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14)
2023(14836)
2022(12174)
2021(10936)
2020(9248)
2019(20792)
2018(20749)
2017(40681)
2016(22331)
2015(25348)
2014(25211)
2013(24876)
2012(23131)
2011(21040)
2010(21300)
2009(20280)
2008(20021)
2007(18259)
2006(16269)
2005(14752)
作者
(65440)
(54578)
(54073)
(51796)
(34218)
(25794)
(24985)
(21269)
(20335)
(19350)
(18271)
(18111)
(17120)
(17113)
(17078)
(16621)
(16545)
(16143)
(15827)
(15631)
(13557)
(13464)
(13243)
(12438)
(12307)
(12163)
(12160)
(11996)
(10861)
(10842)
学科
(100075)
经济(99992)
管理(58748)
(57027)
(42868)
企业(42868)
方法(39623)
数学(34497)
数学方法(34210)
中国(31517)
(29401)
地方(24721)
业经(22425)
(21447)
农业(19541)
(19283)
(18817)
贸易(18811)
(18711)
(18194)
(15781)
银行(15745)
(15109)
环境(15070)
(14676)
金融(14671)
产业(14539)
(14472)
理论(13836)
地方经济(13573)
机构
学院(326886)
大学(325100)
(138574)
经济(135560)
管理(120988)
研究(114566)
理学(103242)
理学院(102005)
管理学(100271)
管理学院(99652)
中国(85901)
(69745)
科学(69254)
(62739)
(58509)
(53465)
研究所(52869)
中心(51770)
(50094)
财经(49944)
业大(46438)
(45050)
(44785)
师范(44383)
北京(44017)
经济学(43542)
农业(42073)
(41586)
(40229)
经济学院(39480)
基金
项目(211212)
科学(166422)
研究(156447)
基金(151717)
(131385)
国家(130336)
科学基金(111014)
社会(100343)
社会科(95102)
社会科学(95078)
(83296)
基金项目(80369)
教育(70917)
(70004)
自然(68988)
自然科(67335)
自然科学(67318)
自然科学基金(66043)
编号(64768)
资助(60856)
成果(52918)
(48697)
重点(48186)
(46227)
课题(45094)
(43490)
国家社会(41570)
创新(40840)
科研(39752)
发展(39731)
期刊
(158254)
经济(158254)
研究(98235)
中国(63134)
(49627)
学报(47808)
(46501)
科学(45613)
管理(43713)
大学(35835)
学学(33674)
农业(33663)
教育(33441)
(30367)
金融(30367)
技术(27964)
业经(27364)
经济研究(25673)
财经(24461)
问题(23148)
(21274)
(17907)
(17672)
技术经济(16593)
商业(16547)
现代(15751)
统计(15583)
理论(15396)
国际(15237)
图书(15073)
共检索到4899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甬军  陈爱贞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穆建新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的外向型经济遭受重创,出口急剧萎缩,沿海企业减产停产甚至倒闭,大量农民工面临失业返乡、返乡失业的困境。中国必须转变发展模式,即由以出口导向、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异地就业为主要特征的"劳动力转移"模式,转变为以内需驱动、沿海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内陆转移、就地就业为主要特征的"产业转移"模式;在此基础上,该文提出应当尽快建立适当的制度安排和机制激励,促使模式转变;最后提出一些具体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苏芳  周亚雄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户生计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从家庭决策的角度出发,劳动力的转移改变了农户发展生计的"能力",影响着农户对各种资本的获得和使用,有助于农户快速地积累和形成生计资本组合并呈多样化。劳动力转移这一行为和经历构成了家庭成员进行新的生计选择的背景和前提条件,在资本变动和要素约束下,农户进行着不同的生产决策,并形成不同类型的生计策略。基于此,本研究以甘肃各地州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构成为基础,探讨甘肃省农村居民可行的生计策略选择;并以农村非农劳动力流动与城镇流动为对象,定量描述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化率、教育水平、人均耕地面积对不同生计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非农劳动力转移与以工资性收入为主的生计策略选择高度相关,累积的农村向城市转移劳动力与以家庭经营性收入为主的生计策略选择高度相关,当采取混合型生计策略时,农村劳动力转移并不利于混合型收入的提高。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苏芳  周亚雄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户生计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从家庭决策的角度出发,劳动力的转移改变了农户发展生计的"能力",影响着农户对各种资本的获得和使用,有助于农户快速地积累和形成生计资本组合并呈多样化。劳动力转移这一行为和经历构成了家庭成员进行新的生计选择的背景和前提条件,在资本变动和要素约束下,农户进行着不同的生产决策,并形成不同类型的生计策略。基于此,本研究以甘肃各地州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构成为基础,探讨甘肃省农村居民可行的生计策略选择;并以农村非农劳动力流动与城镇流动为对象,定量描述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化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国炳  黄大学  
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原有制度的长期影响,使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推进困难。必须突破原有的制度框架与思维模式,实施以产业为重点的区域统筹发展,才能从很本上促进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和加快城市化的进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臧新  赵炯  
随着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逐步丧失,在华外资正经历着从南部沿海到东部沿海、北部沿海以及进一步向东北地区、中西部地区转移与集聚的过程。与此同时,我国劳动力流向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本文在构建理论模型和分析外资空间分布、区域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状况的基础上,实证比较了外资区域转移背景下FDI对劳动力影响研究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在控制了教育、房价、地理距离、地理邻接和城市基础设施等诸多因素后,外资集聚对劳动力流动产生了显著影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宁辉  
Under the huge framework of China's entry into WTO, by using GTAP model, the author experimentally analyses that the shift of rural residual labor forces to non agricultural industries or cities and towns is vital to improve the income of rural residents and narrow the gap both between rural areas and urban areas and between regions.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高霞  高启杰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各地区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贡献。通过对各地区第一产业劳动力转移弹性系数和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就业弹性系数计算比较,分析了各地区在劳动力转移方面优势和劣势,对各省区未来工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军红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农业转移劳动力融入城市已经成为一个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问题。为了加快农业转移劳动力市民化的进程,本文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对农业转移劳动力住房制度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了影响农业转移劳动力住房的关键因素,提出了创新农业转移劳动力住房制度的设计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彭长生  杨国才  
区际产业转移是要素在空间层面的转移和重新聚集的过程。由于一国之内劳动力市场不能有效分割,欠发达地区无法保持大量低成本劳动力的资源优势。本文基于劳动力流出大省安徽省的统计年鉴和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安徽省劳动力跨省流动趋势及代际差异。研究发现,安徽省劳动力跨省流动人口数量继续增加,但占总流动人口比例有所下降,新生代劳动力正成为跨省流动的主要力量。本文研究也表明,东部地区的产业和人口的聚集尚未完成,产业转移的劳动力支撑条件在中部地区并未形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荣胜  覃成林  
有效推进城市化进程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城市化的实质是农村劳动力及其供养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并向城市(镇)集聚的过程。在欠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空间,转移空间越大,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拉力就越大,城市化进程的速度也就越快。据此,将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城市化的一个主导过程,并基于河南城市化水平较低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严重偏低的事实,提出“第三产业内部构成不合理所导致的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拉力不足,是制约河南城市化进程的最主要因素”这个假设。通过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型,对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要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该假设是成立的。以此为依据,最后提出河南省通过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玲  
本文利用我国省级截面数据实证探究我国工业化水平与"离土不离乡"型农村劳动力转移分布密度的关系,经过数据的筛选和严格的诊断检验,并且在对计量模型进行修正的基础上,我们得出结论:我国"离土不离乡"型农村劳动力转移分布密度和工业化水平成正向相关的关系,工业化水平越高的地区,其"离土不离乡"型农村劳动力转移密度越高,反之,工业化水平越低,"离土不离乡"型农村劳动力转移密度越低。从实证的角度支持了关于"城市化和工业化是造成我国‘离土不离乡’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的猜想和假设。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易振华  应千凡  
近年来,"用工荒""缺工潮"问题在东部地区已是屡见不鲜的现象,其产生的常态性反映了我国劳动力短缺问题的严重性。本文从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情况和特点入手分析,指出我国劳动力短缺问题并不是由于我国人口红利消失、刘易斯拐点到来等因素造成,而是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动态平衡发展过程中,东西部地区之间产业转移所引起的区域间劳动供给不平衡。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东西部地区的劳动力情况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指出加强产业转移升级与劳动力结构调整的有效互动是解决区域性劳动力短缺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雅莉  张明斗  
农村剩余劳动力稳定有序地向城市转移作为我国当前城市化经济运行的重要目标,因为中国城市发展转型,然而剩余劳动力是否向城市转移受制于AR、VR、UR三种收入的行为机制。为此,运用政策调节使城市化经济运行趋向充分就业就成为城市化经济运行的目标。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丁洪  
本文对Lewis双元经济理论中的一个结论提出质疑 ,通过中国与韩国城市化发展速度的比较 ,分析了中国城市化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的原因和导致发展中国家双元经济长期化的原因 ,并运用Takeo的“主观均衡位置假说”探讨了发展中国家中兼职就业提高农户收入的可能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