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1318)
- 2022(1225)
- 2021(1200)
- 2020(996)
- 2019(2342)
- 2018(2401)
- 2017(4905)
- 2016(2868)
- 2015(3300)
- 2014(3365)
- 2013(3575)
- 2012(3531)
- 2011(3286)
- 2010(3231)
- 2009(2996)
- 2008(3105)
- 2007(2593)
- 2006(2309)
- 2005(2235)
- 2004(1934)
- 学科
- 济(13365)
- 经济(13350)
- 方法(7477)
- 数学(6858)
- 数学方法(6800)
- 管理(5348)
- 业(5155)
- 贸(4322)
- 贸易(4319)
- 企(4255)
- 企业(4255)
- 易(4126)
- 融(2877)
- 金融(2877)
- 财(2801)
- 中国(2746)
- 学(2535)
- 理论(2374)
- 银(2356)
- 银行(2351)
- 行(2262)
- 农(2156)
- 货(2071)
- 制(2057)
- 业经(1830)
- 地方(1816)
- 世界(1664)
- 关系(1578)
- 教育(1493)
- 务(1485)
- 机构
- 大学(44601)
- 学院(41669)
- 济(20413)
- 经济(20009)
- 研究(16288)
- 管理(14169)
- 中国(13907)
- 理学(11818)
- 理学院(11671)
- 管理学(11472)
- 管理学院(11393)
- 财(10068)
- 京(9277)
- 所(8641)
- 科学(8138)
- 财经(8050)
- 研究所(7666)
- 中心(7508)
- 经(7365)
- 经济学(7320)
- 融(7008)
- 金融(6944)
- 经济学院(6686)
- 北京(6273)
- 财经大学(6211)
- 江(5732)
- 银(5630)
- 农(5543)
- 人民(5514)
- 范(5488)
共检索到677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罗纳德·麦金农 张林
2006年10月,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纳德·麦金农先生接受中国金融出版的邀请,专程来中国参加《麦金农经济学文集》首发式,并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发表了“从历史的角度比较中日两国货币升值”的演讲。本刊根据麦金农教授的演讲提纲和录音整理成文,予以发表。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武戈 马丹丹
近年来人民币升值频繁,与20世纪70年代日元升值情况有相似之处。基于中日两国在本币升值背景下的对外直接投资状况,本文从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及嬗变、区域分布特点与产业选择行为3方面比较分析了中日对外直接投资的异同,最后针对日本产业选择的经验与教训,提出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要统筹兼顾服务业与制造业、促进投资区域和产业多元化以及提升投资者应对海外投资风险能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本币升值 对外直接投资 产业选择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史焕平 廖文玉
后金融危机,各主要发达国纷纷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达到刺激经济的目的。最终导致了货币发行快速增加。本文从M0、M1、M2以及基础货币BM四个层次对中美两国的货币数量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关键词:
中美 货币数量 货币政策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超萃 林桂军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简化的货币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中美两国货币冲击和产出波动对本国及他国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SVAR计量模型,对中美两国的经济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美两国实际产出相互促进,一国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虽然对本国产出增长有利,但是会给他国的经济增长以及物价水平带来不利冲击,相比之下,美国货币扩张带给中国实际产出的负面影响更持久。中美两国需采取有效措施调节国际收支失衡,降低外部因素的不利影响,同时还应加强货币政策的协调合作,实现两国经济的共同发展。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胡仁霞 林逍
实行本国货币自由兑换,最终成为世界货币是世界大国国家竞争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汇率制度改革的进度看,俄罗斯要领先于中国一步。从货币的国际影响来看,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居民中已经逐渐被认可并接受,人民币作为交易货币和清算货币已是事实。货币国际化的前提是本国经济的国际化,而要达到这一点无论是中国还是俄罗斯,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键词:
中俄 货币国际化 汇率制度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厚双 于玲玲
由于人民币升值与1985年广场协议后日元的升值有许多相似性,因此,从中日两国货币升值的初始条件、应对措施与效应等方面入手,对日元升值与人民币升值对外贸影响进行全面深入的比较研究,可为有效地化解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对外贸易的不利影响、实现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
日元升值 人民币升值 比较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杨子荣 徐奇渊 王书朦
伴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增长,中美经贸和金融关系相互依存的同时,摩擦也日益频繁,因此,比较研究中美大国货币政策双向溢出效应显得必要而迫切。本文通过构建两国DSGE模型,嵌入一价定律缺口与资本不完全流动条件,对中美大国货币政策双向溢出效应的方向与程度进行了比较研究。数值模拟结果显示:第一,中美货币政策确实存在双向的溢出效应,但具有不对称性;第二,中美两国数量型货币政策的溢出影响程度皆要强于其价格型货币政策;第三,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部分经济变量的溢出影响程度甚至要强于对美国本国经济变量的政策效果,而中国货币政策效应仍以惠及本国经济为主。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溢出效应 两国DSGE模型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金梅
日本是最早采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经济强国,比较日美两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有助于理解美国当前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有鉴于此,本文在分别介绍日本和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出背景、具体操作和政策效果的基础上,分析指出与日本相比,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不仅关注货币供应量,而且更加侧重对资产进行结构性调整,但目前效果不甚理想,且对全球造成较大负面影响。
关键词:
日本 美国 量化宽松 货币政策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赵全海 胡晶
货币购买力是指单位货币所能购买到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不同的货币单位具有不同的购买力。在国际上一般采用购买力平价来衡量对比国之间价格水平的差异,即两种货币在不同国家购买相同数量和质量的商品、服务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夏仕龙
泰勒规则及其扩展形式是当前研究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的主要工具,但单独研究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缺乏微观基础,且不便于做政策分析。本文基于最优化模型推导出费雪方程,联立泰勒规则构成理性预期均衡,探讨了均衡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当名义利率对通胀率反应系数大于1时,有唯一稳定的均衡解;当名义利率对通胀率反应系数小于1时,有无穷多个稳定的均衡解。在不存在泡沫预期的假设条件下,探讨了MSV解下的通胀率、名义利率的解析均衡性质。基于中美两国的数据,将MSV解表达为状态空间模型,基于极大似然估计求得两国的结构参数值,发现美国对通胀反应敏感,是确定性的均衡;中国对通胀反应不敏感,是不确定性的均衡。将两国的MSV解进行比较发现,美国的通胀率和名义利率长期均值和波动率都小于中国,美国的货币政策冲击对通胀率和名义利率的影响比中国更稳定。美国的货币政策冲击占通胀率波动的大部分,而中国的货币政策冲击占名义利率波动的大部分。从控制通胀率的政策目标来看,美国的价格型货币政策优于中国。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雪峰
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呈现出新特征,这些变化与货币政策偏紧与金融严监管存在重要联系。为此,文章构建了一个简洁模型,分析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对于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以及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对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冲击,在此基础上,解析了包商银行事件的成因与影响,以及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危机的演绎形式,并给出了化解商业银行流动性危机的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流动性 货币政策 金融监管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叶永刚 肖文 林娜
目前芬兰已是欧洲货币联盟的成员国之一 ,而瑞典仍然独立于欧元区之外。根据“最适度货币区”理论及判别标准 ,瑞典、芬兰两国经济具有较强的相似性 ,并且与欧元区的主要国家存在较大的差异 ,因而瑞典和芬兰应组建两国货币联盟 ,而不是加入欧洲货币联盟
关键词:
最适度货币区 欧洲货币联盟 非对称性冲击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肖文 林娜
目前芬兰已是欧洲货币联盟的成员国之一 ,而瑞典仍然独立于欧元区之外。但根据“最适度货币区”理论及其判别标准 ,瑞典、芬兰两国经济具有较强的相似性并且与欧元区的主要国家存在较大的差异 ,因而瑞典和芬兰应组建自己的货币联盟 ,而不是加入欧洲货币联盟。
关键词:
最适度货币区 欧洲货币联盟 非对称性冲击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梁军
本文对中日两国通货紧缩下的经济运行、通货紧缩的成因及政府政策选择等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本文认为,中日两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都出现了通货紧缩。两国在物价持续下降的同时,都出现了社会需求不足、经济衰退或经济增速下滑和失业率的上升,且近些年都出现过通货紧缩在一定程度上好转后又趋恶化的情况,但两国在通货紧缩起点的表现和经济增长率方面有较大差异。消费者预期因素、不良债权问题以及外部性影响,是两国通货紧缩的共同成因,但两国在经济体制等深层次诱发因素上有很大差异。两国政府都采取了相对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并都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体制改革,但两国在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体制改革的广度和深度方面有着较大差异。
关键词:
通货紧缩 有效需求 不良债权 财政支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