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24)
2023(5371)
2022(4493)
2021(4192)
2020(3454)
2019(7615)
2018(7254)
2017(13308)
2016(7432)
2015(8521)
2014(8351)
2013(7689)
2012(6748)
2011(6125)
2010(6027)
2009(5353)
2008(5040)
2007(4347)
2006(3738)
2005(3216)
作者
(19314)
(16178)
(16141)
(15281)
(10067)
(7600)
(7530)
(6300)
(6189)
(5643)
(5421)
(5384)
(5061)
(5052)
(4856)
(4846)
(4815)
(4794)
(4712)
(4558)
(3861)
(3832)
(3830)
(3702)
(3611)
(3556)
(3512)
(3479)
(3306)
(3278)
学科
(23773)
经济(23749)
管理(18523)
(16987)
(13468)
企业(13468)
方法(10101)
数学(8574)
中国(8502)
数学方法(8493)
教育(7921)
(7456)
业经(6141)
理论(5664)
(5601)
农业(5114)
(5112)
贸易(5110)
(4986)
(4597)
教学(4439)
环境(4109)
技术(4107)
(3994)
地方(3757)
(3728)
(3723)
金融(3723)
(3647)
财务(3642)
机构
大学(101595)
学院(95314)
(36939)
经济(36156)
管理(35442)
研究(32634)
理学(31283)
理学院(30831)
管理学(30228)
管理学院(30013)
中国(21386)
(20931)
科学(19305)
(17085)
师范(16972)
(16576)
(16014)
业大(15379)
(15061)
中心(14871)
(14683)
教育(14030)
师范大学(13921)
研究所(13859)
财经(13337)
农业(13054)
北京(12871)
(12312)
(12006)
经济学(11564)
基金
项目(68521)
科学(55460)
研究(53414)
基金(49418)
(42619)
国家(42196)
科学基金(36687)
社会(34835)
社会科(33014)
社会科学(33004)
(27335)
教育(27295)
基金项目(26216)
(23680)
自然(22222)
自然科(21753)
自然科学(21749)
编号(21647)
自然科学基金(21387)
成果(18738)
资助(18328)
(15967)
重点(15922)
课题(15858)
(15328)
大学(15305)
(14934)
国家社会(14497)
教育部(14303)
创新(13936)
期刊
(38375)
经济(38375)
研究(32506)
教育(25904)
中国(22923)
学报(16169)
(14693)
大学(13901)
科学(13738)
管理(11917)
(11803)
学学(11378)
农业(10345)
技术(8173)
业经(6599)
(6593)
金融(6593)
图书(6557)
财经(6390)
经济研究(6296)
(5643)
(5351)
职业(5306)
(5009)
问题(4995)
高等(4919)
科技(4844)
书馆(4801)
图书馆(4801)
(4618)
共检索到1429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宗益  
大学校长的选拔一直以来都是颇受社会关注的事情。开展面向海内外公开选拔直属高校校长试点工作,是教育部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化直属高校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推进直属高校事业科学发展而作出的重要决策和重大举措。作为首位教育部面向海内外公开选拔的直属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许晓东  
本文在调查了解中外大学校长素质的基础上,运用多学科的方法,对研究型大学校长的素质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认为大学校长的主要角色是大学领导角色,并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大学校长的素质及其辩证关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吴坚  
大学校长是大学的象征和标志,对大学的发展意义重大。教育是人的素质培养和能力形成的关键性因素,校长的教育背景对其工作成就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国外知名大学校长都是兼具学者的深远思想和独立品格,政治家的坚毅果敢和灵活敏锐,以及管理者的知人善任的综合型人才。他们的教育背景具有共同之处,即具有高学历、多元的知识结构、名校就读经历以及多元教育背景等。这些特点为我国选拔大学校长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标准。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兵  朱汉民  
作为中国古代大学的书院在官方控制、行政介入、为科举应试服务的困境中艰难地生存,这对书院理想———学术创新与传播自由、管理自主和教学内容相对独立等形成了巨大挑战。书院大师们凭借其博大的胸怀,敢于创新的勇气,以及调适书院发展规律与现实需要矛盾的智慧来直面这些困难,使书院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现实因素的制约,在学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重大成就,书院大师们的历史经验应该可以成为现代大学校长们借鉴的宝贵资源。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詹宏毅  胡娟  
大学校长作为高等院校的领军人物.其素质对学校发展乃至整个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笔者通过对当代不同时期的三位杰出大学校长朱九思、曲钦岳和纪宝成的个案分析与比较,从个人经历、教育实践等对这三位校长的共同特征进行探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黄明东  刘永   郭梅  
大学校长的任期和大学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大学校长应有一个较长的任期。我国大学校长的任期较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的发展。大学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较长的校长任期做保障,大学校长要有自己独到的教育思想,要制定学校章程。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楚廷  
"校长是大学的灵魂",这并非一个实然命题。大学校长的理念与大学理念之间并不直通。大学校长的特征及其作用使其与政府官员十分不同,因而任职条件也很不一样。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鲁捷  王佳  
大学校长(团队)是高校精神的塑造和维系者。要正确评价一个大学,首先要正确评价该校的校长。笔者提出将国家高级人才培育基地的核心领军人才校长视为核心人力资本进行评价与激励,使他们视校长这一岗位为毕生珍惜的荣誉,能为大学发展担责,而不仅视之为完成组织任务和自身职业生涯的某个过程,应始终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看待大学管理,由此,把评价理论及时引入对大学校长的评估管理之中很有必要。还通过比较国外大学校长评价实践,指出我国大学校长评价中存在的五个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通过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黄海啸  
美国大学制度的有效性在于其基于实用理性而随时、就势善变。在新自由主义、新管理主义、市场逻辑的多重压力之下,美国大学校长分身有术:Provost作为学术副校长的权重逐渐加大,有效沟通了大学内外治理结构,保障了学术质量和学术权力。总结美国大学治理结构变革的新特点,对建构中国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焱  
我国大学校长介于"官员"与"学者"之间,"治校"与"治学"的关系是矛盾统一的。从大学的组织特性、发展需求来看,"学术型校长"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但随着高等教育日渐成熟,越来越需要职业化的"治校型校长",这就要使校长成为教育家和管理专家,树立教育理念、推动学术治理。"治校"要依据法律法令、规章制度,寻求适合学校发展的标准和模式。同时,大学校长要遵守学术职业要约,担当社会责任,回归育人根本,去学术"官本位",甘于无私忘我。文章建议在进一步完善责权利机制的基础上,推进大学校长职业化,为实现大学"善治"而力行求至。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建华  
中国近代大学以 1 898年为起点 ,1 92 8年为一转折 ,1 949年终结。在这半个多世纪里 ,近代大学校长们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平台 ,在风雨如晦的岁月里开创了中国近代大学教育的辉煌 ;同时也为现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形成奠定了厚实的文化底蕴。历史进入了新的世纪 ,回顾过去 ,展望未来 ,唯有培养出一流的大学校长才能建成一流的大学。本文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认为 ,大学校长是一个大学发达的灵魂与枢纽 ;大学理想是一个大学发达的动力泉源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忠  樊一搏  
教育学素养既表现为对人、对教育的理解和理念,也表现为将这些理解和理念运用于实践过程并取得预期效果的能力。检阅民国时期十位著名大学校长,发现他们共同的教育学素养在于:奉行教育是培养健全人格之人的理念,坚守大学研究高深学问以培养高级人才的使命,保障大学中的一切行为以此使命而展开。本着这种理解和理念,这些校长奉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实施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治理方式,采取自立自动的学生自治措施,终使这些大学成为民国时期的著名大学。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姜峰  
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德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大众化和国际化演变。大学在国内和国际范围内与经济社会互动交融,从"象牙塔"的学府演变为现代大型"学术企业"。大学的管理理念、制度和结构在过去20多年中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中,大学校长的地位和作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传统上主要由各学院教授轮流担任的象征性职位被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文君  陈雨露  李晓红  刘益春  乔建永  
大学校长作为学校的主要领导人,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和水平,努力成为教育家。同时,还必须全身心投入学校管理工作。应当充分肯定,多数大学书记、校长都在勤奋努力工作,是学校最忙最累的人,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许多大学校长成为全身心履职尽责的典范,赢得了广大干部和师生的敬佩。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一些学校,仍然存在着学校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办学治校成效不理想、对学校管理工作掌控不够的情况。怎样形成普遍共识和良好氛围,进而形成有效机制,进一步推动高校校长的职业能力?本刊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武汉大学校长李晓红、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刘益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原校长乔建永,共同探讨这一极富现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