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02)
2023(6285)
2022(5049)
2021(4759)
2020(3908)
2019(9331)
2018(9009)
2017(17918)
2016(9496)
2015(10915)
2014(10738)
2013(10485)
2012(9160)
2011(8313)
2010(8552)
2009(7856)
2008(7735)
2007(6972)
2006(6201)
2005(5712)
作者
(27654)
(23123)
(22887)
(22003)
(14711)
(10900)
(10393)
(8765)
(8747)
(8215)
(7999)
(7814)
(7385)
(7321)
(7253)
(7129)
(6903)
(6713)
(6486)
(6454)
(5739)
(5653)
(5577)
(5320)
(5221)
(5207)
(5062)
(4886)
(4698)
(4398)
学科
(45281)
经济(45251)
(27335)
管理(25820)
方法(24501)
数学(22725)
数学方法(22200)
(20805)
企业(20805)
(12338)
中国(11456)
业经(9250)
农业(8310)
理论(7783)
(7540)
贸易(7532)
(7459)
(7288)
(7279)
(6867)
地方(6550)
(6535)
金融(6534)
(6236)
银行(6232)
(5996)
技术(5825)
(5623)
劳动(5605)
市场(5492)
机构
学院(139742)
大学(138773)
(60597)
经济(59425)
管理(56530)
理学(48904)
理学院(48456)
管理学(47298)
管理学院(47056)
研究(44465)
中国(35655)
(29252)
(26085)
科学(25771)
(22021)
(21822)
财经(21282)
中心(20586)
业大(20362)
(20163)
研究所(19791)
(19412)
经济学(19160)
北京(18559)
经济学院(17196)
农业(17093)
(16332)
(16200)
师范(16156)
财经大学(16035)
基金
项目(93271)
科学(74203)
基金(68815)
研究(66453)
(60279)
国家(59872)
科学基金(52383)
社会(42791)
社会科(40802)
社会科学(40790)
(36227)
基金项目(35010)
自然(34672)
自然科(34001)
自然科学(33996)
自然科学基金(33395)
教育(31698)
(30554)
资助(30326)
编号(26449)
重点(20970)
(20489)
成果(20071)
(19668)
(19546)
课题(18358)
创新(18345)
国家社会(18114)
教育部(17851)
科研(17710)
期刊
(63604)
经济(63604)
研究(39150)
中国(28672)
管理(22800)
(19714)
学报(19604)
(19436)
科学(19387)
大学(15849)
技术(15408)
学学(15148)
(14072)
金融(14072)
教育(13949)
农业(13391)
财经(11176)
经济研究(10767)
业经(10251)
统计(10064)
(9640)
(8985)
技术经济(8442)
决策(8188)
(7964)
问题(7933)
理论(6953)
商业(6774)
(6151)
(6144)
共检索到2055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殷林飞  高靖  
劳动力再生产模式是指具有不同内容的劳动力再生产方式。各种类型主体在不同时段、不同空间可以包含多种类型的劳动力再生产模式,这些模式实质上构成了劳动力再生产的混合模式。从劳动力再生产混合模式的角度看劳动力市场分割,我们会发现,处在不同分割市场中的劳动力具有异质的劳动力再生产模式,资本可以利用其成本的不同,混合雇佣具有不同劳动力再生产模式的劳动力,来实现追逐超额利润的目的。劳动力再生产混合模式理论对劳动力市场分割等诸多现象也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易昂  
由于缺乏制度性约束,我国劳动力再生产的空间分割在造福经济的同时,也导致了城乡分割、城市分割和区域分割的多元分割现象。地方政府间的策略行为是我国劳动力再生产的空间分割形成的重要因素。但除了地方保护主义因素之外,还存在劳动力市场分割、劳动力迁移和城乡户籍制度等分割因素。其中,劳动力市场分割,可以分为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城市劳动力市场分割和农村劳动力市场分割。本文以边界效应理论为基础,对劳动力再生产空间分割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构建了评价地方政府中介机制对区域经济影响的简单模型,并提出了完善和解决劳动力再生产空间分割问题的合理化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韩秀华  陈雪松  
我国劳动力市场处于一种多元分割状态,城乡之间、城市内部、农村内部都没有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城市内有头等和次等劳动力市场,农村中有农业和非农业劳动力市场,其中尤以城乡分割最为严格。在二元结构下,以户籍管理制度为基础的一系列正式制度安排,使劳动力市场分割有了制度基础,它非正式制度相呼应,形成了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特殊形态。本文从综合角度研究了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现状并对其原因进行了探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许经勇  曾芬钰  
市场机制的主要功能,是使社会有限的资源,特别是劳动力资源配置到效率或 效益最高的部门或领域。劳动力使用权的转让与购买过程,同时就是劳动力资源在各种用途之间 的分配过程。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是一种理论抽象,现实生活中的劳动力市场,是不完全竞争 的。并由此引伸出劳动力市场竞争的理论与劳动力审场分割的实际之间的对立统一。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展新  
在劳动力市场分割及衍生的社会不平等这一研究领域,理论关注集中在劳动力市场的城乡分割和“国有一非国有”部门分割。文章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城乡分割和部门分割弱化的同时,向非国有经济开放的产业和由国有单位垄断的产业所构成的非农产业划分已经成为分割劳动力市场的新结构。劳动力市场的产业分割意味着就业机会的不平等。文章利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抽样数据所做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证实了不同劳动人口群体进入收入相对丰厚的国家垄断产业就业的机会差异。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崔琳昊  
基于“价格法”测算城市劳动力市场分割和劳动力资源错配的基础上,利用工具变量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劳动力资源错配的影响,并探讨了这种影响的异质性。研究发现,城市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的提高将显著降低城市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劳动力资源错配程度,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限制劳动力流动和抑制就业市场规模扩大进而造成“劳动力-岗位”匹配失衡引起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劳动力资源错配的影响在经济相对落后,劳动力配置过度的四五线城市和西部及东北部地区更加显著。研究将市场分割的测度推进到劳动力要素和城市层面,提出了我国进一步建设全国统一要素市场,畅通劳动力在区域之间转移的政策建议。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蔡武  
构建城乡分割体制下的二元经济模型来分析转型期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劳动力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内在机制,并基于省区数据建立交叉项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城乡劳动力流动率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方向随农民工工资和城镇化水平的临界值由扩大转为缩小;(2)近年来超过三成的城乡收入差距是由城市就业市场对农民工歧视产生的农民工向城市的转移价值带来的。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芝倩  
中国城乡之间的劳动力流动是资源重新配置的方式之一,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将中国城乡间的劳动力市场分割概括为人力资本型分割和户籍型分割,分析了在分割的市场中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过程,并构造了以劳动力流动率为因变量的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模型,全面地解释了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因素包括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程度、城镇部门和农村部门的人均土地占有量、前期的城乡劳动力比以及以工资率为中介的两部门相关变量。但是,本文的研究结果不支持通过提高城乡工资率差来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可行的措施应在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减轻、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土地城镇化和土地流转制度的改进等方面。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松龄  
劳动力价值是维持劳动力简单再生产的必要条件。劳动力作为劳动者的资本,而不仅仅是商品,才有可能实现劳动力的内含和外延的扩大再生产。马克思指出的重新建立的个人所有制是劳动力作为劳动者的资本的条件。现有的分配制度和混合所有制难以实现劳动力所有者的全面持股,需要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全体劳动力所有者持股,减少或挤出不劳动的资本所有者持股,建立马克思指出的以劳动为基础的个人所有制,劳动力成为资本的条件才能具备。劳动力作为劳动者的资本,能够有效发展劳动力的再生产,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刘凤义  刘子嘉  
劳动力再生产过程表现为劳动者对生活资料的消费过程,随着生产力发展,劳动力再生产出现了以集体消费为内容的非商品化趋势。非商品化的集体消费方式通常直接通过国家对社会产品的再分配而实现,但在不同生产关系下,劳动力再生产中的集体消费的性质有很大区别。本文通过构建集体消费理论框架对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的集体消费背后的分配关系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谓的福利国家制度中出现的集体消费现象背后,实质是有利于资本的再分配方式,劳动力再生产质量和水平并没有提高;而我国的集体消费方式实质是有利于劳动力再生产的分配方式,是朝着劳动者共享剩余劳动成果的方向迈进,体现了我国公有制经济的共享发展理念。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袁志刚  
系统介绍国外在检验劳动力市场分割时所采用的各种经验方法,以及针对不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经验研究。这些经验研究所使用的数据既有横截面数据,也有时间序列和综列数据。综合这些研究,得到两个对于国内研究者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基本结论:一是在目前,总体来看,关于"劳动力市场是否是分割"这一经验问题并没有明确的答案;二是"二元理论"并未得到经验证据的有力支持。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葛苏勤  
一、引言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是在与新古典劳动力市场理论的争论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以下简称为分割理论)认为,建立在统一劳动力市场基础上的新古典理论无法很好地解释劳动者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和劳动力市场中普遍存在的性别、种族和部门歧视现象,运用分割理论将劳动力市场进行划分就能大大提高对现实的解释能力。20世纪60-70年代,分割理论向当时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郭丛斌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2000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根据不同职业的收入水平,将劳动力市场分割成主要和次要劳动力市场,并分别统计其工作特征和计算其明瑟收入函数。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存在二元制的劳动力市场分割;随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逐渐减弱。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郭丛斌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 2 0 0 0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 ,根据不同职业的收入水平 ,将劳动力市场分割成主要和次要劳动力市场 ,并分别统计其工作特征和计算其明瑟收入函数。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存在二元制的劳动力市场分割 ;随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逐渐减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