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42)
- 2023(4863)
- 2022(3706)
- 2021(3414)
- 2020(2510)
- 2019(5650)
- 2018(5220)
- 2017(9273)
- 2016(4906)
- 2015(5371)
- 2014(5422)
- 2013(5327)
- 2012(5175)
- 2011(4934)
- 2010(5125)
- 2009(4639)
- 2008(4365)
- 2007(4209)
- 2006(3903)
- 2005(3107)
- 学科
- 济(21711)
- 经济(21695)
- 农(21518)
- 农业(14578)
- 业(11273)
- 中国(9359)
- 地方(9113)
- 业经(8823)
- 管理(8284)
- 农业经济(6897)
- 发(6727)
- 发展(5784)
- 展(5781)
- 建设(5168)
- 制(4937)
- 收入(4926)
- 村(4737)
- 农村(4716)
- 方法(4530)
- 土地(4252)
- 工作(4094)
- 教育(4077)
- 财(4070)
- 数学(3957)
- 数学方法(3922)
- 学(3628)
- 及其(3604)
- 经济建设(3541)
- 策(3441)
- 人口(3419)
- 机构
- 学院(69845)
- 大学(67613)
- 研究(26218)
- 济(25640)
- 经济(24732)
- 管理(23232)
- 理学(19306)
- 中国(18963)
- 理学院(18950)
- 管理学(18545)
- 管理学院(18389)
- 农(17151)
- 科学(15795)
- 京(15028)
- 范(13845)
- 师范(13778)
- 中心(13081)
- 江(12422)
- 所(12126)
- 农业(11856)
- 财(11509)
- 业大(11242)
- 师范大学(11092)
- 研究所(10836)
- 省(10217)
- 州(9965)
- 院(9581)
- 北京(9257)
- 发(8856)
- 教育(8562)
- 基金
- 项目(47435)
- 研究(38689)
- 科学(37837)
- 基金(32878)
- 家(28052)
- 国家(27680)
- 社会(25348)
- 科学基金(23737)
- 社会科(23594)
- 社会科学(23592)
- 省(20259)
- 基金项目(18128)
- 教育(17701)
- 编号(17083)
- 划(16208)
- 成果(14441)
- 自然(13074)
- 课题(12839)
- 自然科(12731)
- 自然科学(12730)
- 自然科学基金(12455)
- 发(11895)
- 农(11456)
- 资助(11320)
- 重点(10803)
- 年(10714)
- 国家社会(10375)
- 部(10096)
- 发展(10050)
- 规划(9944)
共检索到1155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薛小平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社会科学研究出现了"空间转向",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隐含的空间思想的理论价值日益凸显,我国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的空间治理思想正逐步走向成熟。"空间立场"既是乡村学校空间再造、空间拓展、空间重塑得以发生的理论前提,也是乡村教育实践能否摆脱"城市取向"从而获得"乡村信心"的实践表征。乡村学校建设的"空间立场"以空间视角直面中国乡村学校建设的现实问题,呼唤乡村学校功能的"空间回归",构建乡村教师的"网络空间共同体",激活乡土文化重建的"空间想象力",推动美丽乡村学校从追求同质化的"空间平等"走向追求差异化的"空间共在"。
关键词:
乡村学校 空间立场 城乡区隔 空间共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尹利民
村民自治的推行,由于确立了农民的主动参与,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开启了"农民成为公民"的门槛。但因面临"两委关系"、"乡村关系"矛盾等困境,农民的各项权利尤其是社会权利难以落实,从而难以完成农民身份转换的重任,需要进行治理结构的转型。村落社区建设以激活农民的自治性与群众性为主旨,以激发农民的主体公共参与为目标,以培育农民自组织为归宿,从而为架起农民身份的转换提供了可能的平台,同时,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乡村治理结构转型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
村落社区 农民 公民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谢爱磊
本研究以一项为期一年的民族志调查为基础,旨在从教师访谈数据中揭示农村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障碍。在理论层面,本研究着眼于教师的专业身份及其对他们对于家长参与建构性理解的影响。在数据分析层面,本研究指出,接受访谈的教师倾向于认为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角色是"边缘性"的辅助角色,家长常被看作教师的追随者,而不是平等的合作伙伴,而教师则视自己为专业的工作者,其专业判断不容质疑。在行动层面,家长不同形式的参与又是教师构建专业身份的重要实践,常被看作鼓励"先进"、解决"后进"问题的重要手段,其符号意义要高过实质意义。本研究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解释农村学校家长参与的低迷现象,是对本领域文献的一项重要补充,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
家校合作 专业主义 不平等关系 家长参与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丰韶
2017年3月,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估及河南省政府批准,兰考县正式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从脱贫攻坚阶段走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阶段。兰考之问——"兰考是如何脱贫的""兰考经验是否可复制",迫切需求答案。贫困治理属于国家治理领域,其理念与手段深受国家治理理念转变的影响,同时也借鉴、改造与创新其他领域问题治理的探索实践。文章在回顾贫困治理理论与中国贫困治理实践的基础上,反思传统扶贫方式的缺陷与不足,梳理十八大以来的贫困治理新思路,总结提炼兰考精准脱贫样本的经验。兰考脱贫故事发生在中国整体性国家贫困治理理念与制度创新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找到了制约传统贫困治理方式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因素,在政府部门关系与层级关系、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方面有所突破,在贫困治理机制上有所创新,是国家、政府、社区等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有机结合的产物。
关键词:
体制 区隔 协同 贫困治理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丰韶
2017年3月,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估及河南省政府批准,兰考县正式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从脱贫攻坚阶段走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阶段。兰考之问——"兰考是如何脱贫的""兰考经验是否可复制",迫切需求答案。贫困治理属于国家治理领域,其理念与手段深受国家治理理念转变的影响,同时也借鉴、改造与创新其他领域问题治理的探索实践。文章在回顾贫困治理理论与中国贫困治理实践的基础上,反思传统扶贫方式的缺陷与不足,梳理十八大以来的贫困治理新思路,总结提炼兰考精准脱贫样本的经验。兰考脱贫故事发生在中国整体性国家贫困治理理念与
关键词:
体制 区隔 协同 贫困治理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容中逵 杜薇
此前学校布局调整给乡村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当前国家战略决策对乡村振兴的重视,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乡村学校的布局调整问题。乡村学校布局调整当以切实加强乡村学校建设,确保乡民子弟就近入学、平等上学为基本认知基础;以行政村人口出生率、学生入校就读路程及所需时间、蜘蛛网状结构等为依据进行设校布点运行。在此基础上侧重解决四个问题:以行政村为单位,保留必要的村小教学点;以学校建设达标为基础,完善寄宿制学校的设施设备及日常管理;以师范生分配为主体,保障乡村学校师资的有效稳定供给;以乡镇九年一贯制中心学校为承载,理顺乡村学校体系的管理运行机制。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石艳
学校空间通过内部的区隔化,确立自身制度化的空间构建。通过脱域化,即教育场景与地方性社会情境脱离,使学校空间与整体的社会空间的构建相融合并相互促进。
关键词:
学校空间 社会空间 区隔 脱域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丽群 任卓
美国乡村学校的改革走过了一条从乡村出发、向城市迈进然后再回到乡村的曲折道路。当前,美国乡村学校数量大、规模小、分布广且城乡教育经费配置不均衡;教育条件整体性落后于城市,但教育质量并不完全逊色于城市。美国的乡村学校改革正从向城市看齐转至面向乡村教育自身,其乡村教育的发展得益于宏观政策的引领、教师队伍的建设、多种社会力量的联动以及现代技术的辅助应用等。当前,我国的乡村教育处在最好也是最难的发展时期,美国乡村学校的发展历程,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关键词:
美国 乡村学校 乡村教师 教育质量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崔清楠
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美育教育发展对提升乡村地区的美育教育水平,构建完善的美育教育体系,提升乡村地区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构建新时代“五育”并举的义务教育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乡村地区美育存在认知不足、师资匮乏、课程建设迟缓,推进困难等方面的困境,文章从挖掘当地资源特色重构地方本土化美育体系、推进美育浸润行动,强化地方艺术院校的美育援助作用、搭建美育课程共享平台,推进美育资源共享等方面提出对策。
关键词:
乡村 学校 美育教育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凡勇昆 杨锦丹
乡村学校的服务对象多是边远艰苦乡村地区的弱势群体,在教育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在教育资源不平衡不充分的约束条件下,乡村学校改变"资源依赖症"惯性、利用优势挖掘助推乡村学校弯道超车,是一条可行的道路选择。本文针对"乡村学校优势挖掘的水平及其对教育质量的影响"这一问题,构建了优势挖掘力模型,并于2020年末跨越5省10县开展了实地调研。数据显示,乡村学校的优势挖掘力指数只有58.77%,显著低于镇区的60.47%和县城的66.11%。优势挖掘力基本呈现负相关的"弱者更强"特征,在职称、学历、性别、科目、教龄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的教师,优势挖掘力水平反而更高。乡村学校优势挖掘力对教育质量有显著影响,主要集中在活力要素,其次是品质和效率,数量对教育质量无显著性影响。为了构建乡村学校教育质量提升新机制,学校可从以下路径尝试突破:聚焦教师参与度、持续性和创造性,激发优势挖掘的活力;把握关联性和实用性特征,追求优势挖掘的品质;关注便利性和经济性,提高优势挖掘的效率。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高水红
本文通过考察乡村学校教育的变迁过程,意在揭示学校如何通过各种制度设计完成对现代时空意识——"钟表时间意识"与"抽象化空间意识"的植入,从而排除了乡土时空意识——"生物时间意识"与"情境化空间意识"在现代乡村教育体系里存在的可能,并分析由此引发的乡村学生在时空意识层面潜在的冲突和紧张,以此反思乡村教育在自上而下的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局限,指出乡土文化在教育现代性建构中可能的价值和出路。
关键词:
乡土文化 学校教育 时空意识 社会变迁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袁利平
特色发展、跨越发展、市场发展、协同合作及社区共建五种模式构成了国外乡村学校发展的基本模式。特色发展模式强调从本国实际出发,从差异性中找特色;跨越发展及市场发展模式就乡村学校发展的资源需求而言,注重将信息技术带入乡村学校建设;协同合作、社区共建模式则从乡村学校之间、乡村学校与社区关系着眼,侧重于为乡村学校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乡村学校发展的五种模式在运行机制、执行主体、组织要素及思维方式方面既有差异,也有共性。
关键词:
乡村教育 国外乡村学校 发展模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磊明
与城市学校实践及其建制发育成优势的体系相比,乡村学校实践及其建制目前处于有待振兴的阶段,这与国家的整体建设路线一脉相承。无论是"撤点并校"的具体举措,还是"调结构"的制度设计,都采用了集中资源先办好一批学校,然后再办大学校规模的发展模式。发展路径上,认为乡村学校实践及其建制可以参照城市学校实践及其建制进行。发展观念上,主张规模出效益,偏向于"大学校一定更好"。研究显示,内部的"贱农"心理构成了当前我国乡村学校重塑不力的悲剧之源,抛弃它比反城市化更紧迫。出自"贱农"心理的内部轻视比外部轻视更值得优先解决。
关键词:
撤点并校 调结构 城市化 规模效益 贱农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纪德奎
城乡教育一体化既是对城乡一体化内涵的丰富与发展,也是对城乡教育统筹与均衡发展目标的完善与超越。它要求乡村学校文化具有一体的建设思路、渐进的发展模式、本土化的文化服务和超前的价值引领,但这与当前二元教育机制和跨越式变化等产生的问题存在冲突。为此,需要通过构建文化共同体、建立稳健的转型机制、开展改革实验等途径来进行有效调适。
关键词:
城乡教育一体化 乡村学校文化 冲突 调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