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66)
2023(4792)
2022(3973)
2021(3423)
2020(2744)
2019(6198)
2018(5953)
2017(12005)
2016(6107)
2015(6847)
2014(6801)
2013(6921)
2012(6794)
2011(6235)
2010(6513)
2009(6134)
2008(5717)
2007(5128)
2006(4927)
2005(4669)
作者
(17751)
(15099)
(15095)
(14539)
(9700)
(6992)
(6649)
(5808)
(5698)
(5440)
(5219)
(5007)
(4869)
(4837)
(4823)
(4638)
(4344)
(4313)
(4296)
(3955)
(3850)
(3662)
(3604)
(3548)
(3493)
(3467)
(3128)
(3032)
(3018)
(2900)
学科
(54183)
经济(54151)
管理(16782)
地方(15093)
方法(14717)
(14575)
数学(13393)
数学方法(13362)
地方经济(11819)
(10566)
企业(10566)
中国(9988)
业经(8334)
(8289)
(8071)
(7888)
经济学(6620)
农业(6321)
(6093)
环境(6050)
(5902)
金融(5902)
(5542)
(5526)
产业(5261)
(5170)
贸易(5165)
(4906)
(4900)
(4878)
机构
大学(96718)
学院(96495)
(56689)
经济(55854)
研究(38727)
管理(33735)
中国(29115)
理学(28415)
理学院(28089)
管理学(27794)
管理学院(27602)
(24410)
经济学(19837)
(19492)
(19305)
科学(19175)
财经(19154)
经济学院(17576)
(17437)
研究所(17100)
中心(16277)
(14484)
财经大学(14156)
(13404)
北京(12639)
(12108)
科学院(11816)
社会(11754)
(11678)
师范(11621)
基金
项目(57500)
科学(46089)
基金(43438)
研究(43411)
(37028)
国家(36762)
社会(31610)
科学基金(31558)
社会科(30116)
社会科学(30109)
基金项目(21950)
(20834)
教育(18689)
资助(18108)
自然(17374)
(17043)
自然科(16950)
自然科学(16945)
自然科学基金(16646)
编号(15542)
(14353)
国家社会(14277)
(14036)
经济(13915)
(13569)
成果(13226)
重点(13094)
发展(12482)
(12328)
教育部(12177)
期刊
(70905)
经济(70905)
研究(37169)
(18935)
中国(17888)
管理(14238)
经济研究(13219)
(11767)
学报(11480)
科学(11210)
财经(11192)
(10426)
金融(10426)
(9899)
大学(9438)
学学(9084)
问题(8950)
业经(8258)
技术(8219)
农业(7849)
世界(7500)
(6941)
技术经济(6890)
国际(6283)
统计(5858)
经济问题(5689)
经济管理(5381)
教育(5282)
经济学(5171)
改革(5030)
共检索到1591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董志凯  
1995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关于第九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了到本世纪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考虑到那时我国人口将要比1980年增加了3亿的情况,这是一个转折性的台阶。为了迈上这一台阶,会议提出我国将努力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邹彦林  
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历史依据邹彦林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历了长期的认识和实践过程。在建国初期,面临的是十分严重的经济短缺,为快速增加社会物质财富,必须大规模推进工业化进程。相对于传统的农业社会而言,工业化就是高效率,就是对资源的集约化开发和利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京文  
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今后15年的宏伟奋斗目标,并指出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京文  
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经验 “发展中国家”是目前对100多个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上较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的国家和地区的统称,开头称为“落后国家”、“后进国家“,后又曾称为”不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现在,多数人认为称他们为“发展中国家”,较为确切。这一类国家或地区的特点一般是:(1)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缺乏资本和技术;(2)人口出生率高,增长速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迟福林  
在我国,全面、深入地讨论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最近一二年的事。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已经开始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在某些认识方面并不一致。 到目前为止,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积累了相当多的经济矛盾和经济风险。我认为,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曹洪军  
山东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历史依据和现实基础曹洪军经过40多年的发展,山东省经济结构向合理化方向迈出重大步伐,引发了国民经济增长格局的一系列本质性变化,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奠定了基础。一、产业结构历史变动动因分析山东省产业结构历史变动动因和结...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孙敬水  
韩国经过40年的发展,奇迹般地由贫穷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韩国经济增长方式由内向粗放型向外向集约型转变的成功经验,诸如灵活性与权威性相结合的经济计划,激励与控制相统一的产业政策,重视教育,依靠技术立国及其富有活力的经济管理方法等,值得我国吸收和借鉴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尹贤淑  
为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需要了解和借鉴国外的经验 ,从中探索出一些对我国有益的东西。韩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 ,对经济进行全面调整 ,从“政府主导型”过渡到“民间主导型” ,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本文对韩国的经济增长经验 ,即主要对推进自由化政策、科技立国的政策和产业结构转变的经验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克莎  
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对外开放的新局面和体制改革的新时期均要求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尽快改变片面数量扩张的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较快上升。在“九五”期间,要重点推选三项经济政策:一是控制经济增长速度,使年平均增长率不超过8~9%;二是调整投资重点,增加内涵型和质量型投资;三是优化产业结构,以提高产业结构水平来促进结构协调。同时,要通过加快改革开放,提高非国有企业的发展层次,扭转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状况,加强市场机制对企业转变增长方式的调节作用,推动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的战略转变,并提高宏观调控机制对增长方式转变的调控能力。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赵旻  
略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赵旻、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既是老问题,更有新内容如果我们把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建设历史划分为两个部分,即1978年以前和1979年以后,那么我国的经济体制在前一阶段是传统的计划型,而后一阶段则属于转型期的过渡型,今天甚至往后的一定年限内,...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谭崇台  
略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谭崇台一、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意义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是把较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使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或由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粗放型(或外延型)的经济增长,指生产要素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依靠生产要素投...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霍洪喜  何自力  
科教兴国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南开大学经济学系霍洪喜何自力我国制定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确定了宏伟的跨世纪奋斗目标。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则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保证。科技、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把...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钱宗起  
上海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龙头,但与全国一样,仍面临一个根本性问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问题。本文结合上海经济的实际情况,认为必须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结合起来,向政企二元化、组织集团化、结构高度化等八大方向转变,并为此提出六条对策措施。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欧杰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治理人口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必须很好地配置社会资源,包括人力、资本等资源,提高科技含量。而要提高科技含量,又必须提高人口素质。一、进一步控制人口的增长目前,我国人口数量多,包含有两方面问题,一是人口基...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兰玲  孙宇晖  赵桂杰  
科学发展要求一国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数量表现为可持续增长。经济增长方式是指经济体增长的总体特征,表现为粗放和集约两种形式。无论从理论上说还是从历史逻辑角度看,经济增长方式总是不同程度地从粗放向集约转变。这是各种生产要素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吸纳,从而提高了科技含量的结果。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等资源禀赋特点,造成按科学发展观进行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与就业的“两难”选择的矛盾。为解决此矛盾,必须实施一套以教育和公共事业为主的有利于人力、物力资源开发利用,改善社会经济环境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