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11)
2023(5786)
2022(4940)
2021(4443)
2020(3800)
2019(8622)
2018(8644)
2017(17781)
2016(8939)
2015(10521)
2014(10746)
2013(10982)
2012(10806)
2011(10108)
2010(10328)
2009(10247)
2008(9889)
2007(9005)
2006(8511)
2005(8080)
作者
(27561)
(22900)
(22599)
(21709)
(14477)
(10580)
(10467)
(8722)
(8515)
(8053)
(7894)
(7387)
(7322)
(7277)
(7008)
(6773)
(6764)
(6594)
(6587)
(6290)
(6027)
(5469)
(5414)
(5287)
(5262)
(5189)
(4859)
(4830)
(4560)
(4408)
学科
(65340)
经济(65294)
管理(23783)
方法(21030)
(20200)
数学(17898)
数学方法(17821)
中国(16731)
地方(16178)
(15977)
企业(15977)
地方经济(11979)
业经(11847)
(11183)
(10549)
(9841)
(9304)
贸易(9296)
(8984)
(8798)
银行(8796)
(8622)
(8593)
(8337)
(8269)
金融(8267)
产业(8203)
(7731)
环境(7244)
农业(7172)
机构
大学(152413)
学院(150602)
(76580)
经济(75138)
管理(54960)
研究(53234)
理学(46115)
理学院(45575)
管理学(45040)
管理学院(44728)
中国(41227)
(35273)
(31818)
财经(27867)
科学(27412)
(26290)
经济学(25675)
(25035)
研究所(23207)
经济学院(22867)
中心(22831)
(22166)
北京(21069)
财经大学(20457)
(20440)
师范(20353)
(18025)
(17964)
师范大学(16432)
(16109)
基金
项目(84456)
科学(67005)
研究(65765)
基金(62050)
(51771)
国家(51365)
社会(45319)
科学基金(43800)
社会科(42929)
社会科学(42919)
基金项目(31952)
(31051)
教育(29309)
编号(26915)
(25673)
资助(25601)
自然(24182)
成果(23577)
自然科(23568)
自然科学(23562)
自然科学基金(23133)
(19928)
(19655)
国家社会(19116)
重点(18538)
课题(18275)
教育部(17630)
人文(17481)
发展(17116)
社科(17026)
期刊
(95945)
经济(95945)
研究(54780)
中国(26952)
(24519)
管理(22545)
学报(17268)
科学(17187)
经济研究(17034)
(16720)
金融(16720)
财经(15388)
(15082)
大学(14051)
业经(13612)
教育(13520)
(13481)
问题(13121)
学学(13019)
技术(12769)
(10759)
农业(10011)
技术经济(9585)
国际(9126)
商业(8868)
统计(8578)
理论(8264)
经济问题(8107)
图书(7858)
经济管理(7848)
共检索到2419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霞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对不同的政治领域有着不同的文化经济发展政策,随着千百年来的发展,不同的省份也就呈现出了精彩纷呈而又各异的文化经济发展状况。南方省份诸如湖南、广东等地率先响应国家创办高新开发区的政策,不拘泥于传统文化,敢于创新,因此凭借自身的地理区位优势在文化经济的区位变迁中取得了重大进展;而以首都北京为代表的一系列中心城市,则更多地愿意在自身文化的沉淀与积累下,着眼于历史发展自身的文化经济。正因如此,我国的文化经济才在千百年来有着多次的区位变迁,这与我国不同省份的不同发展方针是紧密相连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于法稳  
中国生态经济研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是许涤新先生倡导下的社会科学界与自然科学界学者的一次完美合作。此后成立了全球第一个研究生态经济的学术团体,创立了全球第一份研究生态经济的学术期刊,搭建了全球第一个专门从事生态经济研究的学术机构,推动了中国生态经济的研究及学科建设。可以将中国生态经济研究40年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生态平衡理论阶段(1981—1983年)、生态经济协调理论阶段(1984—1991年)、可持续发展理论阶段(1992—2000年)以及绿色发展理论阶段(2001年至今)。同时,在对中国生态经济研究发展历史脉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每个阶段的主要理论进行了阐述,并从五个方面展望了中国生态经济研究的重点领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于法稳  
中国生态经济研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是许涤新先生倡导下的社会科学界与自然科学界学者的一次完美合作。此后成立了全球第一个研究生态经济的学术团体,创立了全球第一份研究生态经济的学术期刊,搭建了全球第一个专门从事生态经济研究的学术机构,推动了中国生态经济的研究及学科建设。可以将中国生态经济研究40年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生态平衡理论阶段(1981—1983年)、生态经济协调理论阶段(1984—1991年)、可持续发展理论阶段(1992—2000年)以及绿色发展理论阶段(2001年至今)。同时,在对中国生态经济研究发展历史脉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每个阶段的主要理论进行了阐述,并从五个方面展望了中国生态经济研究的重点领域。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曾昊  陈春花  乐国林  
组织文化是一个包容多种研究视角和范式的富有生命力的特殊领域。组织文化认知的简单化、混沌甚至偏差,已经成为制约组织文化研究发展的主要障碍。本文从探究组织文化与多个学科的渊源关系入手,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厘清了组织文化研究的脉络,从而揭示了组织文化研究领域应有的基本面貌,最后针对我国的研究现状,对未来的研究发展进行了展望。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勇兵  康吉红  王艳  
加入了企业异质性的"新"新经济地理学着重从微观企业层面解释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本文阐述了"新"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渊源,介绍了"新"新经济地理学的基准模型和分析框架,对"新"新经济地理学经验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从中发掘未来的研究方向:研究视角的拓展、理论框架和模型方法的完善以及与相关研究领域的融合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中建  
我国农民工政策经历了从限制到松动,从控制盲目流动到规范流动,进而发展到鼓励流动和倡导融入城市的过程。在农民工群体内部分化、人口年龄结构和城乡结构变动、公平与效率矛盾演化、农民工自身素质制约和政策空间狭窄的情况下,要通过政策措施有效提高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实现体面就业、城市安居、共享城市公共服务,促进农民工的稳定迁移和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涵  涂永式  
本文回顾了信托业六次清理整顿的发展历史,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研究信托受益权的流通历史规律,归纳总结了信托受益权在计划经济、类市场化以及市场化三个历史阶段的流通状况及演变脉络,分析其制度变迁的逻辑过程。强制性制度变迁下的信托业路径依赖等因素导致信托受益权流通受限,随着流通需求的增加,如何突破路径依赖,本文从市场环境、内部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利用诱致性制度变迁的时机完善法律制度供给,构建信托受益权流通机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任淑荣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非公有制经济已经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承担的社会责任非常大。目前,非公有制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助力,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营和发展对提高我国经济建设和市场经济影响力具有积极作用。基于此,本文针对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探讨其发展的实践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正柱  孙明贵  
企业迁移,不仅包括企业价值链中全部或部分活动发生空间位置的转移,而且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经济行为和过程,通过差异化战略可以保持或增强迁移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因此,本文系统梳理了企业迁移相关文献,主要包括理论基础、内涵与类型、主要影响因素、动因等方面,并展望进一步研究方向。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储  徐泽  
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关乎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剖析当地政策变迁可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有益启示。文章系统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经济带的政策变迁脉络,借鉴多源流理论构建了本土化的政策分析框架,最后提出四种政策设置模式。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经济带的政策变迁有5个关键时点;敏感指标、焦点事件、舆论情绪和理念创新等原因驱动了政策变迁;后期政策变迁的重要推动力来自党政领导者;问题和目标导向进一步形成了应急、预防、回应和守成等政策设置模式。未来长江经济带发展要走从"长江有带无经济""长江有带有经济"到"长江有带高质量发展"的进阶之路;从"见首不见尾""见首也见尾"到"首尾相顾、共赢多赢"的协调之路;从"被动应急""有限回应"到"积极预防和稳健守成"的治理之路。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赵曙明  裴宇晶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由美日竞争模式比较促成的企业文化理论,是管理学领域继科学管理、人际关系学说之后发起的又一次思想革命,它唤起了人们对企业深层软性因素的关注与思考。本文从企业文化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入手,就企业文化研究的不同流派及发展脉络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通过把握企业文化研究的最新动态,对企业文化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成  
文章依据《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逻辑主线,述明了物质概念从何而来、马克思如何从异化劳动的角度阐明物质的理念、国民经济学利己主义的物质范畴如何在私有财产的扬弃过程中得到全面的解放这三个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表明了马克思物质概念对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下的方法论指导以及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建具有"不过时"的重要意义。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陈建  
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文化扶贫政策将面临新的抉择。借助历史制度主义范式研究发现,我国文化扶贫政策贯穿了政府主导的文化下乡逻辑,历经储备萌发、兴起扩展、转变发展等阶段,并体现为政治性动员宣教、经济性开发救济、社会性服务供给等政策特性的变化。2020年后,为从文化层面解决相对贫困,乡村文化扶贫应从文化下乡转向文化治理,并加快从行政到服务的逻辑转换,优化政府主导、农民为主、社会力量参与的合作治理格局。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姜蓓佳  樊艺琳  
职业教育升学一直在"严格限制"和"适当放开"之间摇摆,构建职教高考制度的提出再次引发了职业教育坚守就业导向还是兼顾升学的探讨。以历史制度主义为视角,分析我国职业教育升学的政策历程,发现:职业教育升学在20世纪80年代偶然起步,在90年代初露端倪,在新世纪前十年里曲折发展,2010年以来在类型化中进阶升级。制度逻辑上,在经济社会发展背景、教育事业发展状况、就业政策等深层结构因素影响下,呈现出"内外部因素驱动下的强制性与诱致性双重变革"的特征;以就业为立场的初始选择、坚固的政策场域以及利益攸关方众多导致的改革成本大、风险高等现实背景致使制度建构的路径依赖;1997年、2006年、2010年及2019年分别对应的"形成中职生升学的方法雏形""严格限制中职生升学比例""开始探索分类招生""建立职业教育高考制度"是影响政策整体走向的四个关键节点。历史镜鉴为:职业教育被限制升学是特定时期的产物,应该超越就业与升学之间的对立;在更宽广的背景下认识职业教育升学通道;继续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优化类型定位,加快构建职业教育高考制度。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旭  隋筱童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不断使集体经济向公有制经济过渡,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贯思想。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过程中,我国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基本经营制度进行了不断的探索,提出了合作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权分置"等一系列理论,并在农村中进行了合作社、人民公社、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等多种模式的实践,积累了经验也获取了很多教训。当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依然存在土地细碎化、集体组织作用发挥不足和成员资格界定不清等问题。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改革方向必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集体经济基本判断、系统总结经验教训和在新时代发展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