
- 2018(6574)
- 2017(12287)
- 2016(6880)
- 2015(7910)
- 2014(7772)
- 2013(7592)
- 2012(7466)
- 2011(6776)
- 2010(6959)
- 2009(6721)
- 2008(7050)
- 2007(6499)
- 2006(5885)
- 2005(5498)
- 学科
- 济(26272)
- 经济(26232)
- 管理(23227)
- 业(17281)
- 企(15309)
- 企业(15309)
- 方法(11387)
- 学(9833)
- 环境(9500)
- 数学(9209)
- 数学方法(8953)
- 财(7328)
- 中国(6832)
- 划(6575)
- 农(6325)
- 制(5558)
- 业经(5362)
- 理论(5281)
- 和(4952)
- 贸(4715)
- 贸易(4711)
- 地方(4651)
- 易(4584)
- 务(4564)
- 财务(4555)
- 财务管理(4537)
- 法(4310)
- 规划(4261)
- 企业财务(4235)
- 策(4061)
- 机构
- 大学(106614)
- 学院(103537)
- 研究(40094)
- 济(36618)
- 经济(35646)
- 管理(34095)
- 中国(30506)
- 理学(28563)
- 理学院(28167)
- 科学(28093)
- 管理学(27316)
- 管理学院(27159)
- 京(24622)
- 农(23226)
- 所(22620)
- 研究所(20480)
- 农业(18759)
- 业大(18293)
- 中心(18034)
- 财(17721)
- 江(17379)
- 北京(15800)
- 院(14755)
- 范(14268)
- 师范(13983)
- 省(13957)
- 财经(13576)
- 州(13475)
- 技术(12316)
- 经(12223)
- 基金
- 项目(66963)
- 科学(50671)
- 基金(47908)
- 家(44508)
- 国家(44146)
- 研究(43617)
- 科学基金(35818)
- 社会(26414)
- 省(25778)
- 自然(25280)
- 社会科(24797)
- 社会科学(24785)
- 自然科(24652)
- 自然科学(24639)
- 基金项目(24513)
- 自然科学基金(24175)
- 划(22781)
- 资助(21003)
- 教育(19837)
- 编号(16434)
- 重点(15725)
- 成果(14462)
- 计划(14298)
- 部(14278)
- 发(14022)
- 科研(13516)
- 创(13047)
- 科技(12832)
- 创新(12332)
- 课题(12272)
共检索到1668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峨春 郭子麟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追究行为人的环境修复责任成为环境犯罪治理的重要内容。但环境修复的责任形式形成和发展于司法实践,尚缺乏明确的刑法依据,有违罪刑法定的基本原则,并且导致适用的混乱,亟需立法完善予以化解适用难题。现有刑罚体系以传统的自由刑、罚金刑等刑罚手段为主,与环境治理的时代需求严重脱节。恢复性司法、环境犯罪的生态属性、刑罚体系的开放性为环境修复责任在刑法中的确立提供了实践依据、理论支撑和立法空间。环境修复责任在刑法中的展开,应包括三个层次:首先将环境治理确立为刑法的任务,为环境修复责任纳入刑法提供方向指引;其次厘清环境修复的性质,将其明确为非刑罚手段,弥补传统刑罚手段的缺陷;最后是构建环境修复的责任体系,将环境修复设置为强制适用的责任方式。
关键词:
环境修复 罪刑法定 非刑罚手段 责任体系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峨春 郭子麟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追究行为人的环境修复责任成为环境犯罪治理的重要内容。但环境修复的责任形式形成和发展于司法实践,尚缺乏明确的刑法依据,有违罪刑法定的基本原则,并且导致适用的混乱,亟需立法完善予以化解适用难题。现有刑罚体系以传统的自由刑、罚金刑等刑罚手段为主,与环境治理的时代需求严重脱节。恢复性司法、环境犯罪的生态属性、刑罚体系的开放性为环境修复责任在刑法中的确立提供了实践依据、理论支撑和立法空间。环境修复责任在刑法中的展开,应包括三个层次:首先将环境治理确立为刑法的任务,为环境修复责任纳入刑法提供方向指引;其次厘清环境修复的性质,将其明确为非刑罚手段,弥补传统刑罚手段的缺陷;最后是构建环境修复的责任体系,将环境修复设置为强制适用的责任方式。
关键词:
环境修复 罪刑法定 非刑罚手段 责任体系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陈光中
我国《刑法》第3条明文规定的罪刑法定原则是刑事法治的基本标志之一,是尊重和维护人权的重要保障。但在司法中如何严格执行却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陈德惠律师事务所被控偷税案一审法院作出有罪判决后,中华全国律师协会邀请笔者和其他五位刑法、刑事诉讼法、税法方面的教授进行了论证。我们本着对事实和法律负责的态度,针对一审有罪判决提出了意见。今年元月二审法院对此作出了无罪的终审判决。从判决无罪的理由看,与我们当时提出的论证意见基本是一致的。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阎二鹏
作为宪政精髓的制约国家权力、保障人权是罪刑法定原则与生俱来的实质内涵。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通过刑法的契约性,在国家的刑罚权与公民个人的自由与权利之间划出了一条明确的界限,正好契合了宪政的价值理念,从而使刑事法治在宪政框架内获得了合理性。罪刑法定原则的实现需要在制度层面上保障司法权的独立性、刑法的谦抑性以及构建违宪审查制度。
关键词:
罪刑法定 权力制约 宪政 制度建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利民 刘晋叶
环境问题在人类历史上出现得相当早 ,几乎从地球上出现人类开始 ,环境问题就相应产生。只是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人类改造、利用自然的能力较低 ,对自然环境的污染与破坏程度远比当今轻微得多 ,生态系统本身尚能吸收和消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环境已成为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问题。
关键词:
环境刑法 环境犯罪 环境保护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杨继文
在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中,法定刑调整后导致它的追诉时效出现变更。最高法的个案批复对司法解释进行了扩张解释,存在忽视刑事诉讼程序面相的危险性,需要从法教义学的视角进行解释,具体表现为法益保护的整体性要求;诉讼效益的价值性衡量;罪刑法定的明确性约束。法定刑调整后追诉时效的司法审查判断,又存在司法解释与法律规定的效力层次冲突,难以兼顾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基本目标等问题。因此,应当注重追诉时效的程序性审查逻辑,强调构建刑法与刑诉的交错适用机制。避免司法解释侵蚀刑事立法及其司法,形成所谓的政策指导型刑事司法;明确追诉时效审查中刑法与刑诉交错适用的刑事整体法治原则;完善追诉时效的刑法与刑诉交错适用方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利宾
民间融资犯罪本质上属于经济犯罪,其发生和演化受制于经济发展状况和行政规制能力。受刑法谦抑性、经济犯罪特点、刑罚自身功能局限等因素影响,刑法对民间融资犯罪的治理应当极为谨慎。在治理理念上,要将民间融资所涉犯罪界定为二次违法;要将被害人过错作为酌定量刑情节减缓罪犯的恶害评价;要强调刑罚的轻缓化,重视刑事责任的多样化。在刑法改革上,应当通过修正个罪构成、充实资格刑内容、扩大刑事责任形式等方法进一步规范犯罪治理制度。
关键词:
民间融资犯罪 刑法治理 理念 制度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悦尔
数字货币去中心化、点对点跨区域交易便捷性、匿名性和可编程性等特征导致其成为载体,被行为人用于实施有关传销类、洗钱类、恐怖活动类和毒品交易类等犯罪。学界目前对数字货币的概念未形成统一认识,其法律属性也未形成统一定论,法律属性的认定差异影响着刑事罪名的选择适用。在实务领域,数字货币所涉罪名集中于诈骗罪、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盗窃罪、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等。尽管目前的刑事罪名体系仍然可以对数字货币犯罪案件予以刑事规制,但所涉罪名已经超出传统货币犯罪罪名体系范围。针对数字货币犯罪新型类型化犯罪行为的出现,有必要在传统数字货币体系外增设数字货币犯罪罪名。
关键词:
数字货币 经济犯罪 货币犯罪 财产性利益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素丽
《刑法修正案(十一)》修改完善了洗钱罪的刑法规定,删除了"明知""协助"等表述,从而改变了洗钱罪的内涵和外延。一方面,"明知"表述的去除使得洗钱罪可以由间接故意构成;另一方面,"协助"表述的去除将自洗钱这种新的犯罪类型引入洗钱罪中。在自洗钱罪名认定时,要严格区分自洗钱行为与不需要处罚的事后行为,从而实现在扩大洗钱罪合法适用的同时保持其教义学的自洽性。
关键词:
洗钱罪 间接故意 自洗钱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鹏飞 蒋兰香
环境刑法法益的结构分为传统法益和环境法益。传统法益与环境法益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与联系。在环境刑法法益结构中,环境法益遭受来自传统法益的诸多困境。环境刑法法益结构需要依靠环境法益突破传统法益束缚的方式来进行优化。优化环境刑法法益结构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环境法益的"适度扩张"的路径来实现,具体化为环境法益的立法扩张和司法扩张。
关键词:
环境刑法法益 环境法益 传统法益 优化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舒文进
事实认识错误在司法实践中非常重要,对刑事责任的认定有较大影响;从事实认识错误的分类、处理原则和罪责认定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证,力求给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认识错误 具体事实认识错误 打击错误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邓定远
包容犯是法定的一罪和加重的犯罪构成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罪数形态,在我国新刑法中存在多处包容犯立法例,其和结合犯、吸收犯、牵连犯等一罪的形态存在差异,对包容犯应依法按照包容罪名的加重构成论处。包容犯立法例存在一定事实和逻辑上的依据,体现了立法者对公正和效率的追求,但包容犯立法例也存在不少弊端。刑法学界应在对包容犯进行充分的研究和比较论证的基础上来探讨这种立法例的存废。
关键词:
包容竞合 包容犯 法定一罪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邱赛兰
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查处为主要视角认为涉数据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应在充分把握涉数据网络犯罪与传统犯罪界限的基础上,基于刑法积极解释的立场,用足用好现有刑事立法的规定,只有在穷尽现有刑法规定不能适用时才考虑增设新的刑事规定,同时认为数据网络的保护应自成体系以迎接未来的挑战,并进一步健全网络安全管理的前置性规范,有效控制犯罪场的滋生,从而实现涉数据网络犯罪标本兼治。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赵永林
我国刑法第156条之规定及相关司法解释是实践中认定走私罪共犯的法律标准。刑法第156条之规定是法律拟制而非注意规定,其核心在于对"通谋"的认定。司法解释确立的"明知"和"多次帮助"原则分别有主观归罪和客观归罪之嫌,将走私罪共犯的认定范围不当扩大。刑法应以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和帮助犯的构成要件为依据,认定走私罪的共犯。
关键词:
走私罪 共犯 认定 反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