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56)
2023(5138)
2022(4411)
2021(3983)
2020(3391)
2019(7360)
2018(7094)
2017(13802)
2016(7590)
2015(8438)
2014(8571)
2013(8594)
2012(8083)
2011(7410)
2010(7317)
2009(6889)
2008(6790)
2007(6106)
2006(5540)
2005(4930)
作者
(24581)
(20613)
(20475)
(19260)
(12997)
(10083)
(9297)
(8060)
(7854)
(7352)
(7194)
(7026)
(6967)
(6633)
(6517)
(6295)
(6279)
(6232)
(6079)
(6004)
(5306)
(5111)
(5074)
(4884)
(4757)
(4648)
(4506)
(4422)
(4272)
(4201)
学科
(37742)
经济(37708)
管理(18179)
方法(16376)
(15498)
(13408)
企业(13408)
地方(12405)
数学(12373)
数学方法(12246)
(8936)
中国(8717)
业经(8072)
(7828)
地方经济(7590)
理论(7168)
(6096)
农业(5863)
(5714)
环境(5564)
(4931)
贸易(4929)
产业(4766)
(4644)
(4618)
(4421)
教育(4413)
(4361)
金融(4359)
经济理论(4255)
机构
学院(114896)
大学(114532)
研究(43873)
(41106)
经济(40089)
管理(39847)
理学(34323)
理学院(33735)
管理学(32882)
管理学院(32677)
中国(31203)
科学(30809)
(25366)
(23594)
(22064)
研究所(21785)
(19322)
师范(19059)
中心(18767)
(18259)
(18195)
业大(18126)
农业(17673)
(16221)
北京(16075)
师范大学(15630)
(14925)
财经(14606)
(14040)
科学院(13780)
基金
项目(79645)
科学(62779)
基金(57544)
研究(53837)
(52482)
国家(52045)
科学基金(43306)
社会(34740)
社会科(32836)
社会科学(32828)
(32265)
基金项目(30986)
自然(29444)
自然科(28699)
自然科学(28685)
自然科学基金(28195)
(27736)
教育(24317)
资助(24112)
编号(20393)
(19038)
重点(18827)
(16553)
成果(16186)
计划(16043)
(16004)
科研(15508)
课题(15335)
创新(14894)
发展(14696)
期刊
(49093)
经济(49093)
研究(31355)
学报(22956)
中国(22656)
科学(21514)
(19597)
大学(16440)
学学(15598)
管理(14573)
农业(13674)
教育(12737)
(12043)
业经(8317)
技术(7875)
(7576)
金融(7576)
经济研究(7411)
(7399)
(7127)
资源(7113)
财经(7053)
(6642)
旅游(6642)
(6642)
问题(6456)
(6348)
(6191)
业大(5999)
商业(5668)
共检索到1704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马勇  童昀  
自从美国学者Mcintosh和Gebert于1977年在《旅游学——要素·实践·基本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文化旅游"的概念,学界对文化与旅游关系的认识就不断展开和深化。国内对二者关系最有代表性且较为通俗并获得广泛接受的认识是"灵魂与载体说",这一提法来源于2009年原文化部与国家旅游局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明德  
有人说区域旅游已成为当前旅游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我赞成这样的看法。规划和实践中的旅游产品永远是一种空间和时间并存的点线艺术,因此旅游产品广而言之都是区域性的产品。许多旅游理论家在概括旅游这种社会活动的特点时都指出旅游具有区域性,或称之为地域性,所以区域旅游的研究一直都是旅游学术界的热门课题。但旅游业发展到今天,区域旅游的概念仅仅从地域上或行政区划上来认识已远远不够。人们更多地从旅游资源的优势互补、文化色彩极浓的整体销售、旅游业的规模效益、区域总体的竞争能力、协调发展的经济结构以及促进社区经济繁荣、文化进步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匡小平  肖建华  
本文从区域宏观税负差异入手,对区域宏观税负与区域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总结与分析,认为两者间存在一种先后次序问题,即区域宏观税负导致经济发展差异,而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加剧了区域宏观税负差异,出现的原因可从国家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税收制度与经济因素等三个主要方面进行解释。并认为,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未来区域税负差异扩大的根本因素已消除,税制改革是缩小区域宏观税负的关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振东  
本文针对我国理论界和实业界长期以来将旅游业称为“无烟工业”的提法提出了质疑 ,并指出了这种认识产生的阶段性原因。在当前的旅游发展的热浪中 ,需要我们进行冷静的思考 ,防止继续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短期的旅游大发展 ,文章中还针对我国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正确处理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范晓峰  
嫩江流域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极其丰富,这里少数民族拥有悠久的民族发展历史,民俗独特且神秘,这些丰富的文化产品以及其生活的自然环境,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该地区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也成为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对嫩江流域少数民族旅游资源阐述的基础上,指出要以民族文化传承作为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前提,以发展文化旅游业作为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方芳  
随着旅游实践不再被看作是一种非同寻常的实践活动,而是一种日常实践活动,对旅游的认识也不应被束缚在传统的现代性框架之中,而需借助旅游发展史,揭示当代旅游实践自身的当代现实特征,并回归到其最初的实践形态——一种特定的移动方式,从而将思之方向落在旅游实践的建构意义之上,探讨旅游实践的日常化对于生活世界来说有何种"新"的建构意义。因此,当代旅游实践的反思和批判应当经历一次"还原",将旅游从启蒙叙事中"解救"出来,悬搁已有批判,并将旅游放入移动性框架之中,通过"惯常-非惯常"背景、权力背景、生存背景和目的性假设4个层级还原出旅游实践的基本内涵。在一种最为基础的层面上,旅游实践在移动性中获得了日常化后的"新"含义,基于此,可对当代旅游实践的新特征和建构意义进行再认识。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宋子千  廉月娟  
本文主要针对旅游业及其产业地位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行了讨论,这些问题包括对旅游业的界定、旅游业对GDP的直接贡献、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出境旅游的发展与旅游业产业地位、旅游业产业地位结构体系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享  
旅游统计教学改革是新经济形势的新要求。过去曾经有一种提法,叫“多出人才,快出人才”。那么什么是人才呢?当成千上万的大学毕业生涌入社会的时候,用人单位发现:好不容易分配到手的人才,并不能很快胜任工作。大学毕业生们也发现:被称之为人才的自己,却在工作中无...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郭素婷  
文化旅游是旅游产业深化的必然结果与阶段。近年来,各区域内文化旅游产品层出不穷、效益可观,但普遍存在行业区分明显、资源无法互补等问题,主要原因是产业的系统化运作不足所致。在产业集群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系统的构成要素及系统成功运作的前提,根据国内外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特点提出了系统的运作框架,并依据系统动力学原理从系统的主要假设、外部参数、内部变量3个方面提出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的系统边界,构建了系统的启动机制模型、主导驱动机制模型和未来驱动机制模型。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伟年  宋宇新  白竹岚  
红色旅游是在政府推动下迅速兴起的一种旅游形式,由于起步时间晚,各地红色旅游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红色旅游产品单一、红色旅游文化品位有待提高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红色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在阐述区域文化与红色旅游发展关系的基础上,认为区域文化与红色旅游的融合发展是解决以上问题的重要举措,并从红色旅游地旅游商品开发、文化娱乐业的发展、红色旅游地的导游解说三方面探讨了区域文化与红色旅游融合的途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红梅  郭伟  
区域旅游城市文化系统是一个由自然文化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构成的复杂的文化生态系统。区域旅游城市文化生态位的测量由旅游资源维、社会人文维、旅游经济维和旅游环境维4大维度18项变量构成。文章以河北省区域旅游文化生态位的测评为基础,对该区域旅游系统内的城市进行旅游文化生态位分析测评,指出各类城市旅游文化发展的优劣势及发展潜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媛  
本文研究区域文化意象在旅游产品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探讨区域文化意象层次与产品意象层次的分层对应,将不同区域文化意象层次与产品意象的认知融入产品设计中,同时引入叙事设计理念,为旅游产品创新设计提出新思路和策略。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秦晓楠   王悦   韩苗苗  
为辨析不同类型的文旅产业交互响应机理,提升产业融合的政策效率,文章基于2010—2019年中国31个省(区、市)面板数据,构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运用PVAR模型探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发展交互关系的区域差异,并引入控制变量解析差异化的外部环境因素对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交互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发展呈现明显的交互关系,但不同区域交互响应结果有所差异,并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1)东部地区文旅产业呈现较为良好的短期互动,但产业内驱相对饱和,缺乏长效机制促进文旅融合,亟待突破产业壁垒,创新产业融合路径;(2)中部地区文旅产业交互失衡,更多表现为文化产业带动旅游产业发展,但文化产业自身驱动力较弱,受外部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影响较大,需增强旅游产业价值让渡,促进文旅产业资源整合与价值互换;(3)西部地区文旅产业互动失调,其产业发展主要得益于国家政策倾斜及财政投资,有待深入挖掘文旅产业发展空间,实现产业独立到融合质的飞跃。因此,我国应针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文旅产业交互响应模式的差异,适应性地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产业融合策略的适用性与落地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薛莹  
“行政区经济”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特有现象,旅游区域与行政区域的关系整合问题是其中的一个层面。黄山市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一个“行政旅游区”,它的两次行政区划改革都备受争议。围绕几个争论热点展开对有关黄山市行政区划调整问题的探讨,剖析了黄山市两次政区变更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进而又对这一典型的“行政旅游区”现象所反映的旅游区域与行政区域之间的关系及整合进行了研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仁杰  路紫  
以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生态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为研究领域,根据生态旅游概念相对宽泛的特点,选择国内学者研究成果,通过多级、多准则筛选,获得样本文献,并验证其科学性。文献分析发现:案例研究较多,相关案例区域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表刊物以经济类最多,地理、旅游类较少;近5年来国内学者对生态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的研究开始形成稳定方向。研究总结了四个领域:生态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总论、生态旅游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动力的贡献、生态旅游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公平的贡献、生态旅游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质量的贡献。国内研究文献认为生态旅游不仅对旅游业自身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更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一,尤其表现在生态旅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对区域公平发展的作用。存在问题和解决思路:生态旅游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质量的贡献没有文献涉及,相关研究以定性描述为主,应加强生态旅游等数据统计与监测,丰富研究视角;区域合作研究较少,地理、旅游相关研究者应积极参与;微观单元较少涉及,应加大微观个体的案例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