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08)
2023(8048)
2022(6553)
2021(5948)
2020(4670)
2019(10544)
2018(10169)
2017(18885)
2016(10071)
2015(11382)
2014(11651)
2013(11313)
2012(10834)
2011(9837)
2010(10265)
2009(9551)
2008(9320)
2007(8614)
2006(8025)
2005(7492)
作者
(30174)
(25287)
(25087)
(24399)
(16192)
(12048)
(11541)
(9763)
(9753)
(9168)
(8855)
(8483)
(8374)
(8052)
(7884)
(7872)
(7434)
(7240)
(7205)
(7143)
(6556)
(6198)
(6091)
(5891)
(5719)
(5719)
(5573)
(5480)
(5141)
(4844)
学科
(64649)
经济(64610)
管理(27281)
(22869)
(18477)
企业(18477)
地方(18360)
方法(17447)
数学(14757)
中国(14714)
数学方法(14620)
地方经济(12873)
(12723)
业经(12189)
(11735)
(9407)
(9005)
理论(8506)
环境(8279)
农业(8210)
(8177)
金融(8175)
(7715)
银行(7708)
经济学(7529)
(7514)
(7472)
(7457)
(7227)
产业(6861)
机构
学院(155150)
大学(153742)
(71486)
经济(69901)
研究(56385)
管理(52868)
理学(44123)
理学院(43521)
管理学(42739)
中国(42577)
管理学院(42430)
科学(32859)
(32363)
(32114)
(28412)
(25549)
研究所(25245)
财经(25098)
中心(25040)
经济学(23771)
(22490)
(22300)
师范(22093)
(20989)
经济学院(20978)
北京(20477)
(20441)
(20235)
业大(19034)
财经大学(18217)
基金
项目(94512)
科学(74502)
研究(71171)
基金(67861)
(58485)
国家(57984)
科学基金(49702)
社会(47124)
社会科(44630)
社会科学(44622)
(37204)
基金项目(35353)
教育(32753)
(30383)
自然(29564)
编号(28913)
自然科(28866)
自然科学(28858)
自然科学基金(28307)
资助(27196)
成果(24217)
(22045)
重点(21583)
课题(21058)
(20236)
国家社会(20092)
(18969)
发展(18369)
(18119)
(18097)
期刊
(92267)
经济(92267)
研究(53315)
中国(32025)
(25264)
学报(21871)
管理(21588)
科学(20710)
(19471)
教育(17974)
大学(16969)
学学(15806)
经济研究(15510)
(14955)
金融(14955)
技术(14813)
财经(13471)
业经(12855)
农业(12687)
(11884)
问题(11787)
技术经济(9062)
(8455)
图书(7982)
统计(7964)
现代(7758)
商业(7646)
经济问题(7573)
世界(7506)
国际(7100)
共检索到2498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唐茂华  陈柳钦  
现代区域经济学和空间经济学缺乏相应的微观基础,无法从微观主体的区位决策演绎到空间集聚。本文旨在探索个体选址行为到实现空间集聚的内在机制,并基于空间互补视角探讨了空间集聚的条件——自然的抑或人为造成的空间互补利益可以加速空间集聚,并使之在这一区位形成维持和锁定效应。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齐讴歌  赵勇  王满仓  
本文在区分集聚机制与集聚效应、劳动分工与知识分工、成本外部性与技术外部性的基础上,使用统一的分析框架解释了城市集聚经济的发生机制,特别是将知识创造、知识溢出和知识积累结合起来,分析了知识分工与技术外部性促进城市集聚经济的发生机制。知识分工通过协作机制、结构匹配机制和循环累积机制促进知识的创造和积累,交流外部性条件下技术外部性的创新集聚效应和动态累积效应实现了知识在更大空间范围内的低成本使用,二者共同促进了城市收益递增。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高产  
集聚经济有很多潜在的源泉,其中一些已被马歇尔所提出,包括知识外溢、劳动力市场蓄水池和投入品共享等。后来的一些经济学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国内市场效应、消费经济性和寻租相继进入了经济学家的视野。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研究,全面揭示了城市集聚经济产生的原因和趋势,并在最后的结论中进行了评述。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颜燕  贺灿飞  刘涛  满燕云  
基于2008年我国地级市新建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将集聚经济纳入地方政府竞争模型,考察工业用地价格竞争行为如何与集聚经济交互作用,共同影响企业的区位选择。研究发现,在全国尺度和东部地区内部,由于集聚经济的存在,土地价格竞争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十分有限。虽然低地价总是有利于吸引投资的,但集聚经济的影响会超过土地价格竞争的影响,在企业区位选择中起到核心作用。然而,在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进行竞争时,由于集聚经济都比较弱,土地价格成为影响企业区位选择的核心要素。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范丽丽  
随着行业分工程度的持续加深,流通领域业发生了重要改革,专业化、集中化成为流通业的主要发展趋势。随着商贸流通业在服务业渗透程度的加深和地理位置的日益集中,导致商贸流通聚集区越来越多。基于此,本文从微观角度对商贸流通集聚区的形成机理进行研究,分析采购商和商贸流通企业的内在机理,对采购商搜寻与集聚区的形成进行阐述,基于供应企业角度对集聚区形成进行分析。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庞瑞芝  李帅娜  
基于“价格效应”逻辑,选用2011—2019年中国各省份面板数据,深入考察中国是否存在“服务业成本病”以及数字经济对“成本病”的影响。研究发现:尽管目前中国存在“服务业成本病”,但是数字经济的发展可以减缓“成本病”效应。异质性研究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可以有效弱化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对数字化投入依赖度较高行业的“成本病”,但在住宿和餐饮业等对数字化投入依赖度较低的行业中,这种效应暂未显现;数字经济缓解“成本病”的效应在“胡焕庸线”东南地区更为显著,西北地区并不明显。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可以缓解“成本病”的原因在于其对服务业生产率的提升效应大于制造业。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金丽国  
区位选择与聚集经济是区域经济学中最重要的两个基础理论,但是我们一直不清楚这两个理论之间的本质联系。聚集经济一直以来缺少有力的微观基础。本文在区位选择分析框架下,研究了聚集经济的理论微观基础,并利用两个模型分析了交通以及R&D的溢出效应对区位选择和聚集实现的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雪  简泽  
文章系统考察了中国技术创新活动的空间集聚问题。分析结果表明:在经济转轨过程中,由良好的知识基础、研究与开发投入和激烈竞争的市场结构组成的区位条件赋予了广东、浙江等少数几个省份技术创新活动的初始优势,具有区位锁定效应的规模报酬递增导致了这些地区的技术创新活动在自我增强中成长,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技术创新活动在地理上的集聚,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我们对技术进步的源泉和技术创新活动地区分布的认识,相应的政策建议对于提高国家的整体创新能力和促进地区间技术和经济活动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晓成  蒋士成  费方域  
我国引进FDI存在两个显著的现象,一是FDI区域分布不平衡,二是FDI引起的经济集聚现象明显。文章在一个三阶段技术转移和产品竞争模型的基础上分析FDI的区位选择以及内外资企业之间的经济集聚。考虑到技术转移成本,FDI倾向于进入基础设施完善、人力资本水平较高以及具备良好的工业基础的地区。此外,如果某地区不具备这些基础条件,则FDI对内资企业的技术外溢将受到限制,内外资企业之间的经济集聚现象很难在这些地方发生。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振  沈言言  
PPP已成为中国各级政府化解财政压力、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重要工具之一。利用世界银行PPI数据库内中国私人部门PPP投资的微观数据和254个地级市的经济特征数据,研究经济集聚对私人部门参与PPP投资区位选择决策的影响。结果显示:经济集聚与私人部门参与PPP投资的区位选择之间存在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形关系。在考虑内生性问题、控制干扰政策的影响、采用不同的经济集聚指标以及门槛效应检验后结果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PPP项目周期、项目所在地的营商环境以及市场潜力会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起到正向的调节作用,特别是当经济集聚超过一定程度时,较长的项目周期、良好的营商环境及市场规模可以放大经济集聚的"规模效应",缓解经济过度集聚导致的私人部门参与下降问题。而私人部门出资占比和项目投资规模则会增强经济集聚的"拥挤效应",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起到负向的调节作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严若谷  隋艳颖  
以深圳为案例聚焦城市尺度分行业高技术产业集聚机理研究,对分行业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空间集聚与城市创新能力进行定量分析,以期从创新地理视角为城市创新能力提升提供经验研究和政策建议。研究发现,科技服务业与高技术产业协同发展对于城市创新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高技术产业集聚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与空间依赖效应,随着创新活动的深入城市创新型空间出现网络化布局的新趋势。高技术产业集聚不仅与经济基础、劳动力规模等传统区位因素有关,创新氛围、协同功能对创新集聚的影响将进一步扩大。随着城市创新驱动发展的深入推进,应当更加重视城市高技术产业微观集聚规律,完善创新生态体系与空间组织模式。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熊小果  李建强  
空间生产在性质方面,应从两个维度中规定,在哲学上是人对空间的社会化改造,在资本主义历史中是资本基于积累逻辑对空间的资本化改造。在速度方面,资本积累以累进式方式运动,空间生产呈现出"加速"资本化特征。20世纪70年代,资本累进式积累的基数达到一定程度后,空间"加速"资本化特征明确凸显出来。全球性地重构地理空间和开拓虚拟空间是"加速"资本化的事实确证,而去空间资本化的现实路径是社会主义制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林柄全  谷人旭  王俊松  
以往集聚经济的研究多集中在以专业化、多样化等为核心的外部集聚经济,对内部集聚经济关注不足。而在"多部门企业(Multi-unit firms)"组织方式背景下,单一企业的规模经济逐渐扩展为同一集团下属企业由于共同区位带来的内部集聚经济,重新发现内部集聚经济益发重要。文章旨在以华东地区整车集团新成立企业的区位选择为例,分析内部集聚经济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整车集团在某区域的从业人员总数每增加1%,该集团在该地设立下属企业的概率提升0.818%。纳入集团的初始位置、在投资地的投资时长和本地竞争等因素后,内部集聚经济的影响作用依然稳健。集团企业在同一价值链环节内部和不同价值链环节之间均会发生共同集聚。另外,加入内部集聚经济因素后,没有找到外部集聚经济稳健地影响企业区位选择的证据。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杨宝良  
本文首先介绍了克鲁格曼中心外围模型的基本逻辑 ,指出规模经济等经济外部性对于制造业地理集聚的形成与稳定具有决定作用。然后对我国工业经济进行了实证回归分析 ,结果表明 ,需求变量、投入变量、及初始固定资产变量对产业地理集聚的作用是显著正向的 ,这与理论逻辑一致 ,而初始集聚度和规模变量则对地理集聚呈现显著负向的作用 ,这与理论逻辑相背离。文章根据我国渐进式改革的内容和特征对此做出了解释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建军  崔春梅  陈菁菁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构建分析框架,通过采集2008年全国265个设区城市的二位数制造业产业部门数据研究了集聚经济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通过模型检验和机理分析表明:集聚经济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具有明显的产业特征,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部门的区位选择更多地收敛于城市化集聚,而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则更偏好于地方化集聚。同时对集聚经济的空间连续性效应的探索性研究发现,一些产业部门的集聚具有空间蔓延特性,毗邻城市的人口规模和就业水平会对集聚区域空间走向产生影响。上述结论为区域产业发展的战略研究和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启示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