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86)
2023(7551)
2022(5946)
2021(5342)
2020(4548)
2019(10295)
2018(9958)
2017(19837)
2016(10430)
2015(11670)
2014(11469)
2013(11555)
2012(10393)
2011(8933)
2010(9331)
2009(9055)
2008(9434)
2007(8825)
2006(7838)
2005(7718)
作者
(29260)
(24529)
(24399)
(22841)
(15853)
(11598)
(11014)
(9312)
(9134)
(8938)
(8229)
(8172)
(8095)
(7715)
(7669)
(7354)
(7247)
(7122)
(7013)
(6813)
(6010)
(5918)
(5912)
(5757)
(5504)
(5411)
(5391)
(5349)
(4739)
(4687)
学科
(71248)
(68303)
企业(68303)
(55900)
经济(55837)
管理(51030)
方法(24867)
业经(24744)
(22912)
(19739)
(18072)
财务(18067)
财务管理(18055)
数学(17596)
数学方法(17557)
企业财务(17087)
技术(14894)
农业(14479)
(14255)
贸易(14246)
(13941)
(12771)
(12233)
企业经济(12079)
(11668)
(11582)
经营(10939)
中国(10822)
(10487)
(10219)
机构
学院(161377)
大学(154573)
(78512)
经济(77420)
管理(71710)
理学(60788)
理学院(60376)
管理学(60001)
管理学院(59706)
研究(45282)
中国(41799)
(38722)
(31507)
财经(30361)
(27581)
(25684)
(24752)
经济学(23908)
商学(22306)
财经大学(22254)
商学院(22119)
科学(22040)
经济学院(21751)
(21705)
中心(21179)
经济管理(20244)
业大(19955)
北京(19718)
(19698)
农业(19278)
基金
项目(95925)
科学(78885)
研究(73324)
基金(73158)
(60837)
国家(60233)
科学基金(55292)
社会(50356)
社会科(48075)
社会科学(48061)
基金项目(38569)
(37613)
自然(34432)
自然科(33742)
自然科学(33736)
自然科学基金(33263)
教育(31914)
资助(29771)
(29205)
编号(28640)
(28603)
(23889)
(22067)
创新(21274)
(21244)
国家社会(21231)
成果(20967)
(20516)
重点(20335)
人文(20239)
期刊
(92848)
经济(92848)
研究(49585)
(35398)
管理(33185)
中国(29306)
(23781)
(19894)
金融(19894)
科学(18379)
业经(17810)
财经(16793)
农业(16283)
技术(16048)
学报(15517)
(14579)
经济研究(14502)
大学(13441)
学学(13085)
问题(12328)
(12072)
技术经济(11838)
(11656)
财会(10477)
世界(10282)
国际(10114)
商业(9718)
现代(9562)
经济管理(8812)
会计(8498)
共检索到2530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徐丽萍  
目前,国有企业在退出市场过程中要面对经济、体制、感情等多方面的障碍。为此,国有企业退出市场时,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前提下,要实施管理创新,变被动退出为主动退出;政府要加强宏观控制,降低企业退出成本,为劣势企业顺利退出市场创造宽松的环境和条件,形成企业有进有退的市场机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白永秀  
论国有企业的退出○白永秀本文认为,“抓大放小”的提法要求小企业从国有领域退出,“抓重放轻”则进一步要求竞争行业的大中型企业的退出,只保留垄断行业大中型企业的国有性质。国有企业退出是由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制结构的总体格局所决定的,不会导致私有化。作者...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杨蕙馨  王军  
准确把握企业进入退出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位置,分析企业进入退出壁垒,并将其与中国的制度因素相结合,考察进入退出壁垒的失效,从而可以看出进入退出理论在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思路与对策方面的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其仔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一个有趣的现象是 ,国有企业的退出并不总是顺序选择的 ,政府在选择退出的国有企业时 ,会选择部分好的企业先于部分差的企业退出 ,即采取逆退出策略。既有的讨论国有企业退出的文献以及把企业退出与激励相联系的理论很难对此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本文从国有企业退出与激励机制设计约束相结合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其结论是 ,国有企业的逆退出现象可以从预算约束的硬化条件下棘轮效应的角度加以理解。政企不分格局的改变会对政府采取逆退出策略起到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政府采取逆退出策略有利于国有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戴晓凤  蔡铁夫  朱海燕  
市场退出障碍的存在使我国国有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的困境之中而不能实现市场退出 ,这极大地影响了资源的配置效率 ,也直接影响了企业改革的进程。企业并购重组是一种较好的解决市场退出问题的途径 ,但是由于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滞后等原因 ,导致我国国有企业市场退出过程中存在诸多障碍 ,长期低效运转的企业不能顺利退出市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加祺  
随着改革不断深化,地方国有企业退出的市场机理已经形成。应顺势操作, 以市场化退出为主,克服实践中出现的一些地方以指令性退出为主的不当做法,防止矛盾激化, 实现平稳退出,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宽松的环境。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谷汉文  聂正安  
经验研究表明 ,国有企业自产生之日起 ,就成为给工人阶级提供“福利保障”和“终身雇用”就业关系的工具或载体。随后 ,“终身雇用”演变成“铁饭碗”劳动就业体制。在“铁饭碗”体制中 ,工人可以凭借“铁饭碗”吃社会主义的“大锅饭” ,使谋求“非常福利”的意识既有产生基础 ,又有存在空间。实践证明 ,国有企业的“非常福利”行为既阻碍国有资本寻利 ,又侵害国有资本本身 ,并构成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正反馈机制”。而随着经济转型、非国有经济发展和改革向深层次推进 ,国有企业 (职工 )谋取“非常福利”的行为倾向也越来越受限制 ,政府作为国有企业所有者的合法代表 ,其理性选择是行使退出权 ,职工对促使国有企业...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江小涓  
中国一部分国有企业的困境问题可以在“能力过剩”——“退出障碍”——“退出援助政策”的思路下进行分析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能力过剩”(Excess Capacity)或“过度竞争”(Excessive Competition)指的是这样一种状态:某个产业中由于进入的企业过多,已经使许多企业处于低利润率甚至负利润率的状态,但生产要素和企业仍不从这个行业中退出,使全行业的低利润率或负利润率的状态持续下去(J.M.Cassels,1937)。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爱玲  
加快国有经济战略布局的调整,收缩国有经济战线,使国有资本实现战略性退出,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从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的需要。但国有资本退出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逐步推进。具体来说,一是依靠国有企业再造;二是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叶国英  
按照现代公司理论,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然要求政府从企业中“退出”(EXIT),中止政府对国有企业承担的无限责任,实行政企分开,这些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政府如何才能从国有企业中“退出”,至今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深入研究。本文就“退出”课题中的一些理论和实践上的主要难点作一个简要的分析性评论,以期抛砖引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许荣宗  唐跃军  张楚皙  
本文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将退出成本引入对经理行为的分析。分析表明,退出成本的存在会使经理采取积极行动以避免退出,经理的努力水平会随着退出成本的增加而提高;通过提高经理的退出成本,所有者以较少的剩余索取权激励使经理提供相同的努力水平。本文认为,退出成本过低是导致当前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国有企业改革应该多管齐下,在当前推行产权改革、治理结构优化和剥离政策性负担、引入竞争机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同时,政府还应该采取措施以提高国有企业经理的退出成本,以避免其他改革措施事倍功半。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学法  
我国国有企业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逐步退出已是大势所趋,实践中已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国有企业退出存在严重壁垒,要从根本上消除这一严重壁垒,就必须选择正确的产业组织政策。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景兰  
债转股是我国为化解金融风险、盘活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和推动国有企业改革脱困而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本文在对目前债转股给国企带来的积极效应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实现资产管理公司股权退出和国有企业重组的一些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