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85)
2023(4782)
2022(3811)
2021(3625)
2020(3074)
2019(6776)
2018(6291)
2017(13045)
2016(6446)
2015(7233)
2014(6992)
2013(7009)
2012(6524)
2011(5749)
2010(6184)
2009(6263)
2008(5467)
2007(4928)
2006(4584)
2005(4366)
作者
(17344)
(14120)
(14096)
(13685)
(9166)
(6796)
(6549)
(5579)
(5266)
(5093)
(4876)
(4851)
(4546)
(4515)
(4465)
(4402)
(4316)
(4237)
(4063)
(3813)
(3614)
(3584)
(3342)
(3303)
(3288)
(3276)
(3161)
(3054)
(2879)
(2800)
学科
(26345)
经济(26319)
(25816)
(25275)
金融(25275)
(23482)
企业(23482)
(22037)
银行(22036)
管理(21847)
(21441)
中国(14531)
(12943)
方法(11723)
(11194)
中国金融(10918)
(10851)
财务(10832)
财务管理(10821)
数学(10564)
企业财务(10544)
数学方法(10497)
(7353)
业经(6989)
地方(6908)
体制(6612)
(6571)
农业(4994)
理论(4590)
事业(4527)
机构
学院(90542)
大学(89933)
(41344)
经济(40472)
管理(35631)
中国(30327)
理学(30055)
理学院(29836)
管理学(29501)
管理学院(29338)
研究(26929)
(23966)
财经(18952)
(17539)
(17416)
(17231)
金融(17224)
(17098)
银行(16513)
(15563)
中心(15526)
财经大学(14515)
人民(13708)
经济学(13674)
(13485)
(12729)
国人(12441)
科学(12432)
经济学院(12394)
中国人(12385)
基金
项目(53738)
科学(43115)
研究(41285)
基金(40564)
(33802)
国家(33485)
科学基金(29944)
社会(27967)
社会科(26820)
社会科学(26813)
基金项目(21013)
(20422)
教育(18519)
自然(18052)
自然科(17699)
自然科学(17696)
自然科学基金(17432)
资助(17254)
(16623)
编号(16494)
成果(14043)
(12469)
(12064)
(12041)
重点(11931)
国家社会(11845)
(11701)
(11693)
教育部(11471)
人文(11434)
期刊
(44277)
经济(44277)
(30440)
金融(30440)
研究(29872)
(20950)
中国(17847)
管理(14011)
(10800)
财经(10283)
学报(10145)
科学(9769)
(8621)
大学(8501)
学学(8125)
经济研究(6856)
业经(6743)
技术(6413)
财会(6285)
教育(6139)
理论(5861)
农业(5771)
问题(5558)
实践(5195)
(5195)
会计(5072)
中国金融(4871)
(4855)
国际(4667)
技术经济(4309)
共检索到1485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费俊淇  
一、引言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再融资方式主要有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方式,与发达资本市场国家上市公司的"内部融资优先,债务融资其次,股权融资最后"的再融资次序不同,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偏好十分明显。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林彬  
通过对2000-2003年实施再融资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的实证分析,发现不同类别股东的再融资方式选择倾向不同,非流通股中国家股与流通A股、内部职工股、高管股倾向配股方式,而其他非流通股和流通B股、H股、基金、战略投资者均倾向增发、转债的方式。流通股集中度高倾向配股,非流通股集中度高倾向增发。原因在于各类别股东在不同再融资方式下的利益格局不同,同时各类别股东对再融资决策的影响力不同,决定最终选择结果不同。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管征  张世坤  
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再融资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增发和配股。如何对这两种方式进行合理选择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本文在Myers和Majluf框架模型下,运用Wu和Wang(2002)模型对上市公司正确选择配股或增发方式进行股权再融资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出中国市场的修正模型。理论分析的结果表明:在中国,增发是上市公司管理者的首选方式,但从外部流通股股东和提高市场效率来说,应该提倡采用配股方式。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管征  卞志村  范从来  
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再融资方式主要有两种:增发和配股。如何对这两种方式进行合理选择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本文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在Myers和Majluf(1984)模型框架下,采用Wu和Wang(2002)模型对上市公司正确选择配股或增发方式进行股权再融资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出中国市场的修正模型,并对此进行实证检验。理论分析的结果表明:在中国,增发方式是上市公司管理者的首选方式,但从外部流通股股东和提高市场效率来说,应该提倡采用配股方式;实证检验结果支持理论分析的结论。因此,在中国避免提倡采用增发方式。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章卫东  
配股、公开增发新股和定向增发新股是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定向增发新股融资引入了机构投资者,可以强化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从而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上市公司的业绩;并且,相对于配股、公开增发新股而言,定向增发新股融资的手续更简单,"门槛"更低,因此,定向增发新股融资是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最佳选择。运用中国证券市场的数据,对配股、公开增发新股和定向增发新股的宣告效应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定向增发新股的宣告效应要好于配股、公开增发新股。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思永  张鸣  
基于财富转移视角,本文构建模型以探求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行为,研究发现,公司所投资项目的质量是影响上市公司选择定向增发还是公开增发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控股大股东拥有信息优势并掌控融资方式的选择权,当投资项目未来前景较好时,大股东会选择定向增发并积极参与。这种歧视性的融资交易行为剥夺了公众股东的投资机会选择权,侵害了中小投资者利益。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合金  徐子尧  
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私募股权融资已成为高科技中小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以及寻求并购资金支持的企业的重要资金来源渠道。本文对私募股权融资的相关问题作一分析。
[期刊] 预测  [作者] 简冠群  李秉祥  李浩  
本文基于终极股东"股权"和"社会资本"双重控制的特性,利用2011~2017年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构建权力金字塔下的控制权配置指数,探讨其对再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并分析政治关联与财务风险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终极控制权配置在三层权力机构之间的控制度、制衡度和分离度呈现动态关联关系,且选择可转债的公司控制权配置最优,债权其次,定向增发最差。进一步研究发现,政治关联的存在能够强化控制权配置与再融资方式的关系,且对控制权配置较差公司的影响更大;除此之外,公司财务风险越大,越倾向于选择定向增发。研究旨在还原公司控制权配置逻辑框架的基础上,揭示再融资行为异化根源,为控制权配置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汤胜  
以建立在市场非有效假设上的市场时机选择理论作为理论基础,选取在中国证券市场进行股权再融资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检验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是否存在着市场时机选择行为。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存在融资时机选择行为,这种融资时机选择现象的存在说明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着非理性的交易行为以及上市公司存在"圈钱"的动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钰  卢曦  
以融资成本分析的方式来研究股权融资方式问题。证实了我国上市公司的特殊股权融资偏好。建立了配股融资成本的模型 ,估计各种融资方式的融资成本 ,进行了成本比较。说明了特殊融资结构的形成原因。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彭文德  
企业通过向公众发行股票成为上市公司后,为其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选择多种方式筹集长期资本的基础。这些融资方式包括留存收益、配股、增发新股、发行公司债券和借款等。融资方式的多样化和便利性正是企业追求成为上市公司的一个主要动因,也是上市公司较非上市公司的...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乔  章卫东  
我国上市公司一方面在再融资方式的选择上存在着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另一方面却是股权再融资的绩效低下。本文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特有的股权结构是上市公司过度的股权再融资行为和再融资绩效低下的根本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简冠群  
复杂网络关系情境下终极控制权配置及其所引致的两类代理问题对再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有待重新认识。在双重控制链基础上,聚焦终极控制权配置整体评价的新测算,探究其通过经理管理防御对再融资方式选择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终极控制权配置水平越高,越倾向于选择可转债,其次为债券;公司控制权配置水平越低,越倾向于选择定向增发;终极控制权配置对管理防御具有负向影响;管理防御水平越高,越倾向于选择定向增发,但对于可转债和债券融资之间的选择影响则不敏感;管理防御在终极控制权配置与再融资方式选择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终极股东利益侵占对再融资决策的影响是导致部分中介效应的关键。本研究在为再融资异化行为提供新解的同时,揭示了两类代理问题的动态关联关系,为终极控制权配置的优化设计提供了靶向依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任晓聪  王慧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是证券市场融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发行股权类证券在证券市场进行融资的行为,不仅有助于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也能助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但证券市场中的信息非对称、我国金融领域法律的不完善等问题,倒逼政府加强对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监管。本文基于双重差分模型,通过对2000~2017年我国股权再融资监管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流通股比率越高,投资人收益越低,即当前我国股权再融资手段较为单一且效率不高。因此,需拓展监管主体,提升监管效率,完善上市公司再融资监管机制。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郭思永  张林新  张鸣  
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定向增发和公开增发。本文的经验证据表明:全流通背景下,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的选择,主要是基于其大股东巩固控制权地位、维护自身控制权利益的考虑。股权再融资,实质上是一种股权结构的内生性调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