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4)
- 2023(565)
- 2022(602)
- 2021(652)
- 2020(444)
- 2019(1002)
- 2018(857)
- 2017(1547)
- 2016(830)
- 2015(990)
- 2014(897)
- 2013(872)
- 2012(856)
- 2011(877)
- 2010(869)
- 2009(800)
- 2008(767)
- 2007(668)
- 2006(673)
- 2005(595)
- 学科
- 济(3256)
- 经济(3253)
- 业(1764)
- 管理(1681)
- 中国(1597)
- 农(1408)
- 企(1183)
- 企业(1183)
- 农业(1001)
- 方法(930)
- 制(917)
- 学(824)
- 史(787)
- 业经(783)
- 教育(746)
- 地方(743)
- 财(691)
- 体(686)
- 理论(663)
- 数学(637)
- 人口(634)
- 数学方法(630)
- 银(581)
- 银行(581)
- 融(573)
- 金融(572)
- 行(570)
- 体制(542)
- 和(485)
- 策(473)
- 机构
- 大学(12818)
- 学院(12243)
- 研究(5199)
- 济(4990)
- 经济(4876)
- 管理(3926)
- 中国(3544)
- 理学(3351)
- 理学院(3282)
- 管理学(3233)
- 管理学院(3186)
- 科学(2791)
- 京(2757)
- 所(2647)
- 财(2411)
- 研究所(2374)
- 范(2355)
- 师范(2345)
- 中心(2102)
- 师范大学(2000)
- 江(1924)
- 财经(1899)
- 农(1805)
- 北京(1766)
- 院(1746)
- 社会(1723)
- 经(1722)
- 经济学(1674)
- 教育(1581)
- 州(1515)
共检索到198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孝荣 侯振龙
明清时期,姚广孝的形象经历了从明代前期道德、学问、人品俱佳的“靖难”和“新明朝”功臣元勋,到宣德中期以后兼具儒学之敌的功臣元勋,再到嘉靖年间作为儒学之敌的功臣元勋的僧人,最后至清朝乾隆年间成为策划“靖难”之役叛乱的“祸首”的曲折变迁。明清时期姚广孝的形象变迁基本上由朝廷主导,官民士人从而衍之,但官民士人的形塑有时也影响了朝廷的形象建构。
关键词:
明清 姚广孝 功臣 祸首 形象变迁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徐冉
贺兰山为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半干旱区与干旱区、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地理分界线所在,其独特的生态环境不仅成为周边农业、草原绿洲环境存在的地理基础,也是环山区域农牧生产和民众生活的资源依赖,是黄河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明清两代作为古代贺兰山开发的深入扩展阶段,是对贺兰山生态环境影响较为明显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在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历史趋势下,贺兰山周边地域实现了从军事对峙到政治一体的历史格局转化,加之在汉蒙族群认知、
关键词:
明清时期 阿拉善 环境变迁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牛鹏 张勇
明初诗僧姚广孝在其诗文中提出了"诗材"这一诗学概念。理论渊源上,"诗材"的概念产生于宋,姚广孝的这一思想是对宋人诗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理论内涵上,姚广孝在"诗材"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感物自成诗"的诗学理想;理论价值上,姚广孝诠释了诗人与自然的关系,其文论思想也能解释一些独特的诗歌现象。
关键词:
姚广孝 诗材 自然 感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罗小萍 吴晋娜 帅振怡
"没有谁能像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无论谁死了,都是自己的一部分在死去。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这是英国诗人约翰·多恩的诗句。在人类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鼠疫、疯牛病、SARS、禽流感,以及最近几个月来的甲型H1N1流感,都是以地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蒋德勤等在《光明日报》(7月18日)撰文说,大学生就业难年年喊,年年难。审视和梳理大学生就业,扩招饱受社会诟病,殊不知,我国扩招以前的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规模远不相称,与国家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要求远不相称,扩招是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强有力途径。退一步说,即使不扩招,相当多的高中毕业生也要走向社会就业,鉴于适龄就业人数较多,经济水平、区域发展和产业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周施恩 付鹏
我国并不缺乏劳动力,而是年轻人不愿成为辛苦、廉价又看不到前途的大规模流水线上的附属物。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挣钱,但同时也希望得到薪资之外的更多无形回报。近年来,"招工难"成了困扰许多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痼疾。根据央视财经频道今年4月的一则报道,很多企业即便工资增加20%也依然难以招到足够的人手。然而,国家统计局4月16日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我国16~24岁年轻人的调查失业率高达13.6%;同期所做的一项样本量超9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广泛调查表明,全国约有44%的企业反映"招工难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这一比例再创历史新高。一方面,年轻人调查失业率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很多中小企业却普遍面临"用工荒"难题。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玄机?又该如何应对?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康尔琴
姚广孝为明初著名僧人,策动"靖难之役",成就永乐大业。在诗文方面很有成就,为高启"北郭十友"之一。本文就其诗文集的几个版本进行了考述。
关键词:
姚广孝 诗文集 版本考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洋
在我国五千年历史文明长河里,历朝历代权利更迭时,都会产生一定的动乱,古代的普通民众生活质量不高,大多数人的毕生所求不过是一生温饱。在战争年代,被战火波及较为严重的地区,很多普通百姓会跟随整个家族一起迁徙到其他地方,为了求得一个能让他们平静生活的地方,在新的地方谋求生路解决温饱。这种迁徙的出发点是群众自发性组织,并非为官府强制要求,还有一种迁徙方式是政策要求,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国家刚刚建立或国家刚刚经历一场浩大的叛乱后,某个地区的人口总数量因为战火而急剧下降,国家为了平衡全国各地的发展,会通过政策要求其他省份的部分群众迁徙到此处生活,通过人们在此处世代繁衍生息,逐渐让这片土壤恢复生机。无论是哪种迁徙方式,都是由战乱引起的社会变迁,都造成了群族大规模转移的现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林琳 李诗元
客家迁徙问题,是客家学研究乃至中华民族迁移史研究中十分重要的问题。客家迁徙的影响因素复杂多变,这些因素主要包括战乱、人口增长、耕地产量不足等。其中最具影响力的观点认为,岭南经济发展周期对客家迁徙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历史文献分析法和对比的分析方法发现,客家播迁的经济因素受明清时期气候冷暖波动的影响十分明显。明清时期的气候变化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周期大致同步,与客家人迁徙纬度变化呈现大体共振的关系。这进一步表明了气候因素,在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明清封建社会时期,是影响客家人迁徙最根本、最深远的因素之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林琳 李诗元
客家迁徙问题,是客家学研究乃至中华民族迁移史研究中十分重要的问题。客家迁徙的影响因素复杂多变,这些因素主要包括战乱、人口增长、耕地产量不足等。其中最具影响力的观点认为,岭南经济发展周期对客家迁徙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历史文献分析法和对比的分析方法发现,客家播迁的经济因素受明清时期气候冷暖波动的影响十分明显。明清时期的气候变化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周期大致同步,与客家人迁徙纬度变化呈现大体共振的关系。这进一步表明了气候因素,在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明清封建社会时期,是影响客家人迁徙最根本、最深远的因素之一。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许檀
明清时期的通州不仅是漕运码头和仓储重地,也是南来商货的水陆转运码头,入京货物和北销商品在此分流。户部和工部在通州均设有税关,张家湾是其分税口;粮食、纸张、酒、曲、布匹、杂货等是户关转运的主要商货;从牙行、牙税的设置看,张家湾的商货转运量可能大于通州城。晋商在通州和张家湾都设有会馆,布匹、茶叶是其北运的大宗商品,张家口、归化城等是其主要转销地;换言之,通州和张家湾是晋商经营的北疆贸易和中俄恰克图贸易的重要转运码头。
关键词:
明清 通州 商业 坐粮厅 张家湾 会馆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钞晓鸿
明代崛起于关中地区的商人群体是陕商的主体。它的产生与发展得益于明清时期相对有利的外部环境;同时又与关陕本土密不可分。无论如何,陕商是一个实力不弱、值得称述的商人集团,在明清商界数百年间始终占有一席之地。因此,陕商研究无论是对于明清商业史研究抑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杨惠昶 石岩
美国主导的金融自由化是世界金融危机的祸根。放松金融管制,全球化得到迅速推动,同时也使金融投机盛行起来。今天国际金融的发展与世界经济中的贸易和生产性实体投资不再有一种直接的联系,投机性交易占居主导地位,它损害了经济发展的基础。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强势发展,与美国近年来的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不断上升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美国已经把全球经济与美国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了。美国自身的问题,却让世界经济受到拖累,并且影响了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
美国 金融危机 金融自由化 世界经济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潘春辉 赵珍
山西矿泉资源储量丰富,开发利用也很早。本文分自然地理、分布及开发、利用三个部分对山西矿泉进行介绍。山西地形多山地、丘陵,这样的地形特点使得山西矿泉多分布于山麓地带。明清时期见于记载的山西矿泉的开发与利用方式主要体现在利用矿泉灌溉使得农作物品种优良且多产,利用矿泉培养优质牲畜及水生动植物,利用矿泉发展手工业如酿酒、制药、煮盐等,利用矿泉丰富的矿物质进行治病疗养,利用矿泉美化环境的作用来发展旅游观赏。另外,还利用矿泉自身的神秘色彩进行祈雨祭祀仪式。
关键词:
明清 山西 矿泉 开发 利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