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13)
2023(10982)
2022(9448)
2021(8503)
2020(7127)
2019(16530)
2018(16354)
2017(31242)
2016(17011)
2015(19388)
2014(19909)
2013(20004)
2012(19413)
2011(18095)
2010(18561)
2009(17406)
2008(17276)
2007(15815)
2006(14249)
2005(13360)
作者
(52756)
(44360)
(44229)
(42230)
(28343)
(21245)
(20293)
(17219)
(16793)
(15877)
(15298)
(14718)
(14289)
(14260)
(13998)
(13793)
(13276)
(13148)
(12826)
(12823)
(11463)
(11150)
(10806)
(10210)
(10105)
(10014)
(9907)
(9850)
(9124)
(8874)
学科
(96103)
经济(96023)
(42786)
管理(42772)
方法(32817)
(30942)
企业(30942)
数学(28708)
数学方法(28504)
地方(26718)
中国(26529)
(24458)
(20444)
业经(18819)
农业(17045)
(16673)
地方经济(16261)
(14796)
贸易(14785)
(14701)
(14168)
(14104)
金融(14102)
(13826)
银行(13795)
(13381)
(13112)
环境(12914)
(12529)
理论(11338)
机构
学院(260384)
大学(260087)
(117374)
经济(114941)
研究(98625)
管理(93079)
理学(77856)
理学院(76848)
管理学(75649)
管理学院(75134)
中国(74227)
科学(59556)
(56444)
(52268)
(51545)
(47183)
研究所(47044)
中心(43726)
(41800)
财经(40028)
业大(37488)
经济学(37079)
农业(36830)
(36816)
北京(36608)
师范(36468)
(35966)
(34318)
(33168)
经济学院(33126)
基金
项目(159649)
科学(123872)
研究(118232)
基金(112591)
(97640)
国家(96771)
科学基金(80882)
社会(75075)
社会科(71015)
社会科学(70993)
(63690)
基金项目(59045)
教育(53653)
(53121)
自然(49322)
编号(48613)
自然科(48058)
自然科学(48040)
自然科学基金(47165)
资助(46546)
(41059)
成果(40884)
重点(36639)
(35290)
课题(34651)
发展(33376)
(32845)
(32408)
国家社会(30715)
创新(30359)
期刊
(144201)
经济(144201)
研究(84329)
中国(56719)
(44758)
学报(40729)
(39487)
科学(37255)
管理(34437)
农业(30154)
大学(30039)
教育(28971)
学学(28078)
(27119)
金融(27119)
技术(23661)
经济研究(23604)
业经(22818)
财经(20736)
问题(18908)
(18015)
(15978)
技术经济(15072)
(14612)
世界(13852)
图书(13211)
统计(13209)
商业(13143)
国际(12791)
经济问题(12289)
共检索到4167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姚学清  
“民工潮”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近期出现的“民工荒”已成为了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前景的重要因素。“民工荒”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由于国家宏观调控、减轻农民负担使农村收入增加外,民工薪酬低、工作生活环境差、长期受歧视以及新生代农民自主意识增强等也是重要因素。解决“民工荒”问题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以市场调节为主。尊重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依靠市场的杠杆作用来调节生产要素的价格,让原本扭曲的劳动力价格逐渐趋于合理的水平。第二,以政府调控为辅。政府应该在深刻理解“民工荒”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有效地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的作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传江  徐建玲  
当今中国农民工不再是一个高度同质的群体,而是已经在内部产生了分化。本文主要通过对第一代农民工和第二代农民工的特征及其劳动力供给的经济学分析,揭示世纪之交前后我国出现“民工潮”和“民工荒”的微观层面的原因,认为第二代农民工是最需要市民化也是最容易市民化的群体,但同时需要相应的制度创新和政策安排。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罗冰  石美遐  
"民工荒"已成为普遍现象,亦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然而,对其成因的研究见仁见智。运用供求机制和哈里斯—托达罗模型,通过对"民工荒"现象的经济学分析,认为在"加薪潮"背景下,农民工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是造成"民工荒"的原因之一;在考虑户籍因素时,城乡收入差距对农民工的吸引力减弱,是"民工荒"的原因之二。并在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上,揭示相应的政策含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淑花  
自2004年中国东南沿海出现劳动力短缺后,"民工荒"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阻碍经济增长的一个难题,同时"民工荒"问题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一方面"民工荒"有逐年加大的趋势,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却又能保持持续的高速增长。对于这一问题的解释,传统的观点认为,农民工数量的绝对减少是导致"民工荒"产生的原因,即解决"民工荒"难题的方法是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基础之上的,这就导致了"民工荒"难题是无解的,即人口红利和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不相容的。而如果从新兴古典经济学视角出发,将"民工荒"难题看成是古典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宋晶  
自2004年春开始,曾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多年的民工潮逐步被以农民工短缺为特征的民工荒所取代。从民工潮到民工荒的转变绝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农民工由富余到短缺,其实是一种使多层次矛盾得以凸显的劳动力市场现象。从劳动力市场管制角度看,民工荒现象凸显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管制中存在的制度缺陷和管制失灵;而要破解民工荒,改善对劳动力市场特别是农民工市场的管制,无疑是一种必然选择。本文从劳动力市场管制视角对民工荒现象所蕴含的社会意义、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做一分析。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俊霞,王孟欣  
2004年中国一些地区一反过去的“民工潮”,出现了“民工荒”。文章从经济学角度,运用博弈论分析了“民工荒”产生的原因,认为“民工荒”的产生是由于长期以来劳资双方博弈的结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桢  李轩  
市场条件下的劳动供给取决于利益最大化原则和价格对供求关系的调节。在农业劳动力过剩的情况下,产生“民工荒”现象,意味着农民工的工资决定机制存在问题,而平衡劳资关系的博弈机制则是工会组织。因此,本文认为,农民工工会组织的缺失和功能性缺陷是导致“民工荒”产生的根本原因。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简新华,张建伟  
“民工潮”和“民工荒”是中国农民非农化和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非持久性的特殊现象 ,是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顺畅、不合理的表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各种制度上的缺陷 ,只有通过深化改革和创新制度 ,扫清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各种制度障碍 ,使大多数农民顺利有效、持久稳定地实现非农化和城镇化 ,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民工潮”和“民工荒”这两种延长转移过程、增加转移成本、损害农民利益、不利于“三农”问题解决的非正常现象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祝立宏  
自2003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民工荒",对于一个被认为"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国家来说,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极大的关注。本文从民工这一特殊的劳动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供给曲线特征及其移动分析入手,对"民工荒"问题的起源进行探讨,并对当前关于"民工荒"解决建议进行了简要的述评。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曾贵  钟坚  
我国"民工荒"的重点是加工贸易。当加工贸易的粘性工资低于农民工的预期工资时,农民工"用脚投票",选择留在农村务农或到非加工贸易部门就业,劳动力供给满足不了加工贸易对农民工的需要,这是导致加工贸易"民工荒"的根本原因。化解加工贸易"民工荒",必须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高加工贸易企业的农民工工资;改革二元户籍制度,降低农民工转移成本;加强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率。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许经勇  
“民工潮”和“民工荒”是近年来使用频率较高的两个概念。这两种经济社会现象的产生,都有一个共同的基础,即允许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自由流动,以及计划经济体制延续下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尚未被消除但某些功能正在弱化。农民工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必然产物。只要城乡二元结构还没有被消除,以及与此相联系,只要农民工还没有被转化为市民,“民工潮”与“民工荒”将长期存在下去。有农民工就必然有“民工湖”与“民工荒”。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舒建玲  张洁玲  
本文从产业经济的视角出发,通过分析"民工荒"特点与中国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将问题症结归于中国产业发展对低端劳动力需求旺盛导致的结果。在中国农村劳动力结构趋向老化的趋势下,解决"民工荒"唯有进行产业升级。企业在升级过程,一方面提升利润空间,高工资吸引劳动力以缓解"民工荒";另一方面,加强自动化,减弱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同时增强对劳动力质量的要求,从根本上解决"民工荒"。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罗光强  
利用行为效用理论建立相关模型,解释"民工潮"与"民工荒"现象。由于外出务工效用大于在家务工效用,因而"民工潮"得以产生和存在。随着在家务工效用较外出务工效用的更快增长,"民工潮"现象逐步退化,并在一定时期演变成"民工荒"问题。"80后"农民工仍然是当前中国外出务工的主要群体,潜在的外出务工者对劳动收益效用以外的效用具有更多的偏好。因此,解决当前农民工问题,增强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性必须重点改善农民工的劳动收益效用、劳动感觉效用和家庭休闲效用,并鼓励全社会更多偏好于劳动效用。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余秀江  王浩  龙彦熹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的“民工荒”是有悖于经济学常理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劳动力供需双方知觉上存在的偏差,导致劳动力价格上存在太大的差距。要解决“民工荒”问题,就必须从政府、企业及民工三方面着手,尽量缩小劳动力供需双方知觉上存在的偏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根荣  
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向城市转移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以往的相关研究主要是基于“哈里斯—托达罗”模型,是对劳动力转移机制的宏观经济学研究,缺乏对劳动力流动的微观经济学分析。而本文利用成本、收益、效用函数等基本微观经济学工具对劳动力流动机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劳动力流动受风险、能力、成本三重约束的阻力模型,从空间阻力、信息阻力、能力阻力、风险阻力、价格阻力、政策阻力、心理阻力等七方面阐释当前“民工荒”的微观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