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58)
2023(12681)
2022(11147)
2021(10607)
2020(9001)
2019(20710)
2018(20629)
2017(38970)
2016(21364)
2015(24128)
2014(23346)
2013(23026)
2012(20924)
2011(18734)
2010(18962)
2009(17310)
2008(17017)
2007(15009)
2006(13185)
2005(11594)
作者
(59053)
(48734)
(48385)
(46101)
(31032)
(23198)
(22141)
(19114)
(18460)
(17483)
(16783)
(16302)
(15413)
(15332)
(14956)
(14655)
(14587)
(14574)
(13898)
(13762)
(12044)
(11960)
(11561)
(11086)
(11010)
(10845)
(10834)
(10648)
(9724)
(9583)
学科
(76285)
经济(76203)
管理(73244)
(66572)
(59425)
企业(59425)
方法(35271)
数学(29060)
数学方法(28724)
(22794)
中国(21627)
(19301)
技术(19301)
业经(19197)
(17100)
地方(16417)
(15923)
理论(15847)
(15588)
财务(15516)
财务管理(15487)
企业财务(14687)
(14422)
(13463)
(13455)
银行(13419)
技术管理(13164)
农业(13022)
(12630)
(12609)
机构
大学(288817)
学院(285666)
管理(121983)
(108439)
经济(105723)
理学(104036)
理学院(102867)
管理学(101316)
管理学院(100751)
研究(91286)
中国(70976)
(65177)
科学(57390)
(51903)
(44914)
(42633)
中心(42542)
北京(42021)
业大(41426)
(40849)
研究所(40530)
财经(40398)
(38031)
师范(37735)
(36718)
(35000)
(33543)
农业(31589)
商学(31205)
商学院(30855)
基金
项目(195371)
科学(154225)
研究(146108)
基金(140354)
(120881)
国家(119822)
科学基金(104515)
社会(90301)
社会科(85506)
社会科学(85483)
(76817)
基金项目(75640)
自然(68128)
教育(66947)
自然科(66561)
自然科学(66549)
自然科学基金(65377)
(64471)
编号(60423)
资助(56502)
成果(49140)
(44741)
重点(42825)
(42153)
课题(41414)
创新(40940)
(40853)
项目编号(38222)
科研(36824)
大学(36823)
期刊
(121603)
经济(121603)
研究(86127)
中国(61550)
管理(48988)
学报(42373)
(41494)
科学(40644)
教育(38132)
(35874)
大学(32748)
学学(30025)
技术(26878)
(25357)
金融(25357)
农业(25109)
业经(19786)
财经(19178)
图书(18654)
经济研究(18000)
科技(16712)
(16318)
(15201)
理论(15040)
技术经济(14911)
问题(14799)
现代(13997)
实践(13961)
(13961)
会计(13134)
共检索到4303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宏广  张文霞  樊立宏  
本文回顾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7年来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其体制机制创新的主要做法,提出了发展中国基础研究的几点启示和政策建议。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其"追求国际一流、杜绝重复"的发展导向、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体制以及政府"多支持、不干预"的管理方式。因此,对于基础研究机构,应该确立"国际一流"的发展目标,大胆改革管理体制,面向全球招聘人才,做到"人才一流、设备一流、管理方式与国际接轨",对优秀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并抓住国际金融危机机遇,加速引进外籍高端人才。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范旭  李蓓黎  
运用超效率-DEA方法,对2009-2017年我国31个省区市科研机构的基础科研创新效率现状进行评价,并进一步以科研机构基础科研创新效率评价值作为被解释变量,结合系统GMM模型,从全国和分地区两个维度研究人力资本、经济发展、对外开放、产业创新、外商投资环境对科研机构基础科研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科研机构基础科研效率总体偏低,并从东到西呈现递减趋势。为提升我国科研机构的基础研究效率,需采取完善科研机构创新资源投入方式、优化创新人力资本结构和扩大科研机构学术交流对外开放程度等策略。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进  
7月13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举行劳动保障科研创新与发展研讨会,以此来纪念该所成立30周年。会议由劳动科学研究所所长郑东亮主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邱小平出席研讨会,并就推动劳动保障科研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提出了希望。邱小平在讲话中首先代表部党组充分肯定了劳科所30年来所取得的科研成绩。他说,劳科所是人社部最早成立的科研机构之一,伴随改革开放的30年来,始终紧扣时代脉搏,坚持"把握大局,服务中心,突出重点,形成合力"的劳动保障科研工作指导思想和"出成果、出人才"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于1984年2月由教育部批准成立,其前身为建于1980年4月的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室.人员截至1991年底,全所共有在职人员22人,其中:专职教学、科研人员17人(教授4人,副教授6人,讲师5人,助教2人),情报资料研究人员2人(副研究馆员1人,馆员1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孙早  许薛璐  
当中国的科研投入总量开始被归入世界第一梯队、总体科技水平逐步接近世界前沿水平(前沿差距缩小)时,国家的科研投入方向(偏向应用还是偏向基础)开始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决定着科学研究对创新增长的贡献度。本文从理论与经验两个层面证明,面对不同的前沿差距水平,客观上存在一个最优技术差距水平,当前沿差距小于最优技术差距时,应用研究投入持续维持在一个过高水平上将会对创新增长产生抑制作用;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则可通过增强本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缩小最优技术差距,扭转应用研究对创新增长边际递减的负面效应。本文的政策含义是,中国产业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性拐点之上,只有持续保持对基础研究投入的强劲势头,才能最终使得中国的产业创新实现从模仿创新向原始创新的转变。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孙早  许薛璐  
当中国的科研投入总量开始被归入世界第一梯队、总体科技水平逐步接近世界前沿水平(前沿差距缩小)时,国家的科研投入方向(偏向应用还是偏向基础)开始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决定着科学研究对创新增长的贡献度。本文从理论与经验两个层面证明,面对不同的前沿差距水平,客观上存在一个最优技术差距水平,当前沿差距小于最优技术差距时,应用研究投入持续维持在一个过高水平上将会对创新增长产生抑制作用;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则可通过增强本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缩小最优技术差距,扭转应用研究对创新增长边际递减的负面效应。本文的政策含义是,中国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腾  关忠诚  郑海军  
政府的科技资源配置策略将直接影响科研机构的基础研究行为,两方行为策略组合的本质特征是各方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的博弈互动,然而,鲜有研究关注到在基础研究发展过程中应如何协调政府与科研机构间的策略选择以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因此,从博弈视角分析政府经费配置策略与科研机构基础研究行为之间的互动关系有其合理性与必要性。为此,综合考虑我国经费配置机制变革与经费总量提升对科研机构基础研究行为的影响,构建政府与科研机构行为互动的演化博弈模型,并对影响演化稳定策略的主要因素进行仿真模拟。结果表明:构建有效的稳定支持机制而非简单增加经费总量是科研机构聚焦主责主业的必要条件;政府不同干预手段对博弈主体的策略选择存在异质性影响,研发补贴的影响有限,其敏感性弱于预算扣减与科研奖励;政府初始意愿和科研机构间协同创新程度等因素也均会显著影响博弈系统演化收敛至理想状态的速度。由此启示我国政府应对科研机构实行与研究型大学差异化的经费资助模式,充分发挥惩罚性激励与国家科技奖等科研奖励对研究主体的激励作用,促进科研机构与大学之间的良性交互。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靳玉乐  张家军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努力,教育科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大家在回顾和总结成绩的同时,也看到了新的历史阶段对教育科研的更高要求,教育科研今后发展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为此,2008年8月,《教育研究》杂志社与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召开了"新时期新阶段教育科研发展座谈会"。会上,一些学者就如何建设中国气派的教育科学、新阶段教育科研的新使命、教育科研的价值取向、教育科研的创新、教育研究者的素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现将大家讨论的问题整理成一组笔谈刊发,以期引起更深入的研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高杰1,丁云龙1,胡亚伟2  
科技创新需要基础研究引领与支撑,提振基础研究是新时期国家创新行动的重点,国家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层面,越来越重视基础研究发展及创新人才与团队培养。选取中国、日本、德国与加拿大基础研究创新团队的典型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世界一流国际研究中心资助项目”、“合作研究与培训经历项目”、“中心和重大资助项目”与“合作研究中心项目”,从目标定位、申请方式、资助对象、资助年限、资助金额、团队规模、管理办法、考核方式等资助管理机制的诸多方面展开比较分析,借鉴国外经验,获得体制机制调整与变革启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林卓玲  梁剑莹  林可全  
基于协同学理论,比较研究东部省(市)"科研机构基础研究与产业结构升级"复合系统协调度。结果表明,以2002年为基年,除了上海和江苏,其他省(市)协调度均为正值,呈向有序状态发展,但协调度均值均处于较低发展水平,仅北京、河北、浙江和福建4个省(市)的均值高于全国水平。通过对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产学研合作对协调度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人力资本水平、企业吸收能力、科技基础设施均对协调度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刁现民  
谷子(Setaria italica Beauv.)和黍稷(Panicum miliaceum l.)是中国起源的古老农作物,栽培历史超过8 000年,粟(谷子)、黍(黍稷、糜子)、稻(水稻Oryza Sativa l.)、麦(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菽(大豆Glycine max(linn.)merr.)被称为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五谷"[1-2],而谷子和黍稷在"五谷"中位列重要位置,可见这两种作物对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性。考古学证据的积累证明,黍稷的驯化早于谷子,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彭仁耀  
论述了研究所图书情报部门在科研机构体制改革中的发展问题 ,并对此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汤世国  
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创新活动研究汤世国企业是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决不意味着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是孤立进行的,更不意味着一切技术创新活动都应在企业内部完成。事实上,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许多活动,是在企业外部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中进行的。在我国,由于高校和科研...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卫国  欧晨  刘勇军  
依据科研机构的基本特征,首先从创新基础能力、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及创新社会效应4个维度进行分析,选取科研机构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构建科研机构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然后,建立一个对数模糊优先规划-模糊层次分析(LFPP-FAHP)的创新能力评价模型。该模型不仅改进传统方法求解模糊判断矩阵的不足,而且还考虑更加贴近实际的多时段加权评价对结果的影响。最后,以广东省21个地市的科研机构为研究对象开展模型的应用研究,给出提升广东省科研机构创新能力的相关对策及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