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82)
- 2023(11010)
- 2022(9141)
- 2021(8102)
- 2020(6703)
- 2019(14977)
- 2018(14398)
- 2017(27881)
- 2016(14315)
- 2015(16247)
- 2014(16315)
- 2013(15979)
- 2012(14940)
- 2011(13790)
- 2010(13893)
- 2009(13163)
- 2008(12775)
- 2007(11409)
- 2006(10335)
- 2005(9647)
- 学科
- 济(83718)
- 经济(83622)
- 管理(46293)
- 业(37497)
- 企(31508)
- 企业(31508)
- 方法(25296)
- 地方(22069)
- 数学(21428)
- 数学方法(21298)
- 贸(20413)
- 贸易(20399)
- 易(19726)
- 中国(18504)
- 财(17082)
- 制(16743)
- 业经(16560)
- 农(16235)
- 地方经济(14458)
- 体(13528)
- 学(13424)
- 环境(12420)
- 融(12210)
- 金融(12206)
- 银(11122)
- 银行(11113)
- 行(10721)
- 农业(10534)
- 关系(10332)
- 和(9831)
- 机构
- 学院(217935)
- 大学(217050)
- 济(108038)
- 经济(106132)
- 管理(80096)
- 研究(78590)
- 理学(68395)
- 理学院(67623)
- 管理学(66829)
- 管理学院(66403)
- 中国(58686)
- 财(48826)
- 京(43640)
- 科学(41769)
- 财经(38374)
- 所(38220)
- 经济学(35559)
- 中心(34653)
- 经(34616)
- 研究所(34050)
- 江(33059)
- 经济学院(31753)
- 院(28620)
- 农(28349)
- 财经大学(28287)
- 范(27455)
- 师范(27280)
- 北京(27199)
- 业大(25752)
- 州(25714)
- 基金
- 项目(140092)
- 科学(112463)
- 研究(107525)
- 基金(103665)
- 家(88560)
- 国家(87891)
- 科学基金(75895)
- 社会(73261)
- 社会科(69682)
- 社会科学(69668)
- 基金项目(54155)
- 省(53621)
- 教育(48044)
- 自然(44500)
- 划(44450)
- 自然科(43415)
- 自然科学(43406)
- 自然科学基金(42616)
- 编号(42271)
- 资助(40788)
- 成果(34933)
- 部(32355)
- 制(32349)
- 发(32337)
- 重点(32136)
- 国家社会(31612)
- 课题(29658)
- 创(29651)
- 教育部(28661)
- 人文(28279)
- 期刊
- 济(128959)
- 经济(128959)
- 研究(72264)
- 中国(42324)
- 财(37496)
- 管理(31948)
- 农(26887)
- 学报(26794)
- 科学(26704)
- 经济研究(22338)
- 融(21911)
- 金融(21911)
- 大学(21743)
- 学学(20756)
- 财经(20188)
- 教育(19228)
- 业经(18714)
- 技术(18505)
- 贸(18181)
- 农业(17970)
- 经(17623)
- 问题(17513)
- 国际(16426)
- 世界(13152)
- 技术经济(11820)
- 商业(10818)
- 经济问题(10248)
- 现代(9922)
- 改革(9505)
- 革(9505)
共检索到3415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富景筠
从区域内贸易视角考察东北亚合作机制化的经济基础,同时分析区域内贸易具体特征作用于制度化合作的相关机制,有助于探寻东北亚区域合作滞后的深层原因。东北亚目前区域经济关联下各国的分散化利益诉求,很难在统一的制度性框架内实现。区域内贸易增长机制的生产—消费双重困境,又使区外力量必然成为干扰东北亚合作机制构建的因素。加强区域合作、进而扩大区内国家间的共同经济利益,可能成为破解东北亚"安全困境"的重要途径。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戚文海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加快的大趋势下,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表现出了较强的滞后性。构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化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日益凸现,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是指在东北亚区域范围内,以合作项目为主要纽带,以促进东北亚区域合作为宗旨,由组织协调、资金筹措、信息传播、人才交流、咨询服务和多边法律约束等若干子机制构成,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发挥务实、高效的功能。从东北亚地区区情出发,采取适宜的举措以促进东北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框架的形成。
关键词:
东北亚 经济合作 机制化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于立新 杨婧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崔日明 李兵 张楠
经过艰苦谈判最终达成的韩美自由贸易协定受到了多方的关注。本文主要从韩美自由贸易协定签订的背景出发,对韩美自由贸易协定的内容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并着重分析了其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特别是对中、日、韩三国的影响。通过深入的分析,得出韩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给我国带来的一些启示,为我国进行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曲云厚
本文从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后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角度研究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指出:在世界经济运行出现新特点的条件下,区域集团合作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与多边贸易体制发生联系,即发生相互促进的关系,增强中小贸易国的地位,保护中小成员国在区域集团中的权益。多边贸易体制推动了区域集团贸易的自由化,削弱了区域集团化的作用。多边贸易体制有助于东北亚各国经济互补性的实现、缓解政治矛盾、排除各国由于经济运行机制不同而发生的影响经济合作的障碍,增强各国贸易法规的透明度,并有利于削减非关税壁垒。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洪章
东北亚是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一个重要区域,总面积140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超过3.5亿,面积占亚洲陆地面积32%,与欧洲相当。该区域经济总量为8.2万亿美元,占亚洲经济总量29.2%,占世界10.5%。价值链的分割使东北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失去优势纵观东北亚经济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大家都认为东北亚经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吴德烈
一、韩国的新举措与中韩经济贸易韩国经济的增长率曾跃居“四小龙”榜首。但近年来发生了新的变化。1992年韩国外贸增长率仅为3.3%,大大低于香港(21%)、台湾(10.4%)和新加坡(6.4%)。这引起韩国经贸界人士的普遍关注。韩国外贸协会认为,韩国进出口增长率减低,主要是由于货币紧缩政策导致经济放慢。金泳三总统上台后就韩国的新经济政策问题发表讲话时,强调韩国经济在“稳定中求发展”。韩国政府将对企业包括金融活动放宽限制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吕有晨 钟艾妩
战后,随着世界各国经济国际化的不断发展,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倾向日益增强。已相继形成了欧洲经济共同体、东南亚经济联盟等区域经济合作组织。进入80年代以来,在北美又形成了以美、加为中心的自由贸易区,欧共体也将于1992年建立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恩武 李广 田刚
中国东北及内蒙国有林区怎样有效地参与东北亚林业经济合作,并在这个区域的合作中得到发展,是我们非常关心的问题。近几年来,随着世界性的森林资源的减少,世界范围内的木材采伐量正日益趋近于可能维持供应的极限,木材供需矛盾日益加大,致使各国都十分关注世界最后一块尚未全面开发的森林资源——俄罗斯联邦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森林资源的利用状况。目前,东北亚区域各国对林业经济合作十分重视,特别是对森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尤为关注,但是在开发与利用这片森林资源的过程中遇到许多理论与实际问题。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巴殿君
国际政治环境不仅是一个国家制定内、外政策的依据,更是影响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东北亚国际政治环境对于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东北亚这一区域正在经历全球体系中发生的三项重大变革:即,全球化、现代化与国际体系力量核心的转移。这些变革直接影响到区域内的国家之间的关系及其地区内的格局。其中,全球化、国际体系与国家关系的演变对区域合作产生重要的影响。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姜维久
东北亚区域各国利害关系复杂,多重矛盾并存。但由于工业发达国家经济增长趋缓无力,国际民间资本集团为寻求分享一份东亚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巨额利润,将越发积极地参与中国的经济合作。然而,中国东北三省与周边日本、韩国相比,经济、贸易规模落差很大,整体上企业经济技术实力明显落后,市场竞争力软弱。只有明了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特点与走向,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化弊为利
关键词:
区域经济,矛盾,差距,竞争,商品出口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任文侠
长期以来,东北亚区域的经济合作关系一直受到有关大国之间关系的重大影响。而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直接有关的大国有中、日、苏、美等4国。在这4个国家中,中国和日本属于区域内国家,它们对区域经济合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苏联和美国虽然不是东北亚国家,由于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玉潭,庞德良
近年来 ,在和平与发展的主旋律下 ,顺应区域集团发展的要求 ,东北亚各国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大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但是由于东北亚地区时至今日仍然是国际政治经济矛盾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尚存在许多制约主权国家经济合作的阻碍因素 ,因而从一个较长时期看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很难直接上升为各国中央政府的行为。而各国地方政府作为区域开发与合作的重要参与者 ,却有其参与东北亚国际合作的内在动因和有利条件。从目前看 ,东北亚区域地方合作的外部环境还不理想 ,影响了民间企业在区域贸易和投资上的积极性 ,制约了地方国际经济合作的进程。因此 ,现阶段 ,地方政府作为地方国际合作的组织者和推动者 ,其战略重点在于为民间企业的贸易交往和投资合作创造有利的条件和优越的环境。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麻彦春,童欣
东北亚区域以其地缘优势和经济互补优势,成为21世纪最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合作区和世界经济的新增长点。由于各种原因,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一直没有突破性进展。为尽快建立区域经济联合体,必须寻找区域合作的切入点。中日两国直接投资活动是促进该区域经济合作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抉择。因此,只有把中日两国直接投资作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切入点,才能以点带面,夯实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
关键词:
日本 中国 直接投资 切入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